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PDF

乡村旅游 2019-06-28 20:10178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017年10月 林业资源管理 October2017 第5期 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 No5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以海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1 2 1 耿松涛 ,李丽 ,张成琳 (1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海口570228;2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在全球森林生态旅游蓬勃发展背景下,建立先进的发展模式对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 海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简述其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概况和发展优势,融入旅游+、互联网+、创新和创 业四大理念,从产业发展、管理投资、开发原则、开发方式、宣传推广和区域合作等6个角度探究我国森林生 态旅游发展模式,最后依据模式提出了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具体实践进路。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海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622(2017)05-0129-0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17.05.022 ResearchonForestEcotourismDevelopmentModel —ACaseStudyofHainanJianfenglingNationalForestPark 1 2 1 GENGSongtao,LILi,ZHANGChenglin (1TourismSchoolofHainanUniversity,Haikou570228,China;2SchoolofManagement,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 Abstract:Withthethrivingtrendofforestecotourismworldwide,itisvitaltoestablishanadvancedmod el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forestecotourisminChinaThispaper,takingHainanJianfengling NationalForestParkasanexample,describesitsgeneralsituationanddevelopmentadvantagesofforest ecotourism,andfurtherexploresthedevelopmentmodelofforestecotourisminChinabysyncretizingthe fourconceptsofTourism +,Internet+,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respectivelyfrom6perspec tives—thedevelopmentofindustry,managementandinvestment,thedevelopmentprinciples,thedevelop mentapproaches,publicityandpromotion,andregionalcooperationFinally,basedonthemodel,thepa perputsforwardspecificpracticalapproachesfortheforestecotourismdevelopmentofJianfenglingNa tionalForestPark Keywords:forestecotourism,developmentmodel,HainanJianfenglingNationalForestPark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热带森林资源丰 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海南省各地区存在诸多同质 富,具有发展森林旅游的天然优势。2011年我国首 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阻碍了森林生态旅游经 个省级“中国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正式落户海南, 济发展。本文着眼于海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尖峰岭 经过6年的发展,海南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取得了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并提出森林生态 显著成效,森林旅游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但在森林 旅游发展模式和实践进路。 收稿日期:2017-08-02;修回日期:2017-09-11 基金项目:2017年海南大学科研团队培育专项“旅游创新业态”(hdkytg201707) 作者简介:耿松涛(1978-),男,河北承德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森林旅游、生态旅游。Email:nkgengst@126com 130 林业资源管理 第5期 1森林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1992年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并着手进行 11森林旅游源起与实践 景区规划和建设。次年尖峰岭林区封山育林,原尖 美国于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森林公 峰岭林业局转为天然林保护单位,逐渐将森林旅游 园———黄石公园,1881年建立国家森林保护区, 业作为景区开发的重点产业。2003年3月景区初 1916年建立国家公园管理局,森林旅游由此在美国 步建设完成,2004年尖峰岭被纳入海南旅游空间布 萌芽,随后一些国家也陆续开展森林旅游活动。 局规划“一省、两中心、三线、五名城、十区”中,森林 1960年在西雅图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林业会议成为 生态旅游得到快速发展,游客数量逐年递增,从 [7] 森林旅游发展里程碑,会后世界各国积极投入到森 2004年游客接待量的25万人次 增长到2014年 [8] 林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中,大力 的82万人次 。 发展森林旅游经济。