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中国引进外资的趋势

招商引资 2019-08-06 10:2977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vk.Tbxj thesncofialpruwdgqy,m 中国引进外资的未来趋势:质在量中,质在量前 一、质在量中,依然要强调量: 金融危机后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况: (一)金融危机后中国出现不利于外商投资的舆论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并且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国内“不差钱”的论 调、轻视跨国公司的论调不断抬头, 导致部分外国投资者产生了“中国不再欢迎外商投资” 的误解,对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基本政策产生了一定的质疑。 (二)中国外商投资出现下降趋势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外商投资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从2009 年8 月 开始增长, 直到2011 年10 月, 连续保持了27 个月的同比增长。 但是也应该看到, 从2011 年 底开始,中国利用外资出现了下降趋势。同时,2012 年1-10 月,中国利用外资同比下降 3.45%。这说明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势不容乐观。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 美国等发达国家鼓励产业回归, 以及发展中国家加大引资优惠力度都影响了中国利用外资 规模的增长;从内部看, 要素成本的过快增长削弱了中国吸收外资的成本优势。此外, 国 内对外商投资的负面舆论也对引进外资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服务业吸收外资过多集中于房地产业 虽然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外商投资产业分布, 服务业目前也成为外商进入的主要行业,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对外商进入服务业限制较多,尤其是金融、电信、铁路、民航和交通 等领域行政垄断现象依然突出, 导致中国服务业吸收外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 直接推动国内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引发了民众怨言。截至2011 年,中国房地产合同外资 金额为4056.26 亿美元,占服务合同外资总额的41.31%。因此, 中国服务业引资结构还存 在很大问题, 这也直接导致中国外商投资质量不高。 (四)中西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由于特殊的政策倾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 地区。截至目前,中国80%以上的外资集中在东部地区。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深入实施,外商加大了在中西部投资的速度,尽管如此,目前外商投资中西部的份额仍然偏 少, 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中西部有劳动力、土地成本低的优势,但相对东部来说, 市场经济环境和产业配套能力都相对较弱, 中西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力度还需不断加 强。 (五)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还需不断提高 由于法律和政策的滞后, 外资并购未能在中国成为主要的外资投资方式, 导致发达国家 资本进入较难,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投资, 并且造成中国高质量外资进入 量太少。日本对中国的实际投资占实际外资总额的比重从2003 年的9.5%下降到2010 年的 3.6%,下降近6个百分点。2011 年,由于日本发生大地震和核泄漏,导致电力短缺,电子、 汽车等产业链断裂, 这次事件促使日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因此日本占中国利用外资的比重 有所回升。2012 年由于钓鱼岛事件,日本对华投资可能出现新的波动。美国的投资占比从 2003 年的7.9%下降为2011 年的1.9%,下降了6 个百分点;欧盟主要国家从2003 年的7.4% 下降为2011 年的4.2%,下降了3.2 个百分点。世界主要的外资流出大国对中国的投资占比 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这也反映出中国利用外资来源结构存在的问题。 各国对中国的实际投资占实际外资总额的比重 投资国\年份 美国 日本 欧盟 2003 7.9% 9.5% 7.4% 2011 1.9% 3.6% 4.2% 下降百分百 6% 5.9% 3.2% plbfng.Ohku,adTcqAxI194yvC-Z(06)QSXF writesom vk.Tbxj thesncofialpruwdgqy,m 金融危机后,由于部分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欧债危机不断深化, 以及中 国与部分国家在政治上的分歧, 导致发达国家对华投资前景堪忧,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 发达国家资本加大对华投资是中长期内利用外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质在量前,更强调质: 质不仅单纯指外资本身的质量, 还指引进外资的结构层次。 外资对中国国家利益是一把 “双刃剑” ,中国应在发挥外资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所谓 国家经济安全, 就我国来讲, 主要是指国家经济独立自主地持续发展的利益不受威胁和侵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会被削弱和改变。 