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

精准扶贫 2019-08-12 17:13165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_数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 【篇一:精准扶贫的解读】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 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 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 【篇一:精准扶贫的解读】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 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 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 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2015 年 1 月,习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 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 个月 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 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 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 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 成为 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 要求,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 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 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 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 录入等内容。过去,全国曾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 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实践表明,这样识别扶贫对象虽然 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琐、操作性不是很强。我省宜宾等一些地 方探索的“比选”确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也是一个精确识 别的好办法。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 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 “两委 ” 召开村、 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 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 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 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 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 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 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 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 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 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 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 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 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 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 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 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 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 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 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 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 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 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 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 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 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 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 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 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 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 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 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 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 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 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 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 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 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 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 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 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好像大家都在管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也 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很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也 不清晰。现在,省委已经明确,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 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 任务、资金和权责 “ 四到县 ” 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 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 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3 历史编辑 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通过近 30 年的不懈努力,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 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 8249 万人(其中四川为 602 万人),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 7.40 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 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 势比较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 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 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 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 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 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 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 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 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 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 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 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 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 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 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 “硬骨头 ” ,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 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 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 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 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 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 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 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 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 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 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最新解读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 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 2013 年底中国还有 8249 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 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 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国务院扶贫办 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独家采访时候表示,中国 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 6 亿 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 国家。但是,我国仍有 7000 多万人没有脱贫。“以前出台一项政策, 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 越大。”刘永富说,距 2020 年还有不到 6 年时间,要确保 7000 多万 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 1200 万人,每个月要减贫 100 万人, 任务非常重。 习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 “啃硬骨头、攻坚拔寨 ”的冲刺期。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 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 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自 6 月 18 日习关于扶贫的讲话发表一个月多来,已有 16 个省 份的省委书记陆续对扶贫工作表态,强调要深刻认识搞好扶贫开发 工作的重大意义,落实“4 个切实”的具体要求,谋划好“十三五”扶贫 攻坚工作。“精准扶贫”成为各省份书记的表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表 述之一,据统计,“精准”一词在 16 名书记的讲线 次。 刘永富认为,“精准扶贫”的含义在逐步深化、扩展。总书记 2012 年底到河北阜平老区考察时,关于扶贫工作,他讲不要用“手榴弹炸 跳蚤”,到了 2013 年 10 月,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 “精准扶贫”概念。在贵州又讲了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 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 贫成效要精准”。越往后(扶贫工作)内涵越丰富,操作性越强。理 解“精准扶贫”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 除 ”。 今年 1 月,习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 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按照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收入 2800 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 目前,我国有 14 个片区,592 个贫困县,12.8 万个贫困村,这些地 区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 刘永富认为,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 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中国的贫困人 口全部脱贫,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也有典型意义。 刘永富表示,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减贫的经验 也是国际期盼了解的热点内容。 【篇二:精准扶贫】 2016 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完成 1000 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 200 万人以 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 43.4%。 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 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 网络等问题,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 和民生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 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 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综合分析] 当前,我国贫困地区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主自然生存环境恶劣,脱贫 的顶层政策设计不精准,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劳动能力弱致贫 等现象的长期存在。而贫困地区无法摆脱疲困的原因在于深山区、 石山区贫困人口多,脱贫成本高 ;同时农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增收难。 此外,部分贫困地区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社会经济快速 发展的今天,如果不改善这些地区人群的贫困现状、生存环境,必 将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最 终影响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的目标的进程。 [参考对策] 而要使贫困地区真正摆脱贫困, 必须要采取“输血”和“造血”的办法。 在精准扶贫方面,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 要求,在精准扶贫上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在产业扶贫方面,民营企业要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人才,帮 助贫困百姓在产业扶贫方面因地制宜的做一些产业脱贫工作,让老 百姓真正地实现脱贫。 在教育扶贫方面,广大民营企业能够为贫困地区多捐赠一些小学、 幼儿园、中学以及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来满足贫困地区 的教育需求,从根源上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脱贫。 在就业扶贫方面,广大民营企业要为贫困老百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背景链接】 2016 年国考申论考前预测三:精准扶贫 2015 年 1 月,习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 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 个月 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 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 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 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 成为 各界热议的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 6 亿多人 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 但是,我国仍有 7000 多万人没有脱贫。 【理论政策】 习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 “ 啃硬骨头、攻坚拔寨 ” 的冲刺期。