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民生为先 情暖天山——新疆深度贫困地区人社扶

精准扶贫 2019-05-24 16:33185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爷爷您放心,我在外面一切都好,不仅有了收入、学了技术,还开阔了眼界。”19岁的努尔尼莎·伊敏尼亚孜在江西南昌与远在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的家人视频聊天。

  努尔尼莎一家曾因人多地少、缺技术少资金而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转机发生在2018年,通过了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学习了基本技能,在县人社局的帮扶对接下,努尔尼莎前往南昌务工,最多的时候一月能挣6000多元。

  “自己有了存款,还经常往家里寄钱,现在家里生活变了样。弟弟妹妹们看到姐姐的收获,都想努力学习,将来能看看疆外的世界。”努尔尼莎78岁的爷爷喜笑颜开。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努尔尼莎的际遇正是新疆大力开展深度贫困地区人社扶贫工作的缩影。新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合称为南疆四地州,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2017年以来,自治区人社系统以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为主战场,以就业扶贫为重点,统筹推进技能、人事人才和社会保险扶贫,天山脚下唱响了一曲人社扶贫的民生幸福歌。

  从和田地区策勒县出发,一路往西,记者行进在一条沙漠公路上,绵延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尽收眼底。采访临行前,和田地区人社局就业促进科副科长马宝兰告诉记者:“从3月下旬开始,我们这儿就进入沙尘天气,漫天黄沙。人均耕地面积少,产业不发达,想办法让贫困群众就业是最直接最现实的脱贫手段。”

  2018年以来,新疆实施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三年10万人就业扶贫规划,以业安人、以业管人、以业稳人。2018年,累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7.5万人。

  贫困家庭有几个劳动力,有啥技能,想干什么工作……“集中问询、入户走访,只有摸清贫困家庭就业基本情况,才能建立劳动力底数和就业意向台账,为转移就业做好前期准备。”克州阿克陶县人社局党组书记朱玲告诉记者,2018年初全县建立了1.2万人的就业台账,并进行动态管理随时更新。

  在深入把握就业需求的同时,到疆内外广泛开发就业岗位。“于田县目前有近1000名经过培训、体检合格的少数民族工人,有需要用工的内地及疆内企业可联系我。”翻看于田县人社局局长蒋达志的“朋友圈”,一条条用工信息历历在目。找工作难,为新疆员工找合适的工作更难。为打开转移就业工作局面,蒋达志带队赴内地寻找用工企业,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跑遍了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上海等省市的20多个大中型城市寻找就业岗位,“磨破了脚、磨烂了嘴,每天累得一躺下就睡着,一挨枕头就打呼噜。”就这样,于田县2018年向内地转移就业2050人,在和田地区作了表率,“我们人社干部就是要不服输,敢啃硬骨头。”

  有了岗位,如何完善服务、精准对接,人社干部又动起了脑筋。“乡村小喇叭广播开始了,下面播放企业用工信息……”在洛浦县,全县229个村全部建成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劳务输出工作站),将开发搜集到的用工信息通过电视、广播、乡村小喇叭、微信、QQ等渠道推送至乡镇(街道)、村(社区)。“将就业服务延伸到村、到户、到人,跟踪落实人员到岗。”洛浦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方面开发疆内疆外就业岗位,让贫困劳动力走出去;一方面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贫困人口就地就近拔穷根。

  在于田县扶贫产业园赫彩服饰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标准化的厂房、整齐划一的缝纫机械。“在这里办厂主要是看中了劳动力资源优势。员工稳定,不易流失,培训、社保、引进技术人才人社局都有补贴。”赫彩服饰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一期提供1200个就业岗位,二期生产线个就业岗位,至少能解决3000名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目前,于田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79个,落地企业32家,到位资金11.5亿元。

  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模企业、村有卫星工厂、户有小作坊——南疆四地州人社部门建立四级架构,推进贫困人员就地就近就业。2018年,南疆四地州转移县域内城镇、企业、园区就业3万余人,转移乡村、社区“卫星工厂”“乡镇工厂”就业9000多人,小微企业创业带动就业1万余人。

  电脑、网络、电子商务,几年前,这些对帕提古丽来说完全陌生的词汇如今成了她的看家本领。帕提古丽初中毕业后待业在家,通过参加于田县技术培训学校组织的电商培训,在网上做起了土鸡蛋收售的生意。“我注册了‘帕提古丽’商标,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村里的贫困户成立合作社共同脱贫。”

  2018年5月3日,自治区人社厅印发了《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培训促进计划(2018-2020年)》,聚焦22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家庭劳动力,在转移就业前开展基本劳动素质培训,进入企业就业后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有创业愿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进行创业培训,应届未升学初中毕业生接受技工学制教育。2018-2020年,对具备转移就业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应培尽培,三年计划培训10万人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差、就业技能低、致富动力不足,一直是制约南疆贫困人口脱贫的短板。“我们就是要瞄准短板发力,群众缺什么我们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人社干部们铆足了劲,“一定要让他们有一技之长。”

