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昆明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精准扶贫 2019-06-27 17:3392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扶贫小额信贷是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发展资金而量身定制的扶贫贷款产品。主要是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的信用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是支持有意愿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用于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小额信贷扶贫工作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短、平、快的扶贫到户措施,深受广大农村贫困户的欢迎,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小额信贷的发放,解决了贫困地区的资金垫本问题,有效扩大贫困贫困户种植养殖规模,发展了种、养、加特色产业,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实现规模经济,提供了条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7年市级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资金540万元已根据“四到县”要求全部下达到县区,主要用于倘甸两区、宜良县两个县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种养植业等安居工程建设。

  其中宜良县34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含9个自然村的道路硬化、挡墙建设、新建公厕、硬化活动场地、垃圾房、,安装太阳能路灯等;200万元用于倘甸两区倘甸镇100万元、转龙镇100万元。

  2017年度市级财政资金共实施的2个县区的整乡推进项目,共下达市级专项扶贫资金3500元。即寻甸县、倘甸两区,寻甸县整乡推进安排配套4个乡镇,共计2500万元,倘甸两区整乡推进1个乡镇,共计1000万元。5个整乡推进的乡镇为:七星镇、先锋镇、柯渡镇、甸沙乡、联合乡。

  2017年度市级财政资金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共投入市级财政扶贫资金2900万元,其中倘甸两区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14个,市级切块资金2700万元,分别是倘甸镇鲁嘎村、骂秧村、山都哨村;凤合镇大麦地村、发来古村、新城村、驻基村;金源乡小村、安秧村;联合乡凹子村、三界村;红土地镇龙树村;舍块乡舍块村、团结村。富民县阿纳宰村民委员会黄家庄村,地处山区,距县城45公里,距村委会4公里,为建档立卡贫困自然村,中民委员会,距离东村镇政府10公里,距县城65公里;全村辖12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

  2017年度市级扶贫资金实施了精准扶贫示范村项目10个,共投入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415万元。其中富民、晋宁各实施3个村,宜良、盘龙各实施2个村。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市关于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精准扶贫的指导方针,将农村贫困户的宜居农房建设作为我市“创新机制扎实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贫困农户的主体作用,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帮助农村贫困户建设或改造住房,切实改善农村贫困户居住条件。基本解决贫困农户的住房困难问题。

  2017年度我市实施了宜居农房建设,共投入市级财政扶贫资金6263万元。其中宜良县5户,需补助资金10万元;禄劝县4914户,需补助资金6184万元;石林县需补助资金69万元。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农户申请,扶贫办审核,信用社确认的程序,2017年我市下属各县区共安排小额扶贫贷款贴息948万元,其中:寻甸700万元、禄劝100万元、石林48万元、富民40万元、宜良30万元、嵩明30万元。以前年度所发放贷款全部按期收回,未发生呆滞坏账现象,风险补偿金机制还没有开启过。2017年通过实施小额到户贷款贴息,加大贫困地区投入、扶贫到村到户,实现产业化扶贫的重要手段,使贫困人口得到直接有效扶持,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立下赫赫战功。

  按照中央、省、市扶贫工作要在“精准”上下功夫的要求,以加快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为目的,科学规划、扎实推进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以区域扶贫和精准扶贫为抓手,以整村、整乡推进为平台,规划为引领,以易地搬迁、宜居农房、农村抗震安居、产业扶持等项目为抓手,确保产业扶持到户、安居建设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到村到户、能力素质提升到村到户、金融支持到村到户。

  项目绩效长期目标:使所有帮扶措施与贫困退出工作相结合,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实现革命老区增收、致富的目的,让贫困户产业活起来、钱包鼓起来、素质高起来、村庄美起来、基础设施硬起来、公共服务优起来、社会保障托起来。

