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贵州举行2018年18个县(市、区)贫困退出新闻发

精准扶贫 2019-04-29 17:24141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原标题:4月25日贵州举行2018年18个县(市、区)贫困退出新闻发布会

  4月25日,贵州举行2018年18个县(市、区)贫困退出新闻发布会,请省政府副秘书长袁家榆,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碧海,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斌,省财政厅副厅长王瑰,省住建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周宏文,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春,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龚仲明,省扶贫办副主任田志清,省生态移民局副局长徐敏,安龙县县委书记钱正浩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欢迎大家出席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2018年贵州省8个市(州)的18个贫困县(市、区)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标志着贵州省贫困县退出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也标志着贵州省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重大突破,进一步夯实了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基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政府副秘书长袁家榆同志,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碧海同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斌同志,省财政厅副厅长王瑰同志,省住建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周宏文同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春同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龚仲明同志,省扶贫办副主任田志清同志,省生态移民局副局长徐敏同志,安龙县县委书记钱正浩同志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省政府副秘书长袁家榆同志宣读省政府关于18个贫困县(市、区)退出贫困县的通告。

  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袁家榆同志宣读省政府关于18个贫困县(市、区)退出贫困县的通告。(略)

  谢谢袁家榆副秘书长。下面请省扶贫办副主任田志清同志通报18个贫困县(市、区)退出相关情况。

  在伟大祖国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非常高兴在这里举行贵州省2018年18个贫困县退出新闻发布会。在此,受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李建同志委托,我谨代表贵州省扶贫办,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对新闻界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扶贫办等中央国家部委的精心指导和东部对口帮扶城市、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艰苦不懈的奋斗、严格的实地专项评估检查和向社会公示等程序,2018年贵州省8个市(州)的18个贫困县(市、区)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刚才,家榆副秘书长宣读了省人民政府批准18个贫困县(市、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的通告,标志着贵州省贫困县退出实现了任务过半,也标志着贵州省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重大突破,进一步夯实了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基础,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结果,凝聚着全省各级、各部门和18个贫困县(市、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2018年持续强力发起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系列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完全符合中央要求和贵州省实际。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2018年18个贫困县(市、区)退出的有关情况。

  第一,关于贫困县退出标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和《贵州省2018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方案》的规定,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西部地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要降至3%以下,同时贫困人口漏评率和错退率要低于2%、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可度高于90%。其中,贫困发生率是贫困县退出的核心指标,高于3%的不予退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以稳定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为主要衡量标准,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要稳定超过当年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线,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包括吃饭不愁、饮水不愁)、不愁穿;农村贫困家庭适龄孩子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第二,关于贫困县退出程序。根据习总书记关于“让省负总责既体现在工作要求上和责任上,也体现在考核上”“对贫困县退出的专项评估检查,交由省里组织,中央结合督查巡查进行抽查,确保退出线年起,国家首次明确贫困县退出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区)组织,中央按一定比例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区)组织和批准退出的贫困县进行抽查,这是我国贫困县退出工作的一个重大变化。适应这一新变化,贫困县退出的主要程序:一是县级申请:退出县自评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的,向所在市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退出申请。二是市州初审:市州扶贫开发领导开发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退出县的自评情况进行初审,达到条件的,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三是省级审核: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组织相关部门对申请退出县的退出条件和程序进行比对、审核。四是第三方机构实地评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丰富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通过省级审核的申请退出县进行实地评估。五是退出公告。对经第三方机构实地评估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3%,贫困人口漏评率低于2%、脱贫人口错退率低于2%、群众认可度高于90%的县,按程序报经批准后,由省人民政府宣布退出并向社会公告。六是中央抽查。中央适时按一定比例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宣布退出的贫困县进行抽查。

