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乡村旅游 2019-06-27 20:04157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濮阳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十二五”期间,濮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紧盯旅游发展新业态,紧抓提升产品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综合带动力,完善提升旅游产品,规范整治市场秩序,旅游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较好成绩,旅游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五年间,全市共接待游客22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5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2.5%和14.4%。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5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8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7倍和2倍。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和重要服务产业。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市经济增长速度,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期间,濮阳市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旅游企业规模逐渐壮大。“十二五”末期,全市旅游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0亿元。其中,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投入旅游产业达到3.5亿元,社会投资16.5亿元。全市各类旅游接待服务单位120余家。其中,国际、国内旅行社48家、星级饭店10家、旅游景区10家、旅游商品企业20余家、乡村旅游示范点30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000余人,带动就业两万余人。旅游产业要素综合发展,旅游生产力快速增长。旅游业发展有力地带动了交通、通信、住宿、餐饮、物流、商贸、娱乐、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濮阳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现代城市园林等资源,进一步打造提升了城市风光游、生态环境游、历史文化游、黄河风情游、姓氏寻根游、杂技之乡游、红色圣地游、美丽乡村游、休闲农业游、现代工业游等,旅游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产品从偏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一般利用转变为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一体化发展,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健全。

  “十二五”期间,以濮范台高速公路和晋豫鲁铁路为代表的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成绩斐然,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省级公路、农村公路、旅游专用公路、景区道路等联线成网的立体交通体系。全市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均比“十一五”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水电、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都有较大提升,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支撑作用。

  “十二五”期间,全市进一步加大了以“中华帝都”“华夏龙都”“杂技之乡”为主题的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改版提升了濮阳旅游政务网和旅游资讯网,丰富了宣传内容;建立了濮阳旅游微信平台,提高了宣传效果。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华彩濮阳”推介活动,宣传濮阳整体形象。通过举办“中国(濮阳)国际杂技文化艺术节”“南乐仓颉文化艺术节”“郑板桥文化旅游节”“舜帝文化旅游节”“世界张氏恳亲大会”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濮阳知名度。

  “十二五”期间,濮阳旅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稳步发展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的促销方针,以强化市场促销、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旅游客源为目标,积极开发新乡、鹤壁、安阳、邯郸、菏泽等区域市场,为全市旅游产业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保障。

  “十二五”期间,濮阳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提出了“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发展定位,出台了《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濮政〔2014〕64号),制定了关于文化旅游招商等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有力支持了全市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濮阳市大力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通过龙山龙湖、濮上园、绿色庄园、濮水公园、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市域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为今后发展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为代表的旅游扶贫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批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利用优势资源,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逐步摆脱贫困,旅游产业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已经凸显。

  坚持依法治旅,倡导诚信经营,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旅游管理与服务不断增强。五年间,共受理旅游咨询、旅游投诉等来信来电1000多件,受理有效投诉50余件,均得到有效解决,投诉受理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旅游、公安、工商、卫生、质监、物价等部门联合执法能力不断增强,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全市旅游整体形象不突出,旅游景区数量少而小,缺乏高等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充分,旅游新业态发展不丰富,景区建设档次有待提高,能够纳入全省重点旅游线路的景区不多。旅游业发展薄弱与旅游资源丰富状况不相称。

  旅游产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旅游要素产业发展不平衡,“住、行、游”要素行业发展相对较好,“食、购、娱”等要素发展缓慢。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强化,旅游目的地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品质有待提升。全市旅游人才相对缺乏,旅游专业人才较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与第一、第二产业及现代服务业融合度偏低。旅游与信息、金融、交通、文化、体育、会展、商贸及工业、农业等产业融合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信息服务业、旅游金融服务业、旅游智业、旅游地产等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旅游发展方式需要深入转变。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产业依托其强大的消费拉动及丰富的关联带动作用,已经成为综合性大产业,成为引领消费发展、带动国家及区域经济腾飞的引擎产业。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使得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以“空间更宽广”“时间更灵活”“方式更自由”“业态更丰富”为代表的“全域旅游”时代将全面来临,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旅游发展新业态魅力无穷,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尤其是旅游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将彻底改变旅游产业发展供给矛盾,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变革。

