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他是全国承包荒山、创办家庭林场的第一人!4

土地流转 2019-04-28 17:12141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原标题:他是全国承包荒山、创办家庭林场的第一人!40年过去了,曾经的荒山野岭已变为绿水青山!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植树节设立40年来,无数人通过植树造林将荒山变为绿水青山,美丽中国被点缀得更加生机盎然。在福建马山,就有这样一位农民,他坚信人勤地不懒,只要下苦功,荒山总有变绿的一天。在他的努力下,马山不仅变为了绿水青山,更变为了金山银山。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原农村部主任、离休老同志季音《开发荒山的突破》,讲述采访“包山大户”李金耀的故事。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大约占国土面积的70%,其中有不少山区,本来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由于人为的原因,大量好端端的山区成了荒山。农村改革初期,推行包产到户,主要解决了农田问题,但荒山如何开发利用,仍然没有闯出一条路。

  1981年秋,我来到闽南的穷县仙游县,听朋友说,那里有个农民,个人大面积承包开发荒山,在当地引起了争议。我感到这件事值得注意,就和朋友一起赶去采访了这个敢于向荒山进军的开拓者。

  这个农民名叫李金耀,他精干强壮,是个典型的闽南农民。他承包的荒山名叫“马山”,山地面积有1200多亩,属于盖尾公社莲井大队所有。多年来,大队只是派6个社员轮流看管马山,每人每年补贴150元和100斤粮食,还是没有把山管好,山上的树木经常被偷砍。社员没有从山上得到一点好处,却要分担管理费。大队干部束手无策,一座好山就这样荒芜了。

  54岁的莲井村农民李金耀,眼看好好一座山被荒废,于心不忍,便挺身而出,在1979年初,向大队提出承包这座荒山。大队召开干部会和社员代表会讨论,最后一致同意让李金耀承包,并于1979年6月的一天,正式签订承包合同,全队32个大队和生产队干部都在合同书上盖了章。

  李金耀承包荒山的争议,首先发生在他的家庭内部。山荒在那里,天下太平,你跑到山上去栽树,不是招惹是非吗?何况开发荒山还要大量投资,此事既有政治风险,又有经济风险,李金耀的妻子和子女一致反对。李金耀生气地说:“你们懂啥!别看是座荒山,满地都是银子,你们却看不见。”全家只好依着他,在山上安了家。他拿出家里多年的积蓄,卖掉妻子的首饰,筹集起6万余元的办场资金。后来李金耀又经大队党支部批准,招聘了20名青壮年当林场工人。

  李金耀开发荒山的事业就这样开始了。他们辛勤苦干,盖起了30间简易房子,修筑了两条3公里长的盘山土公路,在山上栽了大量树木和各种作物。从1979年到1981年秋,不到3年时光,昔日的荒山居然变得一片葱绿。

  一天,我与朋友走上马山,去参观李金耀经营的林果场。李金耀带着我们一边观看满山翠绿的各种树木,一边介绍情况。他说,近3年间,山上共栽了杉木7万多株,柠檬桉7万多株,柑橘、芒果、香蕉等3000多株,还培育林、茶苗200万株,林地里套种杜仲、玫瑰茄等中药材15万多株,另外还补植了30多万株马尾松。同行人说,过去这座荒山被砍伐得光秃秃一片,早已飞鸟绝迹、山泉干涸,现在树林里又听到了啾啾的鸟鸣,山间又流出细细的泉水,山活了!

  1979年,仙游县盖尾公社农民李金耀向大队包山1200亩,引起全国关注。

  李金耀对我们前来参观林场,异常兴奋和激动,以至于泪流满面。这是为何?他家人告诉我,李金耀自开发荒山以来,因为得不到当地领导干部的支持,困难重重,这个倔强的汉子背地里曾哭过多次。但这次流的是高兴的眼泪,因为他终于看到了人民日报记者来到马山,我们是第一批走上马山的国家干部。过去,李金耀日日夜夜渴望他开发荒山的事业能得到本县领导干部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失望了。3年来,县一级的领导一个也没有上过山。分管林业的县委副书记就住在离马山不远的地方,却执意不上马山,因为上山就意味着批准。这种个人大面积雇工承包荒山的做法,是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吗?他可不敢擅自做主。

  李金耀承包荒山的事,在当地引起广泛议论,多数基层干部和社员表示支持,认为李金耀为家乡办了一件好事,既为社会为集体增加了财富,也为村里的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些公社和县干部则反对,分歧主要发生在:李金耀虽然全家参加劳动,但他又雇了20个社员帮工,这是不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算不算雇工剥削?这场争论随着以后省委亲临马山,才得到解决。

  采访基本结束,我回到福州。一天,时任福建省委项南前来看我(我住在新华社招待所),我向项南同志详细汇报了李金耀承包荒山的情况。他十分重视,第二天他就前往仙游,登上了马山。省委书记上山了,于是地委书记、县委书记、公社书记也纷纷上山了。马山一时间热闹非凡,李金耀真是喜出望外。

  项南率领着干部详细参观了林场,听取了李金耀的介绍。项南没有停留在一般的参观,他还仔细了解了李金耀承包的情况。他发现,李金耀与大队签订的承包合同极不公正,对李金耀过于苛刻。例如合同规定,一般果木的收益,90%归大队,只有10%归李金耀。项南说:“这太不合理了。”他把大队干部找来,重新开会修改合同,最后做到了双方都满意。

  以后项南又多次上马山,检查政策的落实情况,他把马山作为开发山区的一个典型。福建山多,平原少,濒临沿海,项南到福建工作后,就提出了要“大念山海经”的口号,意思是福建发展经济,要充分发挥沿海和山区的优势。李金耀的出现,为他提供了一个发展山区经济的实例,因此仙游马山就变成了他日后经常关注的工作点之一。

  1981年12月8日,人民日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发表了我与林群英、陈金添同志合写的通讯《开发荒山的大胆试验》,并由我写了个编者按。此文发表后,反应最快的是福建,项南同志要《福建日报》立即全文转载,并号召全省学习李金耀开发荒山的好经验。各地都行动起来,到1982年,全省已有2800户农民承包了16万多亩荒山。国家林业部对李金耀的经验也很重视,要求各地学习推广。大面积承包荒山这个“禁区”,终于突破。

  1981年12月8日,人民日报二版刊登林群英、季音、陈金添《开发荒山的大胆试验》一文。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