  2019年3月8日至24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吴强副省长的直接指挥下,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经依法公开招标确定的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清研灵智(北京)公司3家第三方评估机构,分别牵头对贵州省2018年申请退出的道真县、务川县、盘州市、六枝特区、镇宁县、普定县、大方县、石阡县、印江县、丹寨县、麻江县、施秉县、镇远县、三穗县、雷山县、贵定县、惠水县和安龙县18个县(市、区)(以下简称“18个贫困县”)进行了实地专项评估检查。实地评估检查期间,在国务院扶贫办及其明确的贫困县退出西南片区核心专家指导下,我们督促指导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清研灵智(北京)公司3家第三方评估机构严格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贫困县退出的系列工作要求,牵头组成近600人的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组,按照国家贫困退出“重点关注贫困县退出的薄弱环节和工作的盲区、死角”“50%抽查村、抽查户在条件比较差、基础较为薄弱的偏远地区抽选,50%在县内随机抽样”的实地评估要求,三家评估机构均安排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承担过全国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或政策评估的核心专家带队,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入户调查、实地查看项目现场、干部访谈、疑似问题核实等方式,对18个贫困县进行了全面严格、独立客观的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

  评估检查组共计抽查18个贫困县25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27个村(其中311个贫困村、116个非贫困村)和2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计走访调查农户28656户,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13851户(易地扶贫搬迁户5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40户,非建档立卡户14465户。访谈干部1876人,其中县级领导52人、县科级干部109人、乡科级干部448人、村干部841人、驻村干部403人、帮扶干部23人。第三方评估机构反馈,经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比对和核算,贵州省18 个贫困县综合贫困发生率均低于3%,脱贫人口错退率均低于2%、贫困人口漏评率均低于2%、群众认可度均高于90%,均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要求,均建议同意退出。2019年4月16日,省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原则同意18个贫困县摘帽退出。2019年4月16日至22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社会公示18个贫困县拟摘帽退出,公示期内未收到原则性异议。4月24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18个县(区、市)退出贫困县序列。

  在18个贫困县实地专项评估检查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较真碰硬、从严从实贯穿工作全过程,确保贫困县脱贫退出真实可信,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主要抓了以下重点 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目标标准。严格执行《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完善脱贫退出标准的通知》要求,贵州省贫困县退出的主要衡量标准就是18个申请退出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脱贫人口错退率和贫困人口漏评率低于2%、群众认可度高于90%,脱贫人口稳定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既不提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不评估检查与退出无关的指标。

  二是始终注重脱贫质量。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综合测算贫困发生率,防止错退和漏评,确保脱贫退出质量和成色。

  三是始终广泛听取意见。第三方评估机构按照抽样原则,广泛访谈脱贫户、非建档立卡户以及县、乡、村各级干部,还征求了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确保脱贫退出得到贫困县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

  四是始终强化问题核实。对于评估检查中发现的疑似问题,明确要求第三方评估机构要和地方面对面沟通,地方有异议的可作出解释说明,并提供相应佐证资料,防止误判错评,确保评估检查结果真实可信。

  五是始终确保客观公正。严格执行国家“三公开三随机三回避”机制,公开贫困县退出条件、标准和程序,公开招标择优确定第三方评估机构,公开评估检查意见。随机抽查行政村,随机抽取普查的村民小组,随机抽取调查的农户。第三方评估机构回避其所在省份的评估检查任务,评估专家回避其工作单位所在省份的评估检查任务,承担过省级评估检查的回避国家对该省的评估检查任务。

  18个县(市、区)和所在市州党委、政府在实地专项检查中,都严格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评估检查纪律要求,态度端正,认真配合,开门迎检,值得充分肯定。

  第一,贫困县脱贫摘帽是干出来的。18个贫困县(市、区)脱贫摘帽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退出结果社会认可、群众认账,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成果,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广大群众的艰苦奋斗。18个县(市、区)贫困群众心怀感恩、不等不靠,充分发挥脱贫攻坚主体作用,全力支持配合“组组通”硬化路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积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踊跃参加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创业、加快推进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激发出决战贫困的强大内生动力,实现了“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艰苦奋斗创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改变了贫困乡村的面貌。