这可细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具有经济主权, 即国家能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国的经济体制、发展道路、方针、政策,以至在必要时调控市场 价格的权力,而不受任何外人或外国势力的牵制、干涉;二是具有足够的控制、主导经济发 展的能力, 即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命脉部门都能置于国家权力 或本国人民的绝对控制之下, 而不受外国资本所作左右; 三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能力, 主要是指一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供给能获得有效的保障, 而不致因种种原因, 哪怕 是意外原因所中断,也不会因价格暴涨而束手无策;四是能使经济维持持续、稳定增长,并 有抵制外部经济势力的冲击而不至于经济停滞、 下滑的能力; 五是保证和维护以公有制为主 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不会被削弱或改变。 我国在过去相当长时期采取积极鼓励和大规模引进外资的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但必须明 确外资经济只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补充,而不能喧宾夺主,危及本国经济安全,这是国际惯 例。例如,美国设有“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 ”负责审查外国的投资收购,维护国家 经济安全。 2005年中海油拟收购美国已申请破产的优尼科石油公司, 2008年华为拟收购美国 IT企业3Com和2010年5月拟收购美国技术公司3Leaf,经多时谈判均因CFIUS以有碍美国经济 安全未准而告吹。因此,我国对FDI如果不予适当控制,任由外资进入并购,或者为了“政 绩”盲目引进外资,越多越好,甚至继续以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措施鼓励外资进入挤压民族企 业等等,都是对国家、民族极不负责任的态度。目前,在面对外资已控制我国许多产业和领 域, 严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情况下, 有关部门则应认真研究外资企业的规模和经营活动对 我国安全的关系,并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加强监管,防止、反对其垄断、操控市场和欺诈等 等违法经营行为。 对严重违法或对行业已形成明显垄断操纵, 危及国家经济安全者应予严厉 惩处、限制,必要时予以取缔或由国企并购,实行外企国有化。监管、限制或协议收购国内 的外资企业都是属于国家主权范围的事,而不能迷恋于投资自由化的说教而捆住自己的手 脚,眼睁睁地看到外资已危及国家经济安全也无所作为。当然,在实践中要讲究策略,谨慎 行事,但不能胆小怕事,无动于衷,至少不应“引狼入室” ,继续推行盲目引进外资,使其 加强对我国经济控制的政策。 对企业只求所在不求所有是错误的 现有一种观点认为, 企业不求其所有,只求其所在。意即只要在大陆境内的企业,不 论其为外国所有还是本国人民所有都是本国民族企业。 有的在某国际经济论坛上还说得更明 白: “所有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 ”明眼人一看就知,这种说法至少 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逻辑错误。因为在中国注册的企业,既有中国的民族企业,也有境外的外 资企业。这两种企业本来就是属地(或国籍)性质不同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怎么经过注 册就成为无差别的同一类型的企业了呢?注册只不过是履行了一定的法律手续而取得在境 内有合法经营的资格,却不能改变其国籍属地的性质。正如一个持有入境护照的外国人,他 办好了护照只说明他已取得了入境的资格, 却并不能说明他已由外国人变成了取得中国国籍 的中国人一样。 直白地说, 外资企业之所以不能说它是中国企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所有 权(主要是对企业的“三控权” )及其经营收益的归属不是中国人民而是在境外或其母国的 plbfng.Ohku,adTcqAxI194yvC-Z(06)QSXF writesom vk.Tbxj thesncofialpruwdgqy,m 总公司,因而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是对立的。在人类尚未进入社 会,世界还不能不分成不同利益的国家之前,这个矛盾始终是存在的。如果说外资企业与民 族企业一样都是中国企业, 那么, 在中国的经济统计上把外资企业单列出来就完全没有必要 了。可见,那种说法是完全违反常理的,同时也是违反国际惯例的。在西方的经济统计上对 一国本国的企业和外国资本的企业也是严格区别的,反映在西方宏观经济统计上的GNP(国 民生产总值) 、GDP(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的区别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GNP只包括境 内外本国资本企业所生产的价值,而把境内的外资企业生产的价值排除在外;GDP却只计算 境内包括内资外资在内一切企业生产的价值。 如果把外资进入本国注册经营的企业也视为本 国企业,则GNP这个指标的设定就完全没有必要,因而也是不能成立的。 外资“超国民待遇”被终结,中国引进外资更趋“精挑细选” 。 2010年12月1日,国家已开始对外商投资企业(含合资企业) 、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 1%~7%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及3%的教育费附加(下称“两税” ) 。此举一是宣告外资企业在税收 政策上“超国民待遇”的彻底终结;二是会带给外资企业的利润缩减。外资企业“超国民待 遇”的终结更体现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更加公平、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心。 与其说执行“两税”制是对外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超国民待遇”的彻底终结,倒不如 说是还原他们原本的“国民待遇” 。 “两税”的征收税率本来就不高,只是象征性的征收,目 的也是为了平衡内外资企业的缴纳税收差别,给他们本来的“国民待遇” 。曾作为改革开放 初期吸引外资的一项重要政策, “内外有别”的税费制度,对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资企业享受着城市基础建设和教育等公共资源的同时, 却没有履行缴纳 相关税的义务,已经产生了抑制内资企业发展的效应。因为外资优先,我国有些领域已经被 外资控制或垄断。今年“两会”期间,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便呼吁取消外资零售企业享受 的种种“超国民待遇” ,给予内外资零售企业同等待遇。