  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内部和产业间融合度日益增强。通过“互联网+”和“旅游+”等方式,加速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拓展产业面,延长产业链,开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变与升级。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旅游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深度转变已成为发展重点和难得机遇。旅游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互联网+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互联网在游前、游中、游后发挥优势,通过加强线上与线下互动融合,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的变革。通过以智慧旅游为主的创新与发展,让旅游出行更为顺畅、温馨、优质。互联网已使旅游成为生活体验主渠道。

  旅游产业在拉动就业、改善民生、带动脱贫等方面作用进一步显现。要在扶贫攻坚中实现旅游精准扶贫,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脱贫致富中的先锋带动作用,促使更多的贫困群众通过旅游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旅游产业是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产业,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产业,旅游产业不仅仅是经济结构调整上的引擎,更体现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价值意义,以期达到构建公平、和谐、富裕、文明的新型社会。

  “十三五”是濮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国家对我市“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是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强力推进器,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全市旅游产业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和河南三大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做强旅游主导产业、完善旅游要素产业、融合相关产业。通过“走出濮阳、走出河南、走出中国”,使濮阳旅游产业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突出制度创新、科技支撑、开放合作、依法治旅,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转变,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化、个性化、标准化转变,倾力打造旅游品牌,全力推动产业融合,着力规范市场秩序,实现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科学有序发展和稳健跨越发展。

  旅游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全省旅游产业平均增长速度;旅游综合收入增长速度高于游客数量增长速度。到2020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到2020年,旅游产业成为濮阳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产业;旅游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旅游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1—2个旅游企业集团;产业要素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品牌化发展成效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观光旅游实现优化升级,生态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和旅游服务体系实现突破性进展。

  把濮阳市建成豫鲁冀三省乃至全国著名宜居宜游城市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城乡居民年均出游4.5次以上;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达到8%以上;通过旅游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带动脱贫3.8万人。

  进一步提高全市旅游产业对农民增收和社会就业的贡献率,推动全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发挥全市旅游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强化旅游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力度,积极推动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将旅游扶贫工作作为“十三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通过旅游产业发展,不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强化对全市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广场绿地、城市水系等的监管与保护,促进全市旅游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围绕龙文化打造“中华龙乡”,叫响“帝都龙乡、水韵濮阳”的一级旅游品牌,重点推动中华第一龙出土地、东北庄杂技、龙山龙湖、濮上园、戚城景区等项目建设。

  围绕中心城区,推进重点旅游项目。一是抓好新建景区。推动中华龙源景区(充分挖掘龙文化)、示范区龙湖景区(开发其旅游功能,举办大型实景演出)、金堤河湿地公园、马庄桥乒乓小镇等新景区建设。二是提升重点景区。做好东北庄杂技小镇、班家耕读小镇、单拐革命旧址、水秀、仓颉景区、毛楼景区的提升改造工作。三是各景区挖掘文化内涵深度开发的项目。如戚城景区的春秋文化项目、会盟场景剧;濮上园的桑间濮上文化项目。到2020年,争取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50个,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

  到2020年,争取推出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以毛楼黄河游览区、渠村黄河大闸、将军渡黄河游览区等为依托的黄河风情自驾游特色线路;以发现井、工业园区大型企业、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产业园、清丰单拐革命旧址等景点景区为依托的东部工业及红色休闲游特色线路;以清丰孝道文化旅游产业园和南乐仓颉文化旅游产业园为依托的北部孝道寻根游特色线.扶持一批知名旅游企业。

  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企业集团,培育5家旅游商品生产知名企业,建成2—3个五星级酒店。三、发展路径

  强化“游龙都、看杂技、赏黄河、品美食”“帝都龙乡、水韵濮阳”主题旅游品牌,打造“五彩黄河”特色旅游品牌,做大做强一批旅游品牌景区、品牌酒店、品牌餐饮企业、品牌旅游商品、品牌旅行社和品牌旅游城镇。着力打造龙文化、杂技文化、姓氏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产品,做强文化旅游品牌。

