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恩阳万寿村以“水”为媒促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 2019-06-16 17:24176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2015年,万寿村成功创建“四川省水利风景区”,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风景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耀眼光环的背后,均与该村的水脱不了干系。6月12日,记者走进恩阳区万寿村,实地探究该村在“水”上的突破渐变之路。

  夏日的万寿村,盛开的玫瑰、金盏花、格桑花在湖畔开得那么耀眼。在这一丛丛的鲜花拥簇中,绵延一公里长的万寿湖水域美不胜收。

  如果以为万寿湖是“与生俱来”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万寿村文书王学育是土生土长的万寿村人,他说,万寿村本没有万寿湖,起初就是一条无名小溪沟。

  “我们村以前住茅草屋、走泥巴路,虽然穷,但发展的基础很好。”万寿村党支部副书记郑华荣口中的“基础”,一是随着交通条件改善,万寿村紧邻成巴高速观音庵出口,距巴中恩阳机场13公里,二是村里有风光秀丽的万寿山,有天朗气清的怡居环境,有上千年的长寿文化,全村现有80岁以上老人54人,其中百岁老人7人。

  “要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把万寿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为群众找准持续增收的路径。”恩阳区明晰了万寿村的发展思路。

  发展康养产业,光有山还不行,还得有水。可万寿村除了一个蓄水约20万方的万寿水库和几十口老水井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水资源。怎么办?在恩阳区水利局现场踏勘后,决定把万寿水库下一条长长的小溪沟利用起来。

  小溪沟的两条大坝一筑,把万寿水库的水流下来,再加上地下水和蓄积的雨水,2017年,一个6000多平方米的湖泊呈现出来,就是现在的万寿湖。

  “因地制宜、科学利用很重要。”郑华荣认为这个“人工湖”的出现,虽然可以说是无中生有,但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万寿村从景观打造做起,在湖的四周种上了绿化植物、各种花卉,修建了环湖路,还仿照西湖的苏堤在湖的中央建起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堤坝:有栏杆、有拱桥。

  当记者走上“苏堤”,来自仪陇县的几名年轻女子正在这里拍照:“确实太美了,我们就是冲着这个湖和这个堤而来的。”

  名字就是第一印象。“想了很多,最终定名为万寿湖。”郑华荣说,万寿村有一座万寿山和一座万寿寺,村里的长寿老人特别多,而康养又与健康长寿分不开,“万寿”是这个村最具标志性的一个词,因此,“万寿湖”便由此而来。

  沿着湖边走一圈,石凳上、石栏上都刻有“寿”字,一股浓浓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有了水资源,就要有水文化。”在万寿生态农业休闲康养产业园负责人张云生看来,把水和当地特色文化融合,水就会活起来、有灵气。

  好风景的打造,最终还是要落脚在经济上。万寿村依托万寿湖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增收有了保障。

  2017年,观音井镇马林村返乡创业人邓勇瞅准这个湖,在万寿村建起了首个农家乐。他粗略算了一下,从开业到今年5月小长假结束,他的营业总额达到了200万元以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村返乡创业人员齐亚玲去年10月回家,开起了“乡源私房菜”农家乐,不到8个月,收入达到了20万元。

  现在万寿村相继建起了11家农家乐。从农家乐的发展速度和营业收入足见游客量之多。

  “农家乐的蔬菜、禽蛋、瓜果,绝大部分来自本村村民。”郑华荣说,这不但保证了食材的品质,也为村民种养的粮油禽蛋蔬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

  2018年,万寿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0万元,带动解决本地就业人员约2000人。靠水“吃水”,万寿村的好风景终于变成了好“钱”景。(记者 李俊如)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