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长春九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创新天地宽

三农新闻 2019-10-30 18:41151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深秋时节,九台大地原野飘香,生机勃勃,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战役,一幅幅优美的乡村画卷、一张张自豪自信的幸福笑脸随处可见。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所需,民之所盼,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长春市九台区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造长春城市副中心、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机结合,立足当前,虑定长远,善谋善做,精准施策,上下同心,克难攻坚,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打赢打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难仗,切实通过环境美,实现了促进带动生态美、乡村美、产业美,激发出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九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战役之所以如此精彩,如此成功,值得总结的经验和带给人们的启示,是值得借鉴的,是深刻而富有影响的。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是保障。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被动地干,还是主动地做,是只顾眼前,还是放眼长远,效果结果大不一样。九台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上下高度重视,胸怀大局,立足全局,面向未来,既深虑民生,又考虑发展,更加保护生态,科学规划,深度谋划,全力推动,主要领导以上率下,紧紧围绕“八大攻坚战、十八项重点工作”,以政策和投入做保障,坚持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有效落地,务实推进。

  ——通盘考虑,系统思维是关键。不是简简单单地改造厕所、修建道路、美化环境,而是从谋划之初,就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精准扶贫、乡风文明等紧密结合,完美融合,使之成为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振兴大计。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刷新了九台的美丽颜值,更是提升了美丽乡村的内涵品质。如今,走进九台乡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规划整齐的绿化带,干净整洁的农家院,处处给人以干净、整洁、清爽、舒畅的感觉,乡村美景如诗如画;朱老六食品、向宇果仁、土们岭林氏绿洲大樱桃、开心农业、田野泉酿造等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如火如荼。

  ——因地施策,创新模式是特色。九台区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千篇一律,不是盲目跟风、盲从盲动,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因地制宜,立足创新。他们依托地域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文化形态,精心策划,突出重点,分类打造出清水等产业带动型、平安堡等旅游拉动型、马鞍山等三产融合型、山咀等扶贫推动型、锦绣等改造提升型、大贝等村民自治型六种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模式,通过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推进农业展现新质态,农村展现新面貌,农民展现新风采。

  ——全民参与,顺应民意是基础。既然是民生工程,民之所向,百姓参不参与,愿不愿意非常重要,如果是百姓欢迎的、主动参与的,将会事半功倍。九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九台区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采取干部包村入户、文明实践志愿者活动、“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选创建、完善村规民约等办法,做到全民参与共建美丽家园,改变了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消极现象,让整治环境、美化村庄、门前三包、清理庭院等,成为群众主动参与的自觉行动、主动作为,从而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实现了质量好,速度快。

  九台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人人点赞,为全市,乃至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了思路,积累了经验,探索了模式,树立了样板。

  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许多人选择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乡村寻找一份恬淡与宁静。到马鞍山村呼吸清新空气,到大贝村欣赏满目繁花,到平安堡村休闲采摘……如今的九台,满足了人们对乡村旅游的美好向往,青山绿水环绕,房屋错落有致,环境整洁优美,满眼好风光,处处回荡着游客们的欢声笑语。

  近年来,山水生态、冰雪运动、民俗文化、乡村农家和工业旅游五种特色旅游业态在九台全面铺开,杜鹃花旅游节、山野菜美食节、消夏文化旅游节、金红苹果采摘节、徒步节和冰雪文化旅游节等主题活动次第开展,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九台全域范围内更加注重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风貌,打造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新地标。