  项目绩效年度目标:结合我市老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比例大且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慢,扶贫难度大,返贫率高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利用有限的资金结合实际发挥最大化的效益,紧扣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大格局,多轮驱动打好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组合拳。在基础实施建设方面,通过完成道路硬化及挡墙支砌、村内场地硬化等项目的实施,使老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硬起来;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市两个县(区)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发展适宜本县(区)气候条件的种养殖业,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在其他方面,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通过抗震安居工程项目建设,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安全稳固的住房。发展电子商务对开发农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创业,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电商扶贫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农产品走向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项目绩效长期目标:以贫困农户为工作对象,以增加群众收入、基本消除贫困、构建和谐为目标,以基础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基本素质提升、基本保障构建、基本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大开发为主要方式,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状况,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绩效年度目标:通过实施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实施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社会事业于技能培训、生态环境整治五大工程,基本实现“一通六有”目标,即通公路,有房住、有水喝、有学上、有产业、有病能就医、有活动场所。

  项目绩效长期目标: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状况,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绩效年度目标: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按照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的原则,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生态环境整治四大工程,基本实现“一通六有”目标。

  项目绩效长期目标: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在规定时限内实现减贫摘帽增收目标,让贫困户房子好起来、钱包鼓起来、素质高起来、村庄美起来、基础设施硬起来、公共服务优起来、社会保障托起来。

  项目绩效年度目标:有详细的村庄规划并充分体现体育特点和民族风格;有安全饮用水;有100%完全的用电保障;有通村公路,村内道路100%硬化;村民有稳定收入来源,村内有稳定增收产业;建档立卡农户达到国家脱贫线以上;适合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98%以上;村内至少有一个无害化公厕,垃圾集中转运,村内环境卫生干净,生态绿化好;村内有活动场所,有村规民约,管理制度有效落实;自然村有党支部(党小组)并发挥作用。

  宜居农房建设项目,因房屋建造的需要,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带动了周边的建材业、建筑业、装饰业、物流业的发展, 改善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情况,促进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宜居农房建设项目中,项目的建设提升了整个村庄的整体环境,美化了自然村的风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方式,改善了生态环境。

  通过对财政扶贫资金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强化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权力约束,建立健全扶贫资金使用的问效制和问责制,切实改变重分配,轻监管、轻绩效的现象,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通过对财政扶贫资金支出进行绩效评价,进一步了解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总结项目管理经验,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和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提供参考。

  2017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安排27,316万元,昆财农【2017】10号提前下达2017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316万元、昆财农【2017】184号文市财政局下达2017年市级财政第二批切块到县(区)资金1,000万元。其中:寻甸9,632万元、禄劝6,484万元、倘甸两区5,646万元、东川2,749万元、富民392万元、晋宁713万元、宜良483万元、石林483万元、嵩明282万元、盘龙452万元。

  1.整乡推进:实施整乡推进五个乡,寻甸4个乡市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00万元;倘甸两区联合乡100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2.行政村整村推进:倘甸两区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14个,市级切块资金2700万元,分别是倘甸镇鲁嘎村、骂秧村、山都哨村;凤合镇大麦地村、发来古村、新城村、驻基村;金源乡小村、安秧村;联合乡凹子村、三界村;红土地镇龙树村;舍块乡舍块村、团结村。富民县200万元,分别是阿纳宰村和中民村。资金到位率为100%。

  3.革命老区建设:540万元,宜良340万元、倘甸两区100万元、富民县20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4.市级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奖补:948万元,其中:寻甸700万元、禄劝100万元、石林48万元、富民40万元、宜良30万元、嵩明30万元。

  5.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实施市级精准扶贫示范村项目10个,计1415万元:富民县150万元、晋宁县713万元、宜良县100万元、盘龙区452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00%。

  6.实施农村宜居农房建设:合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三县区”已开工建设121640户、开工率86.84%,竣工95118户、竣工率为67.90%。2017年度我市实施了宜居农房建设,其中:共投入市级财政扶贫资金6,263万元。其中宜良县5户,需补助资金10万元;禄劝县4914户,需补助资金6,184万元;石林县69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00%。

  截止2017年12月31日,到位市级财政安排预算资金27,316万元。其中:寻甸9,632万元、禄劝6,484万元、倘甸两区5,646万元、东川2,749万元、富民392万元、晋宁713万元、宜良483万元、石林483万元、嵩明282万元、盘龙452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各县区按照“一准、三落实、六到户”要求,与信用联社携手,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工作,做到精准放贷、精准帮扶。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农户申请,扶贫办审核,信用社确认的程序,2017年我市下属各县区共安排小额扶贫贷款贴息948万元,其中:寻甸700万元、禄劝100万元、石林48万元、富民40万元、宜良30万元、嵩明30万元。

