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工作报告之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三农新闻 2019-08-12 17:1774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工作报告之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浙江临安白沙村为例 学 院: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专 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

  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浙江临安白沙村为例 学 院: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专 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 级:规划 0801 学号:0805200125 学生姓名:陈崎 指导教师:程乾 二○一二 年 六 月 【篇二:乡村旅游开题报告】 兴文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背景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 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部落等资源, 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的一 种新型的旅游经营活动。乡村旅游在国外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 19 世纪 30 年代欧洲就开始了乡村旅游,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经济 的高速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交通的日益便捷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城市居民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的痛苦。而 乡村拥有的辽阔草原、森林、湖泊,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农村中 山青水秀、野花烂漫、果园飘香、荷塘蛙鸣,鱼跃禽飞的自然美景 必然成为城市居民“绿色”观光的好去处。因此,有条件的城市居民 逐步走出钢筋水泥浇筑的城市,投入具有泥土气息的美丽乡村,乡 村旅游由此就产生了。乡村旅游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在城市化进 程推动较快的美国落基山区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最先形成规模, 随后的几十年来,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乡村旅游也 逐步形成规模,并且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经济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也蓬勃发展起 来,并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就乡村旅游的定义而言,国 外的研究学者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历 了数十年,焦点之一就是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学界普遍认为“乡村旅 游”是具有复杂性和复合性的概念,而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晚,自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融合自然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便应运而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逐步成为游客最多、人气最 旺、条件最方便的旅游目的地。“乡村旅 游”成为一个品牌,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必然。乡村旅游现 已成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载体、帮助农民 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动 力、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其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面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实践。 近年来,兴文县以农家乐为骨干力量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特别是 2006 年第四届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后,在兴文石海景区、僰王山景 区以及景区周边和县城周边,以休闲娱乐、乡野风光、农业生态、 民俗风情等旅游方式吸引游客的农家乐已经颇具规模,目前有一定 接待档次的农家乐近 100 余家,从业人员 5000 余人,床位 2000 余 个,其中星级农家乐 18 家(四星级农家乐 4 家,三星级农家乐 4 家, 二星级农家乐 9 家,一星级农家乐 1 家)。2009 年,全县农家乐实 现创收 8000 余万元。尽管近年来兴文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已 经成为兴文县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的来看,仍处于起步阶 段,尚需进一步规划、整合、建设和发展。为了促进兴文县乡村旅 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 合的新路子,有必要系统地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现状、基本特 征、发展方向及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正确认识和评价 乡村旅游的定位与功能,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用科学的 理论来指导兴文县乡村旅游的发展。 1.2 选题意义 本课题通过对乡村旅游理论的系统研究,对兴文县乡村旅游的发展 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研究揭示乡村旅游成果展示和转 化的有效运行机制和组织方式,进一步得出有一定理论高度的研究 结论,并进一步引申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服务地方区域经济 发展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最佳模式,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水 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是引进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经 济结构转 型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多种 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拓展城乡人民群众旅游休闲空 间,以农村新民居为平台,大力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业,使之成 为城市居民休闲、体验、观光、度假的胜地,实现城乡建设和人文 生态的共容互动;三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整合农林牧渔 业资源、山川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休闲 产业,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 城市化。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乡村旅游相关概念综述 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的概念比较复杂,wto 在向政府官员、地方社区 和旅游的经营者提供的《地方旅游规划指南》一书中对乡村旅游的 定义为:旅行者在乡村或其附近(通常是偏远的地区的传统乡村) 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欧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oecd)(1994)认为,“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 的核心和独特卖点”,认为乡村旅游应该是发生于乡村地区,建立在乡 村世界的特殊面貌、经营规模小、空间开阔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 上的旅游类型。more( 1983) 认为,乡村本身不是休闲资源而是介于 城市和荒郊。因而城市和乡村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乡村本身并没有什 么特性使乡村成为旅游资源。相反,乡村旅游由于生活在这个连续体 中人们的文化特点而变得富有魅力。mormont( 1990) 认为乡村包含 重叠的社会空间,这些社会空间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社会制度和 行为网络。