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70年 陕西贡献】退耕还林:一场始于陕西的“

土地流转 2019-11-01 20:25125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翟羽佳 高维佳)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我国生态状况、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生态建设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1999年,陕西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陕西的退耕还林不仅取得了显著成就,也为全国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提供了样本。

  风靡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歌曲《黄土高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陕西过去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情况。曾经我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3.7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6.8%。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恶化,使群众生活长期贫困,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延安市民杨秀峰:“当时山上就没有树,风沙一刮起来就是黄尘飞满天,简直污染的,人在二三十米都是一个看不见一个,人眼睛里沙多得很,浑身都是沙、灰尘。”

  恶劣的环境让人们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项产生于陕西,成熟于陕西,并从陕西走向全国的生态建设新政策,也开始在陕北萌芽。1998年延安吴起县开启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的先河,掀起一场以封禁造林为主题的“绿色革命”;1999年,退耕还林政策作为一项林业国策正式在延安试行。从1999年至2018年,我省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计划任务4033.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861.5万亩,全国第一,惠及230万退耕户915万农民。2008年至2015年,累计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林业项目437个。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昔日的山是和尚头、水是黄泥沟的黄土高坡,如今变成了山川秀美的好江南,实现了山川大地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国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

  退耕还林不仅使陕西特别是陕北地区的生态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也引发了退耕区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退耕区域的农村经济逐步向新型农业转变;设施农业、林果业、草畜业和劳务输出等收入,已占到农户总收入的70%左右;发展核桃、红枣、茶叶等经济林总面积近1000万亩。出现了土地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发展局面。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