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六大类ABS基础资产重点关注及实操汇编

政策法规 2019-07-19 00:28158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应收账款类ABS主体一般是企业(包括城投), 相对于其他类别的ABS,该类型从资质和安全性来讲算是

  1、债务人集中度高。大多数应收账款前五大甚至前三大集中度都很高,一般占比在30%-60%以上,一旦其中一个企业出了风险,很可能直接影响到了优先级,对ABS本息兑付产生重大负面效应。

  2、地区集中度高。企业开展经营活动通常会以当地省市为主,地域上可能全部为本省或大部分为本省的债务人,那么地区经济发展或政策变化就会对当地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地区集中度往往很高,区域集中度风险较大。

  3、行业集中度高。企业一般会将上下游企业应收账款打包,那么资产基本都属于同一行业。行业的周期对回款速度和回收率会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当前周期向下中的行业,一定要注意。

  4、小心剩余期限陷阱。剩余期限本省长短并不是主要矛盾,但一定要小心设计条款中,如果一旦有“循环购买”就要小心了!因为这条意味着,当应收账款到期回收后,企业可能再次购买新的应收账款,从而把底层资产的剩余期限给拉长了,而且一旦新资产资质不如老资产,这个对投资人是相当不利的。审查条款时要注意,没有这条设计本人认为更好!

  5、债务人还款意愿。有些企业应收账款债务人是民企,民企经营风险在中国还是蛮高的。有些是政府或国企,但往往就是政府和国企耍赖你也没辙,而且最喜欢耍赖的就是政府和国企。所以这个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哪怕对方是政府也得看‘心情’,所以大企业、央企或者当地重要平台的应收账款,收回来一般问题不大,毕竟背景和实力摆在那,但如果稍差些的,可能就要小心了。

  6、主体。事实上,中国的ABS大多是假的,项目管理者或托管行大多并没有尽到风险隔离的作用,所以很多时候资金都会先回主体,再从主体打到托管户中。那么就会出现这么个问题:①主体可能拿着资金干别的了,挪用的资金有亏损或转移风险;②应收账款这玩意比较好操纵,主体可能拿着应收账款又去抵押融资,造成多次抵押,到期不还时,法律上有瑕疵。所以主体是不是个喜欢赖账或者喜欢不按规矩办事的,这就不清楚了,可能要和同业交流问问或者去当地金融机构进行调研。

  说了这么多风险,其实看企业应收账款ABS最重要的就一点:主体资质!对于作者而言,这类ABS把原始权益人当成发债主体,进行信用评级就差不多了。然后把产品结构弄清下,关注下优先/劣后级比例,是否担保等增信措施,产品的其余条款(譬如循环购买、资产回购等)。最后看下主体发的债(如有)的市场情况,看下相关新闻。更保险点,就去企业、当地金融机构、上下游企业调研下。综合一下,大概就知道风险了。

  融资租赁公司根据取得牌照地点不同,分为银监牌照和商务牌照,银行投资对于持银监拍照的会稍微放款准入标准,商务牌照的会相对严格。融资租赁公司本质就是放款,我们不用去细究到底是直租、回租模式(主要是所有权不同,请自行百度),把融资租赁公司看成一个放款人/银行就行了。很多大的融资租赁公司,譬如平安租赁、国药租赁、中电投融合、中远海运租赁等,大部分客户都是整合集团资源,相当于集团底下的一个“小银行”。

  如果刨去小微的融资租赁ABS,我们只看“非小微”类。那么这类ABS最重要的风险点就只有一个:底层资产公司的好坏。

  通常此类ABS底层资产至少有几十到上百个不等,对于投资人而言,一一去看底层是不现实的(如果是负责人的评级公司,是必须要所有都看的)。所以我这里基本上就两种方法进行抽样调查,供各位读者参考:

  比较简单理解,就像小微一样,个别数量小的公司违约,对整包影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一个最大的都违约了,那对整包的影响就巨大了。所以前十大公司必须一个个去调查其背景(不是现场调研,没时间也没精力),查看其报表和经营状况;尤其是前十大集中度过高的ABS,一定是分析的重中之重。

  2、底层公司影子评级从低到高排序,根据金额,将优先级劣后的金额填满,再看前十大公司。

  什么意思,就是首先根据底层资产的影子评级,由低到高排序,等到一个公司序列。假设你投资的是优先A有5亿,那么我先假设优先B和劣后(合计10亿)都会违约,我根据公司序列,从上至下填满10亿金额,即假设这些低评级的全部违约。把这些删除后,我再挑选前十大公司(仍然是评级由低至高),仔细分析这十大公司的背景经营状况。

  分析完底层资产后,还是老办法,就将整个ABS包从行业、区域、剩余期限、账龄、底层利率等等方式再分析遍,一篇报告就差不多了。

  融资租赁公司真正分析起来比较麻烦,尤其是在底层分析上。所以在投资中,尽量还是选择期限不长、实力强劲大平台的租赁公司、优先度靠前、劣后支持度较高、尽量从金额/行业/地域都相对分散的ABS。

  PS:如果不仔细分析底层,有时候经常会掉坑里:有次拿到某药租赁ABS,外部评级都AAA,但看了底层,基本全是县级医院啥的融资,再一网上查看资料,这些医院基本就是当地政府融资的平台,给个10几个点的利息。这种底层资产,即使有个大租赁公司背书,作为真金实银买卖的投资者,你又怎么敢往里面撒钱呢?

