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日子越来越好啦!贫困户笑了

精准扶贫 2019-06-18 16:32153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2016年的时候,我检查出得了乳腺癌,当时治病花了十几万,因病返贫。现在每天下午去车间加工手套,一个月有1400元左右的收入,考虑到我的身体和家庭情况,同时安排了护林员岗位,每月300元收入。800元和参与光伏电站项目的3000元年收入。看病没有顾虑,房子也进行了翻修,生活越来越好啦。”北代乡吴沙洼村贫困户孙小居笑着对记者说。

  近年来,衡水市武强县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在扶贫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探索了一整套“党建扶贫”的工作新模式,实现了工作协调共进、互促共赢。

  “为落实武强县委、县政府‘以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把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的工作思路,2016年,在北代乡成立了武强县手套加工产业联合党支部,目前支部共有17名党员,每名党员对接帮扶3-5户贫困户,为他们提供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帮助,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武强县手套加工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葛万凯说。

  据介绍,“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贫困户”模式,实现了横向联合、抱团致富。武强县把在同一产业链上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小企业、小作坊和参与分工的贫困户横向组织起来,成立党组织,组建产业发展团队,在打造品牌效应、遏制不正当竞争、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上加强协调引导,实现抱团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北代乡手套加工产业,成立了武强县手套加工产业联合党支部后,积极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作用,统领产业发展,协调引领产业链上贫困户增收致富,使这一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

  近几年,武强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为从事手套加工意愿的贫困户免费购置缝纫机550余台,解决了“半劳动力”就业增收难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了手套加工产业的发展。现在形成了以吴沙洼村为中心,覆盖留寺林、张沙洼、解村等周边19个村在内的手套加工产业片区,30个企业进入产业链,年产2000万副手套,主要销往义乌、临沂、国外市场,近两年来又增加了网上销售模式。带动了周边2000多名村民、55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户均增收1.5万元。

  “从2017年至今,已有3个手套加工扶贫车间,带动我村及周边村的4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我们村28户贫困户实现就业全覆盖。每年再加上参与光伏电站项目的收入和入股富源牧业衡水牧场的分红,到2018年底28户贫困户中已经有26户实现脱贫。”北代乡吴沙洼村支书吴清涛说。

  目前,武强县探索创新的“党建扶贫”模式,通过“产业链党组织+贫困户”、“产业链党员+贫困户”、“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贫困户”、“产业链党组织+村党支部”、“产业链党组织+集体经济”等五种方式,依托种植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建立扶贫产业链党组织20余个,覆盖近百家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800余名产业链上的党员投身脱贫攻坚,带动20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典型做法得到河北省扶贫办领导批示肯定,并被《中国扶贫》刊发推广。

  据悉,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武强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各项工作都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都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都向脱贫攻坚聚合。该县通过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落细落实责任,做到合力攻坚到位;加强宣传引导,做到动力激发到位;强化实践探索,做到机制创新到位;坚持严管厚爱,做到正负激励到位;夯实基层基础,做到党建保障到位等“六个到位”,举全县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8年,武强县贫困村降至22个(2018年底新识别18个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455户、4986人降至504户、1120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6%。在2018年考核的24个贫困县中,获得“最好”等次。

  为切实巩固提升武强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效,营造全县上下合力脱贫攻坚、同步建成小康的浓厚氛围,武强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立信心、图锐意,怀公心、顺民意等“十心十意”,做到让群众暖心、开心。讲清楚产业扶贫助民增收的具体渠道、讲清楚就业扶贫政策等“十个讲清楚”,全力推动扶贫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推动各项扶贫举措和惠民政策落地落实,全面提升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对扶贫成效的满意度,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徐秀丽 高云霄)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