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周鸿萍]关于扶贫产业发展的思考

精准扶贫 2019-11-26 22:1057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打赢扶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产业抚贫是贫困地区和人口摆脱贫穷的基本路径,是最根本和最长久的扶贫。没有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脱贫后的发展也难以为继。依托产业扶贫,对实现国家“十三五”脱贫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扶贫攻坚政策以来,各地各部门把产业扶贫当作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持,出台了大量的产业扶贫办法,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的问题。现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浅谈对扶贫产业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1、各地发展扶贫产业的积极性很高,但产业发展缺乏规划性和针对性。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已充分认识产业扶贫的重要性,但在抓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深入调研,对本地基础条件、资源禀赋等优势认识不够,导致产业发展方向缺乏针对性,缺乏可行的顶层规划和有效措施,产业发展存在盲目性、自发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区域优势。

  2、各级都在抓扶贫产业,但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由于产业扶贫对象集中在贫困乡村,这些地方基础设施差,产业配套不完善,可选择的扶贫产业大多是以农业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而这些产业由于进入门槛低,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竞争力弱。各地竞相发展的蘑茹产业,油茶产业,柑桔产业,苎麻产业,对虾产业,泥鳅产业,鳗鱼产业,等等,大多经营困难,勉力支持,难以为继。

  3、产业科技含量低,市场适销困难。产品没有特色,没有体现差异化,极易出现供过于求,投产之日,即是倒闭之时。不少贫困村种植的柑桔、西瓜、蔬菜等农产品频繁出现积压卖不出去的问题。同时,变幻莫测的市场导致许多贫困乡村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多数产业处于“提篮叫卖”阶段,贫困地区大量农业扶贫项目普遍面临低端农产品过剩、高端农产品市场开拓困难的局面。

  4、发展扶贫产业的配套措施不够,缺乏技术人员和示范带头人,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也跟不上,很难走出乡村。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安排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发展扶贫产业,但相应的配套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我国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涉农培训项目覆盖面不宽,针对性不强,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人日益缺乏,农村剩余劳动力思想保守僵化,还存在大量因病致贫或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最终导致贫困户很难承接或深度融入各类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数量少、实力弱,合作社中存在大量的“空壳社”“挂牌社”,多数合作社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集体经济组织缺失或者没用运营管理能力。上述各类扶贫经济主体发展滞后,不利于整合农村资源和组织贫困农户。

  5、扶贫产业发展资金投向高风险的借贷,可持续性不够。由于发展扶贫产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方向,一些乡镇在扶贫工作考核的压力下,采取“变通”的变法,把扶贫产业发展资金集中入股到当地一些经营较好的龙头企业、“明星”企业,收取固定的红利,再分发给贫困户。这种“名股实债”的方式,实质是一种变相借贷,本质上还是“输血”,不利于培养贫困户自主脱贫的“造血”机能,而且集中了风险,难以持续发展。

  1、部分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扶贫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抓产业发展的长远打算,有急功近利思想。有的地方虽然有发展产业的决心,但没有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抓产业发展抓不到关键点;有的地方有产业发展规划,但针对性不强,措施不够有效;有的地方抓产业发展“虎头蛇尾”,缺乏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恒心和韧劲。相关公共服务不足,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机构往往不健全,服务设施落后,基层服务人员短缺,难以有效胜任先进高效的产业扶贫方式,与产业扶贫密切相关的市场信息发布、标准化应用、先进技术推广、公共品牌建设与维护、信用体系建设等严重滞后。

  2、各职能部门相互分割,没有形成合力。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为完成扶贫任务,简单地把行业发展资金冠名为扶贫产业发展资金,然后按照“撒胡椒面儿”的方式,将扶贫资金分发给各个项目,忽略了产业扶贫项目与贫困农户对接,忽略了农户间合作机制的建立,忽略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农户很难分享到产业链的增值收益。虽然政府花费大量资金开发扶贫产业项目,但由于资金分散,大海撒盐,项目扶持难见成效。且很多扶贫产业项目由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负责经营运作,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的情形下,极易出现“帮富不扶贫”。

  3、农村体制机制弊端,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农村土地、林权等生产要素分散,难以集中形成规模,且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农房、农业设施、农机具等因为确权颁证、评估交易等滞后,不利于用于融资盘活资产。一方面,造成了现有扶贫产业项目资金困难;另一方面,形成了农村地区大量的“沉睡资本”,无法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财富。

  4、贫困户自主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低。因自身抗风险能力低,文化程度低、缺资金少技术,导致创业意识低。当前许多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和自暴自弃倾向严重,有越贫越要救济的懒汉思想,产业扶贫中经常能见到“政府热、贫困户冷”的尴尬局面。

  5、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农村扶贫产业发展缺乏技术人员、示范带头人,农村村级合作社中存在大量的“空壳社”、“挂牌社”,关键原因是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责、权、利不匹配,这些产业带头人和技术人员没有动力也难以安心发展扶贫产业。

  针对扶贫产业发展的以上问题和原因,笔者认为,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推动扶贫产业发展。

  1、加强调研,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成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育才能逐步发展成熟。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措施,引进资金、技术,有步骤并“一以贯之”加以引导,才能形成区域优势、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

  2、抓好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有序发展产业。要整合各职能部门帮扶资金,加强扶贫产业库项目论证和完善,集中帮扶一批有市场前景、带富能力强的项目,防止扶贫产业项目“乱放卫星”、“遍地开花”的现象。

  3、完善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既要有利于农村土地、林权经营权流转,又要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行政过度干预和黑恶势力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二是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要明确资金入股、技术入股和管理入股办法,实现责、权、利相匹配,收益与风险相统一,让产业带头人和科技帮扶人员愿意和敢于“领头先飞”,让村级合作社充满活力,成为村级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利益纽带。三是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与产业扶贫密切相关的市场信息发布、标准化应用、先进技术推广、公共品牌建设与维护、信用体系建设。

  4、加强贫困户的励志教育。把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从政策宣传、典型示范、感恩教育、文化帮扶、文明创建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精神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打破“等靠要”的思想,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大转变。

  主管:中共新余市委宣传部 主办:新余日报社 承办:新余日报社新媒体编辑部 新余市新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