1982年我国成立第一个国家 22发展问题 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我国森林旅游 景区开发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为:1)管理机 发展正式拉开序幕。30多年以来,我国森林旅游业 构冗杂、职责混乱,出现无人管理和多头管理现象;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覆盖全国的森林旅 2)长期规划缺失,存在盲目开发和急功近利现象, 游地体系,截至2016年底全国建立森林公园3392 产品开发普遍缺乏文化内涵、开发层次低;3)景区 [1] 主打生态特色,但未能利用自身优势建立品牌形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达827处 。 12森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象,宣传推广方式单一,同质化竞争激烈;4)当地经 [2] 济贫困、招商引资困难,景区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公 在森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方面:李祝舜等 在“国 民休闲计划”下提出城市综合公园型、社区住宅型、景 路、停车场、厕所等设施建设落后;5)旅游从业人员 区景点型、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型和自驾观光型等6 专业素养较低,受资金限制,难以吸引外来人才,景 [3] 种森林旅游开发模式;付存军等 认为伊春必须建立 区人才匮乏问题突出,服务质量低下;6)景区利益 内涵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强化生态保护、建立森林生 相关者间分配机制失衡,旅游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低。 态文化教育设施和建设高素质的森林生态旅游服务队 [4] 伍;张红 对地方政府将森林公园划归(或租赁给)旅 3尖峰岭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优势 游局的经营管理模式、租赁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 31自然资源优势 资源入股合作旅游开发的旅游经营管理发展模式进行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是海南第一个国家森林 [5] 了探索分析;邵飞等 在山东国有林场森林旅游3种 公园,曾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之一,有 现有管理模式基础上,提出“政府出资源,林业抓监管, 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热带原始雨林[9]。 [6] 企业管投资,基金保发展”的发展模式;安传艳 以河 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8%,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多 南省黄楝树林场为例,运用“反规划”理念提出综合效 达3000种植物和4700多种动物,具有空中花园、 益评价体系的森林旅游生态开发模式。 绞杀等典型雨林特征;景区地貌资源丰富,拥有丘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关于森 陵、低山等多种地形,并有 18座海拔千米以上独具 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性研究数量较少。在 “雄、险、奇、秀、幽、旷”特色的山峰;景区气候优势 森林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日益 突出,全年均温近20℃,四季宜居宜游,有“海南之 严峻的大背景下,以海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为 肺,热岛凉山”的美誉;景区内空气清新,负氧离子 3[9] 例,探索创新型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切实 含量达5000~120000个/cm ,是名副其实的天 可行的实践进路具有重要意义。 然大氧吧;景区是中国唯一山海相连的国家森林公 园,拥有蓝绿呼应的自然景观。 2尖峰岭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32民族文化优势 21发展历程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和 第5期 耿松涛等: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131 东方市交界处,周边村镇聚落多是黎族和苗族村 庄,保留着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民俗,是 景区旅游发展重要的文化资源。尤其是黎族作为 海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有黎族服饰、文字、民歌、黎 药四大黎族特色,并有“三月三”等传统节日活动和 竹竿舞等传统体育活动。此外,尖峰岭国家森林公 园内的虎啸龙吟、千年睡佛、马下营和将军岩等景 点都有着独具地方历史气息和民族特色的神话传 说,是景区吸引游客、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来源。 33政策支持优势 多年以来,国家和海南省两级政府对森林生态 旅游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1999年《海南生态省建 设规划纲要》将尖峰岭地区作为省内加快建设的生 态旅游重点景区和示范景区;2004年《中共海南省 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推进生态 省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以尖峰岭国家森林 公园等森林主体景区为建设重点,积极发展森林生 态旅游业”;2009年国发44号文件提出,要“加强林 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2012年 图1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示意图 十八大报告在“四位一体”基础上新增“生态文明建 Fig1Sketchmapofforestecotourismdevelopmentmodels 设”,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 理念,鼓励“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等林产业”;2016年 游产品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的深层次精神文化需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发展生态 求。旅游与农业融合则可表现为休闲农业、观光农 旅游”,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 业和体验农业等形式。 