bernard lane 教授(1994)认为,乡村旅游的概念远不仅 是在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那么简单,乡村地区本身就难以界定,不 同的国家标准差异很大,乡村旅游是一种复杂的旅游活动。 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可搜索到的文献大都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通过翻阅不同的文献了解到,国内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 的认识虽然有些表述上的差异,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有些不同,但是 基本内涵是相同的。 王兵(1992)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 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 参与、度假、购物于一体的旅游活动。马波(1995)认为,乡村旅 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 园风光为对象系统的一种旅游类型。杜江和向萍(1999)认为,乡村 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 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 方式。何景明(2002)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 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刘德谦( 2006) 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 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 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卢云亭(1995)认为只要有吸引力,能给游客 增加奇趣、野趣、异趣、乐趣,并拥有观赏、参与、习技、科考、 健身、阅历等旅游功能的农业均属乡村旅游。王仰鳞(1999)认为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农村为媒介,能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 娱乐、购物等功能的旅游业。李德明(2006)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在 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2.2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综述 乡村旅游是一种乡村特色与旅游业融合的产物。由于我国农村地域 类型的多型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民俗风情的多样性,乡村 旅游在全国各地的发展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王云才(2006)认为, 新时期替代传统旅游产品的乡村旅游新模式有主题农园与农庄发展 模式、传承地方性遗产之乡村主题博物馆发展模式、乡村民俗体验 与主题文化村落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基地化之乡村俱乐部模式、现 代商务度假与企业庄园模式、农业产业化与产业庄园发展模式、区 域景观整体与乡村意境梦幻体验模式等 7 大类。郑群明等(2004)认为 在乡村旅游的多种开发模式中,注重社区和居民参与的开发模式是 最佳选择,认为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包括公司+农户模式、政府 +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股份制模式、农户+农户模式和 个体农庄模式。卢杨(2005)则认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包括以个体农民 为经营主体的私 有模式、政府投资开发的公有模式、政府主导和协调,旅游企业独 资模式、政府主导,旅游企业与当地农民合作合股模式、当地村委 会与外来投资商合股开发模式等 5 种,并探讨了其运行机制,指出 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经营理念不成熟、运营主体缺位或越位、供应链 机制不畅通等问题。许春晓(1995)分析了欠发达但是旅游资源丰富的 农村地区的旅游业成长的特点,认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包括旅游资 源主体型、旅游资源共生型和旅游资源附属型 3 种模式。林刚等 (2006)认为,根据区位条件、旅游特点、客源市场、旅游目的等特征, 乡村旅游开发类型分为都市郊区型、景区周缘型和特色村塞型等 3 种类型。 舒伯阳(1997)认为,观光农业划分为早期旅游萌芽阶段的 自发式、初级经营阶段的自主式和成熟经营阶段的开发式等 3 个阶 段模式及自然型和城市依托 2 种地域模式。李德明等(2005)认为,在 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乡村旅游与农村经 济互动持续发展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乡村旅游开发应划分为政府主 导发展驱动模式、旅-农-工-贸联动发展模式、农旅模式、以股份制 为基础的收益分配模式、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和资源环境-社区参与 -经济发展-管理监控持续调控模式等 6 大模式。 刘德谦(2006)认为, 当代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应划分为客源地依托模式、目的地依托模式、 非典型 、市场驱模式和复合模式 4 类。戴斌等(2006)认为,乡村旅 游的发展模式应该归纳为政府推动型(含旅游扶贫型)和政府干预 与经济结合发展的混合成长型。 综上所述,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及乡村旅游地类型的多样性,不同 学者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和划分标准,提出了许多适合当地乡村旅 游发展的模式。当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划分主要是基于乡村旅游 资源特征、投资主体和运行特征、社区与居民参与特征、现代科技 体现形式和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等方面。今后应注重替代传统乡村旅 游产品的新形态和新模式的研究。 2.3 乡村旅游的特点综述 关于乡村旅游的特点,众多学者也是各抒己见,下面是一些比较有 代表性的观点: 【篇三:乡村旅游开题报告】 篇一:乡村旅游开题报告 兴文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兴文县以农家乐为骨干力量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特别是 2006 年第四届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后,在兴文石海景区、僰王山景 区以及景区周边和县城周边,以休闲娱乐、乡野风光、农业生态、 民俗风情等旅游方式吸引游客的农家乐已经颇具规模,目前有一定 接待档次的农家乐近 100 余家,从业人员 5000 余人,床位 2000 余 个,其中星级农家乐 18 家(四星级农家乐 4 家,三星级农家乐 4 家, 二星级农家乐 9 家,一星级农家乐 1 家)。2009 年,全县农家乐实 现创收 8000 余万元。尽管近年来兴文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已 经成为兴文县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的来看,仍处于起步阶 段,尚需进一步规划、整合、建设和发展。为了促进兴文县乡村旅 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 合的新路子,有必要系统地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现状、基本特 征、发展方向及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正确认识和评价 乡村旅游的定位与功能,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用科学的 理论来指导兴文县乡村旅游的发展。 1.2 选题意义 本课题通过对乡村旅游理论的系统研究,对兴文县乡村旅游的发展 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研究揭示乡村旅游成果展示和转 化的有效运行机制和组织方式,进一步得出有一定理论高度的研究 结论,并进一步引申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服务地方区域经济 发展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最佳模式,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水 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是引进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经 济结构转型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 提高多种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拓展城乡人民群众旅 游休闲空间,以农村新民居为平台,大力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业, 使之成为城市居民休闲、体验、观光、度假的胜地,实现城乡建设 和人文生态的共容互动;三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整合农 林牧渔业资源、山川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 游休闲产业,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 镇化、城市化。