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为了村民们过上好日子付出一切都值得”

三农新闻 2019-11-10 02:3766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我这大半辈子都在做园林绿化,我深知经济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以我到村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绿化村庄的绿水青山,一年绿化一个山头,树苗我免费提供。”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镇义和碑村党支部书记张子学感慨地说。

  2015年年底,老镇长李志刚让在外地做生意的张子学回老家,“镇长告诉我,义和碑村现在没有书记,村子里有点乱,很多工作落实不下去,必须你出马了,你考虑考虑吧。” 张子学回忆道。那时候张子学的园林绿化生意正做的风生水起,家人都不同意他回去。但是他很快就做了决定:“我是土生土长的义和碑人,我对村子是有感情的,现在村子有困难了,我必须得做点什么。”

  脱贫攻坚是张子学上任后的第一道难题。义和碑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133户、294人,被列为全旗重点贫困村之一。扶贫先扶志,张子学首先解决的是老百姓的自主脱贫意愿的问题,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一次次召开贫困群众的议贫会,讲政策、话发展、找问题、解困难。

  找到问题,想出路。村子里多年依靠传统种植业,没有其他产业,村民大多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想致富还是要靠产业,2018年9月,在旗镇两级党委的支持下,张子学带领着大伙开始建设食用菌厂。“我们走访调研了很多先进地区的乡村产业,结合村里的资源优势,决定发展食用菌产业。”张子学说。项目一期工程共筹得资金261万元,张子学个人垫资100万元,目前已建成暖棚3600平方米、制菌车间500平方米。

  菌厂现阶段吸收的66万元扶贫资金已为64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1200元。同时,食用菌厂工人优先考虑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菌厂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19人、低保户4人。在菌厂打工的贫困户张桂兰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可以收入两千元左右,“离家近、能照顾家,活也不太累。”张桂兰熟悉了蘑菇的成长期,“这些香菇很快就长出来了,到时候就要忙了。”

  截止2018年底,全村已经稳定脱贫21户4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3.6%降到2018年末的1.06%,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500元增加到2018年的7300元,顺利退出了贫困村的行列。

  美丽乡村离不开生态美。张子学提出了“义和碑村党员百棵树”计划:“就是每名党员义务植树100棵,我相信只要党员带头干了,慢慢的百姓一定也会做。”2018年他带领全村人一起,绿化了村南出口的南小山,大家给它起名叫“义和碑南山公园”。

  绿化荒山30亩,栽植绿化树木10个多品种1万多株,修建1座凉亭,硬化了200米道路。“我们要把南小山打造成了义和碑村民休闲娱乐的小型森林公园。”张子学介绍说。

  2019年春季,村民们又在村附近的电视塔山义务植树1万棵,绿化荒山300亩。栽植树种有云杉、樟子松、黄菠萝、紫叶稠李等。“现在走在我们义和碑村路上,处处都能见到绿色,这是我们坚持的结果,这是子孙后代的福荫。”张子学欣慰地说。

  如今,在义和碑村提及张子学,村民都赞不绝口。村民村民刘景龙说:“张书记没来之前,我们这个村子是有名的后进村、贫困村、上访村。书记来了之后就想着为村发展集体产业,搞南山公园绿化,整治街道,村子现在大变样了。”

  张子学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由于机器故障,厂子里一个食用菌棚的棉被全部掉了,“当时里面已经长出了手指那么长的蘑菇,保守估计价值30万,菌棚最低极限是5度,而当时外面的气温是零下20度……”听到消息的老百姓都赶了过来,有的连件棉衣服都没穿,开始了往大棚上拉棉被的人力大战,零下20度、83米长棚、43张150斤的棉被,100余名村民整整用了近3个小时终于把棉被盖好,保住了大棚。

  “人心齐,泰山移”,那一刻张子学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党组织书记,我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服务,让义和碑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张子学感慨地说。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