  以九台区波泥河街道平安堡村为例,这里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更是长春市首批全域旅游示范村。为大力发展旅游,近年来,这里进行了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更在全村范围内实施了绿化、亮化、硬化、美化、洁化、文化“六大工程”,使全村上下“净”起来、“绿”起来,街路“亮”起来、“硬”起来。下一步,这里还将建设东北亚苗木文化产业园项目,培育高端、珍稀苗木花卉,改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辐射带动全街道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无独有偶,九台区土们岭街道先后打造了马鞍山花海、牡丹园和沿河景观带,还修建了乡村道路、院墙、路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使乡村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我这个小店主打山野菜,这两年到我们这儿旅游的人多了起来,这里的环境建设也越来越好,生意好起来,我们的腰包也是越来越鼓了。”土们岭街道马鞍山脚下的一家饭店里,老板一边热情地接待顾客一边说到。如今的九台以旅游项目为带动,重点打造了百里乡村画廊旅游地景公路、马鞍山、平安堡、大贝等美丽乡村和庙香山等景区景点,发展了北方寒冷地区大樱桃、东北亚苗木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雪。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下,九台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村庄变成景点、田园变成公园,形成宜观宜游、连片带动的集聚效应,展现出九台的新面貌、新风采。

  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长春市九台区清水村原名清水泉子村,因村内有多处清澈的泉水而得名,而如今的清水村,不仅有绿化鲜花相互掩映的美好环境,还有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每当夜幕降临,喜庆的秧歌鼓点、热闹的舞蹈节拍代替了村子往日的宁静。

  这美好的生活都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像清水村这样的场景,在九台区处处可见。为全面贯彻落实长春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九台区立足乡村产业振兴,以产业带动引领乡村发展,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按照九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做好“中国北方苗木花卉之乡”这篇大文章,走好苗木花卉产业致富之路是九台区始终坚持的方向。

  在单海龙当选清水村党支部书记以前,他就是当地有名的产业经营者和优秀的苗木经纪人,带动周边一批人走上了苗木产业道路。上任伊始,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就确定了依托波泥河苗木花卉优势资源,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帮助村民们增收致富。清水村重点建设苗木特色产业示范园区——九台区金色家园种植合作社。在做优做活特色苗木产业牌的同时,清水村启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能人引领、产业带动、公司经营、整体推进。

  金色家园承载着金色梦想,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上,“金色家园”闪烁着金色光芒,托起了幸福的希望。2017年,清水村“金色家园”成立后,种植了黑果花楸、抗寒月季、黑枸杞等高端苗木花卉80多个品种,提升苗木花卉规模和档次。为了增加村民收入,金色家园所有用工全部优先雇用当地村民,带动当地以及周边农民就业5万余人次,为他们创收500余万元。由于集中发展苗木,不但最大限度实现农民增收、土地增效,而且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污染,提升了地力。园区重点发展的绿化工程大苗,在国家严禁野生大径树种下山的情况下,绿化大苗供不应求,市场空间巨大,效益非常可观。村民也从自主经营中解放出来,既免去了滞销的烦恼,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百姓们赞不绝口。

  让农田变绿树,让人居环境更加美好。九台区积极调整玉米种植面积,科学谋划建设苗木特色农业实验区,成功引进吉林省润泽集团。在平安堡村建设东北亚苗木文化产业园项目,以培育高端、珍稀苗木花卉为主,全力打造新品种繁育区、技术开发应用区、苗木花卉博览馆、苗木花卉科技馆、休闲采摘园、苗木花卉科普基地等10个特色农业功能区,成为吉林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九台区苗木花卉产业的兴旺发展,辐射带动全域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农业旅游经营收入和综合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彻底让村民们钱袋子鼓起来了。

  仲秋时节,行走在九台区马鞍山村,沿河两岸新修建的景观石和滚水水堤蔚为壮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修建的村路两旁,路灯亮起来了,绿树栽上了,50户村民的院墙、大门被统一改造了。村委会办公楼内,党员活动室、一站式服务大厅、游客服务中心、健身活动室、村民知识更新培训室等一应俱全;文化广场上,篮球场、湖面水系、木栈道、健身场地、停车场、生态景观等游览、服务设施应有尽有……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终目标是实现美丽乡村,而美丽乡村需要经济支撑,九台区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全力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以“富”带“美”,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形神兼备”,确保治理成果常态化、长效化。