  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旅游供给侧,适应新需求、新市场,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项目建设,开发建设一批资源品位高、投资力度大、配套条件好、带动效益强的精品旅游项目,充分发挥龙头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濮阳旅游快速优化升级。

  通过创新旅游发展思路、旅游发展方式、旅游开发技术、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产业组织形式改革、政府推动旅游发展方式改革等,深化旅游产业综合改革,不断增强旅游发展活力。

  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黄河等大旅游发展,开展中原经济区旅游合作,发起建立豫鲁冀“3+3

  “五彩黄河”精品旅游带。依托黄河及黄河大堤沿岸文化资源和生态景观,打造包括渠村黄河大闸、毛楼生态旅游区、范县陈庄万亩荷塘、将军渡黄河游览区等景区景点建设,突出黄河景观打造和沿河民俗文化展示,积极融入现代休闲体验类旅游项目,发展黄河自驾游、乡村度假游、生态康养游等,打造濮阳独具特色的“五彩黄河”精品旅游带。

  强化市中心城区旅游吸引与服务功能,建设都市生态休闲度假区。进一步提升完善濮上园、绿色庄园、龙湖龙山、水秀杂技、蓝宝石温泉度假区等旅游产品功能和服务质量。以打造豫鲁冀三省乃至全国著名宜居宜游城市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完善濮阳市区域中心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商务会展、娱乐购物、近郊游憩、都市观光旅游。

  以“中华第一龙”出土地、挥公陵园、濮阳县古十字街、回銮碑、八都坊、澶渊之盟博物馆、澶州府署等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为核心,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以古都文化游、历史感悟游、特色美食游、民俗风情游等为主题的历史文化体验游片区。

  以濮阳县老城至渠村乡濮渠路沿线特色村镇、旅游点为依托,突出西辛庄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发挥“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的游学功能,发展游学产业。

  国道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清丰孝道文化、顿丘农庄、南乐仓颉旅游景区等旅游资源和项目,突出孝道文化、寻根文化和现代休闲、农业观光、民俗体验等特色,重点打造集研学体验、文化寻根、休闲农业等为特色的北部孝道寻根游精品线

  依托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打造濮阳西部乡村旅游水系观赏体验特色线路。做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特色线路的规划设计,发挥水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等,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服务完善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依托濮阳西水坡“中华第一龙”遗址和市城区龙山龙湖、龙都广场、“中华第一龙”展览馆,通过举办龙文化旅游活动,进一步强化濮阳“帝都龙乡”在国内外的影响。积极推进中华龙源景区、以龙文化为代表的上古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把龙文化融入市政建设中,营造浓厚的龙文化氛围。积极参与或举办龙文化交流活动,加大濮阳“帝都龙乡”宣传,增强濮阳龙文化吸引力,使“中华龙乡”“中华帝都”成为濮阳市亮丽名片。

  以濮阳杂技艺术学院、东北庄杂技艺术学校等为基础,加快濮阳国际杂技产业园和东北庄中国杂技小镇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成全国独特、世界一流的国际杂技产业新高地。不断提升大型杂技情景剧《水秀》表演水平。积极推进杂技艺术普及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巩固濮阳市杂技名城的独特地位。

  加强东北庄杂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杂技体验项目、充实休闲旅游服务功能、营造园区良好生态环境,打造以传统杂技体验和休闲娱乐为特色的杂技文化旅游产业园,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健全旅游链条,打造要素完善的知名中国杂技小镇。

  大力开发以中华龙源景区为主的“中华第一龙”文化旅游产业园,打造龙文化产品,做足龙文化文章,不断扩大龙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濮阳市“中华帝都”地位。

  大力开发“五彩黄河”精品旅游带项目,围绕黄河沿岸特色景观和黄河风情,开发精品项目,完善配套功能,积极开发中药旅游、健康旅游、养生旅游、乡村旅游等,打造生态康养度假旅游产品,构建独具特色的“五彩黄河”旅游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濮阳国际杂技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水秀》大型杂技情景剧为核心产品,增加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杂技体验等功能,不断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满足不同游客文化消费需求,打造濮阳城市文化会客厅。

