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生态观光农业

农业技术 2019-08-06 08:48163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生态农业立体生产模式所造就的良好自然生态也有助于发展生态旅游.平原、丘陵山地、海岛都可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但丘陵山区因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多样,发展生态农业有良好的资源基础·浙江奉化县滕头村生态观光农业是平原地区发展观光生态农业的一个典型事例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花果蔬菜、畜禽产品。加大科技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生态观光农业主要由以下四种类型组成:观光渔业、观光农园、观光畜牧、观光园艺等,其主要开发形式为:渔业捕捞垂钓、生态农业观赏、农业生产模拟、农业科学教育、畜牧养殖模拟、畜牧产业观赏、森林野营度假、野生植物观赏、休闲生态农业等多种生态农业观光形式。按游者活动形式可分为:游赏型农业园、自助型农业园及休闲型农业园。按其功能可分为:游赏型、科技型、休闲型、示范型、产业型等。

  生态观光农业是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的必然途经和重要平台,发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原本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温饱,生态农业则以生态观念、生态理论、生态方法来规划建设。同时,生态农业是解决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奠基性工程。

  在我国已进入以城市生活为主体的时代背景下,日益庞大的城市市民群体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日益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需求。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成为城市化和现代农业生产进程中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措施。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不可脱离人类文明而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城市,根基在农村、农业。现代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减少生态观光农业的建设成本。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的具体内容:第一,有赖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实现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保障;第二,要依靠政、商、民、技的通力合作,发挥体制优势。地方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勇于担当,进行卓有成效的组织协调,为生态农业顺利推进提供重要保障;第三,建设用地调整,分为城乡之间建设用地空间转换和数量调整,对土地收益合理使用。

  (1)生态观光农业的可塑性:生态观光农业有其广泛的发展空间,且形式多样,可根据开发地区的不同地域特点,自然植被、季节变化及资金运转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开发、建设,从而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要求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另外,在同一园区内,还可根据游客的不同要求、季节的循环变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对产业形式及观光内容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取得不同程度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例如:我国上海、北京、苏州、无锡、秦皇岛等地现有的各种观光果园、渔业垂钓园、观光农园等,均根据其不同的地域特征,形成不同的生产经营模式,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观光游客。

  (2)生态观光农业的实用性:生态观光农业是当今“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它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可观性、休闲性、教育性、研究性、人类参与性等方面。

  人类在喧嚣的闹市中穿梭,身心在不同时刻,接受不同程度的创伤,远离自然的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生态观光农业的兴起为逐渐脱离自然的人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回归自然的环境,在这里,疲惫的人们可以放松心情,睁大眼睛,去听,去看,去亲身感受田园的气息,从而重新掀起对自然的认识,人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历史进程的感受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研究的冲动。

  (3)生态观光农业的季节局限性:由干观光农业是一种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新形式,因此,在其建设、发展上必然要或多或少地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观光农业园时一定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环境特点、气候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协调好各功能园区的关系,避免由于季节变化而引起的园区停业,限定游客等不良结果。

  (4)生态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生态环保与生物、食品安全的重要,而生态观光农业的兴起与发展也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集观光、休闲、娱乐、科教、环保和经济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很好的谐调了各方面的关系,它所具有的生态效益是近年来专家及学者研究全球生态环境所追求的最终结果,是城市居民向往的自然王国的缩影,因此,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支持与认可。

  生态观光农业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既是一种值得欣喜的好现象,但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概括起来,中国在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8个方面的问题:

  1、盲目建设,遍地开花:很多地方的投资者为当地农民,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急于求成。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人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及市场定位,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2、政府包办,作秀道具:不少农业高科技园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或由政府出面将土地以很便宜的价格承包给企业,或建成后由政府直接养着,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作秀道具,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这一方面是因为干部的考核制度和“业绩观”使然,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领导对休闲观光农业理解不透,或决策脱离实际。

  3、管理不善,环境超载:大多数地方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以乡村和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地方政府希望借助开发当地农业观光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台了一些低价租赁土地、减免税费等系列政策,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但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

  4、特色不足,缺乏精品:中国许多休闲观光农业所在的地方都是在原有的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经营人员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文化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中国疆域辽阔,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性明显,有利于各地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尚不多见,同一区域内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开发的模式雷同。

  5、良莠不一,效益迥异:在一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比较早的地方,如广东,已出现两极分化,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管理规范的企业效益不错,反之则有的刚好能维持,有的则已关门大吉,自行退出。市场是十分残酷的,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定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6、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国外研究表明,当休闲观光农业的半径达到29.5km时,才能发挥最佳效益。但由于受短期利益的支配,中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大多规模较小,活动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如有的观光果园、垂钓园除供游人观光、采摘、垂钓之外,缺乏必要的休息、娱乐、餐饮等配套设施和服务,致使游客在园区逗留时间短,观光农业的旅游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7、发展无序,缺乏规划:政府有必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制定。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各地不同农事特点、民风民俗,建立相应咨询服务机构,加强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关的调查研究与经验总结,形成一整套休闲观光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体系。

  8、规范不够,缺乏规章与管理:总体上来说,中国生态观光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政策法规还没有出台或还不够完善。在一个地区,如果政府部门不对其进行很好的规范,让其自由发展,势必潜力不足,来去一阵风,几家高兴几家愁。

  9、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生态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生态观光农业既然属于旅游业,其发展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旅游业保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若进一步观察,可发现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不同。从1994年到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22%,年均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10%,年均增长20.8%。国内旅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入境旅游,但到2000年为止,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比仅为12.5%,国内旅游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鉴于观光农业的特性,对其需求主要来自国内游客,因此客源有充分保证。

  从1994年以来的有关数据也表明, 城镇居民旅游人次和旅游支出都是逐年递增,尤其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又有大幅增长。由于观光农业的客源主要为国内城市居民,因此可以预测,对观光农业的需求也将保持一个旺盛的态势。而从有关新闻来看,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更加的重视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化、规划化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其集群效应,努力增加旅游产业链。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