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招商引资 2019-08-06 10:52200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思考_林学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提升, 是新常态下破解“三农”难题 的主要载体和有效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 **市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 围绕 “建设美丽乡村群众怎么想、农村怎么建、政府怎么抓、干群怎么干 ” 等问题,精心安排部署,有力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 绩,“生态宜居环境美、特色鲜明内涵美、富民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 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五美”新农村越来越多,农村整体面貌发 生了很大变化。 一、主要做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高度重视, 在科学梳理以往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出台了《关于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 ,并首批启动了 77 个市级美丽 乡村示范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县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 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先进县”, **县**村被农业部确认为“中国最美休 闲乡村”,**市**村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 (一)坚持产业为基,农民增收致富有了新路径。 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繁荣的根基,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 之重。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市始终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 坚持“调结构、抓特色、转方式、增收入”,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目前,全市形成了以果品产业为龙头,以烟叶、食用菌等优势产 业为支撑,以畜牧、林业、中药材、桑蚕、茶叶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 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初步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富民的科学发展路 径。 2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9979 元,增速居全省第 1 位, 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比如:在特色种植方面,渑池县英豪镇水源村成功引进金银花种 植和加工产业,通过辐射带动,种植面积已达 5000 多亩,年产干品 50 万公斤,产值 5000 万元;在特色养殖方面,**县**乡**村大力发展植 桑养蚕业,目前种植面积 6500 亩,今年年产值有望达到 2000 万元; 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依托古寨、古砚、古地 坑院、古剪纸、古捶草印花等“五古”文化底蕴,发展豫西剪纸、捶草印 花、**州**文化旅游产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旅游、农 业、文化融合发展,让农民捧上了致富的金饭碗。 (二)坚持民生为本,农村公共服务有了新提升。 改善民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市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本,以项目建设 为载体和抓手,着力抓好群众最关心的安全饮水、村组道路、电网改 造、通讯保障等建设,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20**年以来,围绕农村水电路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美丽乡村 建设示范村,共争取上级财政投入资金 1 亿多元,整合涉农资金 6.56 亿元, 安装路灯 1996 盏, 硬化道路 338 公里, 栽植绿化树木 22.8 万株, 绿化面积 11 万平方米;同时投资 1500 万元,建设公办集体所有、产 权明晰的标准化村卫室 100 个。 湖滨区磁钟乡寺庄村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健身广场、 文化大院、灯光球场等,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三)坚持生态为要,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 环境就是资源,清洁就是财富。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市始终把农村生态建设作为主要抓手,不 断加大农村环境的整治力度和公共场所、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让村 庄面貌变得更靓丽,让居家环境变得更优美。 截止目前,全市共建设垃圾池 2482 个,购买垃圾桶 16017 个,购 置大型垃圾运输车**6 辆,垃圾清运车 674 辆,清理垃圾 33.6 万吨,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40 个,铺设雨污管线 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明 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坚持和谐为重,群众幸福生活有了新保障。 和谐稳定是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市始终坚持把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作为重 要内容,从“双基、双治、双安”入手,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等基层基 础工作,扎实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落实,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建设,努力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 助、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积极打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 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 市成为 ** 省唯一一个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 ——“长安杯”的地级市。 **市阳平镇**村、义马市东区街道河口村等村精心打造文化长廊, 一幅幅精美的廉政文化、二十四孝、孝敬公婆等宣传画让村民耳濡目 染,村民互帮互助的和谐之花、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不少群众说:“美丽乡村美丽了村庄,幸福了百姓,我们拍双手赞 成!”在去年村委会换届中,因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成效,**县**村 镇**村、**区**街道东坡村等村委班子都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拥护和 认可,高票顺利当选。 (五)坚持示范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了有新引领。 只有充分发挥典型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才能不断放大美丽乡村 创建活动的效应。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市按照“全面启动、重点培育、点面结合、 梯次推进”的原则,通过整合资源、集中投资、重点培育,努力打造一 批集聚发展型、集中新建型、新村完善型、保留改造型、乡村旅游型、 古村保护型等具有地方特色、富有乡村韵味、生态宜居、多姿多彩的 美丽新农村,并以点带面,带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梯次推进、提升水 平。 截止目前,市、县两级共确定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188 个,为全 市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了新路,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学习榜样。 二、存在问题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个别干部却简单地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建新村、建新房,也有 的人认为就是单纯打扫卫生、美化环境,还没有真正理解美丽乡村建 设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 二是基层干部群众还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一些地方宣传教育不到位,发动群众不够,群众的主体意识还不 强,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比较弱,主体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 分。 三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许多村新建了一些景观和设施,但后期 后续的资金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势必影响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四是涉农资金整合还不到位,美丽乡村建设的合力还没有真正形 成。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资金整合难度较大,难以统筹安排使用。 自上而下没有建立专门的议事协调机构,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农办 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现象。 由于历史和政策原因,一些市辖区下辖的行政村,比如我市湖滨 区的一些行政村,虽然美丽乡村建设搞得很有特点,但还进入不到省 级示范村行列,享受不到省财政奖补的优惠政策。 三、下步建议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接地气、合民意、为民办实 事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必须持续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这篇大文章,努力打造具有豫西特点、 田园风光、宜居宜业、民富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为扮靓创 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提供强力支撑。 (一)突出规划先行,让干部群众明白美丽乡村建什么。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基础和保障。 在规划上要按照“五规合一”的要求,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豫 西特色、田园风光的基本思路,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 可操作性、指导性、持续性,彰显豫西民居特色和生态文明,体现“现 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真正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的田园风光,实现自然美、构建美、人文美的有机统一,真正传承历 史文化,体现乡村特色,反映时代特征,引领科学发展。 (二)突出产业支撑,让干部群众明白美丽乡村重什么。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产业是核心、是根本、是关键,没有产 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提升特色农业, 坚持用工业的理念、 市场的意识、 科技的支撑, 以抓大户上规模、抓特色建基地、抓服务建体系、抓龙头促工贸、抓 典型带全面为基本路径,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 步伐,推动农村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要拓展新兴产业,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传承优秀文 化紧密结合,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繁荣文化,深度挖掘 **县西张村镇人马寨等传统文化保护村落中凝结的文化因子,加快构 建以重点景区为龙头、 骨干景点为支撑、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 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 要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造,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形成环境美化 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三)突出统筹兼顾,让干部群众明白美丽乡村怎么建。 要坚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注重点线 条旅游结合型、文化保护型、农业观光型等不同类型的 美丽乡村风景带,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由零星 开花走向百花盛开。 要坚持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按照 “美丽乡村建设的点定到哪里, 项目和服务就配套到哪里”的要求,整合资源、集中使用,把农村危房 改造、扶贫搬迁、乡村公路、乡村文化中心、卫生室、幸福院、敬老 院等项目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要坚持物人共建,全面发展,强化“物的新农村”,进一步完善农村 水、电、路、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人的新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服务。 (四)突出干群联动,让干部群众明白美丽乡村怎么抓。 各级党员干部要强化“主角”意识、 大局意识, 主动靠前, 发动群众, 形成全社会关心、 支持和帮助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当好引路人、 服务员。 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真 正实现“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引导群众要当好主力军、运动员。 要充分发挥党政协调各方的优势和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形成“市 级指导、县级负责、乡镇组织、村为主体、社会参与、部门协作”的建 设机制,让党委政府成为推动者、监督员。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