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老有所为系故乡 荒山之上创奇迹

土地流转 2019-11-10 00:12104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位于诸城市南部山区的皇华镇胡沟村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世代靠天吃饭,周围大大小小的薄地山岭有十几座,前些年仅能勉强种植玉米、大豆、小米“老三样”,每亩山地年收益不足500元。“康岭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满地跑”这是很多村民,对曾经的荒山的印象。而就是在这片荒山魏本欣历时5年,累计投入2.2亿元,种下榛子树近200万株,绿化荒山2.1万亩,新建蓄水塘坝13座,整修道路50多公里,带动周边13个村庄,3000多户农民建立起一条从种植到收购再到深加工完善的产业链,并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深秋时节,第六届品味山东暨创新提升“三个模式”·高质量发展看潍坊全国网络媒体行活动来到乘车在诸城华山万亩榛子示范基地,蜿蜒穿行,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榛子香气,放眼远望,梯田榛海连绵不断。任谁也不敢相信5年前,这里还是杂草遍地、乱石满山的一片荒山。

  2013年,从铸造行业功成身退的魏本欣开始思索如何改变家乡面貌。要在山岭薄地上发展现代农业,就要为这片土地找到一种真正适合的作物,同步植入人才、资本、科技、管理等现代农业元素,才能真正实现“绿化荒山、带富乡亲”,魏本欣认为果品是个基本方向。

  但对樱桃、苹果等鲜果作物进行了考察后,魏本欣发现这些作物一次性投入大、技术门槛高、市场前景不明,贸然发展大规模种植,风险较高。一次偶然的机会,魏本欣发现目前坚果市场走俏,不但种植技术相对简单,而且耐储存耐加工,又是公认的健康食品,符合当地实际,也顺应今后的消费趋势。为此魏本欣专门到东北进行考察,又到中国林科院向专家教授请教种植榛子的可行性和有关技术,并以600元每亩的价格从村民手里租下了过去200元一亩都租不出去的土地,并且一租就是10年。为了种植榛子,老魏先是投资注册了山东华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又对荒山薄岭进行了复垦、整平,完善水电路设施,同时与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进一步改良品种,落地水肥一体化、合理剪枝等技术。老魏一干就是5年,酷夏他头顶烈日,严冬他身披寒风,每天都要徒步5公里以上,即使各种伤患病痛也从未放弃。

  经过老魏的不懈努力一片沉寂千年的荒山秃岭彻底改变面貌,一棵棵郁郁葱葱的榛子树,染绿了岭南岭北,亚洲连片面积最大的平欧大榛子种植示范基地正式落地生根,成为周围村民心中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胡沟村党支部书记穆乃华告诉记者刚开始,老魏要在村里搞榛子种植很多人都不理解,很多村名都不愿把土地流传给老魏,他们都说“都这把年纪了,还瞎折腾个啥?”

  只有让农民看到和得到实惠,只有和他们的身子绑在一起,心贴在一块,才会成为农民信赖的领路人。魏本欣将榛子产业的触角悄悄伸向了第一产业,建立起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内容的脱贫长效机制,帮助成立两个苗木专业合作社,成本价卖树,市场价收购,规模很快扩大到400多亩。

  对那些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就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对转让土地的农民,安排在园区当工人,年薪3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就为周边村民带来6000万元的收益。还安置贫困村劳力500多人,直接收益1000万元,大大改善了贫困村面貌。

  从2018年开始,魏本欣在基地开始推行“土地返包”试验:加入合作社的社员,每5户为一组,可承包至少30亩榛子园,合作社提供农资、技术、收购等服务,榛子收货结算后,合作社扣下每亩300斤榛子的承包费和服务费,余下所有收益全归承包农民。

  “好日子我要和乡亲们一起过。”望着这片榛树海洋,魏本欣感慨万千,“把这两万多亩再返包给农民,合作社从田间管理等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向深加工、休闲体验和旅游开发要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富更多乡村,才能与农民结成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才能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