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贵州省水城县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小记

农业技术 2019-05-02 17:05181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厂区内,58个养菌棚一字排开,科学配置的原材料堆积如山,高压灭菌锅、自动装袋机、自动拌料系统有条不紊运行;基地里,建起了4000余个标准化生产大棚,香菇、黑皮鸡枞、茶树菇、姬菇等多个菌种陆续进入采摘期,附近村民每天采摘忙不停……

  4月17日,走进位于贵州省水城县杨梅乡姬官营村的水城县菌种场,在“蘑菇工厂”里切身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近年来,水城县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以茶叶、猕猴桃、食用菌、核桃和桃花鸡、温氏养猪、中蜂等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食用菌产业被作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的主要短线产业之一,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

  水城县菌种场由水城县农投公司通过招商引资,以混合所有制形式组建贵州省康群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实施,菌种场计划年产菌棒5000万棒,该项目自今年1月份正式投产以来,截至4月12日,已完成菌棒生产80.8万棒,接种菌棒56.34万棒,平均日产2.4万棒,可以提供香菇、黑皮鸡枞、茶树菇等多个菌种。

  “菌种场生产出来的菌棒已经在全县19个乡镇‘落脚’,加上分布在各乡镇基地里的千余个养菌棚,这里将成为集菌种加工和菌棒生产为一体的最大的菌棒生产中心,是名副其实的‘蘑菇工厂’。”水城县菌种场办公室主任杨欢介绍说。

  按照均价3.7元/个计算,每个菌棒除去成本利润8角左右,按照今年3000万棒的生产目标,仅菌棒生产一项,今年就可创收2400万元左右。

  菌种场不仅为全县发展食用菌产业供应菌棒,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务工岗位,现在每天在菌种场上班的员工有125人,其中贫困户25人,根据工种不同,每名工人每天的工资在80元至100元不等。

  “菌种场建在家门口,不用外出就能找到班上,每天8小时的上班时间,能够拿到100元工资,这种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姬官营村土桥组52岁的贫困户顾明凤一边忙着拣菌棒上架,一边乐呵呵地说。

  水城县菌种场入驻姬官营村后,顾明凤一家用一部分土地入股菌种场、另一部分种植了杨梅、樱桃等果树,如今成了“工资族”,日子越过越红火。“就业有门路,收入有保障,脱贫致富有希望。”顾明凤说。

  “我家土地全部入股菌种场和温式养猪场项目,现在在菌种场上班,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在养菌棚里正为菌棒“翻身”的姬官营村街上组村民王光群说。看得出,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不仅在杨梅乡,水城县还分别在陡箐、比德、化乐、玉舍、新街、阿戛、杨梅、花戛、果布戛、勺米等10余个乡镇规划建设食用菌生产大棚4000个,结合各地实际,在温高地区种植黑皮鸡枞、茶树菇,中温地区种植姬菇、平菇、秀珍菇,相对低温区种植香菇、羊肚菌等适宜的栽培种类,根据市场需求和各地上市时间、节点,分批、分级安排食用菌种植。

  在新街乡乡松林村梁子组,经过改造的15个连体大棚、41个单体大棚已经出菇,走进大棚,一股香菇特有的清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浅褐色的香菇像小伞一样,密密匝匝长满在排列整齐的菌棒上,一群采摘工人说说笑笑采收香菇,一派喜人的丰收场面。

  就在这个种植基地,已经种植香菇10.2万棒,每天能出菇2100斤。“采摘香菇、背菌棒、摆菌棒,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每天90元工资,不愁没有活干……”正在采摘香菇的村民们笑着说。

  随着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众多食用菌种植基地不断投入种植,水城县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将通过“公司+合作社+菇农”“公司+大户+菇农”等利益联结“三变”模式,搭上食用菌快速脱贫致富的“列车”,走上发展致富路。

  小小菌菇初长成。水城县还将围绕原料采购、生产建设、基地种植、品牌销售等环节,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紧盯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不断做大、做优食用菌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带富一方群众。(作者:颜春匀 郭坤)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