  以扶持农业产业为切入点,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是农村一切生产生活的首要条件,而靠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是众多农村的现状,这也是实现基层政府、企业、农村互惠互利的一个良性渠道。九台区以壮大农业产业为突破口,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广泽奶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富程农牧肉鸡养殖项目、开心农业200万羽光伏生态养殖项目相继落位建设;东北亚苗木文化产业园、高端苗木文化基地项目全力推进,九台区充分发挥农业产业规模化聚集效应,以产业发展辐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点带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以丰富文化产业为载体,为人居环境注入“灵魂”。旅游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相辅相成的,乡村旅游发展能有效推动农村环境改善,而融入文化元素,更是为美丽乡村注入“灵魂”。为此,九台区在多个乡村打造了多功能活动厅、党员活动室、一站式服务大厅、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场所,同时开展综合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篮球赛等主题活动;其塔木镇刘家村建成东北三省第一家农民收藏博物馆,波泥河街道清水村启动村史馆建设试点,这些饱含文化内涵的项目,也恰恰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元素。九台区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时,还兼顾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认真梳理村庄文脉资源,把文化符号、文化传统同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结合起来,融入乡村旅游业,通过举办“山野菜美食节”“杜鹃花文化旅游节”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聚人气、树品牌,在旅游产业发展、环境风格塑造上彰显本土文化特色,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相辅相成,融合发展。

  以多元化产业发展为根基,为人居环境改善增添动力。仅仅依靠单一的产业不可能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真金白银才是保障人居环境整治的物质基础。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要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对此,九台区积极探索以村集体经济或“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构建和延伸农业“接二连三”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如运用“互联网+”模式与绿色农产品、农事体验、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相融合,逐渐形成多元新业态、服务业主业化、农业副业化发展趋势的产业模式,厚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济资本,最终实现经济支撑美丽乡村。

  “自从扶贫工作组来到我们村之后,给我们村里修了路,我们出门方便了,运货也方便了。”“现在我们也跟城里一样了,一拧开水龙头就有白花花的自来水流出来,让我们用水变得更方便了。”“以前,道路两侧的沟渠经常散发着恶臭的味道,现在经过改造后恶臭味消失了,临街院墙也得到统一改造,看着非常舒服。”……贫困村人居环境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来源于九台区扶贫工作的扎实推进和深入开展。

  实施交通扶贫,村民出行更加便捷。富不富,看公路。没有很好的交通运输环境,再好的产品也难以走向市场,道路交通的滞后制约着农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为破解这一难题,九台区加大投入,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全区贫困村基本实现社社通、户户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景象不复存在,农副产品运输成本降低了,对外销量大幅提高,农民钱袋子鼓了起来,心里的结终于解开了。

  实施电网升级扶贫,农民用电更加安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电网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着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繁荣。九台区通过对全区贫困村进行低压改造,使农用三项电通入了每社、每户,“电足了,心暖了,奔小康的干劲更足了。”充足可靠的电力,为九台区贫困村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产业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之路。

  实施饮水扶贫,农村用水安全得到根本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老百姓生产生活联系最紧密、受益最直接、保障最根本的民生工程,也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之一。九台区一直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件大事来抓,围绕群众所盼,持之以恒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汩汩清泉流入千家万户,真正让贫困村的农民用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实施产业扶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的重要抓手。九台区在推动产业扶贫过程中,引进朱老六食品、向宇果仁、土们岭林氏绿洲大樱桃、开心农业、田野泉酿造等一大批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带动了周边村屯脱贫致富的同时,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短短三年的时间,九台区各贫困村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策的扶持,使得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一座座桥梁的架起,道路的修整,卫生环境的提高等让全区贫困村越来越好。“我们现在干啥都有劲,村子变漂亮了,生活也越来越好,生活更有奔头了。”许多村民纷纷感叹道。

  走进九台区大贝村,干净、整洁、美丽,村路两旁鲜花芳香四溢,村民生活悠然自得,俨然一副山青、水秀、花美、人幸福的美丽画卷。过去,大贝村基础设施落后,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环境卫生脏乱,畜禽粪便遍布,群众反映强烈,近年来,大贝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环保意识逐渐变强,而其只是九台区众多村庄的一个缩影。九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得益于一把“金钥匙”——村民自治。

