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田园综合体国内经典案例分析—蓝城农业嵊州示

乡村旅游 2019-07-29 17:09192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作为蓝城农业的核心示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3000多亩,项目一期核心园区,规划面积2200亩,项目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农科院嵊州工程中心和首席科学家领衔的专家团队,合力打造农业硅谷,强化科技领域,通过国内外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生产模式的展示,匹配浙江省农科院创新技术,实用技术,成熟技术支撑的种子种苗,组培,农业工厂化项目等的落地,引领,加快农业综合体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和标准化进程,将农业综合体建设成为具有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带动,和培训示范功能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同时综合嵊州市经济,社会和人文资源,集精品农业,创意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一体,充分展示现在新高农业和“城乡一体”的发展优势,并以有效的示范,强力的辐射,快速的推广,推动区域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带动区域特色经济转型升级。

  1 架空层上的合院农庄主体建筑面积为834m³,一楼是架空层,栽培着不少蔬菜,功能是农业生产,宋卫平对农庄的要求是,造农庄用了多少地,就要把这个地的功能还原,所以原先耕地上造起的农庄,蓝城用1:1倍的面积还原了农业生产功能。

  二楼则是中式合院,面积为449m³,几个房间分别被布局成了会议室,书房,会客室以及农业生产展示厅等,二楼的平台和连廊,可以俯瞰农庄,远眺山色。架空层高3.9m³,做成了一个高科技农艺空间:有A字抱架水培,垂直多层水培,基质培,立柱栽培......为什么一楼要架空?因为受政策限制时,这样造房子不占用耕地面积。

  一楼仍用于农业生产,一个32m³的垂直多层水培,种菜面积就有160m³,产量是传统的3—5倍,还可以半自动或全自动管理2.20亩的庭院园田。沿建筑面积只有143m³,有3个房间,2个卫生间,1个大厅,还有一个厨房加工区,南向面宽18.8m³。中庭长宽约7.6X9m,墙面种满绿精灵,帆根,鸭脚木和 阿波蕨。一部分做成玻璃地面,为架空层的植物提供采光。样板房设置的功能,有会议室,起居室和农具房,还有一个小小的书吧。在远处,隔着一道溪渠,就是大片的果林,农田,将近11亩,一直延到天际线上的群山。

  这个“农庄”,未来是蓝城小镇的一个产品原型,变化在于园田的规模和建筑的面积i。中国大地上,将会有多少都市人,把自己的乡愁,托付给这抒情诗般的田宅?

  行走在内园中,道路都由碎石子铺成,花坛,菜园也是用石头和木块垒起,整饬干净。

  首先,它揭示了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正在追求一种不再被金钱或时间逼迫,回归人类本质的生活方式。从小规模的农业中,获取大地丰足的食物,再简单生活的同时,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在这样一个农庄里,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体会到每个田间工作步骤的重要性,创造的喜悦与感动,以及令人舒服的空气,不论是大人,小孩或是老人,都散发出生命的光芒与活力,用蓝城人的话说,视觉。听觉和嗅觉都无比生动。

  3 谢玄故地的复兴宋卫平农庄的另一个意义,或许是对中国乡土的重塑,农庄所在施家岙村,以及古老的剡溪两岸,就是这场生态社会实验的第一个样本。这些年,来剡溪追慕风流的游客不少,有的是为了李白,有的是为了谢灵运,还有为了胡兰成的,但真的面对剡溪,有时却不免失落,青山依旧夹岸,传说中“剡溪九曲”胜景早已难于寻觅。古树上常挂着塑料袋,破衣服,溪石间也不时有玻璃渣,易拉罐,工业文明对农村的侵蚀,“唐诗之路”上的古村落,也未能幸免。

  农庄所在的蓝城农业基地,为施家岙重新带来一种原生态的生产方式,比如:菜园的覆土,使用的都是废弃的山核桃壳,既富含促进植物生长的微量元素,又透水透气,粘虫板和太阳能杀虫灯,则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蔬菜精心套种,用挥发的气味物理防止病害虫,所有的农产品,都以有机标准种植,上市前经农药残留严格检测,即不对土壤造成污染,又为城市人提供无公害的食品,政府也在剡溪边重修水坝,清理河道垃圾,流经农庄的一段溪岸,已重现当年旧观。

  4 老吾老,幼吾幼宋卫平的农业小镇,不仅从生态上,更从社会经济上改造当下中国的农村。

  陈剑平喜欢讲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到淳安农村考察,看到一个小女孩坐在老屋门槛上,就问她:小姑娘,你最向往什么啊? 小女孩答:我最向往山核桃成熟的时候。“那你喜欢吃山核桃是吗”?陈剑平问,不料小女孩说,一点也不喜欢吃,只是山核桃成熟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从城里回家采摘,她又可以见到他们了。陈剑平深受震动,中国有3.7亿农民工,6000万留守儿童,作为院士该做点什么。他和很多企业家说起这件事,可是多数人听完只是“哦”,知道他有一次遇到宋卫平,老宋也心有戚戚焉:我们工地上就有很多淳安的农民工,有些孩子生病了都不回家,就是怕误工费和交通费,我想帮他们,但是不知道怎么做。陈剑平告诉他,我们一起做农业,让农村孩子可以在父母身边成长!

  不是去乡下租几亩土地,盖两间民宿, 种几棵树,养几头猪,也不只是去做一个项目,而是做一个“大体系”,彻底改变三农问题。这是一种“大农业观”,整产业链,全绿色化,多功能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通过一个个农庄这样的“农业综合体”,不仅激活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居住条件,而且现实农民从一种“身份”向“职业”的转换。

  5 做回四千年农夫施家岙村共有1200多人口,如今,蓝城农业公司在当地已雇佣了260多名“农业工人”。将来的经济生态是这样的,城里人买下农庄,签定耕地长期租约,即可自己种植也可部分或完全委托蓝城种植,甚至连销售也交给蓝城农业。蓝城在返聘农民,每月付固定薪水,并且返还一部分农产品。

  6 重建乡村社会生态其实蓝城影响最大的,还是当地留守的老人,他们大多已不适合在工厂上班,只能留在村里给外出打工的子女带孩子,老大爷们都喜欢在村口晒太阳,人多了就组织玩“牌九”,老太太们除了带孩子,就是去一起念佛经。蓝城到来后,以每亩1000元/年向他们租赁土地,首先带来一大笔土地租金。经过培训,他们还可以到农业基地做工,像施家岙村62岁的王兴德,原本唯一的收入就是家里的两亩半田,夫妻两一年劳作,收入也就两万多,省吃俭用也留不下什么钱,现在他们把田租给了蓝城,然后去基地务农,两人一年加起来的收入超过五万元。

  7 改变世界的源代码从这里开始,宋卫平的“农庄”将会在中国大地迅速生长,他们将集结城镇,为大量“空心化”的农村,带来更多的人口,财富和农产品,甚至教育和医疗资源。

  陈剑平说,这个小小的农庄,可能是未来309年中国的“源代码”,籍由这个源代码。形成农民,家庭农庄,农业园区和村镇4级体系,在大城市周边编织出一串“小镇项链”,最终绘出一幅“城乡一体化”的宏大图景。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