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通辽市:推进生态节水打造绿色农业在高质量发

农业技术 2019-07-16 00:12197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节水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里,水的生态、土的质量、作物的调整,成为三个相互依存、互为“成就”的紧密连结体。就通辽市而言,一方面,通辽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23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地级市之一,可同时,我们也是全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面对水资源短缺以及农业灌溉用水粗放的现状,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农业高效节水,已成为关乎通辽长远发展的头等大事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自上而下的积极探索、试点、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市已实施农业高效节水工程706万亩,2018年,已建成农业高效节水工程430万亩。2019年,计划按照“田、林、路、井、电、技”六配套的农田建设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农业高效节水工程)350万亩。走出了一条生态脆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习总书记“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要求和嘱托,化为了科尔沁草原的生动实践。

  “过去,打井四五十米,老百姓就可以浇地了。现在,地下水下降了,抽不上来水,打井都得打到80到100米,所以实施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特别好,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下降,” 科尔沁区钱家店镇项家村农民王建国说,“而且浅埋滴灌比从前的大水漫灌省工、省力、省水,开开阀门就浇,我也不用管,等它浇完了,我再把管子往回收就行了,一亩地能省水30、40块钱左右,一亩地能增产200斤到300斤。”以科尔沁区钱家店镇项家村为例,自2017年开始试点浅埋滴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通过2018年的测产,这里的亩产最高可达到2580斤,科尔沁超采区地下水位上升0.47米,面积缩小500平方公里,经济、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

  实际上,技术的改良、推广、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实实在在的效益凸显,才能让农户感知到技术进步对于打破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限,从而接受新的灌溉技术。这其中,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统筹推进。在市委、市政府的谋变布局中,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把发展生态节水农业,推动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一件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谋划实施千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工程,计划从2018年至2020年,利用三年时间举全市之力建设以浅埋滴灌为主要节水形式的1000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工程的目标正在一点点成为现实。

  这期间,通辽市首先通过示范性试点推动各项政策和工作的落实,打开局面——优先提升改造粮食功能区。

  首先探索实施了以浅埋滴灌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即在低压管灌的基础上,机电井全部安装过滤器、施肥灌、计量表等首部设施,在田间新建或改造出水栓、布设软管,播种时垄间不覆膜布设滴灌带,有效了解决粮食功能区原有节水设施陈旧老化、利用率低、节水效果差等问题,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水平。

  其次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聚焦脱贫攻坚、聚力产业脱贫,把农业高效节水工程作为贫困嘎查村,尤其是深度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基础性工程,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确保贫困群众节本增效、节支增收、脱贫致富。

  再次,优先在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安排项目。坚持广泛宣传发动,避免“一刀切”“一阵风”,坚决不搞强迫命令,真正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确保建、管、用有机统一、无缝衔接。这样一方面能在试点中“边干边学”,不断积累经验和完善思路,另一方面可通过践行连片规划、整村整镇建设的思路,创建示范区、样板区,也产生“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效应。与2018年核心区相衔接,全市共规划1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核心区17个,3-5万亩核心区20个。示范区内开展大力推行农业节水科技创新和集成技术应用,与中国农科院、水科院等专家合作,开展灌溉制度、作物品种、水肥耦合、绿色防控等试验研究,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升级提供示范、奠定基础。

  多年来,农业灌溉为通辽市粮食生产连续稳产、高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在农业灌溉用水资源极度紧缺的条件下,进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也是势在必行。这其中,除了要以市场、效益为导向,还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限度和承载能力,特别是水资源对作物种植结构的制约和影响,这样才能使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获得最佳收益。

  在种植模式上,通辽市推行“一增四改”种植模式,即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高产品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改匀垄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在栽培技术上,全面推行以精量播种、测墒灌溉、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秸秆还田、深翻深松、全程机械化为核心的标准化生产;在田间管理上,全面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获、统一秸秆还田和统一机耕的“八统一”模式。通过整合集成、配套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有效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水平,高效节水的同时,粮食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以前,我们没有大小垄种植,一亩地在3700株左右,现在大小垄种植间距密了,能有4700株有利于庄稼增产,加上使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连水带肥浇到庄稼的根部,肥的利用率也特别高,庄稼吸收得也特别好,这就很好地解决了水资源浪费的问题,真正实现了高效、绿色、高质量发展农业模式。”科尔沁区钱家店镇项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华说。

  以农业高效节水工程为契机,结合土地规模化流转,通辽市项目区内还积极推进红干椒、圆葱、青贮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达到106万亩,改变了过去玉米“一粮独大”的现状,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推进了农业深度转型,取得了“五省四减三增两促进”的综合效益,即与低压管灌相比,浅埋滴灌每亩可省水64%、省电30%、省时75%、省地10%、省工5个;亩均减少化肥用量25%、农药用量40%、地膜用量3.5公斤、机械费用30元以上;亩均增产90公斤以上、增收140元以上,项目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有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可将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与重大工程建设之间的结合做得更加紧密。

  狠抓工程监管和上图入库管理。按照先建制度后建工程的原则,健全完善各项建设管理制度,严格“四制”管理,狠抓工程监管和上图入库管理,加强工程使用情况监管,保证项目建设质量。通辽市里派出专项核查组,对各旗县区2018年以来已实施的农业高效节水工程面积及设备运行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核查,将所有节水地块上图入库。同时,对2011-2018年已经在相关部门立项但未实施高效节水工程的地块、从未立项且具备实施高效节水工程的地块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楚,为下一步精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基础。

  严格农业灌溉用井管控。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灌溉水源井管理,严控新增地下水水源工程,新建、改建高效节水工程必须同步加装计量设施,确保全市农业灌溉井总数不增加。全面开展农业灌溉取水许可审批工作,对无证经营的钻井队伍和未办理取水许可手续打井等违规取水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强化运行管护。建立健全由水政执法大队、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专业化服务公司、农民用水合作社、机电井井长组成的“五位一体”的基层管护体系,落实管护责任,建立起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依法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坚持农业高效节水工程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同步推进,各旗县区全面开展农业水价改革试点,计划从2021年开始全市浅埋滴灌项目区全面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阶梯水价、节奖超罚”的目标。同时启动了农业节水立法工作,市人大已经将《农业节水条例》列入2019年地方立法计划,为全市推进农业节水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时不我待、奋勇争先的精神,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农业高效节水事业的宏伟蓝图变成一个个美好现实,努力谱写着科学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