  二是得益于广大基层干部的辛勤劳动。广大基层干部牢记嘱托、不忘初心,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针对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积极出思路、定措施、谋发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政策,深入田间地头与贫困群众共同总攻贫困,在攻坚克难中锤炼党性,在决战贫困中转变作风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涌现出姜仕坤、邓迎香、左文学等一大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树立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好形象,群众都说“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三是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合力攻坚。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贫困县退出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从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如期完成向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和履行向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的高度去谋划和推动。志刚书记、贻琴省长亲自谋划并深入18个贫困县调研指导,吴强副省长带队对18个贫困县多次进行暗访督查,其他省领导也结合分管工作加强对18个贫困县的调研指导。18个贫困县(市、区)所在市州党委政府坚持抓重点、补短板,聚集攻坚资源倾力支持18个贫困县(市、区),还成立市级督促指导组进驻退出县开展全面督促指导。18个贫困县(市、区)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攻坚第一责任,紧盯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组建县级督查组,制定系列政策,派出大量干部,投入大量“真金白银”,下足“绣花”功夫,因村因户施策,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组建省级贫困县退出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省直各单位和各级各部门针对18个贫困县脱贫攻坚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结合工作职责在资金、人力和物力方面进行倾斜,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县退出工作。

  第二,贫困县脱贫摘帽只是阶段性成果。实现摘帽退出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成果,只完成了脱贫攻坚总目标的一部分。摘掉贫困县“帽子”只是解决了现行标准下贫困问题,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并不代表脱贫攻坚工作结束和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中的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贫困县退出后,中部地区还有2%以下的贫困人口,西部地区还有3%以下的贫困人口。这就是说,18个县还有贫困人口,不是说宣布摘帽了就没有贫困人口。18个贫困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巩固好脱贫成果,绝不能存在“过关”和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要继续尽锐出战,保持攻坚态势,做好迎接中央抽查的准备,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坚决夺取决战之年的根本性胜利。

  我们清醒地看到,18个贫困县(市、区)脱贫摘帽,只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阶段性成果,要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贵州省农村所有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剩余的3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任务仍很艰巨。我们将认线日在重庆考察和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线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考核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不松劲、不懈怠、不停步,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抓好问题整改。督促指导各地认真梳理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上的存在突出问题,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国家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落准落细攻击点位,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确保问题整改彻底全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督促指导各地在开展“基层减负年”工作中持续实施“春季攻势行动令”,深入推进“四场硬仗”、“五个专项治理”、“四个聚焦”和“一场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不断夯实脱贫退出基础。同时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帮扶力度,全面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确保已脱贫人口稳步提升不返贫。

  四是督促指导18个县(市、区)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打造贫困乡村发展的升级版。

  各位来宾,全面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新闻界朋友们的关心、支持和监督我们的工作。在此,再次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谢谢田志清副主任。刚才田主任从贫困县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第三方评估机构专项评估检查情况、下歩工作打算等三个方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了18个贫困县脱贫退出的有关情况,可以说内容丰富,给记者朋友们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这次,我们也邀请到退出18个贫困县的负责同志来到现场,下面请安龙县县委书记钱正浩同志代表18个贫困县(市、区)介绍脱贫退出的有关情况。有请。

  贵州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习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发出总攻号令后,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将脱贫攻坚作为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作为2018年全省18个拟退出贫困县的黔西南州安龙县,县内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8.6%,全县总人口48万,农村户籍人口43.61万,少数民族人口占49.3%,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重点扶持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重点县。2014年末,全县187个村(居)中有贫困村99个(深度贫困村7个),贫困村占全县村(居)总数的52.9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899户87075人,贫困发生率19.97%。我们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系列决策部署,按照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强有力统筹安排和系统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县之力尽锐出战、发起总攻。2014年以来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18307户80448人,97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52%,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是2014年的1.77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4年的1.46倍和1.47倍。今年3月,我们接受了贫困县退出省级第三方评估,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是:

