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成都探索“智慧可循环农业生态建筑系统”

农业技术 2019-11-30 19:44137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废弃的空地、杂草丛生的绿化带变成了都市农业示范片,阳台上栽种起有机蔬菜……这两天,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长庆路社区吸引了许多群众前来参观。经过院委会大力整治,社区将多种有机蔬菜和瓜果引进院落,居民想吃随便摘,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方便了群众。

  不只空地、阳台,今后,新旧小区外立面、楼道等都能承载起一个个“私家菜园”——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和成都本土一家企业,多年创新探索“智慧可循环农业生态建筑系统”,已经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将开始投入大规模应用。

  11月22日,记者跟随专程前来调研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汪懋华,探究“都市私家菜园”的秘密。

  在双流区金桥镇的四川科道农庄里,即使是冬天,这里仍是绿油油的一片,地里种满了白菜、萝卜、罗马花椰菜等……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庄,而是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的试验示范基地,主要用于做实验、搞研发,为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上、产业上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什么是都市农业?“用最直白的话说,就是让生活在城市里面的居民也能拥有一个‘私家菜园’。”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助理仲虓介绍,“智慧可循环农业生态建筑系统”发展模式,运用自有专利核心技术,把立体种植技术与城市居民小区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一个封闭的零排放、零污染、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系统。

  这一体系通过现代地埋式沼气处理系统,对城乡居民垃圾、大小便、城乡农业生产残余和园林绿化残留等有机垃圾就地或就近集中处理,为建筑物墙体上的农作物提供有机肥等优质资源;依托灰黑水源分离技术,并集合采用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技术,为建筑物墙体上的农作物提供浇灌用水资源;通过现代智慧设施农业系统,自动、智能地完成施肥、浇灌等工作。

  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杨其长认为,构建以智慧可循环农业生态系统为基本单元的新型城市形态,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城市发展治理的一大抓手,值得探索。

  生态农业建筑是否会占用居民的家庭空间,摊高建筑成本?面对记者的疑问,仲虓表示,“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方案,几乎不会增加建筑投资,更不会影响房屋使用功能”。秘诀就在薄型生态墙板上。

  据了解,传统的建筑外墙厚度达30厘米,而如果采用薄型生态墙板,厚度仅有4厘米至7厘米,在同样的建筑面积中能提高至少10%的使用面积。“虽然墙变薄了,却丝毫不影响房屋的隔音、隔热功能。”仲虓向记者透露道,该薄型生态墙板目前已通过了四川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相关检测。

  在位于双流城市中心的弘民集团大楼四楼上,记者见到一处“私家菜园试验田”。一个个特殊材料沿着墙壁而上,架子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植物生长单元,楼房的墙体立即变成一个植物生产系统。小白菜、卷心菜、紫菜等绿油油的煞是可爱,各种果苗也长势喜人。

  “今后,居民只需要在每一年年初的时候‘点好菜’,决定好具体要种什么,成熟了再采摘食用即可。”仲虓介绍,具体的种植过程,可以全部委托给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种植用的箱体是专门设计的,可拆卸安装,便于替换。土壤则经过了精心改良,并定期替换进行休耕。蔬果幼苗则是在大棚里育好再移植过去。”

  据悉,“智慧可循环农业生态建筑系统”的应用试验已全面完成。试验基地里实现全年栽植超过600种蔬菜,其中有六成以上为黄秋葵、鸟巢蕨等功能性蔬菜。未来这些蔬菜都会列入“菜单”中供居民选择。

  “我们将在双流金桥示范第一个项目,首期示范面积超过1万亩。”仲虓透露,目前相关方案已在报送阶段,不久将进入实施阶段。

  汪懋华院士表示,“智慧可循环农业生态建筑系统”的探索实践,无疑给未来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一个方向和思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资源匮乏、垃圾污染、水污染等“城市病”,对公园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大有裨益,值得继续研究和创新,为相同地区做出示范效应,扩大示范规模,把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变成棵棵“大树”,片片“森林”。□记者 罗向明 文/图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