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铜仁易地扶贫搬迁:告别过去 斩获新生

精准扶贫 2019-10-30 18:20159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走进铜仁万山区城南驿小区搬迁群众杨方成家,只见每个房间都干净整洁,家具样样齐全。谁也不会想到,杨方成一家一年前所住的地方还只是一个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的偏远山沟。

  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铜仁市,近年来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使越来越多的“杨方成”告别过去,步入了崭新的生活。截至2018年11月30日,铜仁全市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入住17.7万人,其中跨区县搬迁5.68万人,2019年上半年,将全部完成29.33万人的搬迁任务。

  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矛盾最集中、领域最综合、工作链条最长的工程,易地扶贫搬迁一直是铜仁市扶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按照“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的总体要求,铜仁连战连捷,做到了“‘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守着祖宗的地,过着祖宗的生活”的观念在一些贫困群众的脑海里几近固化,难以意识到“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问题的根本所在。单单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根本不能说服群众。

  “新房有啥好,什么都变了,住的不舒心。”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家住德江县龙泉乡牧羊岭村星秀岩组的周琴起初充满顾虑。但得知安置点是在铜仁市大龙开发区,而且被告知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时,周琴动摇了,“居然有免费搬到市区好地段这种好事”。和家人商量罢,2017年初,周琴一家住进了新房。如今,周琴一家收入不但有了保障,温馨的住房、和谐的小区、幸福的生活让一家人都笑得合不拢嘴:“真是赶上了好政策啊!”

  近年来,铜仁在采取县城集中安置的同时,采取超常规的方法,跳出从山上到山下的旧观念,打破区域壁垒,将印江、思南、石阡、沿河、德江等县的搬迁群众,迁到碧江区、万山区、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区,东西部协同作战,走出了一条“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的脱贫路。与此同时,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来,铜仁市积极协调,高标准规划安置点,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等指标成了基本要求。

  “安置点环境那么好,还是新房子,政策那么好,现在都想搬了。”群众看得见实惠,思想正慢慢转变。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搬迁不能为了“形象工程”而搬迁,也不能让群众想搬就搬,要帮助他们谋划好脱贫路径,让他们心有所依,把安置点当成第二家乡。

  从300多公里外的沿河一口刀村搬来的袁新芝一家,现住在碧江区响塘龙安置点。在他们一家搬进来之前,小区的学校已经修建投用。“不仅住进了环境优美的小区,三个小孩的读书问题也解决了,学校就在旁边,真的太方便了。”袁新芝说,以前孩子上学,要走一两小时山路。

  为确保搬迁户生活水平不降低,铜仁市从细微之处着手,为搬迁群众购置床、沙发、热水器、电视机等各种生活用品。同时,还积极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学校、医院、老年养护中心、电影厅、儿童乐园等场所,让群众休闲有去处、娱乐有平台、学习有场所、看病不再难。

  扶贫搬迁,重搬更要重扶。在“扶”字上下足功夫,才能让搬迁群众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沿河官舟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恒泰源服装有限公司车间里,王卫琴正专心致志地裁剪衣服,来这里之前,她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城南驿安置点新搬迁进来的搬迁户吴艳坪,得知政府要为搬迁群众开展培训的消息后,她决定去学一门手艺;响塘龙安置点的搬迁户借着安置点优越的地理位置开起了烤鱼店……

  为确保搬迁群众增收有保障,铜仁绘制就业需求图、就业供给图、帮扶计划图“三张图”,精准搭建供需平台。同时,成立安置区劳务合作社,解决搬迁就业困难人群就业难题。目前,全市发展扶贫车间13家,800余名残疾人、老年人在小区内实现了就业。协调铜仁烟叶复烤厂、铜仁火车站等单位,拿出搬运工、小区物管、学校后勤和保安等岗位3000余个,用于支持搬迁劳动力就业。

  “不光要吃饱,还要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搬迁群众在这里正实现自我,追逐希望。(贾过之)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