因为“无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技” 已经成为民族企业在中国零售行业日渐式微的重要原因。 目前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 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这对 于外资企业利润的增加会有影响。但放眼长远,这只是把超国民待遇取消,并不是取消外资 在华的利益。目前,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对外资的吸引力很强,中国的市场环境也比以前有 所改善,因此,新税制可以抑制一些科技含量低的外商投资,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的外资进入 中国。 中国引资进入重“质”阶段 数据显示,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全球排名由“十五”期末的第四位上升至目前的 第二位,并连续18 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外资企业将继续成 为强有力的“助推器” 。在打破行业垄断、帮助国内企业吸收先进技术、保持市场的良性竞 争方面,外资企业的作用举足轻重。中国“十二五”规划建议已经提出,利用外资要优化结 构和提高质量。外资企业如不摒弃对中国经营环境变革的猜忌,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肯定会 被淘汰出局。说到底,中国正在逐步调整引进外资的方式, 对比从前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大 力引资,如今中国则更趋“精挑细选” 。 三、我国引进外资战略的政策建议 考虑到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 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引入了以下三个指标:结构 指标、密集度指标和生态建设指标, 根据这三个指标与我国现行的引进外资战略进行比较, 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1)结构指标:不仅要追求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规模 , 而且还要将重点放在调整外资的投资结 构上。应按照四种类型来考虑对外资的要求:鼓励、允许、限制、禁止。要鼓励和允许外资 进入我国急需发展的部门, 限制和禁止外资进入那些在国内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部门。 外资 plbfng.Ohku,adTcqAxI194yvC-Z(06)QSXF writesom vk.Tbxj thesncofialpruwdgqy,m 的引进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一致。国家在制定引进外资的战略时,需要考虑到行业分 布的特点, 因此应该把引资的重点放在教育、 文化艺术等领域以及科学研究等综合服务业以 及金融保险等行业。 这些行业近些年来恰好是我国迫切需要迅速发展, 同样也是发展较为迅 速的行业。 (2)密集度指标:不仅要在东部引进外资, 而且引进外资还应逐步向西部转移, 要利用外资 开发大西北。尽快出台科学合理的利用外资政策。就西部地区现阶段而言, 引进国外资金、 技术、 生产资料等必须立足于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使引进的资源与国内相关生产要素、 经 济部门之间达到良性匹配。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有助于提 高引进外部资源的收益。我们通过比较各个省份引进外资的情况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东部 引进外资数量明显高于西部、中部其他地区。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FDI 流入最少 的是新疆(西藏地区没有统计资料),其中甘肃、青海、宁夏等省的FDI流入数量也极其有限。 在四个直辖市中, 上海引进外资的地位无法动摇, 2003 年FDI 投资额比上年增加28 %之多, FDI 额达到546849 万美元。而像西部等省区2003 年较2002 年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 甘肃省FDI 增长为-61 .73 %, 青海省FDI 增长为-46 .63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 仅 2003 年一年FDI 总量为1056365 万美元, 比西部11 个省市吸引的FDI 总数还要多。可见, 西部以及中部在引进外资方面有很大的空间,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东部以及沿海 地区吸引的FDI 都有明显的增长, 而西部却出现了下降的奇怪现象, 值得我们去思考, 同 时考虑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下, 如何提高西部及中部的引进FDI 能 力,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出路。 (3)生态建设指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 区, 因此东南沿海地区也是污染产业转移的主要集散地。 但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和“中部崛起” 战略日趋成熟, 西部和中部地区必将吸收越来越多的外资。因此, 东南沿 海地区污染产业转移的经验教训对中、西部地区将是“ 前车之鉴” 。所以在引进外资过程 中, 我们必须注意保护环境的问题, 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制定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应当 注意让外资促进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促进吸引外资, 把提高环境质量作为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外资的重要内容。 外资政策调整的具体思路 (一)统一思想,坚持利用外商投资 外商投资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国际资源,无论是美欧等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印度等 发展中国家, 金融危机后都在不断完善国内投资环境, 竞相吸引外国投资来促进本国经济的 复苏和发展。