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农业转向创新驱动 农村农民增收致富

三农新闻 2019-04-23 01:27178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3月29日,2019年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参观三水区白坭镇沙围村村史馆时,看到沙围村构建的“党建统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基层治理体系,现场为各区负责人“划重点”,让大家了解该基层治理体系。

  2018年,三水被列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唯一县区级试点,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全面推开,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有序推进。鲁毅认为,三水改革试点工作措施有力、特色鲜明、富有成效,为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参考经验。

  在西江蔬菜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里面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了系列高值农产品,如红油麦菜、沙拉生菜、金线莲等新型农产品,附加值比传统农作物要高得多。

  “全国劳动模范”、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李广彬介绍,红油麦菜的市场价格可以卖到20元/斤,而且生长周期比一般蔬菜要短,只需30天左右,一年可以收获11茬,年收益相当可观。康喜莱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引入人才、技术、种苗。

  今年以来,三水首个农业领域的院士工作站——广东梁氏名优淡水鱼种质创新院士工作站,以及广东省农科院三水博士工作站、华南农业大学特色产业基地相继落户,为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打通创新资源输送渠道,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

  与此同时,助推农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系列大型产业载体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如广东省青岐渔业产业园、北部三镇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其中,广东省青岐渔业产业园引进了珠江水产研究所和中山大学重点实验室。此外,全区获评市级农业公园10个,有力促进了农业、旅游和文化等融合。

  沙围村位于樵桑联围边上,依江而建,沃土连片,农耕发达。更为独特的是,十三个姓氏聚首一村,却没有派系纷争,而是一片和谐之景——遇村集体重大事项,群策群力,共谋发展。背后发挥作用的是“党建统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基层治理体系。

  “三治结合”即自治、法治、德治结合,“四会联动”即发挥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乡贤慈善会、家乡建设委员会的联动作用,强化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发挥乡贤带动作用,让全村村民参与到村集体发展中去。沙围村乡间的农耕文化雕塑、本地文化涂鸦等文化工程,都是村民积极支持、共同推动的成果。

  这只是三水推动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等工作的缩影。2018年,三水推行“三治融合”,全面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站),持续深化村(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建立党员“三先”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发展力量;同时完善村民议事机制,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深化“四会联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农村整合发展资源提供有力支持。

  如今,三水农村除了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也吹遍每一个角落。2018年,三水建设15条美丽文明村居示范村,推进美居工程、育德工程、惠民工程和便民工程;建设文明公益宣传阵地、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目前已经建成核心价值观示范公园23个。

  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惠及农民,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帮助他们提高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如康喜莱通过引进高值农产品种苗和新型技术,以“合作社+公司+农户”方式,带动周边超1500户农户发展致富。

  为了尽可能使农民掌握增收的技术和资源,三水大力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推广“合作社+公司+农户”,让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一方村民致富。

  截至2018年,三水有农业龙头企业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3家,区级家庭农场63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18个,数量均位居全市首位。如今,三水还涌现出一批回归农村、田园的“农二代”,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血液、新活力。

  不仅要给农民金山银山,还要保留他们的绿水青山,给他们一个美丽宜居、生活舒适的环境。三水大力推动生态振兴,全面推进高品质森林城市建设,启动66个九大重点工程项目,森林城市建设项目覆盖城乡,筑牢城乡发展的生态屏障。

  在优化人居环境上,全区新增58个自然村通过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验收考核,共完成692条新农村创建;24个“五好”新村居创建工程项目已基本完成;全区新建约120个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站点;村级“厕所革命”全面启动,农村垃圾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一手抓党建引领,一手抓城乡融合,三水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系列工作,主要围绕该两大突破口开展,旨在探索一条具有三水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在党建引领上,实现说话有人听、干活有人随、办事有平台;在城乡融合上,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成美丽乡村、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打开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水历史数据显示,2017年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相比,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超2800倍,农业总产值增长为60倍左右,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农业。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增速远高于农村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资源支持了工业进步、城市发展。此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拉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逐渐成为三水发展的短板。但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三水既有城市、工业支撑,又较好保留了乡村形态的城乡发展格局。

