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大局已定!江门农村户口的恭喜了!身价要大涨

三农新闻 2019-06-10 19:3593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文件提出,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强农村儿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学前教育。

  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步整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

  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解决农村“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路长制”和示范县实施力度,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有条件的地区向自然村延伸。加强村内道路建设。

  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做好成员身份确认,注重保护外嫁女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继续扩大试点范围。

  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指导各地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

  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在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开展“回头看”,做好收尾工作,妥善化解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至农户手中。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一批试点县(市、区、旗)2019年2月底前确定,2019年10月底前完成建设和验收,到2020年,各省(区、市)试点县(市、区、旗)建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农房,农房设计服务、工匠培训管理等农房建设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房设计和建设管理经验。

  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传统习俗等因素,综合考虑农房建筑结构安全和农户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因地制宜推广农房现代建造方式。要应用绿色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探索装配式建筑、被动式阳光房等建筑应用技术,注重绿色节能技术设施与农房的一体化设计;加强对传统建造方式的传承和创新,注重采用乡土材料、乡土工艺,实现在传统基础上应用好现代建造方式。

  专家对宜居型示范农房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有条件的地方应以奖代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国家住建部将协商财政部门争取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支持。

  2月19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一号文件”公布。一号文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守住“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发挥好农业农村压舱石作用。2月20日上午,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议要求,紧扣“三年取得重大进展”阶段性目标,不折不扣推进乡村振兴硬任务落实见效。

  从传统农业大市迈向现代农业强市,江门当前正以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三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持续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是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局之年,如何推进改革激活农村活力?一号文件指明了方向,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往深里做、往细里做。

  近年来,江门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增1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1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档次和数量居全省前列。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台山斗山镇、开平金鸡镇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新增省名牌产品(农业类)17个、累计达62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连续5年获省政府表彰奖励。

  建平台、促融合、创品牌、保质量,今年我市计划从这4个方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建平台。计划出台扶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意见,加快5个国家级、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大湾区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国际化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业合作发展平台;同时,引导政策、要素、功能、企业等向园区聚集,推进园区成为乡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降低成本、抱团发展、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促融合。重点发展农牧渔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农牧渔循环、产加销一体、农文旅有机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和生意“四生并进”。

  创品牌。以现有的“三品一标”和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基础,坚持标准引领,以贯标促提质,以提质促增效,创响一批品质优良、质量安全、特色鲜明的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一批高端精品农业企业品牌。

  保质量。将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

  今年,我市将打造3个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联合体(总数达18个),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10家。新增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2.95万亩,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

  一号文件对新一轮农村改革也作出了部署,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目前,我市已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新会区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鹤山市国家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任务。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是我市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市将全面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成果应用。多措并举落实乡村振兴资金投入机制,实施《江门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堵塞“村账镇管”的制度漏洞。

  一号文件要求,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加强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促进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巩固和扩大扶贫攻坚成果。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硬任务,一号文件把它摆在了突出位置。

  江门在脱贫攻坚路上“先行一步”,在全省探索了一条“统筹城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通过落实“四级书记”齐抓扶贫要求,实施“三级结队、四级挂扶”工作机制,构建起完善的责任体系,基本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任务,扶贫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考核中被评为最好等次。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方式从原来的“攻坚战”逐步走向常态化、长效化,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改革试点,制定低收入人口识别指标体系和分类政策管理体系。自去年3月实施方案出台以来,我市“两线合一”机制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800元/人/月,实现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成为新形势下我市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

  接下来,我市将全面推进“两线合一”,建立长效帮扶机制,重点推进“就业、技能、社保、人才”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对象就业有岗位、创业有资助、技能有提升、参保有安排、医疗有保障。同时,持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孤儿供养、成效医疗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

  我市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也取得成效,累计开展协作项目66个,引导扶贫企业落户23个,吸纳社会实际投资数千万元,帮助广西龙州县正式“脱贫摘帽”。下一步,将推进大新县、宁明县通过广西“脱贫摘帽”验收,天等县达到国务院“脱贫摘帽”标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一场硬仗。一号文件明确,今年重点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

  目前,我市已在全域推进1108个行政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任务,启动建设15个乡村振兴市级试点示范镇(街)和30个美丽宜居村。“厕所革命”工作扎实推进,新建、改造农村公厕2424座。

  接下来,我市持续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一是补短板,继续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比武”活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巩固“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突出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村庄规划、“四好农村路”等建设。

  二是创亮点,连片打造1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紧扣环市区和各市城郊区域与城乡结合部、南粤古驿道江门段沿线、红色旅游线、沿路沿河沿海风景线等“一环三线”沿线周边推进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建设,2019年建设2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三是抓治理,推进完善村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助和资源管护激励性财政补贴制度,推进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和设施共建共享,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