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 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 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 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 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 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 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 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内涵要义】 “精准扶贫”的含义是在逐步深化、扩展的。习总书记 2012 年底到 河北阜平老区考察时,关于扶贫工作,他讲不要用 “ 手榴弹炸跳蚤 ” , 到了 2013 年 10 月,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 贫 ” 概念。在贵州又讲了六个精准, “ 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 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 精准”。越往后扶贫工作内涵越丰富,操作性越强。理解“精准扶贫” 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对策措施】 1.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 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 的“第一战役”。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 信息录入等,完成建档立卡工作;同时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 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线.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 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 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吃透当地情况,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成效才能明显。而搞大水 漫灌、一刀切的地方,往往事与愿违。在一些地方,市场行情没摸 清,本地特点又没把握住,通过行政力量,一窝蜂地兴起养兔热、 种植热,结果在市场上栽了跟头,群众不但没富起来,还让大量投 入打了水漂。可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才能避免“花架 子”,找到脱贫的“金点子”。 4.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贫困群众需要自力更生,各级干部的引导 作用也很重要。在一些地方,扶贫工作之所以总是“涛声依旧”,与 一些干部找不准“穷根”,却热衷于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 的做法很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 确滴灌”,呼唤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呼唤一支沉得下 去、真抓实干的扶贫干部队伍。尤其是作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 基层组织,更要选对人、用对人,让那些懂农村、懂经营、有公心 的人才为乡亲们脱贫领路。 【篇三: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 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 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 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2015 年 1 月,习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 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 个月 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 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 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 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 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 扶贫” 成为 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含义: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 户 实施: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 要求,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 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 “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 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 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 录入等内容。过去,全国曾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 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实践表明,这样识别扶贫对象虽然 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琐、 操作性不是很强。我省宜宾等一些地 方探索的“比选”确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也是一个精确识 别的好办法。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 民先填申 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 “两委 ” 召开村、 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 次召开村、社两级 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 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 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 要充分发扬基层 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 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 明公开、相对 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 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 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 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 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 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 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 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 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 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 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 增加收入。 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 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 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 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 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 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 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 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 到群众最 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 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 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 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 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 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 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 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 金在阳 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 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 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 “张冠李戴”。 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 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好像大家都在管 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也 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很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也 不清晰。现在,省委已经明确,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 和项目 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 任务、资金和权责 “ 四到县 ” 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 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 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 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通过近 30 年的不懈努力,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 数不清、情 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 8249 万人(其中四川为 602 万人), 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 7.40 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 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 势比较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 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 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 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 民、 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 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 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 在,如: 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 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 摘帽”,数字 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 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 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 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 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 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 迁工程为例,居 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 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 “硬骨头 ” ,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 因为补助资 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 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 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 的主 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 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 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 题。扶贫必 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 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 雪中送炭的事,千 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 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 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最新解读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 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 标准,到 2013 年底中国还有 8249 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 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 因此需要给予 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国务院扶贫办 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独家采访时候表示,中国 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 6 亿 多人脱贫,成为全 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 国家。但是,我国仍有 7000 多万人没有脱贫。“以前出台一项政策, 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都是 ‘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 大。”刘永富说,距 2020 年还有不到 6 年时间,要确保 7000 多万人 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 1200 万人,每个月要减贫 100 万人,任 务非常重。 习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 “啃硬骨头、攻坚拔寨 ”的冲刺期。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 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 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自 6 月 18 日习关于扶贫的讲话发表一个月多来,已有 16 个省 份的省委书记陆续对扶贫工作表态,强调要深刻认识搞 好扶贫开发 工作的重大意义,落实“4 个切实”的具体要求,谋划好“十三五”扶贫 攻坚工作。“精准扶贫”成为各省份书记的表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表 述之一,据 统计,“精准”一词在 16 名书记的讲线 次。 刘永富认为,“精准扶贫”的含义在逐步深化、扩展。总书记 2012 年底到河北阜平老区考察时,关于扶贫工作,他讲不 要用“手榴弹炸 跳蚤”,到了 2013 年 10 月,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 “精准扶贫”概念。在贵州又讲了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 要精 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 贫成效要精准”。越往后(扶贫工作)内涵越丰富,操作性越强。理 解“精准扶贫”要义,用我们老百 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 除 ”。 今年 1 月,习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 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按照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收入 2800 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目 前,我国有 14 个片区,592 个贫困县,12.8 万个贫困村,这些地区 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 刘永富认为,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 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中国 的贫困人 口全部脱贫,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也有典型意义。 刘永富表示,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减贫的经验 也是国际期盼了解的热 点内容。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 口比较多,通过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党的领导,通过全社会的动员, 在全世界能够做出一个成功的“中国样板”。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