  于田县村民麦麦提·麦提喀斯木对这样的因需培训深有体会。高中毕业后他在家务农、打零工,想出去就业却苦于无技傍身。新年刚过,村里动员大家去县里参加技能培训,“不收学费,免费食宿,学国家通用语言、学法律,还有电子设备加工、美容美发、糕点加工、纺织服装等培训项目供选择。”麦麦提选择了心仪已久的电工培训,这个聪明的维族小伙因国家通用语言水平高、技术熟练被推选为培训班小组长。“我刚刚通过了人社局组织的电工资质考核,有了这门技术,出去更好就业了。”

  入校培训只是方式之一,“以师带徒”“校企合作”“送教上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全面提升了贫困群众自身“造血”能力。

  “裁剪是缝制的基础,要保证裁剪的精度,走线要稳要直。”在喀什地区疏附县卫星工厂里,50名妇女正反复练习裁剪和缝纫机的操作。“师傅”是熟练的班组长,上班时间边学习边操作,工余时间学国家通用语言学政策。“对务工人员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学习和接受现代技术和文化,改变思想认识和生活方式。”疏附县人社局局长荆朝昀说。

  “技能培训是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扶智’‘扶志’双结合的最好方式。”自治区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法制培训、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和技能培训,增强贫困劳动力的法律意识,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使其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增强就业技能、提升双语水平和增收致富上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脱贫。”

  麦麦提肉孜是和田地区墨玉县吐扎克其村的贫困户,去年10月,他与乡里的扶贫项目组签订了合同,领了10只扶贫多胎湖羊,“养了半辈子羊,却不知羊要这样养。”

  “南疆地区有养殖传统,但饲草料短缺,还存在养殖水平低、养殖观念落后等问题。我们帮助选育优质种羊,从技术培训、发放饲草料、疫苗接种等提供一条龙服务,这些羊产羔多、收益大。”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艾买提江全程参与养羊项目,养殖户有啥要解决的难题,他随叫随到。

  近年来,新疆人社系统不断加强人事人才扶贫,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赴基层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服务,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每年定期从自治区农业、畜牧、林业、水利、农业科学等部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赴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的基层一线开展工作。

  智力向南疆汇聚,人才培养、职称评定向南疆倾斜。坚持聚焦靶心、措施向下,瞄准南疆四地州和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招聘,放宽学历、年龄、专业、户籍等岗位条件限制,采取灵活的招聘方式,对中央和自治区重要人事政策规定的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定向招聘,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加大事业单位人才扶贫力度,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向南疆四地州及基层流动。去年3月,新疆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在南疆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励专业技术人才根植南疆、扎根基层。

  “在南疆地区、县级及以下基层工作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首次申报评审职称可提前1年。对乡镇基层单位引进的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特设岗位,到岗即聘。”自治区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层服务经历、贡献和业绩也是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

  汇聚智力“引进来”,发展培养“送出去”。新疆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开展了新疆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每年选派400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赴疆内外知名高校、企事业单位脱产进行为期6个月或1年培养,发展壮大南疆四地州高层次少数民族专家队伍。

  “现在党和政府把我们贫困户纳入社保,养老、看病都不愁了。在医生的治疗下,我多年的肺病也好多了。”提起社保惠民政策,阿克苏地区新和县苏帕墩村贫困户吐热汗·依明激动得热泪盈眶。

  2018年,新疆将贫困人口纳入全民参保计划必保人群,确保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一张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正在逐渐织就。

  据自治区人社厅统计,2018年22个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卡应发尽发、全面激活,发卡率达到99.18%,基本实现“人手一卡”。

  不落一人,不漏一村。人社脱贫攻坚路上,既有专项扶贫的攻坚克难,也有定点扶贫的坚守执着。

  策勒乡加依村是策勒县人社局定点扶贫村,走进村委会,记者见到了1200平方米宽敞整洁的活动广场,在百姓大舞台上,村民们正在表演欢快的扇子舞。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脏乱的洼地,垃圾遍地,无人问津。

  加强阵地建设、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困难诉求……策勒县人社干部包村住户帮扶贫困户,为贫困户制定脱贫措施,督促落实扶贫项目。

  “基层工作任务重,周末几乎没有休息过,白天工作,晚上值班,人社局一些驻村干部很少回家,对家里照顾得少。”策勒县人社局局长李长魁说。

  人社局驻村扶贫专干钟涛是村民们眼中的“门儿清”,谁家什么情况他都了然于心,这个工作扎实的小伙跑村入户从不含糊,却因放不下手中的工作一再推迟婚期;扶贫专干胡梦秋收时节帮村民干农活,寒冬时节为困难群众送棉衣,为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而将刚满1岁的孩子送回内地娘家看护……

  人社干部的辛苦实干换来的是扶贫村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加依村全村未脱贫贫困户由156户515人减少到6户22人,全村贫困户均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一路走来,记者仿佛听到了天山脚下人社扶贫动听的旋律。随着各项人社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最美还是我们新疆。”努尔尼莎78岁的爷爷对记者说,“这美不仅在风景中,还在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中。更美的日子,还在后头哩!”(刘娟 朱志敏 )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