  一是五级书记大抓扶贫。省委、省政府全面统筹、高位谋划,面对贵州千百年来的贫困问题作出了精准科学的判断、深远全面的定位、系统周密的部署。省委孙志刚书记提出“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极大鼓舞着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总结提出的脱贫攻坚“4541”主要抓手,提供了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完整的“贵州方案”。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力推进“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帐”“冬季充电”“春季攻势”,强化“干就是讲政治,不干就是不讲政治”战时纪律要求,用做证明题的思维和方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先后采取任务确认书、清单制、集中业务督导、问题歼灭战、百日大会战等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机制和抓手,特别是通过探索制定实施新市民计划,有效促进33.85万人的易地搬迁任务完成,强力推动全州脱贫攻坚。作为县委书记,我们的责任就是当好施工队长、服务队长、宣传队长,认真落实省委的“五步工作法”,按照州委的统一指挥,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细落小落实,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全县上下和全省其他县市一样,形成了高度统一、奋发向上的攻坚氛围。

  二是五主五包强力扶贫。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五主五包”要求,我们将全县各镇办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大战区,县级领导担任13个镇(街道)一线名县级干部按照战区制包保到村,7613名帮扶干部包保到户到人,下派99名干部任贫困村,211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一线精准服务脱贫攻坚,县直部门组建业务专班,全面构建形成了网格化作战指挥体系。攻坚战中,我们始终得到省扶贫办等省直部门的一线指导和有力支持,同时,民进中央对口帮扶和宁波慈溪东西部扶贫协作带来了强大的合力。

  三是四场硬仗精准扶贫。省委、省政府精准把握贵州的贫困实际,特别是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四场硬仗,围绕主战场、聚焦主战役、突破主攻点。在产业扶贫硬仗上。按照“八要素”的要求,安龙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以食用菌为一县一业的突破口,调减低产农作物种植,强力推动农业产业革命,推动特色产业裂变发展扶贫产业实现了贫困人口全覆盖,探索形成了食用菌“1210”等有效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让老百姓产生了强烈的内生动力。在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上。我们按照“以产定迁,先产后迁”的原则,建成4个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搬迁5620户26355人,围绕 “五个体系”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百日大会战”,搬迁户子女全部就近入学,搬迁群众办理新市民居住证,享受新市民安居险、城市低保,全面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在基础设施建设硬仗上。初步实现路通达、水安全、电可靠、讯通畅目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通村通组路水泥硬化率均达100%。实现光纤宽带乡村全覆盖,移动通信网络村村通,4G 网络交叉覆盖率达100%。在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上。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全覆盖,全面落实惠民便民措施。坚持“逢危必改”,完成危房改造、三改、老旧房透风漏雨修缮整治。实现农村“两无”贫困人口全兜底。

  四是五项治理校准扶贫。按照黔西南州委提出的“问题歼灭战”,狠抓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对全县所有农村户籍人口开展了户户见面、全员精查,严把识别进入关键环节,对疑似漏评、错评、错退对象进行了全覆盖入户核实,公开、公平、公正精准识别贫困户。狠抓错退专项治理。全面严格执行退出标准,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七个不能退”要求,确保退出精准。多轮次组织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回头帮”,切实有力防止返贫。狠抓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完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强化中央、省、州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精准使用,确保资金安全。狠抓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专项治理。按照应改尽改目标,通过“拉网式、全覆盖、户户见、零遗漏”对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情况进行反复的排查和复核,全面排查建立台账,分类别制定措施,全力推进住房保障落实。狠抓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对照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政策不落实、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不规范、工作开展不扎实、考核监督不严格“七个方面”问题,认真开展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

