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推进种植结构调整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技术 2019-08-18 20:38172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近年来,贵州牢牢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作为抓手,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把贵州绿色农产品叫响、抓实、见效。那么我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进行玉米调减?目前遇到哪些困难?未来如何因地制宜、立足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近日,记者就以上话题采访了省政协委员、贵阳市政协副主席、民革贵阳市委主委殷勤和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民革省委“三农”委员会副主任彭忠华。

  记者:通过了解,我省在推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取得了实效,为什么要大规模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我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有何重大意义?

  殷勤:贵州尚有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达104.4万,占全省贫困人口1/3。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贵州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要求,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争取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彻底改变种玉米的传统习惯,因地制宜把蔬菜、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绿色优势产业补上去,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按老办法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采取超常规、革命性的手段推进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我想这就是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初衷和本心。

  记者: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后,我省玉米产需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不种玉米,老百姓改种什么能实现增收?

  彭忠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玉米年均消费约4350亿斤,库存量为2200亿斤,库存与消费比高达50%,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价标准,库存明显过剩,市场供过于求,玉米卖不出好价钱。今年2月7日,省政府发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打赢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攻坚战的通知》。通知要求,大规模调整种植业结构,争取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彻底改变种玉米的传统习惯,因地制宜把蔬菜、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绿色优势产业补上去。经测算,种植玉米每亩收入约为800元,种植中药材每亩收入约为2000元。为切实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改变传统种植习惯,增加村民收入,基于这样的考虑,我省推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动群众减种经济价值低的玉米,改种蔬菜、中药材、茶叶、精品水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力争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品牌,增加农民收益。

  记者:虽然发展绿色优势产业能给老百姓带来收益,但就目前看来,还是有部分群众不愿调,那么老百姓在担忧什么?

  殷勤:需要请大家注意的是,贵州只是调减玉米播种面积,不是不种玉米,而是要种好种优!哪些地方可以种植?比如在城乡结合部、蔬菜基地、大型养殖基地,适度规划种植经济效益好的鲜食玉米、青贮玉米,正常玉米科研、试验和新品种测试体系要正常运行,并不是简单粗暴搞一刀切。贵州属于高原山地,土壤瘠薄,水利灌溉条件差,玉米单产水平不高,投入产出率低,比较效益差,经济效益“不划算”,农民群众不是不想调,担忧的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产业,也担心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成品质量和市场销路没有底。

  记者:最难改变的就是传统种植习惯,以及种植技术的掌握,那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应如何消除老百姓的这些顾虑?怎样解决老百姓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市场销路、后续管理、技术支撑等相关问题?

  彭忠华:我的看法是,调整种植结构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种植习惯,再通过种植经济作物来实现脱贫增收。从政府来说,一是强化基础建设。结合高一格脱贫基础设施攻坚战的要求,突出抓好结构调整急需的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调结构、转方式、创特色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强化技术支撑。依托农学院、林科院、专家团队等,加大对已种茶叶、果蔬、中药材等的技术指导,确保种植规范、适时补缺、形成特色、产生效益。三是注重质量监控。强化“三品一标”、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加大农业执法监管力度,抓好质量监管工作,确保果、药、茶等产品达到国家标准。注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等建设,为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加强农民培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创新载体和抓手,建立机制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培养用好“土专家”“田秀才”和“二传手”。建立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把省、市、区下派的技术人员、驻村干部等从行政工作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好农业技术优势。

  记者:3月30日,孙志刚书记在黔东南现场办公会中指出,要加大对贵州农业产业革命,让干部长智慧、农民得实惠。我省各级党委政府该如何推进工作?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如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殷勤:从调研情况来看,一是组织发动精准有力,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方位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和种植模式作为调整成败的关键,采取层层召开会议宣传发动,印制宣传手册、外出参观学习、算账对比引导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宣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共识。二是工作推进扎实深入。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挂帅,亲自推动,通过点线面结合,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和高一格脱贫攻坚的统筹,突出顶层设计,坚持示范带动,重视技术、资金、种苗等基础保障,有效促进调整工作快速推进。三是突出创新经营方式。各级党委和政府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创新政府、企业、农户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探索以平台公司、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建立和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为主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结构调整多形式、规模化发展。

  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干苦干加油干,就是为了齐心协力以改革谋发展,以发展解贫困。可以说,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我认为,只有推进农村经济产业革命,才能在改变农业种植传统上实现重大突破;只有持之以恒抓好结构调整,才能在农业提质增效上有更大突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脱贫攻坚关联的结合点在于,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突破口。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改变农民落后种植方式,增加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记者:目前,全省推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最需要研究解决的是什么?我省未来如何因地制宜、立足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殷勤:调研发现,目前推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还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一是加强特色调整研究。有的区(市、县)和部门对中央、省、市系列方针政策领会不到位,宣传发动群众不够,特别是如何把乡村振兴战略和高一格精准脱贫有机结合,立足区域、优势、特色和市场需求调结构研究不够。二是补齐资金缺口。就贵阳市来说,按《贵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20182019年)》资金概算:项目总投资2018年需要55.57亿元。目前,全市已落实财政预算资金3.54亿元,已获批和正在申报的产业扶贫子基金26.2亿元,其它资金0.48亿元。融资难、融资贵、政府债务压力大,一定程度影响结构调整的规模、特色和水平。三是强化基础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种苗供应紧张,有的苗木价格高出前期2-3倍甚至更高。技术保障不足,缺乏技术人才,也缺乏激励技术人才发展的机制。四是推动经营方式科学化。龙头企业总体数量不多、实力不强。相当一些龙头企业和平台公司缺乏结构调整的技术和手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够。五是注重风险防范。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许多风险:如质量风险,时间短,规模大,栽种的苗木质量、种植水平、气候条件、土壤结构等能否产出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存在不确定因素;市场销路风险,种植业调整差异化特点不突出,存在低水平、同质化倾向,产品集中上市后,市场将存在短时间供大于求的风险;经营主体风险,结构调整后续如何管理、技术支撑、资金投入、长短结合、比较效益、共赢机制、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等,经营主体承受的风险仍存在不同程度隐忧。

  彭忠华:如何解决:一是把结构调整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高一格”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强化规划衔接,立足优势、特色、需求,合理规划结构调整种类、面积,优先支持帮助低收入困难户调整结构。二是与打造世界生态旅游名城紧密结合,围绕旅游环线、园区景点、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点)、田园综合体等进行优先布局,形成规模、形成特色、形成景观。三是与大生态战略紧密结合,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引领结构调整,围绕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在退耕还林、河湖流域、石漠化等重点区域进行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四是与市场需求和属地的自然禀赋、土壤气候紧密结合,加强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突出特色和错位化发展,避免“一刀切”。

  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在《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打赢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攻坚战的通知》中就有体现,如,15度以下耕地,主要改种蔬菜、食用菌、草本中药材等高效作物;15-25度坡耕地主要改种蔬菜、中药材、茶叶、精品水果等;25度以上坡耕旱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林以经果林为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还有,大力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家禽等特色优势产业,确保每个县要有1至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要有1个特色种类,每个村要有1个优势品种,这也是因地制宜的体现。

  记者手记:自我省全面启动新一轮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多措并举,改种、补种的蔬菜、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绿色优势产业成为农民群众新的“摇钱树”,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贵州正在打造成为全国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绿色发展的起势,必将为贵州赢来绿色“红利”的胜势!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