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乡村教育

三农新闻 2019-07-28 15:10141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国家振兴,民族强盛,根基在发展教育。人口众多,又以农村人口为最多,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人口多,教育需求就大。农村人口最多,其教育规模与需求也最大。显然,我国教育要现代化,首先离不开农村教育现代化。谈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优先谈教育的发展,而农村教育发展更是题中之义!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会想尽方法帮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帮助孩子学习,很多孩子得以跟上进度,继续学习。然而,农村父母的心态使得很少有父母会逼着孩子上补习班,孩子自己因为贪玩又很少会主动提出来,因此学习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再来看看另一类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我们实地走出了解到,爷爷奶奶辈的学历大多是小学,很多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平比留在农村的父母还要低。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说很多农村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所以我们对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但是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局询问是否有专款给予贫困孩子帮助时,我们了解到,政府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学金,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但是,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在补助的范围内,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这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访家长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读书,家长无论如何也会供孩子上学。因此,对贫困生补助的不足并没有导致很多的孩子辍学,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我们一直觉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访中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询问如果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学习时会怎么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学习好的那个,表示选择男孩的少之又少。

  从资源上来说,新中国诞生后,农村教育伴随着国家教育的新生,全面实现了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体制的变革,全民“能读书、能学习”成为新时代教育特征。十年“文革”浩劫,“读书无用论”泛滥,整个社会倒退中尤以教育倒退最突出。改革开放,迎来了教育发展新春天。农村处处办学校,县乡普遍普教、职教、幼教、特教、成教等多种教育并存发展。学校还承担着扫盲、农民教育等任务。但由于国家经济建设方兴未艾,可以说当时是用最穷弱的财政,兴办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因此那个阶段除了国家投入,重点贯彻“人民教育人民办”方针,群众集资办学成为重要支撑。同时,学校老师严重不足,大量充入民办教师,也成为特定时代学校师资的特征。高考、中考招生政策的恢复,虽然升学比例极低,被形容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但她成为老百姓子女改变人生出路的最佳选择与不二途径。老百姓家庭送子女读书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儿女读书最用功,那时农村学校升学率不少甚至高于城市。凡有过农村学校从教和就读经历的人都记得,那时乡下的老师与学生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光彩、骄傲神色,坚信教与学的苦愤必定能铺就通往阳光前景、希望彼岸的坦途。

  然而,近10多年来,农村教育明显退步了。不是农村学生素质差了或不用功了,也绝非农村教师不舍力拼博了,而是诸如师资、校舍、设施、经费、生源等方面,农村学校比城市落差太大。如,现在城市学校教师与学生比约为1∶5左右,而农村教师与学生比约为1∶10左右,前者教师数量远多于后者!城市教师工资、福利及其他收入与农村教师比,平均额要高出2~3倍、甚至更多。工作环境明显优越,经济收入也高得多。同时,对城市一边倒支持的政策,又使得农村学校无法限制教师流失,使得农村优秀教师近些年大量流入到城市。目前农村师资队伍现状,早已是年龄不乏老化,好教师大量外流,高学历、高水准教师极难补充。一些课目甚至缺少教师上课,致使出现新的非学师范、学历又低的代课教师等。有例为证,近年一些农村中学,由于师资不好只好出钱嫁接城市名校,学生们天天在上通过网络传输而来的同步直播网屏电视课,课堂近乎没有通常也必需的师生提问互动,教师难以及时针对性讲解知识重点难点。长此下去,农村学生将严重产生受教育“城市优、农村差”的自卑心理!在教育教学资料、信息、手段、交流等方面,相比城市明显资源少、渠道窄、拥有难。普遍还在单拼应试教育,评判学校质量,首要指标是看升学率,实施真正的综合素质教育难上难!面对农村学校软硬条件上上述不足与欠缺,显然答案明确,她很难再有力有效支撑起占全国教育比例远大于城市的农村教育这座大厦!对此,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或参与关注农村教育的有识之士普遍认为,必须认真开展全面调研、综合分析,特别要重点理顺体制机制,深化各项改革,以逐一破解现实存在于农村教育发展中的种种障碍。否则,将无以谈农村教育的进步!无以谈国家教育的振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对学生人格、学业诸方面影响至深至远,不可替代。名师是名校的中坚!在校舍、设施、生源、资料、环境等诸要素中,决定教育成功的首要条件,是务必拥有真正的名师队伍!

  农村学校条件要在短时间全面赶上城市学校很难,农村教育发展工作更千头万绪,但不管千难万难,缩少师资队伍水平差距,着力打造名师队伍,这应该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农村学校当头的重中之重工作!通过努力,这也完全是最可行的突破口。毋庸讳言,若这项最基础性工作抓不好,农村教育难以真正谈希望与出路!那么,当前农村学校名师队伍又该如何打造呢?其一、应让学校名师享受最优待遇。教育系统中,工资最高、住房最好、名气最大、地位最优的人,不能是学校校长、教育局长,而应该是有建树、有实绩的名师。名师们的工资、奖金等,除了按政策规定享受外,还要按实际贡献上不封项。重赏之下,必有能人。全面建立工作奖惩制度,经常开展工作绩效考评,对教师教与学全程跟踪管理,对优秀教师做出的工作成绩,及时通过适当形式肯定并表彰。建立教师“德勤能绩”个性档案,依据实际水平与实绩区分等次。公开公平、科学合理开展学科内、学校内、县市内名师评选。动态管理,名师头衔不搞永久制,促使名师不断进取,也给不是名师者建功成名机会。不搞“教而优则仕”。让教师中的真正能者、优者脱颖而出,全面营造名师最香、名师最美、名师最好、人人想当名师的争先创优氛围。

