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演好咱农民精气神(决胜全面小康·小家看小康⑨

农村新闻 2021-05-27 06:04141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晚风徐徐,夜色渐浓。一声低吼,划破山间静谧,苍劲浑厚的打谷号子响起来。在江西婺源“梦里老家”实景演出舞台上,伴随着深沉的砸击声,密密匝匝的梿枷板当空翻跃,百十号农民演员正在展示打谷脱粒的丰收场景。

  领演的汉子面庞黝黑,头裹粗布巾,名叫吴和兴,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当地人提起这位“名角”,都赞不绝口。2015年,吴和兴被婺源“梦里老家”艺术团正式录为群众演员,这一演便是1000多场。

  天作幕,地为台,1.5万平方米的实景舞台上,演出徐徐展开。顶斗笠、披蓑衣、蹬草鞋,老翁扮相的吴和兴,佝偻着腰身,牵一头黄牛出场,油菜花海升腾起袅袅炊烟。

  吴和兴生在婺源赋春村,家中排行老小,上头有四个姐两个哥。不满18岁,吴和兴便外出打拼,辛苦攒下些积蓄,盘了个布料摊子,一度赚点小钱,末了却赔个底儿掉。

  进城打工二十余载,老吴当保安、做焊工、开吊车……做过的活计,扒拉着手指都数不清,却没一份干得长久。2013年,老吴又爬上近20米的高空,驾驶桥式起重机。狭小的操作间里,夏天挥汗如雨,冬日寒风刺骨。干了两年,却还是因为工厂效益不好,被裁了员。失业的那段时间,老吴也失了心气儿。

  那段日子,吴和兴回乡下陪80多岁的老母亲侍弄庄稼,扬镐挥锹打梿枷,操持起种地的老本行。回想进城打拼这20多年,画面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过,吴和兴始终没找到自己的那个角色。

  2015年,一张大纸告示吸引了他,“梦里老家”剧场落户婺源,聘若干表演打谷、晒禾的群众演员。

  “噫!这还用演?上手就能干嘛!”老吴接着往下瞧,一场报酬80元,不少;晚上登台,白天能再谋一份工,划算。吴和兴当即报了名,可不等试戏,妻子就先反对道:“一把年纪了去演戏,老不正经,臊得没边了。”老吴犹豫又不甘,心想无非试一把,选不上拉倒。

  试戏那天,吴和兴挽好裤腿,挥起梿枷,打谷声嘭嘭作响,导演怔住了:“这哪里是演农民,分明就是个农民啊。”老吴被选中了。

  一条“板凳龙”跃上舞台,十余盏晦明交错的追光灯,齐刷刷地聚拢到吴和兴身上。他脚踏鼓点,挥舞龙头,移步生风。长龙或舒或曲,或盘或展,频频向场下点头示意,彩排时的老吴,淡定自若。

  结果第一次登台,老吴却慌了神。“那会儿,头一次见台下有那么多观众,心底发毛,胳膊腿也抖得厉害。”最狼狈的是换戏服,老吴在四幕戏中分饰了四个角色,装扮迥异。换幕时,老吴火急火燎地边解扣子边往后台跑,手忙脚乱。

  为了节约时间,老吴索性将几套戏服一股脑穿到身上,演完一幕便脱一身。“不脱层皮,演技哪能有长进喔?这一晚得脱好几层呢。”吴和兴如此解嘲。夜深山雨急,锣鼓正酣,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浑身淋透,吴和兴的动作仍旧一点不含糊,甩起膀子溅出水,圆滚滚的珠粒顺着额角往下淌,也分不清是汗还是雨。

  “虽是来演节目的,可台前幕后总是节目不断。”老吴咧嘴打趣道,干了半辈子,从没见过这么有意思的活。因为真诚热爱,所以尽心尽责,导演组点名让他当群演队长。老吴对演出更上心了,一有工夫便琢磨台本,在家也练练把式,自个儿对着镜子比划两下。

  最令老吴感到欣慰的还是谢幕,全场观众起身致意,掌声经久不息。妻子也逐渐理解了他,将吴和兴的剧照冲洗装框挂上了墙,一旁就是夫妻俩的结婚纪念照。

  簸箕轻抖,辣椒翻飞,一抹明快的火红,点染在粉壁黛瓦间,动作娴熟的吴和兴,将篁岭晒秋这一幕演得惟妙惟肖。可一小时前,他手中握着的还是汽车方向盘,做着剧场经理介绍的活儿,给旅行社当地接导游兼司机,“每天三五拨客人,一两百元收入。”

  白天跑车,晚上登台,50岁的吴和兴活出了自己的人生“AB面”。傍晚送妥客人,便已迫近演出,常空着肚子就上了台,妻子心疼地数落他,老吴却不以为意:“肚饿嗓宽,打谷号子喊得更响哟!”喊响的又岂止打谷号子呢?一场70分钟的演出,由20多首古诗、民谣串联而成,不少出自婺源籍理学大家朱熹笔下。

  诗词谱曲成歌,演员齐声吟诵,文化之蕴汩汩流淌,感染了现场观众,重塑着台上演员,吴和兴也悄然变了模样。“以前,话都讲不利索,更甭提诗了。”老吴不好意思地挠头憨笑。乡下长大,车间做工,吴和兴一向闷头干活,最不擅长的就是与人打交道。老实巴交话不多,他是大伙印象里的“闷葫芦”。但一场场演下来,吴和兴渐渐入了戏,心态和状态都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过去,近处无风景。老吴对婺源最熟悉也最陌生,很多名声在外的景点,他既没去过,也说不上来。如今,演出台本直接转化为现成的导游词,信手拈来、脱口而出。不少外地游客也对这个能说会演的导游好评有加,白天跟着老吴逛景点,晚上到剧场看演出。对他的称呼,也从“吴师傅”变成了“吴老师”。“练好把式演得像,琢磨透了文化才能演出神儿。要演出咱农民的精气神。”老吴说,“小康不仅腰包要鼓,肚里的文化更得足。”

  登台5年,演出1000多场,扮的虽是龙套,但吴和兴觉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角色。他带领的群演队伍,也由早先的不满30人扩大至如今的190余人,演员多是十里八乡的农民。从五岁的骑牛牧童,到年过六旬的村里大婶,人人都能从舞台上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记得梦里有个地方叫老家,走遍了世界只为寻她。”悠扬的主题曲在山谷中回响,进城打拼多年,几度心酸落泪,老吴终于在家乡的舞台上找到了归属。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