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乡村旅游相关概念综述 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的概念比较复杂,wto 在向政府官员、地方社区 和旅游的经营者提供的《地方旅游规划指南》一书中对乡村旅游的 定义为:旅行者在乡村或其附近(通常是偏远的地区的传统乡村) 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欧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oecd)(1994)认为,“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 的核心和独特卖点”,认为乡村旅游应该是发生于乡村地区,建立在乡 村世界的特殊面貌、经营规模小、空间开阔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 上的旅游类型。more( 1983) 认为,乡村本身不是休闲资源而是介于 城市和荒郊。因而城市和乡村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乡村本身并没有什 么特性使乡村成为旅游资源。相反,乡村旅游由于生活在这个连续体 中人们的文化特点而变得富有魅力。mormont( 1990) 认为乡村包含 重叠的社会空间,这些社会空间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社会制度和 行为网络。bernard lane 教授(1994)认为,乡村旅游的概念远不仅 是在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那么简单,乡村地区本身就难以界定,不 同的国家标准差异很大,乡村旅游是一种复杂的旅游活动。 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可搜索到的文献大都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通过翻阅不同的文献了解到,国内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 的认识虽然有些表述上的差异,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有些不同,但是 基本内涵是相同的。 王兵(1992)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 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 参与、度假、购物于一体的旅游活动。马波(1995)认为,乡村旅 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 园风光为对 象系统的一种旅游类型。杜江和向萍(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 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 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何 景明(2002)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 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刘德谦(2006)认为乡 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 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 的旅游活动。卢云亭(1995)认为只要有吸引力,能给游客增加奇 趣、野趣、异趣、乐趣,并拥有观赏、参与、习技、科考、健身、 阅历等旅游功能的农业均属乡村旅游。王仰鳞(1999)认为乡村旅 游是以农业和农村为媒介,能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娱乐、 购物等功能的旅游业。李德明(2006)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 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2.2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综述 2.3 乡村旅游的特点综述 关于乡村旅游的特点,众多学者也是各抒己见,下面是一些比较有 代表性的观点:篇二:乡村旅游开题报告,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旅 游优势,乡村旅游地产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规划与开发,发展策略、趋势及可持 续发展,产品、市场与营 销等三个大的方面。 (1)规划与开发类 在规划方面,方增福(2000 提出了乡村旅游规划的 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认为在制定乡村旅游规划时,应该遵循准备、 确立目标、可行性分析、制定方案、方案的评价与比较选择、实施、 监控反馈、调整策略 s 个基本的步骤与方法进行。也在其提出的开 发建议中肯定了规划和项目论证的必要性。 指出乡村旅游规划不同于一般性区域规划,它更注重产品的可行性 和营销的有效性,即规划的可操作性。因此,它必须遵循创新原则、 比较原则、整体原则、前瞻原则、发展原则。在开发模式方面,指 出应根据我国农业旅游的不同类型设计多层次的目标定位,并在在 资源状况、市场定位、区域态势、发展阶段的分析后,有针对性的 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则认为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有多种模式可以选 择,但注重社区和居民参与的开发模式是最佳选择。指出仍处于低 水平发展阶段,存在经营理念低俗化、品牌定位趋同化、乡土文化 城市化、管理模式混乱化和产业组织自发化五大问题,并立足我国 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提出了主题家园、主题博物馆、主题文化村落、 企业庄园和产业庄园五种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 (2)发展策略、趋势及可持续发展类 在发展策略方面,谢彦君(1999) 将旅游城市所具有的巨大客源输出潜力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 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的目标市场定位和策略问题,指出开发的关键 是“乡土化”。着重从乡村景观构成和景区规划设计角度对乡村旅游 的开发进行论述,强调突出乡村景观特色、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体 现特有乡村意象十分重要。余昌国(2005)简要介绍了我国乡村旅游发 展的四种典型模式,并从战略、规划、联合和培训四个方面提出我 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咚玉权(2006)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创新 的方法与途径,提出完善科学的乡村旅游业评估体系等四点建议。 在发展趋势方面,在展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时指出,我国乡村 旅游正朝着大文化、大市场、大空间的“大旅游”方向发展。将我国 乡村旅游未来发展归纳为以下九大趋势:农业一体化趋势、大众化趋 势、多元化趋势、生态化趋势、体闲化趋势、创新化趋势、城乡一 体化趋势、依附景点化趋势、线路网络化趋势。科学引导乡村旅游 发展应注意提高对乡村旅游的科学认识,处理好发展乡村旅游与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古文化村落 的关系。 (3)产品、市场与营销类确定了乡村旅游的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选择, 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角度提出了市场营销 策略。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市场主体,对客源市场进行了细分,在此 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进行了分析。认为所有乡村旅游地旅 游产品的主题都是“传统的乡村环境和生活”,并将乡村旅游产品的 构成要素分为:自然景观环境、乡村景观风貌、居住、饮食、农业生 产、文化民俗、乡村制作、乡村土特产、乡村文化活动。论述了乡 村旅游高级化发展的 5 个产品设计导向: ① 异域特色鲜明化,同域类型多样化; ②产品功能复合化,旅游收益多元化; ③营销活动系列化,市场运作名牌化; ④乡村建设生态化,技术取向两极化; ⑤乡村环境自然化,人文资源民族化。制定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 基本对策和开发规律。篇三: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浙江临安白沙村为例 学 院: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专 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 级:规划 0801 学号:0805200125 学生姓名:陈崎 指导教师:程乾 二○一二 年 六 月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