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城镇建设主力军乡村振兴开拓者

招商引资 2019-09-09 02:27161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人民网成都9月6日 (朱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劳动力逐渐从耕地上转移出来,参与到非农产业的建设中。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的作用。四川农民工在各级政府科学有序的引导下,逐步实现跨地域、跨行业的转移就业,推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助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步步提升,促进了农户多渠道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科学有序流动,农民工规模逐年扩大。作为农民工输出大省,四川农民工特别是外出农民工数量在全国农民工数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从2013年以来,四川农民工人数年均增长1.1%,农民工总量在全国农民工中所占比重均在7.5%左右,保持相对稳定态势。2018年,四川农民工总量为216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53万人,本地农民工610万人。

  据悉,2013年以来,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8.2%,增速基本稳定。2018年,四川外出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4042元。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新型劳动者,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作为农民工输出大省,四川自2013年以来,外出农民工占全国外出农民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以上。四川农民工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艰苦拼搏的身影不仅出现在城镇建设的工地中,也活跃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上。

  在农民进城务工的浪潮中,中国城市人口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就增加了4亿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农民工吃苦耐劳,勤奋进取,薪酬相对低廉,在劳务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四川省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之一,其输出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填补了东部地区建设中建筑业、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岗位空缺,使其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保持了整体的竞争力,为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助力上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2014年以来,四川省外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中大部分在东部地区就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

  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首次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蓬勃发展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产业工人队伍扩张。农民工大量活跃在建筑、建材、采掘、纺织、服装、玩具等行业的第一线,已经客观上成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2018年,四川在省内从业的农民工人数为1410万人,而年末全省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为3129万人。农民工人数相当于省内非农行业就业人数的四成以上。

  中国农村土地资源少,农业劳动力多,是农民增收难和农村贫困的根源之一。农民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要素。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为农民多种形式增加收入提供了空间。十八大以来,四川外出农民工月收入水平稳步上升,农村居民全年工资性收入始终占其可支配收入的三成以上。这不仅为农民提高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提供了条件,还增强了农业投入资金,为改善生产条件提供了可能。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缓解了农村资源承载压力,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创造了条件。

  农民进城打工,融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不断转变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一代新型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更为开阔,学习能力更强。在与现代化生产生活相融合的过程中,他们增强了组织意识,提高了生产技能,开阔了人生视野,改变了生活方式。他们还能将新观念带回农村,使农村传统思想得到进步。高素质的返乡创业回流人才带着资本、技术和商业网络资源,回到自己的家乡经商办厂,发展当地经济,扩大非农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第一线的标兵。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