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70后”村委会主任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换届选举 2019-04-18 22:24118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改革开放40年,既是国的40年,也是家的40年,更是每个人拼搏奋斗,共创美好生活的40年。

  在库尔勒市铁克其乡下恰其村村委会主任卡斯木·然木吐的眼中,改革开放40年间的记忆显得弥足珍贵,因为在这40年里,卡斯木一家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里的住房条件实现了“三级跳”,从两间土坯房到砖混结构的小二楼,再到环境优美的楼房;出行条件也极大改善,从毛驴车、马车、摩托车到小轿车,他的生活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记忆的年轮回转到1978年,那时的卡斯木5岁,一家七口人住两间土坯房,兄弟姐妹5人睡一张大通铺,由于家里人口多,生活很贫困,吃饱穿暖则成了卡斯木孩童时最美好的梦想。

  卡斯木回忆道,小时候,村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全村人把最好的设施及用品配置给学校。

  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学校墙上写着“知识就是生产力”的宣传标语。那时,村里最难熬的是冬天。

  “一到冬天,我们兄弟姐妹几人就要步行四五公里去捡废木柴,拿回家生炉子。临近开学时,就要拼命地去捡木柴拿到巴扎上变卖,挣自己的学杂费。有一次出去捡木柴,天气特别冷,脚上的鞋子破了两个洞,脚趾从鞋缝中露了出来。捡了一捆木柴后,脚趾冻肿了,我就从路边捡了一根铁丝将破洞的地方穿了起来,心想这下鞋子不漏风了,但脚趾冻肿了怎么也塞不进去。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用勤劳的双手去改变贫穷的生活现状。”卡斯木说。

  卡斯木在家排行老四,他说:“儿时,我们穿的衣服是妈妈亲手缝制的,老大穿了老二穿,缝缝补补后再往下传。80年代初期,家里有了电灯,但农村时常停电,一盏煤油灯、一支蜡烛就是家里常用的照明工具。夜里,我时常能看到妈妈在灯下补衣服的身影。我们每天背着妈妈用碎布拼接、缝制的布袋似的书包高兴地上下学。”

  那时,吃的也不好。因为家里孩子多,白面不能天天吃,玉米面吃得多些。孩子们总是盼着过年,吃点好的,穿点好的。

  90年代初,卡斯木一家的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起来。出行工具也从毛驴车、马车换成了摩托车。2004年,库尔勒市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卡斯木家的8亩梨园拿到了近30万元的补偿款。那时,村里的好多人家盖起了二层小楼。卡斯木家也盖起了小二楼,安上了电话,买了电脑,并把二楼的房间租了出去。手上有钱了,不仅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干劲也一天比一天足。

  2009年至2014年,库尔勒市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村里的小二楼整体拆迁,卡斯木一家搬进了环境优美的新楼房。2015年,卡斯木搭上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快车,在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下,卡斯木在村里建起了三星级农家乐,一年的收入达到了20万元。2016年,村委会改选,卡斯木被村民们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如今,他一门心思扑在村委会的各项工作上。他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村委会的工作上,在村委会主任这个岗位上发挥作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卡斯木是下恰其村众多共享改革红利、走上致富路的村民之一。在该村,和他一样经过40年的发展变迁,高歌猛进奔向小康生活的村民还有很多。

  铁克其乡第七党总支副书记、下恰其村党支部书记李彬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下恰其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们住上了楼房,安上了热水器,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村里建起了文化长廊、健身广场,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已经成为历史。2014年,该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8017元,2015年达到了18612元。

  “现在,新疆九鼎梨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就建在村委会旁,不仅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为村民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帮助村民实现城里一套房、村里一块地、市场一间铺的美好愿景。”李彬说。(记者 谢晓艳)

  2018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巴州库尔勒市人才…[ 12-10 ]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