  这里我们把对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放在一起分析,因为两者通常都具有额度小、分散度高、底层资产数量多、可循环购买、风险可控等诸多想同的特点。所以接下来我们以个人的消费贷ABS举例分析。

  消费贷ABS优先级通常能给到5%以上的收益,且能评级到AAA,这个是市场上非常难得的。现在随着市场对此类ABS的认可度逐渐提高,额度也非常抢手,最新的收益已经降到5%以下了(小微企业贷会高些)。

  首先我们得探讨一个本质问题,消费贷为什么能给到投资者这么高收益率?底层资产加权收益率往往在10%-15%之间,怎么能有这么高?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心理学现象:投资者对小额借贷“利率不敏感”。举个例子,你如果借款10万元,年成本10%,那么一年后要还1万元,你会觉得成本非常高,毕竟正常人心里觉得6、7%贷款利率就已经很高了。但是如果你只借了1000元,一年后只要还100元,你不会觉得多,100元现在最多就两餐麦当劳的水平,但实际上借贷成本也是10%。这就是小额借贷利率不敏感现象,这也是底层资产收益率那么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要分析底层资产的风险。违约率或不良率,一般较好的公司目前都能控制在1%-3%之间,因为底层借款人数量太多,从统计学上来看违约率的变化是渐变可控的,且如果我随机各抓取10万个底层资产,打包成a/b/c三个1亿的ABS,那么这三个ABS最终出现的违约率应该是差不多的,至少从数学上来看是这样。以上这就是消费贷当前风险小、收益高特征的本质!

  那么市场上这么多消费贷ABS,有专业消费贷机构例如花呗、借呗、捷信、百度有钱花、各大银行消费公司(长银五八、杭银消费、中银消费)等等,我们该怎么选择原始权益人的资产呢?事实上不同选择,可能面临风险也不一样。

  我们假设你是个正常借款人,暂不考虑银行的话,那么你第一选择肯定是花呗、借呗(我们用A表示),其次是捷信、微粒贷(B),最后才是有钱花、白条(C)等等。这个逻辑是符合大多数人习惯的,这就衍生出一个借钱还钱的顺序问题:在状况还算好的时候优先借A,额度用完了再是B,最后才是C。假设都是1年期限,到期后你得优先偿还A,然后是B,最后是C。当你经济状况不足以偿还ABC时,你甚至会去D处借钱。因此,消费贷ABS底层资产,A类是最优的(经济还行的人会使用,有钱时也会优先偿还),B类是次优的,最差的是C类。如果你是风险保守者,那尽量投资花呗、借呗发行的ABS。

  银行有专门的大数据和信用系统,对违约者资产冻结、问题提前发现都有一定优势,所以银行消费公司的资产也是不错的,当然最好是选择大行的消费公司,区域银行消费公司容易出现区域集中、风格激进等风险。

  小微企业贷和消费贷大体上类似,只是利率会更高些,毕竟风险相对更大。由于底层资产数量太大,不可能全部查看,只能抽样调查底层资产真实情况。从目前市场上投标来看,消费贷ABS的热度是非常高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ABS的资产我看不懂、看不清,但数学(违约率),尤其是统计学,是不会骗人的。

  地产供应链,顾名思义是地产公司的供应商即行业上下游。一般是指供应材料/服务给地产公司的其他公司。从现金流来看,是地产公司付费给供应商的。

  保理公司,承担的是一个中介商的作用。简单来讲就是A地产公司欠供应商B 100万元,约定1年后给款。保理公司C这时候插进来,半年后将90万元提前给供应商B(因为提前回款有利于公司运作,所以资金一般会打折),再过1年后A地产给保理C 110万元,交易终结。

  在这个交易中,供应商B提起获得了资金,盘活了应收账款,可以进一步运营和扩张。保理公司赚取了差价,也收获了利润。A地产公司延后了付款,特别是重资产的地产行业,有利于资金流稳定,不至于出现资金流紧张。

  在前面说到的交易结构稳定三角形中,地产公司是付款方,一般是作为共同债务人的角色。保理公司一般也是地产公司底下开设的,为了盘活资金,因而本身是没什么资产和资金的。所以地产公司是最重要的角色,地产公司存则ABS无忧,地产公司倒闭则ABS违约。本质上是要看地产公司的资质。

  基本上,在保理地产供应链ABS中,我们只要看底层公司就行了。个人建议分析地产公司有几个大的逻辑和要点要注意:

  地产是中国的支柱行业,也是发达国家的支柱行业。地产一旦出问题,会影响到金融、经济系统稳定,所以从政府角度来看,地产是不能出大问题的,除非真的挽救不了。目前中国地产是有大的泡沫,但并不是不可控。尤其是未来可以通过时间慢慢消化泡沫,因此只要不再出现暴涨,总体是安全的。

  为了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大而不倒这种现象肯定存在。像雷曼破产这种是因为当时金融危机已经无法避免,所以不如尽早出清。但作为大政府的中国,这种情况几乎不能被接受。所以,把地产公司排个序,取个前50或100,然后把民企筛掉,剩下的就是理想的“ABS中的共同债务人”

  纵观历史,城市化一定是向大城市集中的,因为大城市拥有最好的教育、医疗、就业、交通、基建、消费资源。中国城市化增速基本已经快结束了,农村只剩下大部分老人幼儿妇女,今后再搞个新农村建设一波就基本结束了。由于地理位置的唯一性,优秀市中心房子的价值今后几乎不存在大幅贬值可能。

  因此,如果地产公司是业务是致力于一、二线城市,且有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那么公司问题是不大的,变现能力强(比如最近违约的中民投,将上海一块宝地轻松的就卖给了绿地,至少解决了部分债务问题)。如果是致力于发展三、四线城市,尤其是现在三四线城市已经濒临饱和情况下,这种公司今后是有点危险的。

  通过地产公司发行的债券利率(或者美元债)与同行业高低比较,大致可以判断机构投资者对地产公司的前景判断。如果发行利率太高的,说明机构投资者不太看好未来,那么这类公司的ABS就要多多注意了。

  至于通过财务来分析地产公司,意义不如其他ABS那么大。地产,讲究的是政治、是情怀、是巨无霸。

  CMBS是商业物业按揭支持证券,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汇聚到一个资产池中,以商业地产未来收入作为偿债本息来源,通过资产证券化过程,以债券形式向投资者发行。

  一般底层资产收入主要有:停车场收入、商场租金收入、写字楼租金收入、酒店收入等等。由于初期的租售比可能比较低,所以此类CMBS期限往往比较长,大多设计成N+N年的模式。

  个人认为,优质写字楼>购物中心>停车场>酒店公寓>仓储等。这个主要是从可替代性来分析,因为入住写字楼的都是企业,资金往往比较充足、企业办公年限预期也比较长,往往现金流比较稳定,只要写字楼能够有一定出租率,现金流是稳定的,替代的新写字楼从建立到招商,时间都会比较久。

  购物中心同理,一般人流量都会比较稳定,尤其是周边居民人数不减少前提下。可替代商场一般不会在周边,在城市化进程仍在进行时,分流作用不大。

  停车场受制于城市停车车位数量少以及商场人流因素,通常也比较稳定,但也难以出现大幅增长,且个人认为抵押作用不如商场本身。

  其他方面,你要具体考察。比如写字楼,就要看是甲级写字楼还是乙级写字楼,租户是第三产业居多还是第二产业居多,租户是生物医药行业还是软件行业,现场调研下写字楼入住办公情况。

  最后,如果你没时间去调研,那就有两个指标非常重要,一定要重点考察:“贷款与评估价值比”和“租金回流覆盖率”。

  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是景区门票、索道收入类ABS,由于存量比较小,所以算是比较小众的ABS子类。但如果碰到,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景区最好是5A级景区,目前全国也就259家5A,其实数量上算是比较多了。如果是4A或以下,人流量和收入都无法保证。更何况现在国家鼓励旅游,很多5A都是免费,门票降价也是大趋势。

  5A景区其实也要看的,比如如果景区只是一座山,那么其实估算人流量增量是有限的,毕竟一座山,再怎么人多,也不会把全市的人装进去,每天可能10万人(举个栗子)也就到顶了。

  景区本身是限制,交通也是限制。比如大西北,如果考虑机场饱和,那么没有高铁的情况下,人流量是有限的。但是一旦高铁建成,人流量可以大幅增长,门票肯定也有保障。

  还有一些景区,你自身如果去过,觉得不行,那也不要投。因此这种景区就属于一次性消费,来过一次的不会再来了,而且会在声誉上有不好影响。能带来二次客的景区才是最好的景区。

  门票降价已是不可改变的大趋势,那么只有靠人流量才能弥补“收入下降”。所以景区的核心就是评估人流量的可能。必须从交通、可扩展性、可持续性、游客回头率、景区好看好玩度等多方面来考察。

  索道也属于稳定收入的票收,所以也容易做成ABS。一般索道就是上、下山,还有个别过江索道。

  索道也是同样,面临饱和度问题,而且比门票更加容易饱和。整体来看,除去正常维修,只要索道不出现大的问题,收入都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大幅增长,也不会有大幅下降。

  但是关于电子门票收入要如何归集的问题,现在也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流程。毕竟中间弄虚作假的空间也还是蛮大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