  事实上,这并非三水特有的现象,而是制造业发达的广东的一个缩影。因此,三水作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唯一县区级试点,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在当前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能为三水补齐发展短板,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表示,三水还有80%没有开发的生态和原始农村空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扎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党建引领、城乡融合是三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突破口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三水将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通过把城市产业体系、优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嫁接到农村,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带动乡村实现“五个振兴”,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全面高质量发展。

  以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为了使工作掌握主动权,工作路径不偏向、不跑调,确保乡村振兴综合改革顺利推进。三水通过制度、人才、组织、惠民、善治“五大路径”,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三水方案”。

  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乐平镇大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德标把农业产业整合、农业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建议带到“全国两会”。梁德标是三水“头雁工程”的标志性人物,他扎根农村20多年来,成功推动村民活动中心、日间托管站、老人福利金、村民人身保险、粮油派发等多项惠民举措。

  三水要强化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说话有人听,需要的正是如梁德标般听党话、有公心、有能力的基层好干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谋福祉。

  为此,三水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实施“万名农村党员大培训”,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打造“3个100”农村储备干部库;发挥“国字号”带头人作用,通过“全国改革先锋”胡小燕、“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陈绍初、全国人大代表梁德标、“全国劳动模范”李广彬、“中国好人”莫才好等,凝聚强大的社会力量。

  推动基层发展除了需要有才干的带头人,还需要有执行力的跟随者。要有凝聚基层力量的机制创新,方可实现干活有人随。三水坚持把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引领乡村振兴原动力,全面推行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全面深化实施“三先”机制,压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与此同时,要让党组织更好地服务群众,真切让群众分享发展成果,例如通过深化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服务群众。截至目前,三水领岗党员已超1600人,协助解决问题超2000个,为民办事超1000件。民生微实事是农村党组织统筹实施惠民政策的另一重要抓手。至2018年底,全区共实施民生微实事1153项,投入超2亿元,成功帮助基层解决基础设施、市政工程、交通出行、文化配套等问题。

  说话有人听,干活有人随,还需办事有平台。三水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完善镇村组“三级阵地”建设,全面推进村民小组党群服务站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党群服务中心(站)485个。此外,分类别、分片区高标准建设南部“广彬学堂”、中部邓培故居、乐平产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北部大塘聚梦家园4个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点,实现基层党员教育全覆盖。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三水制定了《三水区委关于加快推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目的是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农业发展、农村增收、农民致富”之路。

  推动农村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是夯实基层经济基础的重要命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水乡村价值已经出现重塑历史契机,生产上农村不再局限于农业。三水的产业振兴,将发挥乡村作为生态保护空间、宜居生活空间、休闲度假和旅游空间等方面的潜在独特价值,跳出农业发展农村,打造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农村产业体系。

  “全国劳动模范”李广彬创立的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建立起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以“合作社+公司+农户”方式带动一批农民致富,是三水推动科技兴农、品质强农的代表性例子。

  借智借力,三水发挥水产、种植业优势,依托中山大学水生动物研究所院士工作站、珠江水产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特色产业学院、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博士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区、大南山森林公园等载体平台,发展新业态,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据了解,康喜莱的“合作社+公司+农户”形式已经相当成熟,让产业、农村、农民增收都有了较好的结合点,该形式在三水全面推广。三水目标到2020年,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30家,建成一批家庭农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美丽乡村,从微小处着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能为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改变,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油然而生。

  三水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其中,重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到2020年全面完成886个农村厕所和1193个农村垃圾收集点改造提升,干净整洁村达标率达到100%;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2019年再建设污水分散式治理设施120座,到2020年实现人口密集的自然村100%覆盖;提升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水平,全面改造提升264个农村公交站亭,推进49个农村道路提升改造建设项目。

