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乡村振兴战略与度假旅游经济

乡村旅游 2019-08-06 11:44190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乡村振兴战略与度假旅游经济 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 施, 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 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 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因此蔚为流行。 (资料照片首席 记者 李明 实习生 周艺云 李国元 摄) 兴致勃勃参加乡村游的市民在长安区魏寨街办油菜花海赏 花。 (资料照片首席记者 李明 实习生 周艺云 李国元 摄) 原标题: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不是一 个可以借鉴的行业,需要不断摸索。 ”1 月 15 日,市委中心 组举行学习报告会,邀请联众休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兼总裁余学兵就乡村旅游作专题报告。会上,余学兵以《乡 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为题,从乡村旅游概念、乡 村旅游分析、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运营、 乡村发展趋势六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报告。文化让乡村旅游 “增值”西安具备发展民宿的好条件报告会上,余学兵开门 见山阐述了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 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 象系统的一种旅游类型。 ”发展乡村旅游对社会发展有何意 义呢?余学兵认为,乡村旅游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人 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更新农民思想观念等方面具有 促进作用;也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问题、缩小收入差距、推 进城乡统筹等发展的重要途径。 “过去我见过一个村子在发 展乡村旅游前,村里人会随地吐痰,垃圾也会随手乱扔,但 随着这个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增多,整个村子不仅村 容村貌发生了变化,连村民的文明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 “乡 村旅游始于农家乐,进而是民宿游。数以亿计的城里人都愿 意且有条件到乡村来度过一段宁静的时光,这为发展奠定了 必然性。 ”在余学兵看来,农村经济兴起,使农村里的空气、 河流、田野、一草一木,农村的风俗民情、农耕文化、农副 产品,都成为市场资源。中华文化是农耕文化,在这个广阔 富饶的农村土地上,孕育了太多的故事、风俗、文化和传统, 如何将中国广袤土地上的农村文化与现代技术、时尚风潮结 合,成为一批行业新锐公司埋头研发、苦心打造的重点。 “民 宿的文化决定了这个民宿的品质,也决定了能不能卖出价的 问题,文化让人喜欢民宿,并且愿意花钱去住。 ”余学兵说, 西安就具备发展民宿非常好的条件,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 如果能把传统村落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会发展得非常好。 相关数据显示,2016 年是中国“大乡村旅游时代”的元年, 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大、投资大、影响大,已成为人们新的生 活方式。通过大数据推演预测,未来中国乡村旅游热还将持 续 10 年以上,2025 年达到近 30 亿人次。对此余学兵的看法 是,乡村旅游具有规模大、市场大、影响大三个特点。 “全 国超过 200 万家的乡村旅游事业体,让乡村旅游不再是简单 的‘农村旅游’和‘农业旅游’ ,而是成为与城市相对应的 一个空间概念,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大产业,发展成为下一个 万亿级市场。而中央、地方、企业和消费者广泛关注,成为 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扶贫事业的主题,成为人们新的 生活方式。 ”乡村旅游+民宿将成为一种必然业态报告会上, 余学兵还对我国乡村旅游进行了分析。他总结了乡村旅游发 展背后的五大推手,即政策引导、城镇化拉动、汽车普及、 投资驱动和新消费革命,五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了 这五大推手,还需要因地制宜,同时他举例说明了目前我国 乡村旅游的几种类型。如:杭州梅家坞、龙井村、茅家埠, 余杭径山等地依托城市的区位、市场等优势,发展环城市乡 村旅游圈。西湖、莫干山、天目山等成熟景区巨大的地核吸 引力为周边农村旅游发展带来资源和市场的契机。陕西袁家 村、北京大兴月季小镇、丽水古堰画乡以及各类特色小镇, 做大产业的同时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乌镇、丽江、黔东南、 下南山,利用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差异化,和传统民俗文化与 古村、古镇发展旅游。婺源整合全县 10 多家 4A 级以上景区 抱团发展,形成景观带、产业带,发展全域旅游。 “休闲放 松、回归自然、康体养生、躲避烦恼、增长见识、增加友情 等因素是游客出游的主要目的,满足游客的这些目的,也是 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放松的方法。 ”而对于乡村旅游当下存在 的问题,余学兵认为,主要表现在园区、项目设计简单重复、 产业重复,缺乏特色,客源市场有限;形式老化、同质化、 初级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管理者、投资者对乡村旅游认 识不足,缺乏营销策略;景观类型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 余学兵进一步做了如下分析:不同时期人们对乡村旅游产品 和服务的需求也不同,但目前大部分乡村旅游产品还处于早 期阶段,没有跟上消费需求进行创新。