  以清丰单拐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为核心,提升景区规模,完善旅游设施,健全旅游功能,与附近沙格寨革命年代的后方医院等一起规划、共同开发,全面展示当年老一辈革命家战斗生活时代特征,打造全国、全省经典红色研学游产品。

  以造字圣人仓颉为主题,加强基础设施、景观设施建设,补充民俗特色演艺;努力建设集汉字游、民俗游、生态游于一体的主题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十三五”期间,要做大做强做优休闲度假产品,构建面向不同层级市场需求及消费水平的特色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培育发展新兴休闲度假产品,推进旅游产品体系和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完善提升濮上园、绿色庄园等景区的旅游项目和游乐设施;构建以龙山龙湖为核心的城市休闲度假区,建设自驾营地等。

  “十三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型产品和文化体验型产品。如以舜帝宫、颛顼玄宫等主题园区为主的上古文化;以戚城文物景区为主的春秋文化;以明清十字街为主的明清文化;以单拐、将军渡、颜村铺和西辛庄等为主的红色文化;以张、柳、孙、戚、濮等为主的姓氏文化;以杂技和戏曲演艺为主的民俗文化。发挥濮阳市域内多元文化的组合效应,构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型产品体系,丰富文化旅游产品项目。

  “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发黄河沿线生态旅游资源,优先开发湿地生态旅游、水利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三大生态旅游产品,建设一批省级和国家级的生态旅游区、水利风景区和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等。项目建设重点包括濮阳县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河湿地公园、清丰县国家森林生态公园、南乐县国家湿地公园、示范区龙湖风景区、渠村黄河水利风景区、毛楼生态旅游区、李桥黄河水利风景区、孙口将军渡黄河水利风景区和张庄闸水利风景区等。

  大力培育商务会展、摄影展览、体育赛事、文化交流等特色旅游活动。继续办好濮阳国际精品魔术杂技艺术节、中华龙文化节、仓颉汉字文化节、范县荷花旅游节、板桥文化旅游节、清丰辣椒文化旅游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积极策划举办“五彩黄河”徒步、自驾等主题旅游活动,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巩固提升濮阳旅游节庆品牌,提高濮阳知名度和影响力。

  “十三五”期间,针对市场需求,以旅游企业为主体,以景区和休闲旅游目的地为依托,完善以交通为主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市域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形成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培育一批区域间精品旅游线路。

  )区域内精品线路:大力培育中华文字寻根之旅、杂技体验之旅、生态文明体验之旅、红色教育之旅、历史文化之旅、魅力濮阳之旅、黄河水利生态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2

  ”精品旅游线路、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红色经典游线路、大黄河美丽风光精品线路。

  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全产业融合有机发展。

  一是东北庄杂技片区。包括东北庄及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产业园、杂技小镇、建业大集、古镇、东田村等。

  二是班家村耕读片区。包括班家村、班家耕读小镇、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滨河景观、千亩桑葚采摘园等。

  七是月亮湾度假片区。主要以清水河乡月亮湾黄河风情为核心景观,规划建设休闲康养度假片区。

  八是孙口将军渡片区。主要包括孙口镇、将军渡纪念碑纪念馆、黄河大堤、滩区风光等。

  九是单拐红色游片区。主要包括单拐村、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地、西南庄特色餐饮、沙格寨后方医院等。

  加快以乡村旅游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为主体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全市乡村发展旅游基础条件。全面提升通村公路、供水供电、网络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实现与交通干道全连接。加大“六小工程”推进力度,确保乡村旅游重点村规划建设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站、一个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引导投资者兴建特色餐饮、民宿、购物、娱乐、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等配套服务设施,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加快旅游购物街区和购物旅游目的地建设。积极推动旅游购物街区建设,将市城区龙凤古玩城、濮阳县明清十字街打造成旅游购物休闲示范街。依托大型商业服务设施,积极开展购物旅游目的地建设。在大型旅游景区、交通集散地、高速公路服务区等游客密集场所设立旅游商品专柜。3.促进特色旅游商品宣传。

  个。在规模饭店,引进特色杂技表演、特色小吃现场制作、地方特产展示等,丰富游客就餐体验。

  .培育濮阳餐饮品牌。“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培育“濮阳菜系列与农家饮食系列”两类特色餐饮品牌,建立连锁机制,叫响本土餐饮品牌。重点扶持特色餐饮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外地特色餐饮企业进驻。(六)推进与住宿服务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住宿