  其二、倡导学习,加强培训,自强素质。解决农村优秀师资匮乏问题,现实有效之举,必须立足现有教师队伍做好自强素质文章。

  一是务必狠抓教师学习。一个人要成为能人、哲人,必须有终生学习理念,不能以离开学校大门为终止。教师要引导、督促、教授学生读书,若自己远离丢弃书本、而又想教好学生

  ,那是不可想象的。但接触现实发现,就在我们周围的不少学校,没有认真抓教师学习,教师也普遍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如业余时间,总有些人以相聚打牌、钓鱼、进歌舞厅、泡茶(酒)吧等娱乐休闲为主。就在近些年

  ,笔者的小孩在本地最有名的高中学校读毕业班,在去找科任老师了解情况中,便多次发现未上课的老师在尽兴玩牌,按理临近高考师生都会倍感课程、时间紧,对此,深感现在部分老师敬业与学习态度成问题。读书,是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重要手段。而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更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一个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只能源于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与知识积累。有教育权威人士指出:如果一个教师在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她)教给学生最低限度的知识比例为10∶1,那等到有了10年及20年教龄时,这个比例就会变为20∶1、30∶1、50∶1、甚至更高了。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知识这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会变得越来越小。有位年仅30岁就被破格晋升特级的女教师,在教书头6年里,她听了1000多节公开课,阅读了500多万字的专业书籍,写下了近100万字的读书笔记、8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和100多万字的教学心得。当别人问她讲的课为什么如此生动精彩?她用唐代陆游的诗揭示成长的秘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又如,有位教育家去听一位历史老师的课,讲课非常成功,便问这位老师:您花了多长时间做备课?老师回答:我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的!的确,胸藏万卷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教师读书是多么重要和必要啊!无可置疑,目前农村教师整体水平较差,而最可行有效的治本对策,首先就是狠抓教师的学习。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要明确教师必读的书籍科目,可集中购买,提供阅读方便。要辅之以必要的读书演讲、竞赛奖励等活动。要对学习结果,检查考评、并评先奖优,直至与教师的全年考核、职称评定、工资晋升、住房分配等方面挂钩。把倡导教师学习,当作打造名师队伍的奠基工作。大力营造书香校园,也从而让每堂课因教师更多的读书,而倍现生动、富有效果!

  二是务必狠抓教师培训。应该以学校、乡镇、县市为单位,对教师据实综合评估考核,并定档分类,再由同校同地教师高档带低档、上类带下类,实行就地就便、互帮互学自我提高机制。比如,同课科要同讨论、同备课,让较差者先听较好老师上课,教学体会、经验、教训、信息、资料等互通共享。凡不过关的教师不进课堂,教师没备好课不开课,等等。期间,建立优秀教师对他人“传帮带”贡献档案,对工作付出较多、实绩较优者予以应有计酬,并作为其以后晋升晋职依据之一。此外,县市以上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等机构,要更好发挥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工作的功能。过去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每年组织长中短期、乃至脱产培训的措施要继续坚持。让高、中、低类教师对应参加相应类级的培训班。低类老师要进培训长班,限期提高达到任教要求。以两年左右为期,在同县市内对所有教师至少遍训一次以上,并长期轮回坚持。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让教师到外地重点名牌学校、更上级的培训机构进修提高。

  其三,破格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壮大名师队伍。农村教育的根本振兴,在于真正能集聚优秀人才。而从其现状而言,这一块不是少量缺、而是大量地缺人才。为此从现实和长远考虑,首先要落实人才“进得了、留得住”工作。置于改革开放、信息万变、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人们价值观普遍多样化,价值取向也不可避免会现实而趋利,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以苦为乐等品质,固然务必继续大力提倡,但缺少对个人利益基本维护、以及让人看不到实利指数提升希望的“说教”,现在恐己很难被人们再当作普遍理想信条。前几年央视10大感动中国人物中,那名大学毕业后舍弃一切到边远山区支教的典型,也许可以复制,但又能成千上万复制吗?它的意义,更在于这种奉献品质与精神的倡导。而对于改变整个农村教育师资落后现状,其个体力量总是很渺小的!主政农村教育的各级决策者,除了要积极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软环境,恐怕更重要的是如前所说,要下最大气力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具体地讲,对凡是称职以上等次教师,要让其工资福利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凡外地愿来本地农村任教的优秀教师,要让其收入水平高于原工作地。对名符其实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特)级教师等,要使其收入待遇不低于、甚至高于本区域城市教师水平。此外,还要给以优先评先评优奖励、以及提供子女读书就业、个人特殊困难解决等各方面帮助。其次,对教育人才应开阔眼光、面向各行各业择优选用。不能盯住已在别的学校及教育单位安心上班的同行,去搞“挖墙脚”式招揽人才。现在,象农村乡镇、县局等单位普遍超员超编,人浮于事,只要学校待遇好,非教育单位优秀人才,也完全可以选调充实到学校。特别要大胆选用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只要抓好业务培训、以老带新等指导帮助,新人成才往往又好又快,或许他们更能真正成为农村兴教办学永久牌式的中坚力量!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