  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九台区通过制定管用实用的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等方式,不断推动农民从“看戏”到“唱戏”、从“要我改”到“我要改”转变,提高村民改善人居环境的意识,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抓好村庄美化绿化,形成了家家爱环境的治理机制。

  在九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村民既是受益主体,也是重要参与主体,九台区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九台区一些村庄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户进行宣传,以村干部包保的方式,形成了“看住小卖部、管住养殖户、柴草不进屯、白色垃圾进灶坑”的治理模式。现在,村庄里一般养殖户产生的畜牧粪便垃圾根本不落地,做到了日产日清,统一运到自家的田间地头,集中堆放,发酵还田;村里的大型养殖户按照畜牧养殖要求远离村屯,建设了完备的粪便处理设施,不遵守的养殖户按照要求坚决关停。除了养殖户,村庄产生的日常垃圾也是困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难题,日常垃圾天天有,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便是各家各户主动清理。为此,九台区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对于村庄白色垃圾由村民自行焚烧处理,各户日常生活中的灰堆、砖头瓦块等生活垃圾及时定期清理。同时,村民也按照要求将玉米篓子搭建在自家院内或者远离村屯公路两侧,柴草垛不进屯,囤放在专门地点。如今,垃圾无踪影,村民有意识,九台区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改善得快,干净美丽的环境也留得住。

  九台区一些村庄还与苗木合作社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各家各户房前屋后,街路两侧实行了栽花、种草全覆盖。环境的改善,也极大地改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村民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保护工作中,主动栽花种草,垃圾按要求处理,实现了村民自治。大贝村村民李大爷指着门前的花草,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现在屋前屋后漂亮多了,我们心情也变好了,村民们都自发组织起来保护花草。原来到处扔垃圾的现象没有了,即使附近没有垃圾箱,也看不到一处垃圾。”

  九台区农村的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通过政府引导,村民自治,村屯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保护环境意识不断提升。如今的九台农村景美、户富、人和,切实打造了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好不好?到不到位?首先看的便是整个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往,只要一提及九台区农村的环境,一幅“脏乱差”的画面便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但如今,走进九台乡村,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臭水沟变成了规划整齐的绿化带,参差不齐的房屋变成了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这些旧貌换新颜的变化都归功于不断改造提升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同样,要想美,也要先修路。道路不仅是乡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硬件设施之一,更是乡村面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地处九万公路沿线的九台区波泥河街道锦绣村连续实施“村村通”“屯屯通”水泥路建设工程,完成村屯路水泥硬化15公里,村路硬化实现全覆盖,屯路硬化率达到82%,以往坑坑洼洼、一下雨便泥泞不堪的土路基本消失不见,乡村“脸上的麻子和坑”都被抚平了。

  道路虽已修好,但垃圾随处可见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就像人脸上的脏东西如果不擦掉,人长得再怎么好看也都没用。针对于此,九台区实施了“户分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长效管理机制,并清理路边沟、河流内的垃圾,建立公厕及室内厕所,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等问题,提升了农村的人居环境。近年来,仅锦绣村一村便建设垃圾池48个,垃圾集中堆放点1处,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并实施路边沟建设30000延长米,小流域治理12000延长米;同时建设2个公共厕所,满足群众对公厕的需求,实施卫生厕所建设工程,完成11户室内、262户室外卫生厕所的建设。

  乡村的“脸”擦干净了,那么如何“装扮”就成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九台区大力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活动,通过栽种绿化树、花卉,免费为村民家的围墙、大门进行统一美化改造,建设太阳能路灯等举措,让乡村环境美起来。作为示范点的锦绣村,近几年来便栽种了4500棵绿化树、12000株花卉,村屯绿化率达到60%;对6社民居实施统一美化改造,建设围墙120米,建设大门30个;在村域内主要公路路段,建设太阳能路灯24盏。

  九台区通过改造提升农村硬件设施及服务水平,积累经验,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环境美促进生态美、乡村美,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一个又一个村落华丽转身,为九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绝的新活力。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