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1

三农新闻 2019-10-25 00:52154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1._幼儿读物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1.

  政治经济论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财务管理 张超 110914057 2013 年 6 月 23 号 期末考试 2013 年 6 月 23 号 期末考试 前言 进入 21 世纪,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产能力迅速 提高, 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农业生产目标从追求产量最大化 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 国农业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生产有了大幅度增产,农民收 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业各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成就显著, 农产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高,我国在国际世界中的地 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农村基 础设施较差,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农村内部二元经济的束缚, 农业经济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农业经济发展政策制度不健全等。为新世纪农 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 和新问题。探讨了新世纪初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思路。因此,找出制约我国农 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提供依据十分必 要。 1 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摘 要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昌,农村稳则社会安。 “三农” 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农业基础不牢,农业装备 落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 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全面发展的根本。因此,研究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对于探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经济发展 制约因素 一、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辉煌成绩 表一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资料来源:2010 年国家统计年鉴 2006―2010 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粮食产量(万吨) 49804 50160 52871 53082 54641 比上年增长(%) 2.9 0.7 5.4 0.4 2.9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 2006 年到 2010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 49804 万吨增加到 54641 万吨,并处于逐年增长的状态。除此之外,回顾我国农业经济 发展的历程,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了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发展的转变,2010 年全国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 58%;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 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人均纯 收入由建国初的 44 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5500 元, 农民生活整体达到了小康水平; 农村经济制度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走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外开放不断深 化; 城乡关系不断改善, 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由二元结构到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 的体制机制。我国农业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耕地浪费严重 2 土地特别是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保护耕 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 意义。但目前在农村,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生态退耕、农民建房及农业结构调整 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农村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依然严重。 表二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当年净减少耕地 253.7 94.8 36.2 30.6 4.1 2003-2007 年中国耕地状况 当年建设占用耕地 22.9 14.5 13.9 16.7 18.8 灾毁耕地 5.0 6.3 5.4 3.6 1.8 单位:万公顷 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 33.2 20.5 1.2 4.0 0.5 223.7 73.3 39.0 33.9 2.5 生态退耕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007) 2.农产品质量较差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基本解决了 全社会的温饱问题。然而,农产品质量却令人担忧。蔬菜品种虽多但存放期明显 缩短,水果色泽鲜艳但滋味大不如从前,肉类产品齐全却谈不上美味口感。农产 品存在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有些农民受“施肥越多产量越高” 观念的影响,过量投入化肥,结果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和硝酸盐污染严重;另一方 面是由于农药使用不规范,有些农民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标准化认识不清, 安全用药意识差,甚至在粮油、蔬菜、瓜果上使用含磷的剧毒农药,在水产品养 殖池中使用高毒的鱼药等等, 农民滥用误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问题 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3.农民增收不够理想 表三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照表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2622.2 2936.4 3254.9 3587 4140.4 4760.6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8472.2 9421.6 10493 11759.5 13789.8 15780.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元) 5850 6485.2 7238.1 8172.5 9645.4 11020.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9 年国家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3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从 2003 年到 2009 年,农民收入在持续增长,农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民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还存 在很大差距,这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我国人口众多,受农业 稳定发展难度大,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业结构单一,经济体制不合理,农民转 移就业空间狭窄及工资性收入不高等都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 农民增收的基础 还很薄弱、不够理想。 二、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农村基础设施较差 1.道路交通的不完善 交通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铺上了光滑的水泥路、油路,基本实现了农村道路“村村 通” 。但是,农村道路交通建设还不够完善。例如,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标准低、 质量差、安全系数低、养护绿化少、交通信号灯及道路标识缺失等,甚至在一些 偏远山区,人们走的还是崎岖不平的盘山路,交通建设十分落后。 2.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 “据调查,目前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1.5 亿农户需要解决燃 料问题, 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 2%村庄还没有通电, 6%的村落没有电线] “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水田和水浇地为 54400 千公顷,仅占全国耕地面积 的 41%。 ”[2]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电力设施供给不足,农村电网薄弱,大部分农业 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 (二)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 “据统计, 我国总计有乡村从业人员 50387.3 万人,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的人占 6.87%,小学程度占 27.23%,初中程度占 52.22%,高中程度占 10.25%, 中专程度占 2.37%,大专及大专以上占 1.06%,高中(中专)及以上劳动力合计 只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13.68%,而有 86.32%的农村劳动力受教育都在初中及 以下。此外,我国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劳动力约占 70%。 ”[3]农村劳动力素质普 遍偏低, 势必阻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致使劳动者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农村教育水平落后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相对于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事业,我国 4 农村受教育的人数少,教育水平落后,全国文盲半文盲也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 基础教育薄弱,资源供给不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地区至今尚未普及小学教育, 许多学龄儿童,特别是女童,没有接受完规定的小学教育年限。在一些边远的贫 困地区,教育条件差,设备不齐全,校舍破旧,年久失修,光线不足,缺少桌凳 等。 2.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 在传统社会中,中国农民“生儿育女” 、 “传宗接代” 、 “养儿防老”的传统价 值观亘古绵延。而今,在我国的很多地区,老百姓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传统的封 建主义思想。 农村中重男轻女和男婚女嫁的风俗还没有改变,农民仍然保持着墨 守成规、因循守旧、观念保守的旧生活习惯, “孝”文化还承担着“养老送终” 和“传宗接代”的价值内涵。农民的生产生活比较安于现状,缺乏接受新知识、 新观念的迫切性。 他们对一些教育性培训抱有厌学的情绪,认为学技术既费时又 花钱,对于一些没有经过亲自实践证实的经验和技术,往往保持怀疑态度。传统 价值观念对他们的束缚严重阻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的束缚 1.乡镇企业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弱 乡镇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乡 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明显减弱。其主要原因是: (1) “离土不离 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剩余劳动就地转移模式导致乡镇企业布局分散,聚集规 模效益差,经营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2)受金融体制和银行内部体制改 革的影响,乡镇企业资金供应受阻,支持不足,导致乡镇企业增长速度缓慢,效 益下滑,亏损增加。 (3)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逐步消失,市场竞争加剧,乡镇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导 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下降。除此之外,乡镇企业和国 外同类型企业相比,在管理模式、科技水平、产品标准、成本、质量等方面都存 在较大差距,增长乏力。相应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逐渐减弱。 2.传统农业发展水平落后 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庞大, 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小,而且随着土地资源的 不断流失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人均耕地面积在不断缩小。这样,农业生产劳 5 动力出现了大量剩余, 直接阻碍了农业机械工具的广泛采用,而且由于传统农业 讲求精耕细作,农业部门结构单一,生产规模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落后,抵 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等特点, 农业产出的商品化程度和农民收入较低,农民没有足 够的消费剩余来扩大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加上传统农业农产品质量次、成本高与 人们追求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水平相背离, 传统农业发展落后的局面尚未发生根 本转变。 3.收入分配体制不健全 收入分配体制因素使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 从而影响着农业经济 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自 90 年代以来,国家连续大幅度提高主要农产品价格, 甚至高于国际市场水平, 农业生产成本也跟着出现猛烈增幅,农产品的这种高投 入高价格高保护, 使其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也使得其通过提价手段来增加农民 收入再无潜力可挖。而且,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仍有较大 差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受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过多干预的影响, 老百姓难以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理性选择, 这又增大了市场风险和农民预期收入的 不稳定。 (四)农业经济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 1.生产力的落后 我国素称以农立国,农业生产已有近万年的历史,党的十三大以来,随着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已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 我国仍旧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劳动生产率都相当低, 劳动手段落后, 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影响根深蒂固, 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低, 农业现代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农村市场的不规范 现有农村市场大部分设施落后, 缺乏统一的市场建设规划,市场布局不合理, 缺乏农产品市场必须的信息服务、质量检测、安全控制等基本设施。市场普遍实 行交易双方自由议价、对手成交、现金结算、交易方式落后,市场管理粗放,停 留于收费和摊位管理上,市场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已成为制约农业经济 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 3.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的 80%以上,但由于农业灌溉面 积大,灌溉方式原始,农民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利用率 低,浪费水量惊人。此外,在一些草原地区,农民经营方式粗放,盲目追求经济 利益的增长,过度放牧,只注重利用而忽视了保护,草地退化严重,加剧了土地 流失,土地资源贫瘠,生产力降低。 4.农村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性程度低 在当代国际经济中, 对外开放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争取国际资源、加速本 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 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然而,在我国内陆地区,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交通闭塞, 经济基础差,农业和加工业不发达,没有统一的区域市场,对外开放水平仍然很 低。 (五)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1.农村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虽然我国中共党中央下发了多项“支农” “惠农”的政策,农民生 产积极性有所提高。然而,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激励机制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农 业土地保护政策不健全, 耕地面积大量流失还很严重; 农业市场流通体制不健全, 农民盲目生产,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农业投入保障制度不完善,真正落 实到农业上的财政支出远远不够,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实惠;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不 健全,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仍然存在。 2.农村金融体制不健全 农业金融在支持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农业金融改革的滞后,严 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商业银行向大中城市转移,对 农业资金供给不足,造成农村信贷资金的大量外流,支农力度减弱。第二,农村 信用社所有权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合作金融支农后 劲不足。