一哄而上跟风开发, 每个地方都有农家乐、采摘、垂钓、花海、民宿、农庄等, 产品特色不明显,同质化严重,同质化也造成了无序竞争。 乡村旅游产品的层次越高,满足的需求等级也越高,民宿在 层次、品质上大大提高,就能促进消费者延长驻留时间。项 目与产品不赚钱,投资与收入不成正比,过于依赖政府,靠 政府项目补贴生存。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破解?余学兵说: “对于市场层面的乡村旅游人才缺失、管理服务能力不足、 营销渠道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差、升级改造资金不足、产品 创新基础缺乏、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等问题,破解的办法在 于资源整合、规模化经营、推进产品创新、提高营销能力、 精心规划、塑造品牌、人才培养。而对于制度层面的土地制 度、规划滞后、金融市场、社会机制、资源分配、管理体制 等问题,应该从政府激励、行业管理、公共服务、规划设计、 金融服务、土地供给等方面着手进行破解。 ” “目前的农家乐 作为乡村旅游的最初业态已经满足不了年轻人的乡村生活 需求,乡村旅游+民宿式发展成为一种必然业态,前景无 限。 ”余学兵介绍,民宿是以原住民经营为主,并结合当地 的农事体验和民俗风情进行拓展活动的一种原生态的乡村 业态;是连接城乡的平台,可以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连接 起来,可以把都市市场和农村市场连接在一起,可以把生产 和市场连接在一起。 “发展民宿实际上是活化乡村,通过民 宿形成产业支撑,吸引年轻人回得来,活得下去,才能带动 整个乡村活起来。 ”在他看来,以民宿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将 带动地方农业、手工业、美食以及上下游产业等发展,促进 当地居民劳务收入。 “乡村旅游发展将进入休闲度假时代, 民宿就是个度假产品。 ”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美丽”经济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 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 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 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的一种可持续模式。会上,余学兵提出,田园综合体是指综 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是当前乡村发展代表 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 他认为, 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产业分为: 景观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 、社区配套 网(城镇化支撑功能) 、居住发展带(城镇化主要功能) 、农 业生产区(生产性主要功能) 、休闲聚集区(休闲主体功能) 。 在田园综合体的综合产业体系构建中,核心产业又分为配套 产业、支持产业、衍生产业。在配套产业方面,又细分为乡 村地产、旅游度假、会议会展、餐饮住宿;支持产业包含农 特产品、服务商贸、现代农业;衍生产业指文创产业和互联 网。建设田园综合体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谈及美丽乡村建 设,余学兵直言,美丽乡村的建设解决了村庄的美化,但没 有转化为美丽经济,农民自发经营的农家乐、民宿缺乏规模 效应,进入不了市场,需要依靠政府持续输血才能维持村庄 的美丽。 “要想在运营方面实现从输血模式到自我造血的转 变,就要引入市场机制,让社会资本参与到村庄经营中来; 统一管理运营机制的规范,避免经营无序带来的乱象;农房 变客房,农民变股东,农村的一切生产资料均可以成为市场 运作的资源。 ”余学兵以下南山为例,讲述该处从废弃古村 到乡创平台的发展历程。据介绍,下南山开发前,村里只有 40 幢破旧农房,且大部分已经成为危房,村内杂草丛生,垃 圾成堆。在改造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对房子外观、框架进 行修缮,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投资方负责室内装修,室外 景观打造以及产业配套,如餐饮、酒吧、书吧、茶吧、会议 室,还在村口设置以当地特产交易为主的商业街。经过改造 发展后,现在下南山“一品一院”的设计理念让每幢老房子 都充满生机,除了老房子经过修葺复原外,整个村子还在原 生态的基础上按照 3A 级景区进行建设。在产业复兴方面, 下南山以“酒店+众创”的模式吸引外出青年回乡创业,这 些古朴的农民房成为民宿、手工艺空间、乡村创意工作室、 美食等产业的乡愁寄托。 “本土化是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的关键因素。 ”说道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余学兵认为,真正 富有乡村特色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 游将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而田 园农业旅游是未来乡村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乡村旅游正在 从采摘观光向休闲度假发展。报告会的最后,余学兵总结了 乡村振兴的未来趋势。 “我国乡村多年来的基础建设与政策 引导,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与动力;高速、高铁等现 代交通技术拉近了城乡的空间距离;科技与互联网的发展改 变了农村传统生产方式和农产品流通方式;集体经营性建设 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土地制度改革,促使城乡 地位逐渐对等;美丽乡村不仅吸引城里人下乡,也吸引了农 村外出青年回乡创业,乡村将成为未来 30 年中国最大的发 展空间。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记者 康乔娜 采写 转载自《西安日报》 2108.01.16 完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