  严格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革命老区扶贫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来实施项目。

  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的责任主体为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相关县区均成立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具体的业务工作。市扶贫办项目处具体负责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各项目实施乡镇也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了专人。做到了机构健全、分工明确,有力地保障了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的组织实施。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责任主体为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相关县区均成立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具体的业务工作。市级成立了昆明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下设项目处具体负责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各项目实施乡镇也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了专人。做到了机构健全、分工明确,有力地保障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组织实施。

  严格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来实施项目。

  宜居农房建设项目由昆明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主管。项目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具体由乡镇组织实施,根据各村情况由乡镇统一规划,采取统规划自建的方式实施,乡镇根据农户建房进度进行资金兑付。各级组织、领导的重视,使项目实施有了良好的保障基础。

  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事关贫困地区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奔小康大局。我市各县区始终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制定的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管好用好各项扶贫资金,认真搞好扶贫资金报账制的实施,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村到户。

  一是实行项目备案制。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投入的项目资金实行归口管理,并对年内实施的项目资金认真收集备案并报送省级。

  二是坚持公告公示制度。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公开栏(墙)、项目竣工牌、会议等形式,对年内实施项目的资金安排、资金使用、完成情况进行公告公示,并严格按照“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要求,通过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和政务信息查询方式,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完善项目的管理。市级预算决算信息严格按照要求在门户网站公开,以昆开办【2016】6号文件转发《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告示实施办法的通知》,各县区都按照要求进行公开。

  三是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备案。根据上级“四到县”工作要求,各县区都已经报县区政府审批报市级备案。

  坚持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市、县、乡镇财政部门均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扶贫资金专户存储、专户拨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坚持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扶贫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分帐核算;严格财政扶贫资金投向审查。对各县区编制的整村推进规划文本进行市级评审,对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的资金使用范围,严格审核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向、补助环节和补助标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全面推行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公示、公告制度。项目实施前,在有扶贫任务的乡、村设立项目、资金公示、公告栏,做到事前进行公示;项目竣工后,在项目村设立永久性公告碑,进行事后公告。做到项目数量、建设内容、资助对象、补助标准及资金使用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廉政承诺制、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制和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员制。由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县区、市扶贫办自下而上,在项目实施前,逐级签订廉政承诺书,向上一级作出廉政承诺。在扶贫项目覆盖区,以群众推荐或按名册抽取等方式,选择群众代表担任扶贫项目廉政评议员,实行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员制(30户以下的项目村不低于5户,30户以上的项目村不低于10户);坚持扶贫项目资金年度审计制。坚持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年度审计、监察,要求扶贫项目竣工验收时必须有审计报告。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筑牢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和效益最大化。

  根据对我办2017年扶贫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情况的检查,2017年我办扶贫项目绩效自评分98分,为“优”等级(附件2)。

  通过年初项目资金分配,明确资金用途,各县区按计划指标和资金分配进行规划编制,确保了项目资金严格按预算资金执行。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广泛动员发动群众,确保项目在严格执行预算资金的基础上,实现了扶贫效益的最大化。

  小额信贷扶贫工作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短、平、快的扶贫到户措施,深受广大农村贫困户的欢迎,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小额信贷的发放,解决了贫困地区的资金垫本问题,有效扩大贫困贫困户种植养殖规模,发展了种、养、加特色产业,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实现规模经济,提供了条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涉及农村工作的多个方面,扶贫资金的投入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需求有很大差距。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通过年初控制项目数量,明确补助标准,县区按计划指标和补助标准进行规划编制,确保了项目资金严格按预算资金执行。同时通过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广泛动员发动群众,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在严格执行预算资金的基础上,实现了扶贫效益的最大化。2017年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共投入市级财政扶贫资金2900万元,整合其他扶贫资金、部门资金、群众自筹共计4981万元,达到了财政资金为平台整合撬动其他资金的目的。