第三,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得不到应有的政策金融支持。 3.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的某些地区,一些乡(镇) 、村级干部利用公职谋取私利,贪 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依然很严重,基层干部没有真正起到在经济中的带头作用。 7 农村村级干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决策等监督制度不健全;农村村级干部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不完善;乡(镇) 、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农村村级干 部政绩考核评议机制不健全。 三、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有句古话 ‘要想富, 先修路。 ’ 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来说, 这里的 ‘路’ 即为农村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现代化的前 提, 没有它, 农业生产就很难进行,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大幅度提高, 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 ”[4]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加快农业 经济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必须。 1.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农业的投资力度。为此, 各级政府应积极启动财政政策, 落实对农业的预算支出,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 的稳定增长机制, 切实把发展农业经济作为工作的重点,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 本投向农业, 并按照统一规划、 统筹安排的要求, 整合各项支农投资, 集中财力, 突出重点,有计划、有规模地建设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2.完善各种公共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各项公共设施,加强农村通讯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电网,深入 实施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 ;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为农业发展交通 运输提供方便;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实施大型灌区配套建设和节水改造; 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二)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有关资料表明, 在我国 4.9 亿农村劳动力中,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83%, 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这是一个基本国情,也是农村 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5]因此,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意义重大。 1.加强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农业的根本出路在 科技、在教育。 ”[6]所以,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 8 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农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 化, 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没有千千万万 “有文化, 懂技术, 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切都无从谈起。积极有效地发展农村教育,对农民进行 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及网络技术培修,努力把广大农 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 生产技能和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民经营者,使农民 能够懂电脑、会电脑,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农业发展的新动态,以提高农民的生产 技术水平和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水平。这将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 意义。 2.提高农民素质,走农业现代化之路 俗话说“补血不如造血”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必须把发展农业经 济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通过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农村人口资源 优势; 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以现代经营形式和现代发展理念推动和引领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 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 (三)消除农村二元经济结构 1.调整乡镇企业结构,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乡镇企业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调整乡镇企业 结构,是保证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就业的关键。因此,加强乡镇企业的 调整十分必要。 (1)乡镇企业要发挥比较优势,根据市场需求,资源优势进行结构调整, 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立足农村市场,突出农产品的 地方特色。 (2)小城镇是乡镇企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载体,在加快乡镇企 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促进农民就业转 向小城镇就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 (3)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带动乡村工业和人口走向集中并逐步形成规模, 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4)引导乡镇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 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发展规模效益。 9 (5)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着重发展科技、服务、 信息、咨询等现代新型产业。 此外, 乡镇企业在发展中应积极寻求加强与大公司的合作,努力提高抵御市 场风险的能力。 2.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狭小、分散和粗放型经营,制约了生产条件的改善,生 产工具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传 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已成为必需。在加快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 必须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的 普及,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生产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充 分必要条件; 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 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科技是农业向现代化转化的动力源泉;必须实现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的农业循环经济; 必须实现生产组织社会化,加强农业生产与市场主体和其他部 门的联系,摆脱封闭的经营状态,走开放性经营道路。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关政 策,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的转变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3.完善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体制 完善农村居民收入分配, 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打破地区农产品 交易市场零散落后的局面,努力建设统一的、开放的现代化农产品交易市场,逐 步完善市场功能, 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 水平。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加大农村在交通、通讯、能源、教育等方面的 投资力度,大力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环境,消除城乡二元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增 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发挥基层政府的积极作用,转变政府职能,赋予农民 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提高农村居民对市场的参与程度,减少单个农户生产经 营的风险,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内在动力。 (四)改造传统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1.实施科教兴农,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农业科技含量低,传统生产模式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施科教兴农,积极促进科研、教育、推广的综合发展,开发农民的智力资源, 10 充分利用农业科研院校的人才优势,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提 高科技的投入比重,建设种子、种苗、种畜及防病防疫体系,全面提高农场品质 量和效益,加快制度创新,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强大动 力。 2.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积极推进农村市场的改造升级,加强统一规划布局,强化质量管理,健全检 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 品的连锁经营,扩大市场规模,建立连锁式“农家店” ,实现市场交易的集中采 购,统一配送。 3.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农村资源 为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利用农村资源。采用先进的 喷灌、滴灌等技术,合理利用地下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积极开展节 约用水,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抓好中低产田的改造,建立开发利用和 保护相结合的机制, 控制农村资源的过度开发,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 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其与国际接轨 农业产业化是改进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切入点,是连接农民和市场 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提 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按照农民自愿原则, 采取多种形式调整分散承包的责任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因地制 宜,采取适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 两种资源,寻找市场空间,加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抓好龙头企业建 设,充分发挥其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的作用,在更宽领域 和更深层次上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按照国际标 准生产高质量产品,努力创造自己的品牌,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其与 国际接轨。 (五)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 1.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良种农机具购置补贴制度,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加大对粮食生 11 产区的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促进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保障制度, 调动财政支出,扩大范围,提高标准;严格涉农收费管理,禁止向农民乱收费, 乱摊派;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森林、草地等自然 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2.改革农村金融制度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加快建立商业 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功能完善,产权明晰,分工合理,监 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拓展支农领域,加快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建设,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避免农村金融机构的“抽水”现 象,使农村金融体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3.加强基层干部在经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加强基层干部在经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要求基层干部端正态度, 与时俱进, 杜绝腐败,真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支农” 、 “惠农”政策,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 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制度,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领导制定符合本地区 经济发展的规划,并组织动员群众力量保证规划实施,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 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结论 本文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着手, 通过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 现状的分析, 进一步挖掘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真正原因。接下来分别从农业发展 中的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经济结构、生产经营模式和政策制度五个方面,对 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 最后为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和 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 了建议。 12 注释 [1]本书编写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学习问答.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年 版第 8 页 [2]李建平.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 142 页 [3]李剑阁.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年版第 199 页 [4]本书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重大问题解读.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年版 第 56 页 [5]本书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问答).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年版 第 56 页 [6]孟志中.中国 “三农”问题的过去、 现在与未来.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年版第 263 页 参考文献 [1]陈茂林.我国农业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1.6 [2]本书编写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学习问答.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8 .10 [3]赵敏.特色农业发展指引.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 [4]孟志中.中国“三农”问题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10 [5]任正晓.农业与粮食热点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 [6]编写组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重大问题解读.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2 [7]程国强.中国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及其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2005.8 [8]本书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问答).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2 [9]肖远贵.广西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2009 年第 1 期 [10]贺金瑞、许先春.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8 [11]李建平.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 [12]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 [13]李剑阁.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 [14]农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8.6 13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