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决胜脱贫攻坚丨湘潭县柏棠村驻村干部贺芳雄的

精准扶贫 2019-11-18 20:4592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容容 通讯员 何牛)扶贫方式千万条,适合地方特点才是“金条”。精准扶贫几年来,那种“伸手脱帽子”的“好果子”已经摘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为了突破脱贫工作的短板和难点,湘潭县茶恩寺镇柏棠村驻村干部贺芳雄个性把脉、精准诊断,将16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身体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分为发展型、维持型和萎缩型三类,并精雕细琢开出了“重点扶持发展型,积极帮扶维持型,全力救助萎缩型”的“治贫处方”。

  自己腰椎间盘突出,丈夫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19岁女儿高中毕业后就在家闲着,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过去,每每想到这些,柏棠村村民廖新华就唉声叹气,感觉脱贫无望。

  走访柏棠村最偏远山头上的廖新华家时,贺芳雄没有因为他家面临的种种难题而退缩。在他看来,廖新华一家三口都具备劳动能力,只要借助一点外部力量,扶持后将很有发展前景。于是,针对全村49名发展型贫困对象,贺芳雄与村“两委”决定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一边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一边四处奔走帮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以廖新华家为例,贺芳雄鼓励母女二人参加育婴师培训班,两人均已成功取得资质证明,同时引导她女儿廖润湘参加计算机培训班,再获一技之长。在贺芳雄的联系下,今年8月,廖新华的丈夫陈银斌进入村上一家合作社烧锅炉,一天能挣120元;廖润湘在小学当起了代课老师,以优秀的表现赢得了学校的肯定。

  丈夫和女儿都有了工作,廖新华也不愿闲着,贺芳雄帮助联系,购进了200只鸡苗,并建起鸡舍、送来技术。如今,廖新华一天天地越忙越起劲,脸上渐渐没有了愁容。“现在鸡长得好,能卖不少钱。我们一家收入看着看着就涨了!有合适的机会,我就把鸡交给老陈养,我就走出村子给别人带小孩,再挣一份钱!”她笑着说。

  扶贫不“将就”,方法不“套路”。贺芳雄想方设法提升发展型贫困村民的劳动技能,已帮助49人全部转移就业,让他们掌握了实实在在的谋生手段,通过辛勤劳动实现了脱贫增收。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这是柏棠村部分贫困户以前“等靠要”思想的线岁的周光日小时候因摔伤导致腿部残疾,妻子身体虚弱,两人都只能从事简单农活,主要靠亲戚救济和低保金养活13岁的孩子。“你看这老的老、小的小,身体还不顶用,没有政府和亲戚帮衬,哪里还有活路?”走访中,周光日曾多次表示对脱贫毫无信心,许多村民也认为这一家子只有戴着贫困帽才可以“遮风避雨”。

  “这部分村民大多属于半劳动力,如果改善基本条件,他们的经济收入基本可以达到或者接近本村平均水平。”贺芳雄跟大家想的不一样,他将全村56名半劳动力的贫困户列为“维持型”,同时也为他们量身定制了“激发潜能、树立信心”的扶贫方法。

  于是,贺芳雄努力争取了1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与村干部商量选准两块田地,共支起了15个蔬菜大棚,向参与的10户贫困村民一并免费提供优质辣椒、芹菜、蒜苗等种苗,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到田间指导,还帮助联系销售渠道。

  “领了种苗到大棚里去种就是,不花钱、不累人、不怕卖不出,这活我也能干!”听说村上要扶持贫困户当“小老板”,周光日来了兴致。他主动申领了两个大棚种菜,下种、浇水、施肥眼看着菜越长越好,周光日往大棚越跑越勤。

  小小的蔬菜种子在贫困户心中播撒下了希望,并一点一滴茁壮成长。去年,周光日勤勤恳恳,种菜获得了9000多元收入。今年,他又领回120只鸭苗,悉心喂养。经贺芳雄鼓励、争取,周光日的妻子余细美也进入了村上的薄膜厂做事,小孩也落实了教育扶贫政策。周光日粗略一算:“两个大棚、百多只鸭、老伴已领的大半年工资,今年收入过万元没有问题。想不到我们一家也能过上还有结余的日子!”

  对贫困村派出驻村工作队和,目的是要加强贫困村的综合治理特别是精准扶贫的能力。贺芳雄精准施策,“输血”与“造血”并举,帮助“发展型”贫困户49人转移就业,“维持型”贫困户56人通过自身努力走上致富路,“萎缩型”贫困户63人全部享受兜底保障、特困救助等政策,以“智慧扶贫”手段保证脱贫路上不掉一人。目前,柏棠村已有43户151人稳步脱贫,到今年底又将有10户13人实现“摘帽”。如今的柏棠村,贫困群众不再把自己当局外人、旁观者,而是立下自力更生的志向后,努力提升脱贫技能,坚决自拔“穷根”。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