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三农新闻 2019-08-11 14:09176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_农学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09-5-13 11:09:59 点击数: 3591 严 琪 乡村旅游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 人们经济收入增加, 生活观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09-5-13 11:09:59 点击数: 3591 严 琪 乡村旅游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 人们经济收入增加, 生活观念和消费结 构转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颖的旅游形式。的乡村旅游最初以生态农业观光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并成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结合的重要切入点。90 年代以来,“双休日”和“黄 金周”假日制度的实施及私人汽车数量的增加,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乡村旅游逐步 向着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 其开发模式也有多种。 不少研究者尝试对乡村旅游的开 发模式进行总结归纳,因为研究角度的不同,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划分也有区别。 一、从资源利用角度划分 由于不同的乡村旅游开发地的旅游资源状况, 从而造成了它们在开发模式上的不同, 从这个 角度出发可以将乡村旅游模式归纳为以下几种: 1、民俗风情型发展模式 适用民俗风情型发展模式的地方, 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民俗文化, 由文化衍生的各种传统民俗 活动也很丰富,得到了完整的保护和传承。民俗风情型发展模式,就是以农村民俗风情为载体而 开展旅游活动的发展模式,以当地民间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文化吸引外来旅游者。 民俗风情的内容,包括地方特有的风俗和风物,如岁时、节日、婚姻、生育、寿诞、民间医 药、丧葬、交际、礼仪、服饰、饮食、居住、器用、交通、生产、职业、民间工艺、宗教、社会、 娱乐、信仰、祭祀、巫卜、禁忌等。以这些风俗风物作为旅游项目的基本内容,进行整合包装, 保留原滋原味,杜绝舞台化、戏曲化,推出品味较高、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项目等。这种模 式,既展示了乡村不同阶段的整体人文系统状况,也满足了游客认知和体验的愿望。 2、农场庄园型发展模式 农场庄园型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农业资源为依托,开发形成教育农园、 市民农园、租赁农园等多种形态,凭此开展旅游活动。这种模式承载了农旅结合的农事参与、自 然教育等功能。另一种是产业庄园,集生产、研发、销售、交流、教育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 庄,比较成熟的有葡萄酒庄园、香料庄园、草莓庄园和西瓜庄园等。这种产业庄园既是旅游目的 地,又是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 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乡村旅游, 适用于具有特色农业生产活动的地区, 并且要求当地的经济 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因为农场庄园强调生产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的融合,寓 农业生产寓休闲旅游之中,提供田园之乐,比较受都市旅游者的欢迎。 3、景区依托型发展模式 景区依托型发展模式, 适用于有良好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或位于旅游风景区周围, 与风景区 之间有较为便捷的交通联结的地区,主要是在地势较为平坦、道路较为通达的风景区周边发展, 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互补的组合优势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这是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的一 种附属产品,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开发中较多地保存着乡村的原生状态,如江西井冈 山的公社食堂、湖北随州观光农业区等。也有部分风景区内的村庄,利用风景区资源优势发展乡 村旅游,游客在欣赏风景区内的自然风景之余,派生欣赏乡村景观。 4、度假休闲型发展模式 度假休闲型发展模式,即农家乐型发展模式,是指地处城镇周边的乡村,利用离城市近,交 通便利的条件,以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基础,以家庭为具体接待单位, 开展旅游活动。这种发展模式,投资少、风险小、经营活、见效快,由农民利用自家院落所依傍 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市民,游客在农家田园寻求乐趣,体验与城市生活不 同的乡村意味。 度假休闲型发展模式使用范围较广, 一般位于大中城市周边的乡村, 只要有足够的城市居民 短途休假需求市场,都可以尝试开发休闲度假型的乡村旅游,但要注意培育自身的特色,防止与 周边其它乡村旅游景点产品雷同。 5、特色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 特色产业带动型的乡村旅游, 需要当地具有生产某种特色产品的历史传统和自然条件, 有相 应的产业,且市场需求旺盛,通过产业集群形成一定规模。特色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在村镇的 范围内,依托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一村一业发 展壮大,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发展。 特色产业带动型乡村旅游通常会和农场庄园、度假休闲型乡村旅游相交叉。 6、现代农村展示型发展模式 现代农村展示型发展模式的使用面相对较窄一点, 这种模式的乡村旅游必须以新农村形象为 旅游吸引物, 只能在率先步入小康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开展。 这种农村必须是经济发达, 交通便利,知名度较大的乡村,以新为特点,在住宅、街巷、道路和生态环境、产业设施以及各 种配套设施方面,都发生了全新的改变,成为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典范。这些地方可以开 展乡镇工业游、农业游、红色游、党员先进性教育游、社会主义新农村游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 但需注意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要处理好与发展其他产业的关系,引导当地农民参与旅游活动。 7、旅游小城镇型发展模式 旅游小城镇型发展模式, 是指把旅游开发与农村乡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旅游资源丰富 的乡镇建设成为旅游小城镇。一般来说,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小城镇,多数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 悠久的历史文化,体量适中,易于集散,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具有一定基础,具有独特的旅游资 源,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开发经营模式 开发合作模式是乡村旅游的市场运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这个角度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划 分更具有借鉴意义。 1、“农户+农户”模式 这是乡村旅游初级阶段的经营模式。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期, 农民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 有一定的顾虑,大多数农户都不愿把资金或土地交给旅游公司来经营,而更信任“示范户”。当 “示范户”率先在农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并取得成功后,农户们便会在“示范户”的带动下,纷 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示范户”那里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后,形成“农户+ 农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2、“公司+农户”模式 这种方式吸纳社区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开发中, 充分利用社区农户闲置的资产、 富余的劳 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增加农户的收入,丰富旅游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乡村文化。一般公 司征用村民的土地,对其进行投资开发,统一规划、包装,公司和农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同 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规范农户的接待服务,可以避免不良竞争等损害游客利益和乡村 旅游的健康发展。 3、“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开发参与者更多, 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也更完善, 因而能实现健康稳定 的发展。该模式下个主体的功能如下。 政府:作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旅游公司:获得政府授权,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并收取门票;招募当地村民到公司就 业;组织节庆活动和表演。 农民旅游协会:由村民自发成立,代表村民参与旅游事物的管理、监督、负责组织村民参与 地方戏表演及公司组织的各项节庆活动,从事导游讲解,制作工艺品,提供住宿餐饮服务以及维 护和修缮传统民居等。 旅行社:开拓市场,组织客源。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多方共赢,但是实际操作中,因为涉及的利益主体比较多,因而协调困难,阻 力因素比较大。 4、个体农庄模式 “个体农庄”模式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的一种相对 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可以大大增加产出,促使土地升 值, 使庄园主和农民共享利益。 个体经营者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 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点),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过程中的全部工作。 5、股份合作制模式 股份合作制首先将乡村旅游资源界定为国家产权、 乡村集体产权、 农户个人产权等产权主体, 把旅游资源、特殊技术、劳动力等量化为股本,国家、集体和农户个体合作,以实物资产、资金、 技术、劳动等多种形式入股,各持一定股权,收益按股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进行股份合作经 营。这种方式产权关系明确,广泛吸收各方面的资金、物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每个人既是企业 的劳动者,又是企业的所有者,形成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 极性,通过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保证旅游经营。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