  五是严肃法纪保障扶贫。始终将法治和纪律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以公安司法等部门组建法制宣传队和护航队,确保脱贫攻坚健康有序。州县乡三级纪委、监委和组织部组建督战队,正风肃纪,坚决以铁的担当、铁的作风、铁的纪律、铁的措施抓细抓实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六是苦干实干实现扶贫。习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实践证明,没有苦干实干、狠抓落实的干部,脱贫攻坚得不到群众的认可,没有苦干实干的干部,各种困难难以克服。我们始终坚持“以苦干实干展现作为、以苦干实干诠释忠诚、以苦干实干征服贫困、以苦干实干赢得人民”。

  行百里者半九十,接受贫困县退出省级评估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习总书记在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我们备受鼓舞、深感振奋。抓好全县已脱贫群众的后续帮扶,进一步推动全县剩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是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我们将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五要五不要”“四个不摘”的指示精神和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产业和就业,认真落实易地搬迁“五个体系”建设,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减贫,一手抓脱贫人口巩固提升,以响鼓重锤的措施全力夺取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全面胜利,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谢谢钱正浩书记。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之前请记者朋友先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教育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工程之一,请问省教育厅是如何切实保障贵州省贫困群众子女接受教育权益,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

  我厅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坚持以教育脱贫攻坚统揽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带领全省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教育脱贫攻坚“1+N”计划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子女入学需求,努力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全省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是着力推进“校农结合”。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启动“校农结合”定向采购农产品工作,积极探索集团化推进“校农结合”,贫困地区农产品基本实现“尽产尽销”,初步实现学校后勤有保障、贫困人口有增收、食材质量有提升的多赢局面。经统计,一年多来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累计采购农产品达88.43万吨,采购金额达59.4亿元,有效带动省内近4000个种植养殖基地发展,促进170万亩土地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贫困人口10万余户42万余人增收,覆盖带动近百万群众发展生产。孙志刚书记、谌贻琴省长等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肯定,数十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多次进行宣传报道。2018年10月,我厅受邀在中国教育扶贫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二是着力实施精准资助。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原则,贵州省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面开通“绿色通道”,确保了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保障了其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兑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应助尽助”、“无障碍入学”,贫困学生及家长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两个“全覆盖”,即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全覆盖,每年惠及380余万农村中小学生和86万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贵州特色”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升级版逐渐成型。

  三是着力增加资源供给。深入实施全面改薄等教育工程,加快推进各类教育工程建设,不断扩增城乡各类教育资源。通过持续实施各类教育工程项目建设,农村学前教育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实现全省所有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农村适龄幼儿可就近享受到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根本性改善,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满足学生在校寄宿生活需求;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建设,高中阶段教育跨越式发展,办学瓶颈逐步突破,基本实现初中毕业学生都能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

  四是着力推进“新两基”攻坚。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前两年实现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面实现全省88个县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规范招生入学工作,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30万人口以上县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特殊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

  五是着力发展职业教育。持续实施三年免费中职教育,广泛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招生办学,每年毕业近30万人就业后带动家庭脱贫。组织百校扶贫基地面向贫困地区开办全免费订单就业精准脱贫班,开办班级200余个,每年招收学生万余人,其中面向深度贫困地区招生4000人,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请问省财政厅,近年来我们是如何采取措施强化资金保障,全力支持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

  近年来,省财政厅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狠抓“三个着力”,强化资金保障,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着力加大投入。进入“十三五”以来,各级财政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将扶贫资金作为支出保障的重中之重,不断克服困难,努力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一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保持稳定增长。2016-2018年,中央和省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1.53亿元,其中: 2016年102.53亿元、2017年130.01亿元、2018年148.99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0.54%。二是全力支持打赢 “四场硬仗”。财政对“组组通”公路贷款全额贴息6.28亿元,建成“组组通”公路7.75万公里,共完成投资214亿元;2016-2018年中央和省级共投入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资金962.45亿元(其中:中央691.63亿元,省级270.8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筹措易地扶贫搬迁资金976.08亿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45.24万套,搬迁入住135.12万人。2016-2018年共投入1054.52亿元(其中:中央845.99亿元,省级208.53亿元),用于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安全等方面,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教育精准扶贫和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努力撬动金融资本加大投入。2016年以来,通过设立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安排扶贫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投入上千亿元。截止2018年底,扶贫产业子基金投放278亿元、极贫乡镇子基金投放91.78亿元,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投放5.77亿元。

