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关于打赢我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建议

精准扶贫 2019-07-03 18:21156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当前我省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根据国家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划分标准,结合辽宁经济发展指标数据等因素,我省1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仍有10个县为深度贫困县。从今年起至2020年,我省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问题。

  1.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缺少优质扶贫项目和致富带头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在薄弱的集体经济和贫穷的家庭背景下,年轻的农民选择了离开家乡进城打工。多数村留守人员以老弱病残和儿童为主,基本处于“空壳村”状态,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致贫因素主要是家庭成员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等,没有自觉的内生发展动力。

  2.部分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农田水利设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甚至十年九旱的辽西北等深度贫困县而言,提升农业生产保障机制是有效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

  3.部分贫困群体收入来源单一传统。自精准扶贫以来,我省深度贫困地区陆续有贫困人口脱贫,但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他们极易返贫。2017年辽西北地区在春耕阶段出现了严重旱情,春夏交接又有部分地区遭受了风灾,严重影响了贫困家庭的当年收入,即使上年已脱贫,赶上灾年又返回贫困。

  4.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懒惰思想。由于一些地区长期处于深度贫困和闭塞状态,村民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视贫困为自然的认知观念和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贫困落后的生活方式。同时近几年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密集出台,扶贫帮困力度不断加大,使一部分人有了“等、靠、要”的懒惰思想,根本不想依靠自己的劳动告别贫困。

  习总书记曾经讲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性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因此,我们建议对现有的深度贫困县采取政策倾斜、因地制宜、重拳出击、授之以渔、因户施策等更有针对性的扶贫举措,更具特色的扶贫方式开展脱贫攻坚,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1.政策倾斜,提升农业生产保障机制,坚信人定胜天。一是新增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新增资金戴龙头指定下达到位;三是依据法律程序监管资金的使用。努力提升辽西北等深度贫困地区农业生产保障机制,坚信人定胜天。

  2. 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产业。一是请专家学者对本地区的特色资源做行业发展论证和可行性评估,努力挖掘地区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在专家学者论证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定位,选准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项目;三是努力做到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强,走独立的、有特色的振兴发展之路。

  3.重拳出击,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建立人才吸引机制,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敢创新”的优秀人才到村里任职,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地位。二是利用村集体和闲置的土地、森林等资源入股参与扶贫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村民收入。三是以村集体为平台,充分利用定点和驻村帮扶、无息或低息贷款、社会帮扶资金等形成合力,发展产业,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4.授之以渔,引进扶贫精准项目,分享项目红利。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力度,遴选和引进适合本地区的产业扶贫项目;二是增强内生动力,改变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让村民主动参与到脱贫产业项目中来,避免出现“一帮扶就脱贫、不帮扶就返贫”的现象,确保产业扶贫项目不会因为政策支持力度减弱而搁浅;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引进产业扶贫项目时,把握好项目方和贫困户的利益平衡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其利益分配由政府政策干预,保证当地每一户贫困户的利益不被剥夺。四是各地在选定产业扶贫项目时,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既让贫困户较快受益,解决燃眉之急,更要保证项目能在当地扎根,持续造福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

  5.因户施策,彻底改变贫困基因,提升幸福指数。一是针对于医疗费用支出负担重的低保家庭,如病残家庭,应考虑减免入院门槛费,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确保低保家庭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二是针对于供养学生的低保家庭(尤其是供养大专以上学生家庭),继续加大救助力度,确保学生“能上学、上好学、成功就业”,带动其家庭脱贫;三是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就业的基本技能和必备知识,扩大就业的机会和空间;四是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确保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五是适当调整贫困地区的惠农补贴额度。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