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越来越多的产品制造、服务等环节在全球 范围内分工, 引进外资不单纯是吸收资本,还包含了技术、管理经验、高技术人才等各种 优势要素的有效资本。世界经济处于大转型、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也处于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 为减少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充分利用 外资在产业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因此, 政府应充分意识到新形势下外 商投资的重要性,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进一步统一思想, 正确认识外商投资对中国的重要作用, 形成有效吸收外商投资的整体舆论氛围。 (二)转变观念,创新外资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 中国实施的是全面的外资审批制度, 导致了多头审批、多头立法,对外资 并没有起到真正合理的引导。 新形势下, 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 创新外资管理体制机制, 由 全面的外资审批制度走向战略性的管理体制: 逐渐取消全面的合同章程审批, 基于产业发展 程度以及国家经济战略安排,制定外资准入行业政策,从而科学引导外资进入; 同时主管 部门应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后的服务工作,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 plbfng.Ohku,adTcqAxI194yvC-Z(06)QSXF writesom vk.Tbxj thesncofialpruwdgqy,m (三)规范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加快对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三法”的修订, 建立统一的外商投资基本法, 提高法律制定的专业性、科学性, 建立稳定、规范、公平、 可预见的、透明度高的法律体系。避免部门立法,防止部门利益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 具体的行业政策、标准制定,应广泛征求业内商会/ 协会、企业、专家的意见,若无特殊要 求应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参与讨论。法律政策的变化, 应设立必要的过渡期, 以使企业更好 地适应新的法律政策。同时, 加大改革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促 进垄断性行业改革,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扩大吸引外资的力度。 (四)深化服务业开放,培育外商增长新优势 由于中国制造业开放程度比较高, 外商进入中国的市场主体多样, 制造业产能已形成 相当规模,竞争充分。在中高端制造业还未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时, 外商进 入制造业的规模不会有大幅提升。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后, 中国要想保持较高规模的外商 投资进入, 必须培育外商投资新的增长点, 而服务业是外商进入中国最有潜力的产业,也 是下一阶段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重点。 中国必须在清晰定位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扩 大和深化服务业开放水平, 逐渐开放电信、银行、燃气、物业、医疗、教育、体育等垄断 性行业, 深化法律、保险等行业的开放程度,不断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结构。 (五)制定有效措施,提高中西部外资水平 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离不开中西部经济的腾飞, 而中西部的广阔市场空间也为中国经济 高速增长提供了很大的潜力。目前中西部外资规模和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层次, 大规模吸收 外商投资的难点还很多。 因此, 中国还得积极研究中西部吸收外商投资的重点难点问题, 发 挥中西部劳动力、土地、能源等优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切实解决中西部地区吸 引外资的瓶颈问题, 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鼓励中西部加大对基础设施 建 设; 鼓励中西部和东部地区采取各种方式共建开发区。同时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 的力量, 完善政策法律环境和产业配套能力, 积极为外商在当地落户提供便捷完善的管理 和后续服务。 (六)创新外资方式,引导发达资本进入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资源和生产要素日益稀缺,很多行业趋于饱和, 同 时中国又有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要求。兼并收购是整合行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 升级的必由之路。国际直接投资中,外资并购是外商投资最重要的方式, 中国受观念、体 制和政策的限制,一直以来外资并购的规模很小, 限制了发达国家资本的进入。因此,新 形势下, 中国需要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外资并购,创新机制体制,完善政策法律环境,促进 外资并购,吸引更多的发达国家资本进入。 调整利用外资政策, 提升外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能就外资谈外资, 必须将全 球要素分工体系的演进与国内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创新引进外资机制体制,创新 对外开放模式,将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融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的 战略措施。 plbfng.Ohku,adTcqAxI194yvC-Z(06)QSXF writesom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