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搬出深山幸福来— —看靖州易地扶贫搬迁之 “三

精准扶贫 2019-05-28 18:34114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5月22日, 走进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甘棠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两栋灰白相间的楼房整齐排列, 干净整洁的小区内, 三三两两的搬迁群众休闲地散步, 拉家常、 谈变化, 脸上不时露出开心的笑容。

  “做梦都没想过, 自己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 贫困户伍晓艳高兴地说, 1年前, 她们一家5口人还生活在地灵村的大山里, 靠2亩水田和1亩旱地生活, 日子紧巴巴的。 现在, 一家人不但搬到镇上住进了新房, 自己还在甘太工业园打工挣钱, 新家周边学校、市场、 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 不只伍晓艳一家。 近年来, 靖州抢抓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机遇, 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 , 引领贫困群众挪穷窝、 改穷业、拔穷根。

  截至2018年底, 该县投入1.6亿元,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45户2817人, 其中集中安置227户1015人, 农村分散自建安置418户1802人。

  “跟党走迎来温馨小康, 迁新居告别穷乡僻壤” “苗岭搬迁住新居, 笑脸迎春添异彩” , 走进坳上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 新春的对联颜色依然鲜红, 传递着大家搬迁后的喜悦之情。

  一大早, 杨家辉就来到自己所经营的小卖店, 认真地打扫着卫生, 细细地擦拭柜台、 整理货架, 将当天需要补进的商品一一记录在小本子上。

  杨家辉原是戈盈村的贫困户, 多年前因开 “爬山王” 运木头出了事故, 造成腰椎神经受损, 最终还是没能完全治愈, 只能借助拐杖缓慢步行。 搬迁到镇上后, 帮扶联系干部帮他协调, 在坳上学校附近开了一个小卖店。

  “以前在山里没门路, 全靠低保吃饭,我心里也很着急, 现在搬出大山我也变成了 街上人 , 小卖店每月能收入一两千元。 ” 杨家辉笑着说, “之前还舍不得老房子, 舍不得老屋场, 现在是越住越顺心, 越住越欢喜啊!” 。

  在藕团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藕荷新苑, 山水透绿、 环境优美, 外地媳妇俞秋芳和邻居吴艳双在小区里打羽毛球。

  “结婚后我就一直在外面, 不愿意回村里。 ” 在搬来藕荷新苑小区前, 俞秋芳一度觉得自己是 “上错花轿嫁错郎” , 夫家的村子山高路远, 耕地又少又贫瘠, 她干脆就在广西娘家那边住着了。

  直到2017年, 村里40户186人 “拎包入住” 藕团 “街上” 的藕荷新苑, 成为了一名“街上人” , 俞秋芳心底才真正认可了自己“靖州人” 的身份, 她笑嘻嘻地说, “街上就是比山里好! 交通方便、 读书方便、 买东西也方便。 ”

  走进太阳坪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宽敞明亮的小院落里, 扎堆休闲的老人坐在石凳上闲聊, 幸福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建档立卡贫困户胡德全就住在这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 自己能从 “乡巴佬” 变成了 “街上人” 。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 已经54岁的他, 还能找到班上。

  胡德全家以前住太阳坪乡竹寨村 1组, 交通很不方便, 他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妻子动了大手术, 大女儿有间歇性精神病,小女儿就读职中, 家庭十分困难。 扶贫的东风吹来, 2016年, 胡德全全家顺利搬迁, 他和安置点的其他劳动力还被推荐进了甘太工业园的 “扶贫工厂” 成了一名 “车间工人” , 上班的工厂距离他家不到1000米。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 全家土地一年到头收获的粮食不到5000斤。 现在搬出来,在工厂上班, 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 和在老家的时候相比真是想都不敢想, 国家政策真是太好了! ” 胡德全高兴地说。

  在 “扶贫工厂” 就业, 只是靖州易地扶贫搬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在靖州, 像胡德全一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创造幸福生活的搬迁群众远不止他一个。

  在渠阳镇铺口光明村的 “扶贫车间”里, 30余名女工正在流水线上忙碌着, 眉宇间流露出劳动的喜悦。

  “在家门口打工, 既能照顾全家老小,一个月还能挣2000元左右的工资。 ” 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移民杨兰英说, 现在不止是安置点的移民, 附近的贫困户也到这里上班。

  农时在田间务农, 闲日在 “扶贫车间”务工, 成为靖州县扶贫移民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 靖州根据自身实际, 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园区用工、 技能培训等进行对接, 做到了既 “挪穷窝” , 又换 “穷业” 。 目前, 该县已在渠阳镇光明村、 二凉亭村、 三合村、 红星村, 平茶镇江边村建立了 8 个“扶贫车间” , 提供了260多个就业岗位, 安置易地搬迁贫困户就业150多人, 带动贫困户每月增收2400元以上。

  “有了产业保障, 才能长效脱贫。 我县按照宜工则工、 宜农则农、 宜商则商、 宜游则游方式, 通过与企业联姻, 把 扶贫车间 建在家门口, 采取 龙头企业+搬迁户+扶贫 模式,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好业、 能脱贫、 不返贫。 ”该县易迁办负责人储昌春介绍说。

  “过去住在山里, 娃娃们泥里滚、 地里爬, 学习成绩差。 房子背后就是山, 一到雨季就有洪水流下来, 日子过得提心吊胆, 我们天天盼着能搬出那个地方。 现在我们一家搬进了新房, 娃娃们的学习成绩也是芝麻开花 节节高! ” 三锹乡元贞凤冲村的异地扶贫搬迁户潘秀菊说起搬迁后的生活, 幸福感满满。

  潘秀菊一家和几户农户居住在深山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地带, 交通闭塞, 土地贫瘠, 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她家共有5口人,自己的腿部患有严重类风湿疾病, 行动不便。 丈夫每天除了送三个孩子读书, 还要在家务农。

  “苦日子总算敖出头了, 再也不用起早贪黑、 翻山越岭接送娃娃去读书了。 ” 今年3月份他们家就搬进修建在集镇上的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 在三锹学校读书的三个孩子每天都能回家吃上一口热饭热菜。

  “我们才搬到镇上几个月, 这个学期期中考试两个女儿的学习成绩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得了班上的第一名、 第二名。 ” 潘秀菊欣喜地说, “搬出大山, 孩子才有未来。 ”

  “想要孩子成绩好, 好的学习环境少不了! ” 新厂镇地交村的易地搬迁户梁武的小孩在县城上学, 也是班上的优等生。 能举家搬进新屋, 是他做梦都不敢的, 万万没想到, 党的好政策圆了他的梦。

  梁武一家5口, 以前居住在山顶破旧的老木房里, 交通和生活都非常不方便, 平时靠着打零工维持一家的日常开支。 2016年,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他家利用财政补助10多万元建起了新房, 生活、 生产得到彻底改观。

  为了让贫困群众搬得放心、 住得顺心、过得舒心, 靖州还推行 “1+N” 模式, 即在辐射扶贫搬迁安置区的范围内新建学校、 卫生室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方便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 就医, 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如今, 投资1亿多元的芙蓉学校, 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可望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刘杰华 周凌 蔡倩 陈珊)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怀化日报”“来源:边城晚报”“来源:掌上怀化”“来源:怀化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怀化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怀化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会同:“五抓手”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