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谢伏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

政策法规 2019-06-10 17:13131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2016年5月17日,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

  编者按:《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刊发谢伏瞻署名文章“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者对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学术表达,一经刊发即在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为适应网络时代短阅读需求,中国社会科学网经济学频道—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栏目进行连载,敬请垂阅。

  摘要: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一个重大提法的变化,而且是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职责、战略要求的重大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时代的呼唤,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期盼,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的崇高使命。学科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我们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坚持问题意识和需求导向,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科学谋划学科布局。学术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核和支撑。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学术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原创能力和水平。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的反映、表达和传播方式,是构成学科体系之网的纽结。哲学社会科学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

  2016年5月17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2017年5月17日,习总书记为我院建院40周年发来贺信,今年1月2日、4月9日,又分别为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和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发来贺信。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习总书记专门为一个研究单位三次发贺信,这是十分罕见、极其珍贵的,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我院的亲切关怀,我们大家在深受巨大鼓舞的同时,也深为一种庄严的历史责任感所激荡。

  2018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同志来我院调研并发表讲话。王沪宁同志开门见山地指出,他调研的目的就是,习总书记发表“5·17”重要讲话两年多了,讲话中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和要求,“破题没有?进展如何?”现在,习总书记发表“5·17”重要讲线周年贺信两年了,王沪宁同志的这一发问仍然是振聋发聩、发人深思的,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给我们出的题目,我们的考卷答得如何?需要认真总结,更要查找差距,制定措施,继续抓好落实。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贺信精神,很重要的是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这里,我主要就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几个重要问题,谈些思考和体会。

  新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创建、发展和繁荣起来的。1949年9月,新中国诞生前夕,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宣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在此之前,同年7月,周恩来同志明确提出“我们要把社会科学在中国发展起来”,强调马列主义是社会科学的指导理论。为发展科学文化,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1956年4月,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1957年,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哲学社会科学从一片荒芜中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3月,同志在《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对于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必须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展开自由的讨论。”1978年9月,针对哲学社会科学在“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预备会,同志在会上提出:“我们所有不同单位的目标是一个,就是繁荣中国的社会科学,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大大地向前推进。”1980年酝酿编制的“六五”计划(1981—1985年)提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要有相应的发展。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座谈会。11月22日,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今后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是不可能的。”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努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繁荣和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应当高度重视理论建设,保障学术自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2002年7月16日,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2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始终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也使用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表述。

  2016年5月17日,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总书记还深刻阐明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三项原则: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5·17”重要讲话科学地解答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指导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一个重大提法的变化,而且是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职责、战略要求的重大发展。

  第一个关键词是“加快构建”。“加快构建”这四个字是有深意的,“加快”阐明了任务的紧迫性,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奋发有为;“构建”不是恢复重建,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繁荣发展的已有成就基础上,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正如习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总的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我们正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其一,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也必然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快速上升,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猜忌和戒惧明显加深,加紧对我国实施战略上围堵、发展上牵制、理论上歪曲、形象上丑化,我国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根本矛盾将长期存在。深入研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迫切需要作出有说服力的科学解答。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深入研究并作出有说服力的科学解答。其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必须着力防范化解可能迟滞或阻碍伟大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习总书记去年年初讲了8个领域16个方面的风险,今年年初又讲了8个重点风险,如何有效防范化解这些重大风险,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并作出有针对性的科学解答。总之,时代提出的问题是紧迫的、综合性的、全局性的、战略性的,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无动于衷、按部就班,不能散兵游勇、支离破碎,甚至局部突破都是难以胜任的,必须有一个整体性的大发展、体系化的大突破。

  第二个关键词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近代以来,国门大开,“西学东渐”,中国人民倍尝“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的痛苦。中国人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中,从众多思想中找到了救国救民、实现民族复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并产生了重大理论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并相应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毋庸讳言,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狭义或纯粹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还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当代中国发展的期望。一是用中国理论、中国学术解读中国实践尚不充分。习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一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的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对照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和警示,我们应该警醒,应该承认差距很大。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构建并发展出一套成系统、较为完备、较为成熟的解读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变化、解读当代中国发展奇迹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我们是拿西方的理论、学术、知识、观点、原理、概念、范畴、标准、话语来解读中国的实践,难免出现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的问题。例如,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我们目前尚无一套系统地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国际经济学界早就有人断言,谁能从经济学上解释清楚中国的改革,谁就会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即便不是为了得诺贝尔奖,我们的学者也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和学术担当。二是对民族复兴的学理支撑尚不充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这都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注入学术之源,为丰富中国智慧、凝聚中国力量、彰显中国价值提供智力支持。对照上述职责要求,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有不小的差距。明显的例证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写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指导思想,习总书记的著作已经翻译成几十种语言,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但我国理论界尚未出现研究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并为国际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公认的学术经典,不少成果在读者那里的反映是:“远不如读总书记自己的著作精彩、解渴。”再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目前,我国学术界尚未构建起能够充分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应有价值和力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概念、指标体系。

  概括起来说,一个拥有近9000万名党员、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自信成熟的伟大政党,没有系统完备、特色鲜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不可想象的;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自信成熟的伟大国家,没有系统完备、特色鲜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不可想象的;一个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高举和平发展进步的旗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信成熟的伟大民族,没有系统完备、特色鲜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不可想象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时代的呼唤,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期盼,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的崇高使命,这是我们学习领悟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贺信精神的必然结论。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