2)在管理投资上:创新景区经营管理机制,引 4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入PPP模式。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景区开发面临着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管理机构冗杂、职责混乱、融资难、开发主体间协调 1)在产业发展上:实行产业融合,优化森林生 难的困境。森林旅游景区必须创新经营管理机制, 态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业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 转变政府角色,成立专门的景区旅游管理部门,并 关联性等特点,有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先天优势。旅 引入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吸引 游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旅游企业追求利益的行为 社会民营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运营。 则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融合的步伐。森林生态旅 在此过程中政府主要扮演监督角色,景区旅游管理 游目的地通常是山区、农村和城郊,当地文化特性 部门扮演统筹管理角色,民营企业则扮演负责设 和农业属性突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与文化、 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的经营角色,通过“使用者付 农业融合现象也最为明显。文化差异性是吸引旅 费”和政府资金补助方式获得投资回报。政府、景 游者前往某地旅游的重要因素,在深入挖掘当地文 区、民营企业由此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 化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塑造旅游主导产品和系列辅 伙伴关系,这不仅将有效拓宽森林景区的投融资渠 助产品,使旅游成为文化的载体、文化成为旅游的 道、缓解政府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促进 灵魂[10]。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将有力增强森林旅 经营管理机制改革、明确景区开发主体间的权责关 132 林业资源管理 第5期 系及实现政府简政放权、景区主观能动性和市场协 合性的无形资产。坚持品牌化战略,塑造并推广森 调作用的充分发挥。 林生态旅游品牌,能增进旅游者对森林生态旅游的 3)在开发原则上: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开 了解、激发旅游动机,为景区提供稳定的旅游市场 发并行。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倡导在旅游 和消费动力。在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景区应 发展过程中不破坏旅游环境和资源以及合理地利 在科学分析基础上,提炼出具有特色的品牌核心价 用和保护旅游资源。森林生态旅游的生态性和环 值,突出“森林”和“生态”关键词,利用 CIS系统对 保性也决定了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首先,应 景区标识和宣传语等进行设计,增强景区被识别能 当明确“生态为重,保护为先”的开发理念,坚持保 力,塑造品牌形象。互联网战略则可为森林旅游品 护森林生态环境,在环境承载能力内开展旅游活 牌推广提供多样化平台。景区可利用网络平台了 动,不盲从短期利益;其次,在开发过程中遵循“因 解大众对景区品牌形象的认知和收集旅游品牌塑 地制宜,适度开发”的原则,在森林具体区域环境和 造建议,围绕景区品牌核心价值,在旅游商务和大 资源特色基础上,合理选择森林旅游项目,有效利 众社交等平台上对品牌进行短期密集性和长期差 用原有地质地貌和资源,尽量就地取材、减少人为 异性营销活动。 破坏,注意把握开发力度和控制开发规模。 6)在区域合作上:鼓励社区参与,实现共同发 4)在开发方式上:采用森林 +X模式,丰富森 展。旅游社区参与是社区脱贫致富和森林生态旅 林生态旅游产品层次。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 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政府和景区主导下, 必须注意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首先,对森林 鼓励社区居民以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森林旅游项 旅游区内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按 目规划建设或自主创业提供旅游接待服务。在此 照生态承载力,将森林旅游区的内部空间进行划圈 过程中,政府和景区需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 分区,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和开发区,形成以核心区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供坚定的创业资金扶持和 为中心不断向外拓展的三级空间;其次,在森林旅 创业培训教育机会,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旅游参与 游区外(周边村落、乡镇等)寻找合适空间进行旅游 能力。居民通过参与旅游开发实现脱贫致富,同时 辅助开发,缓减森林旅游开发带来的环境压力。三 在实践中认识到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从 级空间的内部开发模式为:森林核心区实施严格监 而在实践中自发参与森林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 控保护,禁止旅游开发,仅适度开放进行科研工作; 政府和景区则可通过社区参与弥补资金和人力资 在过渡区和开发区则可因地制宜,以“森林 +X”形 源紧张、森林景区环境脆弱和开发空间有限的不 式适度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过渡区开发对生态环境 足,同时建立健全森林旅游产业链,为旅游者提供 影响较弱的小规模旅游项目,如“森林 +运动探险” 优良的旅游体验,增强景区旅游吸引力,促进当地 和“森林+动植物观光”,包括森林徒步、野营和生 整体旅游经济的发展。 态观鸟赏花等活动;开发区则可配备一定娱乐和商 务项目,如“森林+休闲娱乐”、“森林+度假养生”、 5尖峰岭森林生态旅游实践进路 “森林+创意文化”和“森林+会议节庆”,包括森林 51改革经营管理机制 明确主体间权责关系 亲子互动、素质拓展、森林浴、森林演艺和会议等活 为改善机构冗杂、职责混乱现状,加快森林旅 动。在森林旅游区外的乡镇则可重点进行旅游设 游发展,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应该探索推行所有 施建设和服务提供,营造舒适宜居的环境氛围,充 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森林旅游景区经 分满足旅游者需求,发展“森林+宜居生活”。 