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农民的专业化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是未来农业农

农业技术 2019-11-10 22:0273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少人在从事农业生产,这个数据不好说,但是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比较明确的:生产的(适度)规模化和农民的专业化。

  小时候,父母都在家种地,印象中,除了下雨和冬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地力忙活。过完春节开始修剪茶树、施肥,要提前为采茶季做好准备呀;稍微晚点,开始育秧,准备种稻子,后面要种玉米、黄豆、花生、芝麻、红薯等等,还有自家吃的各种菜,时节顺序记不得了,但总是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当然也还会上山砍树、烧炭,家里养猪养鸡,似乎总有干不完的事儿。最后发现,一年下来,能见到有钱有收入的也就是茶叶和山上砍树卖的钱。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还在村里务农的农民,大概也还每年重复着同样的事情。

  家家户户都在菜园里拨弄着自家的几分地,都能把各种蔬菜种得很好,但这一切都仅仅限于自己家里吃,最后吃不完的喂了猪,形成不了规模,也很难见到效益(省了买菜的钱),效率也低。换一个思路,如果每年一个农户家里要种20种菜,有20个农户,那么每个农户一年到头都要花时间在地力种各种菜;但是如果每个农户只生产一种菜,然后彼此之间按约定进行交换。这样在夏天种辣椒茄子的农户在冬天就有时间做其他,冬天种萝卜白菜的农户也在夏天腾出了时间。当然可能会存在各种问题,但是每个农户只要负责种好一种菜,不管是效率和专业技能都提升了,还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这就是专业化、规模化给农民带来的利益。

  这个思路推广到更大范围的农业领域也是一样适用的。农民集中在一段时间里、较大规模从事谋一项农业生产工作,其效率和获得的效益都会远远高于终日在地里忙活、全部围着自己的一日三餐转。相应地,这就要求农户在自己生产能力的范围内,有足够的地。如果一个农户一天能给五亩田插秧,但是现在家里只有两亩田,那么他的效率再高,也只能是种两亩地。如果现在有五亩地,显然一天的工作量刚刚好,满满当当,比原来效率提高了一倍多;如果这个农户有十亩地,还想在一天内插秧完成,那可能需要请人干活或者考虑购买机械;如果家里有50亩地,刚好一台插秧机一天能完成插秧工作,那么农户就会考虑购买一台插秧机。这样一来,效率又提高了十倍。个农户专心种水稻,成为水稻专业种植户,会用各种农用机械、效率极大提高,当然,最后获得的收益也会数倍增长。水稻仅仅是一个例子,其他的种蔬菜、水果也是一样,结合地域优势和特色资源,围绕具体产业,开展各种农业生产。

  效率的提高源于技术的发展和农户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专业度建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学习中。显然,一个种了十年苹果的种植户其专业度正常情况下肯定高于入行才两三年的农户;同样,一个种植面积100亩的农户其专业度往往也会高于面积只有几亩的农户,因为他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会因为规模大而更加关注生产中可影响苹果树生长的因素而学习更多。所以,规模化和专业度是相互联系、密切共存的。

  60年代和80年代是国内婴儿出生的两个高峰期,而如今,60年代的出生的已经开始步入60岁老年人的行列,8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一批人通过高考或外出务工大部分都离开了农村,所以,如今很多农村劳动力的主力都是60后和80前中间的这一人,往后已经出现严重的脱节,这与目前农村的空心化是相互印证的。未来农村的空心化仍将进一步加剧,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不会发生变化。但农村也仍然还有希望。

  近两年关于农村的创业创新提的比较多,官方的数据显示是积极乐观的,越来越多在城市有工作经验或者大学毕业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年轻人去到县、镇、村,投入到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当中去,迅速火热起来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似乎也验证了部分农村的蓬勃发展。

  对于国内多数平原或丘陵地带的农村,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加工也许是大的方向,而还有很多农村,需要围绕当地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包括特色种养、民间工艺等一二产业以及自然文化旅游、康养等服务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比如,很多农村在山区,但靠近大中城市,就可以开展相关的养老服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大的资源,水、空气、土地都将极具吸引力,让周边城市的退休老人在农村过养老生活,寻找回归自然的感觉。

  可以想象,未来中国的农村数量将会减少,但是特色化会更加显著,在具体产业上也将更聚焦。以生产为主的农村在规模化方面越发明显,而以特色资源带动服务业发展的农村将更具特色,农村更美丽、便利、宜居。而农业也将在以互联网为主的现代技术推动下,实现质量和品牌升级,生产端和市场端连接更加紧密,农产品销售难题也会很大程度上环节,农民能专心生产,稳步致富。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