  2020年底,市城区增加2—3家五星级宾馆酒店,全市四星级宾馆酒店增加至

  —5家。进一步完善宾馆服务设施,增加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七)推进与商务服务融合,发展商务会展旅游“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以石油能源、石油工业专业会展为代表的会展旅游;以商务会议和政务会议为主要内容的会议旅游。组建濮阳专业会议会展公司,加强与国内外会议会展中介机构的联系,吸引各种国内外专业会议会展落户濮阳。“十三五”期间,争取每年承办1—2个国家级或区域性的会议会展。

  (九)推进与工业企业融合,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依托市域知名企业,加强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大力发展工业观光、工业体验和商务考察等特色工业旅游。引导工业企业利用废旧厂房及工业设施发展工业文化创意基地。积极引导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鼓励旅游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研发,按规定享受国家、省科技创新政策。

  (一)打造旅游形象持续打造“游龙都、看杂技、赏黄河、品美食”“帝都龙乡、水韵濮阳”主题旅游品牌形象。积极发挥各类国际高峰论坛、博览会、体育赛事、节庆活动等平台作用,利用互联网、影视等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推介濮阳旅游形象品牌,提高濮阳旅游形象在国内外游客市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加强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的数据资源整合,推动旅游部门和企业间的数据实时共享,全面提升濮阳市旅游产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基本实现旅游基础设施网络化、服务设施智能化。

  着重培训旅游一线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到“十三五”末,全市旅游就业人员培训率达到

  建立旅游安全常设机构,制定不同级别的旅游突发事故处理预案与急救制度,以应对各种突发性旅游安全事故。加强旅游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完善安全设施,强化安全培训。

  宣传和践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建立游客不文明旅游档案,惩治旅游不文明行为,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

  濮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将以发展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进一步完善以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的市域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强化旅游主导产业发展,丰富旅游业态,加强产业融合,提升全民发展旅游产业意识,把濮阳打造成区域乃至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一、全域旅游发展目标通过全要素整合、全空间布局、全时段驱动、全产业融合、全民参与、全服务支撑等方面发展,激活市域内一切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因子,从生态、文化、产业、社会等方面导入旅游发展理念,全民一体,共同推进濮阳市全域旅游健康发展。

  最终将濮阳市建设成为:乐游乐居乐养乐业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富裕和谐生态文明美丽的新濮阳。

  濮阳市全域旅游发展要积极探索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良好局面。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推动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转变。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行政体制改革,适时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等涉旅部门和机构,助推濮阳市全域旅游发展。

  号)所明确的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大力推动旅游扶贫将成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的重点工作。一、发展目标

  30个省市级旅游扶贫开发重点村,每年扶持6个,力争2020年实现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口占全市脱贫总人口的

  二、重点工作(一)编制旅游扶贫发展规划邀请旅游规划单位以多种方式,对市辖区内贫困村开展规划扶贫。要注重扶贫规划的特色、实效和可操作性。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扶贫的重要抓手,推动全市扶贫工作的开展。到2019年,实现全市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规划全覆盖。

  积极组织开展对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旅游扶贫村负责人、乡村旅游带头人、经营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技能素质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2019年,实现全市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与交通干道的道路全连接,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

  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合作,开展对旅游扶贫重点地区旅游产品的公益宣传。针对贫困地区制定乡村旅游宣传营销方案,纳入旅游市场营销、形象推广的整体工作体系。

  建立旅游扶贫动态跟踪机制,提高旅游扶贫工作成效,做到精准扶贫。在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中,选择若干典型村庄作为旅游扶贫观测点进行全方位跟踪,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解决方案并监督执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点带面、提升效益的原则,建立旅游扶贫长效机制。

  (一)建立财政资金引导机制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引导扶持旅游产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业。积极申请国家及省内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关资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市、县(区)各级财政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旅游培育条件的旅游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鼓励农村集体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

  加大对国家重点旅游景区、重点旅游线路、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生态旅游开发、乡村旅游扶贫村等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支持力度。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