  在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方面,重点实施城乡教育融合提升行动,推进一镇一中心公办幼儿园建设,推进4所乡镇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推进36所乡镇学校改造提升;实施城乡医疗卫生融合提升行动计划,实施全民健康管理,加快三水新城医院、北部医疗中心医院、乐平镇医院、白坭镇医院4家公立医院及2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建设;实施城乡文化融合提升行动计划,重点以全区保存完好的200多座祠堂为基础,推广“祠堂+文化”模式;实施城乡政务服务融合提升行动计划,构建区镇村“1+7+N”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打造“五公里政务服务圈”。

  由于农户、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所使用的土地为租赁性质,缺乏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农业融资难问题在过去一度非常突出。三水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创新出“政银保”模式。这是国内首例通过保监会审批推出的合作农业贷款模式,开创了我国农业担保贷款保险的先河。

  “政银保”多年来一直更新,不断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2018年,三水推出“政银保+合作社”形式,一来扩大政策对农户的覆盖面,二来通过政策倾斜促进合作社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带动力的龙头合作社。如今,“政银保”的财政资金撬动效应达到100倍。

  “全国劳动模范”、白坭镇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李广彬是土生土长的“职业农民”,20多年前他就投身蔬菜行业。

  白坭镇一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优良的黑皮冬瓜更是远近闻名。2011年前后,李广彬发现,分散农户小规模种植蔬菜的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销售渠道信息不灵,抗风险能力弱,效益很不稳定。

  为破解这个难题,李广彬创办了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创新经营方式,建立起保底价收购、生产全程服务与监控等利益联结机制,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村民能种能销,从而带动上千户农户增产增收。

  同时,他靠科技和适销对路的品种,创办生产示范基地,建立了农副产品购销服务网络,十多年来共购销蔬菜超4.2亿公斤,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极大贡献。

  陈氏大宗祠虽然已具有500多年历史,但极富现代文化气息:祠堂大门右侧挂着三水区白坭萃庆文化体育协会、佛山市廉洁文化进社区示范点、佛山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牌子,祠堂已经成为村里的文化中心。

  2011年,陈氏族人和村民自发募资启动祠堂重新修缮,修缮后的陈氏大宗祠被赋予了更多文化服务、社会服务功能,以“祠堂+文化”形式,为村民搭建起一个邻里增进感情、传播优良乡风的文化平台。

  如今,宗祠内祠堂文化博物馆、家风家训馆、党员廉政教育活动室等功能场室一应俱全,并设有书画、醒狮、龙舟等10多个文体协会,除了日常举办文体活动,寒暑假期还为本村学生提供免费书画培训等,特别受本地村民的欢迎。

  2017年,三水启动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创建,拟投入3000万元,在2年内完成首批15个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创建。三水将15条示范村居进行连片规划,形成南、中、北三条路线,将以“一村居一品牌”、“一村居一景观”、“一村居一特色”为亮点,形成串点连线成片的群体示范和带动效应。

  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中,大力整治村居环境是重中之重,15个示范点必须实现“六个水平的提升”,即:提升规划建设、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大气治理、河涌治理、养殖治理。

  随着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建设进入攻坚阶段,一批风景宜人、生态优美、环境洁净、乡风文明的示范村居开始涌现。如白坭镇富景社区一带通过水体活化及村容村貌亮化提升项目,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文创古镇中的亮丽风景线、组织:“无为”变“有为”,央媒深聚焦

  2018年6月,全市村(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现场部署推进会在三水召开,佛山在村(社区)全面推广三水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经验和做法。

  芦苞镇作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试点,创新设立民意收集反馈、政策(信息)服务、村务监督、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关爱和带头致富等岗位,为无职党员参与村务工作提供平台抓手,同时强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该工作的实施,一来让无职党员找到了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支撑,二来让无职党员有所作为,为基层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018年3月28日,《人民日报》以《党员领岗不领薪有为有责有威信》为题,大篇幅报道了三水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岗定责被分别写进广东省、佛山市两级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同时也被写进中央今年1月印发的《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