  二、着力强化绩效管理。一是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提供资金保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严禁拔高脱贫标准和搭扶贫“便车”搞行业建设和形象工程,严禁形成政府债务。如易地扶贫搬迁,贵州省严格按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万元/人,同步搬迁人口5万元/人标准,由省统一筹资保障。二是科学设置扶贫资金使用绩效目标,要求建立健全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年度预算执行完毕后,各级财政部门要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参考依据。三是鼓励各地围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革资金使用方式,大胆探索创新,让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仅在产业扶贫方面,各地就探索了“三变”、“三权”、“三金”、“三社”以及塘约经验、大坝模式等有效做法,有力助推了脱贫进程。

  三、着力加强监管。牢固树立“监管也是投入”的理念,全方位强化监管,坚决杜绝扶贫资金“跑、冒、滴、漏”。一是严格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在门户网站开设专栏,公开有关扶贫的政策、制度、办法、中央和省财政各项扶贫资金的分配结果,并督促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在门户网站及时公开各项财政扶贫资金安排分配情况和政策办法。二是启动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扶贫资金和项目全面、真实、准确的实时动态监管。三是加大扶贫资金监督检查力度。2018年,组成6个联合检查组对贵州省16个贫困县2017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四是强化问题整改。针对各级巡视、审计、检查等反馈的问题,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工作专班,抽派精兵强将集中办公,围绕“实现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逐步规范、资金使用绩效明显提升”的治理目标,制定专项治理方案抓好整改工作。

  在脱贫攻坚中,民政部门着力加强制度衔接、提高保障水平、强化政策倾斜,全力助推18县减贫摘帽。

  一是强化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对象衔接,确保“兜准底”。民政部门与扶贫部门定期开展救助对象和贫困人口信息比对,推动落实共同开展入户核查、共同开展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共同开展乡镇审核“三共同”机制,及时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保障范围。18个贫困退出县(区)共将36.4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和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占救助保障对象77.5%;共将2.25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移民纳入城市低保。

  二是持续稳步提高救助保障水平,确保“兜住底”。2018年盘州市和六枝特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936元/年,其余16个县提高到3876元/年;特困供养基本生活平均标准达837元/月,照料护理平均标准达1186元/月。

  三是强化贫困人口救助保障政策措施,确保“兜牢底”。强化分类施保政策落实。对纳入农村低保的贫困人口中的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在发放基本保障金的基础上,再按当地低保标准的30%增发特殊困难补助金;强化贫困人口低保核算收入抵扣措施。对贫困人口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慢性病、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在申请低保核算家庭收入时按规定进行扣减;建全低保“渐退机制”。对纳入农村低保的贫困人口家庭成员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外出务工等实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分别给予3个月至12个月的救助缓退期;对特殊贫困群体实施分户施保。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残、重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强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落实。2018年,18个贫困退出县(区)共将1.2万贫困人口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享受到基本生活、疾病治疗、照料护理、住房保障等全方位托底供养服务;强化临时救助制度救急解难功能。截至2018年底,18个贫困退出县(区)按每人1500元的标准给17.4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移民发放一次性临时金2.6亿元;分别实施因病临时救助、因学临时救助4400人、1240人;强化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进一步编密织牢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安全网,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横向联接各相关部门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联动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有效保障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贵州省在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中,为实现就地脱贫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感谢媒体对脱贫攻坚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自2017年贵州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累计完成26.4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近百万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为18个县顺利通过第三方考核验收奠定了基础。贵州省获得2018年度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省级评价第一名,贵州省已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第一。