营管理机制:1)积极进行政府角色转变,从旅游发 5)在宣传推广上:坚持品牌化和互联网战略, 展的主导者转换为引导者,重点关注景区的发展规 优化营销推广效果。旅游品牌是旅游产品价值的 划、资源环境保护、市场执法和监督管理等内容;2) 浓缩和总结,是景区具有高度渗透性、附加值和融 成立专门的旅游管理部门,对景区森林旅游发展实 第5期 耿松涛等: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133 行统一管理,高度重视旅游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应积极贯彻品牌化战略,考 行,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与政府合作共同推动规划 虑与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对景区品牌 的形成、审批和落实;3)建立更加灵活的市场机制, 形象信息进行分析,并利用CIS系统,从理念、行为和 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租赁承包经营、特许经 视觉识别出发,有针对性地提炼企业文化、加强员工 营、合资经营等方式,引入社会民营企业全面参与 培训、设计景区统一标识和产品包装、塑造景区整体 景区经营,实现景区经营企业化。 视觉形象。运用网络数据分析旅游者的年龄、性别、 52拓宽融资渠道 完善设施建设 偏好和消费需求等信息,选择视频、微电影和直播等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可采用PPP模式,鼓励民 形式在自媒体、视频和社交等平台上对特定目标客户 间资本以多样化的形式依法投资经营和管理景区, 群体进行精准营销;与知名旅游电商平台合作,发挥 创新融资理念,拓宽森林旅游发展资金渠道,较大 平台优势,在短时内迅速激发市场需求;建立完善自 地缓解景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同时PPP模式在 身官网和微信公众号,融入旅游电商服务,开展旅游 原有的政府、景区基础上成功引入社会企业参与森 信息发布、产品在线预订等服务,完成后台数据收集, 林生态旅游发展,对尖峰岭景区开发主体间形成明 建立起景区自身旅游数据库。 确的权责关系、推行经营管理机制改革起到积极的 55加强社区参与鼓励居民创业 推动作用。在获得建设资金之后,景区则可利用资 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建设,这对尖峰岭 金重点改善当地旅游设施建设,开设旅游专线、扩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景区能够 建生态停车场、建设主题栈道、优化路标指引系统、 直接带动的居民参与有限,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应 增加生态垃圾桶和生态厕所数量、建立游客服务中 与政府合作,选择通过资金扶持和战略合作方式积 心、完善旅游导游和讲解系统、做好森林养护工作。 极鼓励居民自主创业,从旅游十二要素“吃、住、行、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是森林生态 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出发,重点发展特 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色餐饮、酒店民宿、导游接待、旅游商品和娱乐休闲 53融合相关产业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等服务,在景区外建立起完善的旅游接待系统。同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可充分利用现有森林旅 时鼓励大学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他们对当地 游资源,重点发展森林运动探险、房车露营、健康疗 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了解深刻,并且具有更开阔的 养、科学教育和家庭亲子等旅游形式,定期举办自 眼界以及知识和资金优势。 行车比赛、登山比赛、雨林露营和森林婚礼等活动。 56创新人才培养 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融合带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源泉。解决 动作用,以“旅游+黎苗族文化”形式在景区内外重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专业人才短缺问题,除需加大 点发展黎苗族风情园、文化博物馆、民歌大舞台和 对外人才引进力度、聘请高素质旅游人才以外,应 黎锦黎药制作坊等项目。同时可借助“三月三”契 做好以下几点:1)可通过加强与学校和科研机构合 机,打造“三月三文化节”品牌,增强尖峰岭森林生 作,以定向培养方式形成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2) 态旅游文化魅力。同时以“旅游 +热带休闲农业” 可建立森林旅游发展教育基金,向当地对旅游事业 形式在景区外发展休闲农庄和农产品产业园,整合 有热忱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习资助,建立持续的人才 已有热带农业观光项目,分区建设种植区、观赏采 提供系统;3)可通过与社会上的青年创业团队合 摘区、展示区、特色餐饮区和休闲服务区,重点配合 作,充分发挥其创新创造能力,丰富当地旅游产品,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度假养生、休闲娱乐和亲 为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4)景区应对现有从业人 子项目发展,形成景区内外良性的产业互动和融合 员和当地居民加强旅游培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发展。 激发他们的旅游建设热情和潜能,提高他们的旅游 54塑造品牌形象 进行网络精准营销 服务质量。 134 林业资源管理 第5期 57利用科技创新 实现深度体验 tent-972257.html. [2]李祝舜,叶新才.“国民休闲计划”下的森林旅游开发模式研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强调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但 究———以泉州市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1):65-69. 并不意味着粗放的低质量开发。尖峰岭国家森林 [3]付存军,耿玉德.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问题研究[J].林 公园应协调好科技和旅游发展的关系,利用科技创 业经济,2012(4):69-72. [4]张红.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研究[J].中国林 新成果持续提高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质量。一方面 业经济,2014(2):70-72. 