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镇宁谐美社区这样书写移民搬迁“后半篇文章”

精准扶贫 2019-04-25 10:3786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哒哒哒”随着缝纫机有节奏的声响,又一条玩具手腕带完成。“活路轻松,在家门口就上班,一个月有2000多的收入。娃儿学校近,有公交车坐,接送都省了。这日子过的舒坦。”彭贵琴止不住的笑意,边做腕带边分享她的惬意生活。说话的彭桂琴,是镇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谐美社区的住户,原居六马镇红旗村,此前在浙江打工7年,如今借着扶贫搬迁的好政策,在社区内一家工厂当上了工人,过上了心满意足的好日子。

  走在谐美社区,随处都能遇到像彭贵琴这样满面笑容的搬迁群众。笑是最美丽的语言,是对生活满意的最直接表达,搬迁群众的笑,正是谐美社区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最好诠释。

  谐美社区下辖谐美小区和景宁小区,这里居住着来自全县15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景宁小区迁入人数为1151户,4928人,谐美小区迁入人数为861户,3353人,社区住户总计2012户,8281人。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谐美社区如何让搬迁群众在“搬得出”的基础上实现“稳得住、能致富”?

  “辖区人数众多,解决就业增收是最首要的工作。”谐美社区居委会主任徐鹏说。为确保群众迁入后既能安居又能乐业,解决他们在城里的“生存”问题,谐美社区以培训技能、解决就业为抓手,全力做好移民搬迁“后半篇文章”。”

  一个要容纳下8000多名搬迁群众的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选址时需要高度的前瞻性。镇宁自治县在规划谐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点选址时,坚持搬迁安置与产业配套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基础优先、稳定发展”的思路,认真申报和组织实施。

  谐美社区内辖工业园区,紧邻石材产业园,社区内有镇宁民族文化产业园。另外,社区内所设地下停车场、临街商铺、物管公司和社区服务中心等用工单位,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就业保障体系。为贫困群众后续发展,脱贫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据了解,谐美社区所辖工业园区内有汇景纸业有限公司、顺立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三五三七鞋厂、黔棠姜厂等大型企业,还有物流仓储、快递运输、电子设备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共解决近800人就业问题;距离约10公里的丁旗石材产业园,搬迁入住的群众就业创业条件优势明显;建在社区内的民族文化产业园,让13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以前只会干农活,什么手艺都不会。刚搬进来时,不知道以后该怎么生活”。这是50岁的周正芬刚搬进安置点时最发愁的事情。和周正芬一样,搬迁群众从山沟沟里搬出来,不会技能,就业无门,成了他们最大的痛点。

  一人一项技能,带富一个家庭。为实现“一人一技”,谐美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增收致富为目标,按照“因人施培、因岗定培、因产施培”的原则,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培训。联手贵航职校、安顺烹饪学校等职业院校,请来专业教师对搬迁群众进行技能培训。迄今已开展厨师培训十一期,共660人;平车培训四期,共240人次;刺绣培训三期,共180人;蜡染培训三期,共180人次;家政培训一期,共60人次。

  如今,周正芬以前的担心已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自信的笑容。通过社区举办的刺绣培训,周正芬掌握了一门技能,成为一名刺绣工人,每月稳定收入2000元。

  去年6月从岜塘村搬迁而来的王小芬,独自抚养5个孩子。沉重的负担压的她喘不过气。之前靠着手工缝制勉强度日,但在她心里一直有个创业梦。

  刚搬进谐美社区,有了好房子,王小芬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如果能凭着自己的手艺在这里搞一个服饰加工基地,带着社区里的妇女一起干,又能顾家又能赚钱,岂不一举两得?”

  得知王小芬创业的想法,社区通过扶投公司给她提供了一个门面作为车间,凭借特惠贷资金购进织布机、轧布机等相关设备。今年3月,她的全秀民间工艺有限公司开始试运营,带动10余名贫困妇女就业。

  思群众所思,想群众所想。根据周正芬和王小芬这样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搬迁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创业意向,谐美社区将搬迁户分为自主创业型、社区工人型、外出务工型、兜底保障型等,精准帮助搬迁户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自古安居与乐业总被相提并论。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早期,先安居而后能乐业,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后期,百姓稳乐业,方能定安居。站在谐美社区,放眼四顾,四面翠峦环绕,社区绿树成荫,一张张发自内心满意的笑脸迎面而来,可以想见,就业增收无了后顾之忧,群众欢声笑语自然长久。一管而窥全豹,谐美社区全力抓好技能培训与就业增收的头等大事,令得镇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后半篇文章,让人期待。(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 实习记者 高兰萍)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