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调整种植结构 促进农业增效

农业技术 2019-08-15 18:44120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备播的好时节,农民抢抓农时,忙着深耕土地、购买种子和农资,为春播做准备。

  受玉米价格连续多年低迷影响,农民收入在价格的“天花板”和成本的“地板”双重挤压下增长乏力。传统作物玉米的种植效益逐年减少。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水稻、藜麦、红薯、黑色马铃薯……近年来,农民渐渐减少了传统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开始尝试种植杂粮、薯类、中药材等产品,越来越多的稀罕农作物在我市开花结果。

  去年秋天,盂县东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西潘乡东头村种植的几百亩水稻成熟后,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参观。

  东头村冬夏长、春秋短,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有种植水稻的传统。近年来,西潘乡大力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山区植被得到明显改善,流淌在乡间的河流重新丰沛起来。

  “水稻是生长在低海拔、丰水区的作物,想在咱们太行山区种植,并不容易,但我却想试一试。”回忆起种植水稻的初衷,公司负责人李鑫凤这样说。这一次大胆的尝试,让曾经中断种植40多年的水稻,重新走进东头村田间,也让李鑫凤进一步坚定了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她希望打造稻香田园综合体——以北方山区少见的水稻种植为载体,打造“大田景观艺术”“科普拓展”等板块,将休闲农业、文化艺术、农事活动等结合起来,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和农业多功能拓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带动稻田周边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我市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主动适应市场,选择需求多、价格高的农产品种植。谷子、藜麦、高粱、绿豆、红豆等杂粮成为我市种植业调整的趋势。

  市农委总农艺师任仔苏介绍,近年来,我市种植业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成绩。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产量保持在2.5亿公斤以上,实现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战略目标。我市初步形成了畜牧、核桃、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养蜂、水果、生态林业、休闲观光等若干产业竞相发展的现代农业格局。

  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种植业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发展动能不足,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势在必行。

  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中,我市力争做到“两减、三增、两提”。“两减”即调减旱薄地、坡耕地玉米种植,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三增”即积极发展小杂粮、薯类、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两提”即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提高耕地倒茬轮作率,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种植制度。

  杂粮以绿色、创优、增效为目标,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为途径,加快杂粮全产业链深度开发,突出发展谷子、豆类等优势作物。我市充分发挥杂粮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上闯市场、下联农户的纽带作用,扩大种植面积,推广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轻简化栽培等新技术,打造一批杂粮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鼓励扶持功能食品开发,提高杂粮经济效益。

  按照发挥优势、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壮大产业的总体思路,我市进一步扩大种薯和商品薯生产能力及贮藏能力,增强加工转化能力。在优化马铃薯和红薯种植品种结构的同时,加大脱毒种薯推广力度,建立优质脱毒薯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开发薯类加工产品。

  目前,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呈现“一减三增”态势,玉米种植面积由2014年的75万亩减少到2017年的65万亩,杂粮、薯类和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35万亩核桃、25万亩杂粮、6万亩水果、4万亩中药材、3万箱蜜蜂、178万亩生态林业,改变了“玉米独大”的现象,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一斤藜麦卖20元,一亩地产量200来斤,产值约3000元。一斤玉米七毛五,每亩产值也就1000多块钱。用过除草剂的地里不长藜麦,因此农场除了人工除草两次外,再无需投入人力、物力,管理相对粗放。种植玉米则需要化肥、除草剂等农资投入。”盂县丰润农场负责人孙建荣简单计算的这笔账,直观地反映了种植藜麦这种特色农产品与玉米之间的收益对比。

  2016年开始,盂县丰润农场就在西烟镇腰道湾村的新造地上种植种藜麦。前年农场只种植了黄色藜麦一个品种,去年农场又引进了红色和黑色藜麦。藜麦适宜在海拔高的地区种植,耐寒、耐旱、耐贫瘠的土壤。近两年,我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藜麦,平定县前黄安村、柏井三村等村子也在尝试种植。

  在太行山区土豆种植不足为奇,但黄土地里种出黑土豆,却不常见。去年,在郊区杨家庄乡庙岭村,森乐农业公司试种了20亩黑土豆,共收获1.5万公斤,很快就被各大超市、饭店收购一空。公司总经理冯然说,黑土豆外皮呈黑紫色,果肉为深紫色,吃起来口感与普通土豆并无太大区别,但它富含花青素,具有防癌、美容、降血压、增强视力等功效,是绿色健康食品。

  近年来,我市加大对具有产业基础、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产品开发力度,努力提升具有鲜明特色的果、菜、药、油等经济作物的市场竞争力。

  水果以优化调整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为重点,实施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提升行动。我市开展苹果、玉露香梨、树莓等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加快高效水果示范园、中低产果园改造创建。

  蔬菜推进标准园创建示范、集约化育苗提升、产地冷链物流工程,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和安全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特色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在中药材产业崛起工程中,我市大力发展连翘、桔梗等道地中药材,加快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特色种植按照产业化经营思路,稳定扩大树莓、藜麦、莲菜、油用牡丹、玫瑰、油葵等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推进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养身,有机农业不仅成为了一种消费趋势,也逐渐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对象。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去年,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任仔苏说,我市将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去年,我市在三个农业县区建设了十几个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今年我市计划在此基础上增加到20个示范种植基地。示范种植基地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在盂县上社镇,山西谷味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因生产有机杂粮而备受关注。公司负责人侯秀元说,多年来,他十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进行考察后,他发现有机健康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于是选择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周边土地无污染的上社村成立公司,主打“有机牌”。

  2015年,谷味天公司携手中国农科院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创新团队,联合上社村周边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有机杂粮种植生产、研发、销售基地。同时,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有机饲料、有机肥生产加工等有机循环农业产业链。

  如今,公司研发生产的“红豆+薏米”营养粉、“燕麦+苦荞”营养粉、小米营养粉、“黑芝麻+核桃”营养粉、有机亚麻籽油、有机菜籽油等小杂粮、五谷杂粮休闲食品、五谷杂粮原粮粉等30多个产品,已全部通过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认证。

  好产品离不开高质量的原材料。在谷味天公司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种植有机杂粮。以前“小散乱”的农产品逐渐走向“高大上”。这正是种植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于是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应运而生。据悉,我市的农业经营体系,主要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四大主体构成。目前,全市有家庭农场1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31家。

  近年来,我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围绕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建立了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中,我市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为途径,充分发挥种植大户、龙头企业闯市场、联农户的纽带作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推广新品种试验示范,打造出一批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苏建平)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