利用科技工具对旅游规划和实施过程进行科学评 [5]邵飞,付德刚,赵云朝,等.山东省国有林场发展森林旅游模式 估和监管;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科技,如GIS,GPS,RS 的调研报告[J].林业经济,2015(3):111-114. [6]安传艳.森林旅游生态开发模式创新研究———以河南省黄楝树 和红外线感应等技术,对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和灾 林场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8(2): 情进行监测、预警。科技创新可用于旅游效果提 204-208. [7]吴淑海,梁居智,陶善军.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SWOT 升,森林核心区生态脆弱难以对外开放,景区可通 分析[J].热带林业,2013,41(4):46-49. 过运用VR,MR和3D建模等高新技术,建立虚拟体 [8]探访海南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尖峰岭[EB/OL].中国新闻 验科技馆,全方位向游客展示神秘的森林内部景 网,(2015-11-14)[2017-09-05].http://www.chinanews. com/df/2015/11-14/7623545.shtml. 观,实现森林旅游的深度体验。 [9]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简介[EB/OL].中国林业网,(2013-03- 13)[2017-05-22].http://jflfp.forestry.gov.cn/8802/71911. 参考文献: html. [1]统计数据[EB/OL].中国森林公园网,(2017-04-27)[2017- [10]马勇,王宏坤.基于全产业链的我国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05-22].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slgy/s/2452/con [J].世界地理研究,2011,20(4):143-148. (上接第65页) [7]张军红,吴波.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研究进展[J].中国水 土保持,2012(2):40-43. 本研究表明,地势比较平坦的河滩地与阶地, [8]GomezplazaA,MartínezmenaM,AlbaladejoJ,etal.Factorsregu 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与环境因子没有显著相关性, latingspatialdistributionofsoilwatercontentinsmallsemiarid 可能既与本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有关,也与土 catchment[J].JournalofHydrology,2001,253:211-226. [9]杨小林,赵垦田,马和平,等.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的植被数量 [19] 壤发育不完全,土层薄、粗骨性 有关,结果导致本 生态研究[J].林业科学,2010,46(10):15-22. 地区土壤水分严重亏损,但环境因子影响不明显。 [10]杨小林,宫照红,马和平.拉萨半干旱河谷砂生槐灌丛群落退 而坡麓地则不同,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与环境因子 化程度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5):11-14. [11]寇韬.拉萨半干旱河谷立地分类与评价[D].拉萨:西藏大 表现出了显著相关性,这可能与坡麓地土壤水分的 学,2010. 变化直接受地形和植被的影响有关。 [12]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森林[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6-10. [13]张万儒,许本彤.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 参考文献: 版社,1986:30-36. [1]张北赢,徐学选,李贵玉,等.土壤水分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14]邱邦桂.拉萨半干旱河谷宜林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布格局[D]. 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2):122-129. 拉萨:西藏大学,2016. [2]杨海鹰,冶林茂,陈海波.土壤水分研究进展[C]//第28届中国 [15]尹海魁,许?,李大伟,等.露天铁矿山典型立地类型划分与主 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中国气象学会, 导因子分析[ J].金属矿山,2016,480(6):173-179. 2011:5. [16]王冠丽,刘廷玺,孙铁军,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壤蒸发能 [3]TrangmarBB,YostRS,UcharaG.Applicationofgeostatisticsto 力影响因子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 spatialstudiesofsoilproperties[J].Adv.Agron.,1985,38: 4369-4370. 44-94. [17]袁志发.多元统计分析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PhiliPJR.Plantwaterrelations:somephysicalaspects[J].Annual 188-195. ReviewofPlantPhysiology,1966,17:245-268. [18]黄录基,MunroDS,张绍贤,等.降水、蒸发和径流的坡向效应 [5]张强,孙向阳,张广才.土壤水分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 [J].水土保持学报,1994,8(1):18-25. 2004,17(S1):106-108. [19]孙辉,唐亚,黄雪菊,等.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研究现状和发展方 [6]张超,王会肖.土壤水分研究进展及简要评述[J].干早地区农 向[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3):54-61. 业研究,2003.21(4):117-120.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用户名:验证码:匿名?发表评论

  “原创力文档”前称为“文档投稿赚钱网”,本网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成交的100%(原创)】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