  围绕实现就地脱贫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我厅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突出“一个全覆盖”,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脱贫退出住房安全性评定全覆盖。我厅会同省扶贫办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县级扶贫部门提供就地脱贫退出农户名单,县级住建部门按照零遗漏、全覆盖的原则,组织开展房屋安全性评定,并出具住房安全性评定结果。截至2018年底,已对贵州省2014年以来的就地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34.73万户出具了评定结果,其中,组织18个出列县对36.76万户农村住房进行安全性评定。二是狠抓“两大要素”,即人员培训和资金保障。按照应训尽训、应知尽知、应会尽会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观摩培训等方式,2018年累计培训建筑工匠1.78万人次,培训基层骨干近1万人次。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全面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支持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同步改厕改圈改厨,新增投资由省级财政全额补助。三是聚焦“三个重点”,即聚焦深度贫困县、聚焦作风建设、聚焦质量安全。启动实施支持深度贫困县的农村危房改造等“九大工程”,制订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条红线,建立农村危房改造“五主体、四到场”制度,建立电话回访机制和预警机制,今年以来,我厅电线%以上。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今年是贵州省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年,是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的决胜之年,我们将完成现有台账内的全部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并同步实施改厕改圈改厨。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力推进、全力攻坚,保质保量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任务,确保在决战之年打赢决胜之仗。

  按照《行动方案》的目标要求,以及近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系列指示要求,目前你们都采取了哪些举措来确保2019年6月底前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呢?

  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座谈时作出的“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示精神,遵照省委、省政府关于“2019年6月底前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工作部署,我厅重点抓好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开展普查核查、全面摸清底数。为进一步摸清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找准当下存在的问题,贵州省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普查工作,先后历经县级普查和省级核查两个阶段。在省级核查阶段,省水利厅可以说是举全系统之力,抽调1500余人组成9个省级核查组,分别由一名厅级干部带队对全省所有行政村(居委会)进行全覆盖核查。这也是我厅今年来实施的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次现场核查工作。截止3月底,全省累计核查了近1500个乡(镇、街道办),16000个行政村(居委会),63000多个村民组,31.4万户。对照贵州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标准,我们也普查出了一些《行动方案》外未覆盖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对于这部分人口,我督促各地在今年6月底前一并解决,省级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补助。

  (二)落实责任传导、强化督导调度。一是按照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求,进一步落实市、县两级政府责任,扎实做好组织领导、协调联动、督促指导等工作,加快推进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工作。二是进一步强化督导调度。我厅成立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由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扬亲任组长,全面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与监管调度。三是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云”数据信息系统,实现饮水安全工作云调度。四是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普查省级核查组不解散,转为工作督导组,分别由厅领导带队,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厅直属单位分片包干,持续开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决战行动工作督导。五是同步开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决战行动项目专项稽察、委托第三方专项督促检查、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工程质量检测,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三)强化宣传发动,接受群众监督。一是通过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进展与成效;二是延长监督“末梢”,设立省、市、县三级脱贫攻坚饮水安全专线服务电话,在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地方电视台进行滚动公告。截至2019年4月18日,全省农村饮水安全专线服务电线起,反映问题涉及饮水设施不健全、工程质量、建后管护、水源水质、政策咨询建议等多个方面。截止目前已办结群众反映问题34件,群众对办理结果均表示满意;对于暂未办结的反映问题我厅将持续跟踪督促,确保尽快予以解决。

  贵州省大病专项救治主要包括哪些病种?其流程是什么?大病专项救治成效如何?

  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已纳入贵州省大病专项救治的病种包括儿童白血病(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含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式四联征以及合并两种或以上的复杂性先心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白内障、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急性心肌梗死、尘肺、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等21类。

  大病专项救治流程:一是发现、确定罹患大病的贫困群众。由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负责将明确或疑似罹患大病的农村建档立卡人员、特困人员和低保人员名单及时提供给国家扶贫办。国家扶贫办将其录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系统”,市县级卫生健康部门成立大病审核专家组对系统内的人员进行审查,最终确定罹患大病的贫困患者名单,并及时为其建立台账。二是组织救治。卫生健康部门负责通知大病贫困患者到指定的定点救治医院进行救治,对完成救治的患者,及时在“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系统”中销账并按时上传信息。三是报销救治费用。医疗保障部门负责大病患者救治费用报销事宜,具体报销政策由医保部门制定,报销金额由医保部门划拨到定点救治医院。

