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湖南芷江:打通脱贫致富的康庄道

精准扶贫 2019-11-13 21:41143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人民网芷江8月5日电 从长沙出发,跨湘江,过资水,武陵山脉横亘在前,进入湖南省芷江县境内。

  “县级负责体系,乡镇做到‘查四季’;村级落实‘四个一’,群众自主要树立。路况管理常态化,路面病害要‘三早’;每月定期‘巡判计’,‘切吹灌’缝不可少。工作机制建立好,成套技术要落地;专群结合齐努力,农村公路向前进。”三道坑镇小渔溪村,村里“四好农村路”管养办公室墙壁上挂着这首“歌诀”。

  “张队长来的时候,村里都是泥巴路,下雨车难行,出门全看天。现在村里都修好了水泥路,晴天雨天说走就走。”小渔溪村书记杨长期回忆。

  2016年5月18日,湖南省参事室张玉龙带领扶贫队来到小渔溪村进行扶贫建设,截至2017年底,共完成通组公路硬化21.88公里。有感于小渔溪村的巨大变化,张玉龙便将湖南省公路局制定的这首“歌诀”挂在了办公室内,督促村民做好道路养护工作。

  张玉龙临行前叮嘱村民:“路修好了,大家要爱护它,主动管理、主动预防、主动养护。”

  为改变农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从2016年至2018年底,芷江县共完成全县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扶贫路建设1600余公里,实现行政村公路通畅率100%,组级道路通畅率85%。

  “现在我们一家人每年能挣三万多元,修了两栋新房子,每栋都有80多平方米。”芷江县三道坑镇小渔溪村村民张明勇站在自己的新家前,喜笑颜开。

  小渔溪村位于芷江县城北部,地处山区,辖区内溪谷较多,高山葡萄是村里的特色产业,但由于交通不畅,运输成本较高,高山葡萄难以外销,交通基础设施的滞后与薄弱严重制约了村里经济的发展。2015年,全村共721户,其中贫困户126户,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

  今年41岁的张明勇家里有六口人,父母都有残疾,同时生有一对双胞胎儿子,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用张明勇的话来说,导致他过去家庭贫困的罪魁祸首,还得说是村里的泥巴路。

  “我家离主干道5公里远,道路没硬化前,一下雨便泥泞难行。一段陡坡,根本无法通行。”肥料运不进来,农作物产量不高;产品运不出去,生活没有着落。交通的不便,使张明勇举步维艰,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一千多元。“父母有残疾,需要照顾,我也不能长期外出打工。”

  2009年,芷江县交通局实施通畅工程,对小渔溪村的部分道路率先进行硬化,水泥路从村主干道一路通到了张明勇家门前。“路修好后,我在家种些葡萄,养了几十只羊,全都不愁卖,都是别人上门来收购,一年收入翻了好几倍。”

  2016年,张明勇家正式脱贫,他卖了羊,买下一台拖拉机,专门跑运输,帮村子里的人送送货物,运些肥料。“现在,路都修好了,再也不怕下雨了,不管什么天气都可以跑,挣钱也容易了,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谈起现在的生活,张明勇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2016年以来,小渔溪村配合县扶贫开发公司和县交通运输局实施村组道路和提质改造工程建设,截止2018年底完成道路硬化26.13公里,全村受益人口达700余人。“原来去县城一趟少说要四五十分钟的车程,现在路况好了,二十分钟就够了。我们去县城买卖东西方便多了。”今年63岁的小渔溪村村民冯永和回忆。

  小渔溪村书记杨长期介绍,村组道路的提质改造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山区群众出行难和高山葡萄运输难问题,使村民经济收益得以显著提高。到2018年底,小渔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000元以上。

  “今年很多都是刚嫁接的小树,大概能产柑橘50多万斤,过几年树长大了,应该能产到100万斤以上。”芷江县芷江镇高冲村村民宋恩刚站在山坡上,展示着他的果园。

  高冲村位于芷江镇西部,距镇政府12公里,柑橘产业是高冲村的特色产业。近年来,芷江镇高冲村柑橘产业发展迅速,至2018年柑橘产业已经达到3200亩。但受地理位置的制约,高冲村交通滞后,柑橘难以外销,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2015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600元,被列为重点贫困村。

  “当时这边的路只有拖拉机能走,我们从果园把果子摘下来,用小拖拉机装个三五千斤,一次次往县里面运。”即使是这样,收获的柑橘还不总是能运得出去。“柑橘主要在10月份以后大批成熟,正值多雨季节,路上全是泥巴,果园里的路更是难走,很多果子运不出去烂在了地里,每年都会造成不小的损失。”路难走、柑橘难销成为宋恩刚心头的一块痛处。

  2016年,芷江县全面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村农村公路建设。高冲村配合县扶贫开发公司和县交通运输局实施村组公路和产业道路建设,截至2018年底完成村组道路硬化14.714公里,全村受益人口达到450余人。

  其中,产业路路面宽达到4.5米,CC09沙坪至中家塘为产业路主线公里;过高冲路口后以猫崽垅路口至白虎山,为产业路支线年,路都修到了果园里,宽度够了,大车能开进来了,一个电话就会有人上门收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平均每斤柑橘还比过去多了将近5分钱,一年下来净增加三万多的收入。”路修好了,柑橘好卖了,宋恩刚更有干劲了,“等我今年嫁接的这些小树长大了,我们的柑橘一定会产得更多,卖得更好!”

  高冲村书记江竹秀介绍:“原来村民自己家里种的黄金柚,都是靠手提肩抗运到县城,因为大部分运不出去,又很少有人来收,最后只能几毛钱一斤处理掉,现在路修好了,轻轻松松运出去,村里的黄金柚也能卖到五块、六块!”

  高冲村产业路的建设使该村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柑橘运输难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到2018年底,高冲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000元以上。

  三道坑镇,地处芷江县最北部,海拔最高,耕地最少,交通最不方便,百姓收入最少,但生态最好。

  “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村里的路上转转,清理路上的垃圾和路边的杂草,下雨天有小面积塌方就用铲子铲掉,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把班上了。”上午十一时,三道坑镇木业溪村的张成文正在清扫公路。

  原来,2018年开始,芷江县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成员的“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实施了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

  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主体主责,资源整合,规范运作,分项实施,整村推进”的原则,在乡、村两级建立“群众性养护体系”,设立扶贫特岗,对村组级公路进行养护,每年补贴一万元,帮助贫困户立地脱贫。

  “从前我们没有路,大家日子过得苦,现在路修好了,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就算没有要求,我们也得把路保护好!”张成文说,村民们对村里的路都十分关心,会经常自发参与村组级公路的日常养护。

  “我们镇从2018年开始,设立扶贫特岗对104.028公里村组级公路进行养护保洁,实现公路养护全覆盖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让27个贫困户年均增收1万元。”三道坑镇委书记杨凯程介绍,三道坑镇的各个村都定下了村规民约,镇里会定期组织群众进行学习培训。

  杨凯程表示,“群众性养护体系”促进了路面预防性养护机制的建立,实现水泥路面清灌缝常态化,专业性养护和群众性日常养护相结合,延长水泥路面的使用寿命,有力推动了农村公路管养由被动防治向主动管理、主动预防、主动养护转变。

  芷江县大力推进扶贫公路建设,改善了交通出行条件,圆了百姓“出了家门上车门,下了车门进家门”的梦想,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一条条扶贫路、产业路通到村民的家门,通到柑橘、高山葡萄、油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园,成为脱贫“致富路”。(刘瑞扬 张召学)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