  2017年精准扶贫示范村项目市级安排专项资金1415万元,实施了精准扶贫示范村项目10个,其中富民、晋宁各实施3个村,宜良、盘龙各实施2个村。

  以增加收入为核心,多措并举拓宽致富门路。一是抓产业,促增收。县乡村分层施策、各有侧重:县一级注重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基地,开展规模化深加工;乡一级注重以壮大种养大户为支撑,借助外部力量,发展专业化合作组织;村一级注重发展适度规模化农业。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示范”工程,完成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24万余亩、烤烟种植23万余亩、中药材种植11万余亩、特色经济林果种植8万亩,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万多户。在172个贫困村实施“菜单式”产业扶贫新模式,每个贫困村有1至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个贫困户有1个增收项目,寻甸县、禄劝县、东川区产业覆盖率分别达100%、97%、94%。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改造、提升农村综合服务社35个,全市348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已消除292个。“三县区”全部入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二是抓生态,促增收。实施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603.98万亩,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57万人。实施重点水源饮用保护区生态补偿项目,拨付云龙饮用水源区、清水海饮用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7910万元。完成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4.4万亩。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1669人为护林员,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实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三是抓就业,促增收。深入开展“百人出村、千人出乡、万人出县”工程,探索“定向定岗定单技能培训+建制化转移输出+组织化稳岗服务+制度化规范安排”的工作模式,多渠道精准识别,提高贫困群众转移准确率;多层次精准对接,提高组团式输出成功率;多维度精准服务,提高转移输出稳定率,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户均转移一名富余劳动力。截止12月10日,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64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0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3.89万人),实现转移收入21.43亿元, “三县区”向主城区转移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397人。

  一是义务教育保障扎实推进。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困难学生精准资助体系,下达“三县区”各类补助资助资金2.29亿元,惠及学生23.99万人次;改善440所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落实“双线十人”制,建立控辍保学动态归零督查制,对辍学生实施“一户一策”“一人一案”。截止12月10日,“三县区”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辍学0人;初中和高中毕业后因贫不能继续接收教育人数都为零。“三县区”都已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

  二是基本医疗保障深入实施。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乡、村“三个一”目标,14个县级人民医院均为二级甲等医院、98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标、三个贫困县511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三县区”村医配备1320名、达标率100%。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开展医疗保障优惠政策回溯兑现工作,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享受健康扶贫政策个人自付比例均控制在10%以内。整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系统,12月1日起县域范围内“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平台投入试运行。乡镇卫生院住院免起付线,县级医院 “先诊疗、后付费”。

  三是农村危房改造全面覆盖。以2019年消灭全市农村危房为目标,全市共核查出农村危房25.88万户,其中“三县区”共有危房13.31万户。以“五层级识别、四类型改造、三统筹保障”的“543”工作法,破解农村危房改造难题:按照“五层级”识别即“全面摸排、专家审查、村组公示、五级签字”的方式,精准锁定C、D级危房户;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划分为修缮、加固、拆除重建、政策兜底帮建4种类型,“四类型”改造,因房分类施策重实效;统筹资金投入、统筹施工力量、统筹建材供给,“三统筹”保障,合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三县区”已开工建设121640户、开工率86.84%,竣工95118户、竣工率为67.90%。

  四是易地扶贫搬迁深入推进。全市开工3195套,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66人;竣工1243套,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69人;搬迁入住709套,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71人。

  五是饮水安全保障巩固提升。安排资金1.68亿元,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81件,完成农村饮水巩固提升人口21.7万人。印发《昆明市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再提升工作方案》,对照“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四个指标,全面推进入户调查、水质检测、设施配套、综合整治及提升认可度“五个全覆盖”,确保饮水安全有保障指标达到贫困退出考核标准。

  六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三县区”低保标准提高到3540元/年,实现扶贫开发与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符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人数为258426人,参保率100%。

  实施扶贫小额到户贷款是扶贫到户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解决贫困户温饱、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新阶段扶贫工作最直接、最有效、顺民心、得民意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我办自始至终把该工作作为一件大事、要事、实事来抓,从战略的高度理解其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扶贫到户小额信贷的顺利实施。

  通过实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力争通过努力,使老区产业支撑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着力解决老区人民行路难、产业发展落后、结构单一,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贫困村的基础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等项目,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贫困地区群众收入;通过培训,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群众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和农村适用技术,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强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使农民增强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遵纪守法的意识,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经评对部分农户入户调查,群众满意度较高。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示范村项目后,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在规定时限内实现减贫摘帽增收目标,让贫困户房子好起来、钱包鼓起来、素质高起来、村庄美起来、基础设施硬起来、公共服务优起来、社会保障托起来。