  大病专项救治成效:针对“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中罹患上述疾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及经民政部门核实核准的罹患上述疾病的非建档立卡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和低保对象,已集中救治大病患者19161名。

  2018年以来,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已有上百万贫困人口迁入城镇。城镇化安置使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发生重大改变,也给地方政府在后续扶持和社区管理上带来巨大挑战。请问,贵州省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成效如何?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我们不仅要把贫困群众搬出来,而且要让他们稳得住、能脱贫。去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及时把工作重心从“怎么搬”转移到“搬出来后怎么办”上来,组织省直相关部门开展了历时7个月的调查研究。在集思广益、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黔党发〔2019〕8号)及7个配套文件。文件强调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统领,着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着力解决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安置区社会长治久安,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下半篇文章”。

  一是加强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搬迁群众生活上“过得顺心”。公共服务是保障搬迁群众全面发展的基本社会条件。我们要求要筹衔接好搬迁群众农民和新市民“两种身份”、迁出地和安置地“两种利益”,重点完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四大要素”,确保搬迁群众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公共服务、市民待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普惠化和便捷化,努力使搬迁群众“过得顺心”。

  二是加强和完善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使搬迁群众对发展“充满信心”。稳定就业是搬迁群众生计保障的根本。围绕推动搬迁群众生计方式的非农化转变,切实做到“四个必须”,即:劳动力必须全员培训、有劳动力家庭必须实现一人以上稳定就业、迁出地“三块地”资源必须有一种盘活途径、每个搬迁家庭必须有一份稳定收入,确保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和可持续发展,让他们“充满信心”。截至目前,2016年、2017年搬迁户中98%以上有劳动力的家庭实现了1户1人以上就业。

  三是加强和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使搬迁群众精神上“感到舒心”。社区文化建设是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实现心理融合的必要条件。重点聚焦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增强文化引领能力,努力使搬迁群众精神上“感到舒心”。现在,每一户搬迁群众都在家里张贴了新旧住房对比照片,发自肺腑地感恩习总书记、感恩党中央。

  四是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使搬迁群众在社区里“住得安心”。社区是搬迁群众的基本生活单元。必须把夯实基础作为固本之策,通过机构设置科学化、社区管理网格化、居民自治规范化、治安防控立体化“四化”建设,强基固本,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努力使搬迁群众 “住得安心”。

  五是加强和完善基层党建体系,使搬迁群众对未来“坚定决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街道社区的领导核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健全组织、配强干部、完善机制、强化功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使搬迁群众对未来“坚定决心”。

  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事关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事关脱贫攻坚的成败,事关社会稳定和安置区长治久安,任重道远。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聚焦“五个体系”建设,推动黔党发〔2019〕8号文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始终坚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全力做好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

  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感谢各位发布人。刚才记者朋友们踊跃提问,就2018年18个县(市、区)贫困退出有关情况与各位领导作了沟通和交流。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扶贫办联系采访。欢迎大家关注有关情况,希望通过媒体的积极报道,进一步激发贵州省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勇气。今天各位领导现场回答记者提问的有关内容,请省扶贫办整理核实后,提供给省政府新闻办以便给记者朋友们使用。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还专门邀请到了丹寨县、盘州市、贵定县、印江县、道真县、镇宁县、大方县负责人,现场接受各家媒体集中采访。发布会结束后,欢迎记者朋友们踊跃提问,深入了解贵州省贫困县退出有关情况。

  请记者朋友们在报道好会议消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新闻线索,做好后续延伸报道。相关报道请省内新闻媒体和网站通过“贵州发布”专栏刊发、播出。同时,请中央和香港驻黔媒体、相关商业传播媒体记者结合各自的实际和特色,做好相关报道。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