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看山西广灵如何走活产业扶贫这盘棋

精准扶贫 2019-07-18 23:4677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茄紫菜绿瓜果香,农家男女各奔忙,大棚摘菇車间缝,居家炕头赛技能,田间杂粮禾苗壮,产业支撑奔小康。盛夏七月,深度贫困县山西广灵生机勃勃,一派繁忙,脱贫的自信心、攻坚的精气神,无不显现在干群的实践行动中……

  “俗话说,金窝银窝总不如自己的家窝。咱农村人图的是守好家能挣钱,如今咱的愿望实现了,不用出门,每月就能收入2000元!”家住广灵县蕉山乡八角地村的建档立卡户张桂兰与三四个同村妇女坐在院子里,一边聊着家常,一边用柳条翻转编织着扇子。

  让张桂兰等一大批农村妇女受益的是当地政府实施的“居家经济”“炕头经济”产业扶贫举措。

  广灵县委书记李润军说,以往扶贫单纯地给钱、给物,现在是给贫困户送技能、送岗位,提高了贫困户的脱贫能力。在调动贫困户积极参与到脱贫致富的进程中,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制定系列产业扶贫措施,出政策、建园区、提供技术培训,做大扶贫产业,提升“造血”功能。目前,全县43个贫困村均有脱贫产业,带动2000多个家庭户均年增收1.5万元。实现“村有产业,户有项目,有劳动能力的人就近就业”的目标。

  广灵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18.5万人,贫困户11593户、25525人,贫困发生率17.4% 。

  面对资源贫乏、土地瘠薄、经济落后、群众思想观念保守、致贫原因复杂、脱贫任务繁重的状况,该县变压力为动力,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和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精准发力育产业,立足禀赋挖特色,对症下药补短板,多措并举促攻坚。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完善产业设计,优化产业布局,创新经营理念,尊重市场规律,“車马炮”,合力打出组合拳,一子落,盘活满盘棋。

  “西方不亮东方亮”。2018年9月30日,广灵小米“东方亮”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户外大屏打出的广告语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东方亮”小米进入北美加拿大超市。

  脱贫的关键靠产业,过去很多群众所以贫困,就在于没有增收产业和致富门路。为了补足短板,广灵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自然禀赋,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坚持“靠山吃山唱山歌,因地制宜挖特色,拿出“绣花功夫”在“特”字上做文章。筛选前景广阔的特色产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高特色产业附加值,把发展的短板变成了“潜力板”,增强了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

  广灵谷米种植历史悠久,“东方亮”小米品牌名闻遐迩。为了把广灵小米品牌做大做强,该县把谷子种植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增收产业,加强院校县合作,引进国内先进农业技术,依托县域内上市公司东方亮生命科技和禾卓伟业两家公司倾力打造“广灵小米”品牌。目前广灵县谷子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3家“大同好粮”旗舰店和京东电商、微商平台实现网上直销,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41家。以“广灵小米”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引领农民脱贫增收,攻克深度贫困的有力支撑,“有机杂粮、菇菜、杏果、畜牧”四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夯实了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发展产业,既要依靠政府‘有形之手’,也要借助市场‘无形之手’。在规划实施产业过程中,我们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市场导向,瞄准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发展,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注重发挥好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的“头雁”效应,构建产业发展利益连接机制,让贫困群众共享产业扶贫的红利”。广灵县县长王丽萍的一席话,道出了产业扶贫的棋盘效应。

  “靠这些‘宝贝’疙瘩,不愁卖不上好价钱,还能脱贫致富”。看着自家牛棚里体格健硕,毛色光滑的20头牛,蕉山乡马山村建档立卡户张锦义信心十足。

  张锦义摸着一头小牛犊特兴奋的说,“这是纯种的西门塔尔牛,有人给8000多元,可我舍不得卖。以前养牛总是卖不上好价钱,现在养的牛不但销路好,还价钱高。用你们这些文化人来说,就是有市场眼光了”。

  张锦义的话道出所有贫困户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除了没有可致富的产业外,所有的生产活动都跟市场关系不密,没有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像张锦义这样,虽然多年养牛,但牛的品种跟市场不对接,价格稍有波动就挣不到钱,甚至可能赔钱。

  “脱贫产业必须是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农民。用好国家的政策和资金,不但要让大产业有市场,更要让小项目有资金,就是要让小项目全部融入大产业,党政抓好落实至关重要。”广灵县县委书记李润军说。

  为了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逐步致富,该县实施了“农业、旅游、光伏、电商、生态”五大产业互为一体的产业脱贫路径。并把发展有实力,有市场的新型产业经营主体作为关键来抓。在产业扶贫中,着力健全生产组织体系,扶龙头,扶能人,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帮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蹚出了一条项目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化扶贫之路。

  “如今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咱就得鼓起劲儿,好好干,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还得靠自己”,现年68岁的广灵县南村镇莎泉中堡建档立卡户姜正文说,“我一直琢磨着咋样脱贫,村干部找我商量时,我觉得适合养羊,当时我拿出家里仅有的15000元。村干部又帮忙借了14000元买回58只羊,后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还种了藜麦、中药材,既脱了贫,又致了富”。

  “脱贫攻坚是一篇大文章,要做好这篇文章需同心协力打好组合拳,其中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是重要的一环”。正在基层进行精神扶贫的广灵县委副书记孟德昌说,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广灵县谋长远,望前景,既把贫困群众作为脱贫攻坚的对象,又把贫困群众作为脱贫致富的主体,全县干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调查研究,倾听心声,汲取群众智慧,实现靶向扶持。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以持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扶贫的“造血”功能为长久之策,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力求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为群众长远、持续发展打好产业基础,让群众脱贫之后不再返贫。

  据了解,该县从2017年以来,以17个扶贫“引擎”项目带动近1.54万贫困群众产业脱贫。2900多名贫困群众在造林护林、退耕还林、发展干果经济林中受益。倾力打造以“广灵巧娘”为代表的本地劳务品牌己吸纳12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小制衣、小编织、小手工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在全县“扎根落户”,全县建成以香菇、双孢菇、平菇、黑木耳等食用菌为主的高标准食用菌棚1226栋,实现2650人就业。通过土地流转、投资入股分红、村集体资产投入性收益等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9400人脱贫。作为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县,先行先试探索资产收益和债权收益两种模式,至少辐射152个村、带动14952名贫困群众增收。发展食用菌及特色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城市矿产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劳动密集型手工业、剪纸文化产业等,带动4.1万人脱贫致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万人。

  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效地带动了全县贫困人口增收脱贫。2018年,广灵涧西、莎泉中堡、莎泉西堡等28个贫困村19620贫困人口退出贫困行列,该县贫困发生率从17% 降为3.7% 。今年全县干群正以不懈的奋斗精神,鼓足干劲,集中资源,合力攻坚,向脱贫摘帽奋力冲刺。

  (经济日报 记者:梁婧刘存瑞通讯员:王国华责编:于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