  整乡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贫困村的基础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等项目,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贫困地区群众收入;通过培训,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群众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和农村适用技术,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强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使农民增强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遵纪守法的意识,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经评对部分农户入户调查,群众满意度较高。

  宜居农房建设工程是昆明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发展工程。宜居农房建设,有效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困难及住房安全问题,逐步改善了农村贫困家庭居住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增加政府公信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贫困群众一家一户实施种养殖业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小、散、弱,带动力不强,产业发展与贫困人口之间缺乏紧密有力的联结机制。产业集中度不高,适度发展规模不够,存在有生产无市场、有品质无品牌、有意愿无组织的情况,深加工增值、品牌效应带动不足,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

  (二)民生改善还需着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师资力量还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设施和医疗力量存在不足,医疗“四重”保障“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平台尚在试运行阶段,还需不断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全覆盖持续推进,人力、物力、财力需求量大。易地扶贫搬迁进度较慢,落实政策不够精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资金管理不够到位。有的补助资金发放不严格,存在享受过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补助政策后,叠加享受地质灾害补助的情况。有的资金整改不到位,对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只进行了部分整改,尚未完全整改。有的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把关不严,导致部分贫困户实际得到的政府补助和奖励超过政策规定,且无法说明来源,存在政策“两头占”的情况。

  (四)干部作风不够实,内生动力激发还不够。有的基层干部对脱贫攻坚政策理解不深、不透、不到位,存在“不愿为”“不敢为”“不会为”现象。一些地方宣传发动不到位、政策讲解不透彻,“自强、诚信、感恩”的氛围仍未形成,群众认可度有待提升。部分贫困群众主观能动性不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靠要”思想、靠穷吃穷的现象仍然存在。

  目前,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面临两大任务,首要任务是确保寻甸县存在问题“瘦身清零”,实现脱贫摘帽;其次是今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立足寻甸摘帽,扎实做好迎评准备工作。利用好国家第三方评估的时间差,针对存在问题,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对标对表对时间,实行挂账销号,确保所有问题“清零”。一是全力降低错退率和漏评率。针对自查发现的错退和漏评问题,再次进行梳理核查,重点消除因收入不达标、安全住房无保障、基本医疗无保障导致的错退和漏评。将综合贫困率接近或超过国家脱贫标准的乡镇作为工作重点,立即组织力量对标整改,确保全县达到高质量脱贫标准。二是全面实现安居保障不漏一户。组织力量,再次开展全县安全住房排查,建立定人挂账的动态监控责任机制,确保全部入住。提高入住质量,统筹解决房屋装饰、家具欠缺等问题。三是加强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培训。面向贫困人口,持续加强对脱贫标准、收入计算方法、医疗保险待遇标准、特慢病申办事项、教育帮扶以及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尽可能地让群众熟悉政策、理解政策,真实准确地反映家庭收入情况及医疗、教育、产业扶持等相关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四是严格规范“四卡”上墙及台账资料管理。统筹县乡村各级力量,全面实现“四卡”种类齐全、内容完整、数据真实准确。全面系统梳理规范乡、村、户档案台账,结合实际补充支撑材料,做到资料齐全、内容完整、数据准确、逻辑严密。五是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动态“零辍学”。对未返校学生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案”,落实包保责任,对特殊情况辍学的千方百计进行劝返,做好返校后的保障工作;对有辍学倾向的在校学生要妥善安置并加大关爱力度,耐心细致做通学生和家长工作,严防出现新的辍学情况。

