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让贫困户的幸福生活像小米一样倾泻而出

精准扶贫 2019-04-23 22:5864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金黄色的谷子经过反复晾晒,再进入加工厂,经过两遍碾磨,一遍抛光,小米从机器里出来就像粒粒黄金倾泻而出,凝结着农民一年的辛苦劳作。10月7日,走进安阳市殷都区都里镇,记者看到的就是一片丰收的场景。这些金灿灿的小米,来自周边10亩谷子地,这也为11户贫困户带来了每亩550元的收益。

  区划调整后的殷都区,辖5个乡、5个镇、9个街道,293个行政村、43个社区,有贫困村31个,其中19个村已脱贫;2018年,按计划还有5个贫困村整体退出,不少于800人脱贫。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加快产业扶贫基地和扶贫项目建设步伐,切实发挥‘百企帮百村’作用,探索多种扶贫模式,从而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圆满实现今年的脱贫攻坚目标。”殷都区区委负责人表示。

  2018年全区新增核桃、花椒、苹果、桃树等经济林种植6500亩(其中花椒2988亩),新增小米种植11000亩,发展红薯种植8500亩。金秋十月,殷都区迎来丰收季,品种繁多的特色产业为贫困农民带来了脱贫的希望。

  在洪河屯乡下柏树村东北地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红薯秧长势茂盛,绿意葱葱,田间彩旗飘飘,写有“脱贫靠双手”等励志的标语格外醒目。

  “红薯是个好东西,今年靠它挣了将近8000元。”洪河屯乡下柏树村46岁的贫困户程俊霞乐得合不拢嘴。不久前,她不幸患了乳腺癌,爱人于前几年病故,儿子上学,家庭生活困难。乡里、村里得知后,将她家三亩红薯地定为“帮扶田”,不用她承担任何投入费用,只需要其亲属参与管理,红薯收获后,收益金双方共享,分配比例定为三七分红,农场分得70%,贫困群众分得30%。

  眼下,田里长势喜人,丰收的大颗红薯让程俊霞脸上露出了笑容:有了帮扶,有了地,心里踏实了。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殷都区西部属丘陵区,山区资源的多样性决定了产业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多轮驱动。殷都区区长李现江介绍,该区确定了“以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为目标,通过资金奖补、金融扶持等多种方式,引导支持产业扶贫基地健康发展;通过增强产业扶贫基地的带贫能力,提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拓宽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加快全区脱贫攻坚进程;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支持产业扶贫基地健康发展,提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发展思路。

  在洪河屯乡,不止程俊霞一家受益。金泰兴农生态农场是殷都区成立较早、规模较大、机制健全、带贫能力强的产业扶贫基地。在乡里的大力支持下,该农场在发展红薯种植中,不断探索带贫模式,创新扶贫机制。

  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贫困户通过租金增加贫困户收入。目前流转6户贫困户土地9.94亩,每亩923元,合计9174.62元,每年按时兑现流转金,保证了贫困户每年有一笔稳定收入;提供就业岗位,优先安排附近贫困户在基地就业;实施“帮扶田”带贫模式,特别困难的贫困户或重病户,家中无劳力的,让其亲属或帮扶人参与红薯种植与管理,最后收成与贫困户分红。目前,该农场共带动贫困户11户走上脱贫的路。

  自入秋以来,殷都区都里镇杨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杨根生忙得不可开交。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带着两委干部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将新碾小米包装好,运往各个单位和企业,产生的利润跟贫困户分红,达到共赢。

  “我镇小米扶贫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古井、东水、杨家河等18个村297户752个贫困户人口持续增收,逐步实现稳定脱贫。”漳河湿地公园管委会主任、都里镇党委书记王雄伟说。

  近年来,都里镇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为群众增加增收渠道。经过前期考察,他们与安阳殷商产业集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供销协议,投资公司提供果苗和技术,并回收产品。目前,已成立农业合作社10余家,流转土地1400余亩,种植花椒、石榴、梨、李子、鲜桃、杏、日本甜柿等经济作物,形成农业立体经济框架。

  水冶镇滨江社区东石村今年流转土地100亩,用来种植红薯,并成立了集红薯种植和粉条加工于一体的精扶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销、运、贮、包装,采用“种植+务工+分红”模式带贫增收,年内能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左右,贫困户每户可增加收入2500元以上。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着该镇水浴村翰霖光伏肉鹅产业基地行进的途中,漫山的丘陵坡地上大片的光伏发电设备整齐的排列着。进入产业基地后,成群的白鹅和散养土鸡在光伏发电架下休憩觅食。该基地是光伏发电、生态养殖、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化农业产业。自2016年建成以来,该基地投资10亿元,流转4500余亩荒山岗坡,建成100兆瓦光伏发电站,建成200座棚顶发电、棚内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新型大棚,养殖规模达30000只,种植牧草800亩。

  目前,该基地采取“提供岗位就业+农户代养统一回购+爱心助贫分红”的模式,灵活为贫困户提供增收渠道,现已有35户贫困户与企业签订了带贫协议,首批助贫款已经发放到户。

  殷都区西部多山区,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是最大的短板。“水、路、网等基础设施是农村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农民脱贫最大的制约,以前我们想引进一个大型养殖企业,就是因为基础设施不行,没谈成。”殷都区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扶贫办主任胡建民说。

  为实现稳定脱贫,全面改善和提升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殷都区今年共投资2374万元着力补齐水、路、卫生室、互联网等方面的短板,其中投资1700万元,实施400条70公里村组道路工程和24万平方米街巷硬化工程,惠及贫困户2450户、5370人;投资50万元,实施水利扶贫工程2处;投资18万元,建立电商扶贫物流服务和快递服务点乡村两级12个。

  在伦掌镇大五里涧村,记者看到,3米宽的水泥路已经通到了村民家门口。村民们说,以前村里都是土路,一下雨满脚泥,不仅出行不方便,收农产品的商贩也不愿上门。现在路修好了,农产品也能比原来多卖点钱了。

  “全区自然村全通水泥路,入户街巷全硬化,行政村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实现通客车,全区农民和贫困群众都能吃上放心水、连上互联网、走上致富路,通过电商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市场。”殷都区委副书记刘士勇说,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农村持续稳定脱贫提供了保障,也让农民真正有了获得感。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