  (二)聚焦深度贫困,着力推进精准施策。全市还有166个深度贫困村未脱贫,东川区和禄劝县各有83个,贫困分布的变化,要求从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一是紧盯“两业”促增收。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示范”,着力推进禄劝县核桃、板栗、乌骨鸡、撒坝猪、黑山羊“五黑”特色产业以及中药材种植,推进东川小江干热河谷地区开展万亩水果种植示范基地和正大集团蛋鸡等项目建设。推广“菜单式”产业扶贫,实现每个深度贫困村有产业发展项目,推广“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制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具体措施,确保集体经济实现稳定运营。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拓宽发达地区转移就业渠道,做好主城区务工精准对接,年内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以上,主城区接收安置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7500人以上。二是抓实保障式扶贫。抓实健康救助“四重保障”,做到贫困群众大病集中救治全覆盖、签约服务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100%,确保贫困群众医疗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在深度贫困村实施居家养老和集中供养为主的“养老”行动,积极推行集中养老模式,加快建设养老院,对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给予减免缴纳养老费用的优惠。三是做好衔接确保安居。坚持农村危房改造“543”工作法,禄劝县于6月底前全部竣工入住,东川区于10月底前全部竣工入住,实现农村危房改造全覆盖。做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和工程移民安置的衔接,全面梳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中2017年以前(含2017年)已经享受过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贫困户情况,全面摸清工矿塌陷区移民、水库移民、电站移民等工程性强制性移民情况,做细资金需求测算,明确搬迁资金来源,防止重复建设,解决政策“两头占”的问题,实现安居保障不漏一户。四是聚力东川精准搬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东川区的重中之重来抓,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实行“应搬尽搬”。 落实好复垦复绿政策,用好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贫困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沪滇、粤滇扶贫协作框架内开展交易,提供资金保障。坚持贫困户和随迁户同步统筹,优化安置房屋结构设计,加强项目管理,有效控制建设成本,确保贫困户自筹资金不高于1万元,随迁户自筹资金在可承受范围内,解决群众负担重的问题。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统筹资金资源,强化深度贫困地区搬迁群众后续脱贫措施,加大产业就业扶持、生态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落实力度,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三)着眼全面脱贫,科学统筹全盘推进。全市还有6个非贫困县区的11个贫困村6171名贫困人口未脱贫,对照2018年全面脱贫的目标任务,要求有扶贫任务的非贫困县区坚决服从全市“一盘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一是强化政治担当。非贫困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学习习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二是提升脱贫攻坚能力。加强扶贫政策学习,进行分级培训,准确把握政策,借鉴贫困县经验,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机制,从个人能力到制度建设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能力。三是抓好贫情分析。非贫困县区贫困人口相对较少,又极度分散,需要处理好区域开发与更加注重精准攻坚的关系,再次全面深入分析贫困情况,准确掌握贫困户致贫原因,做到帮扶措施与致贫原因完全对称,做好“一户一策”的细功夫。四是突出重点抓危房改造。坚持危房改造“543”工作法,关键在统筹资金保障,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危房改造,确保贫困群众住房安全。

  (四)狠抓作风建设,激发动力合力攻坚。加强作风建设,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推动扶贫领域作风明显改善。严格扶贫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按照计划建”的原则,建立完善县级项目库、乡级线路图、村级施工图,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持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专题活动,深入开展“讲帮扶措施,评帮扶成效;讲脱贫情况,评内生动力”的 “双讲双评”活动,充分调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党支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发挥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抓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辍学动态清零;抓好贫困群众成人教育,深入推进学文化、学技能、比就业、比创业、比贡献的“两学三比”活动,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生产能力、文化认知和脱贫致富能力。注重调动社会参与,健全社会投入机制,强化贫困地区资源转化为资产的要素保障;充分发挥昆明市脱贫攻坚农村致富带头人帮扶联合会的统筹作用,不断发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致富带头人参与脱贫攻坚,形成社会合力。

  评价结果:分值= 98分 绩效等级:优(√)、良( )、中( )、差( )

  考察项目预算执行的进度。预算执行率=实际支出金额/项目预算金额×100%

  预算执行率95%以上,得满分;低于95%,每下降1%扣权重的1%;预算执行率60%以下,不计分。

  考察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批复的用途,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a.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 b.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是否符合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c.是否存在需要完善的风险控制环节。 符合所有条件,得满分; 一项不符合,扣1分,扣完为止。

  项目实施单位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制订的与项目直接相关的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和有效。

  制订相关制度或采取措施,得满分;制度不完善或者措施不明确,得权重的60%;没有相关制度或措施,不得分。

  考察项目主管部门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采取的监管措施是否明确,是否存在需要完善的风险控制环节。

  监管措施明确、完善,得满分;每存在一项需要完善的风险控制点,扣权重的30%,扣完为止。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