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山东扶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81期(总第360期)

精准扶贫 2019-06-28 18:40181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8月17日至19日,全省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议在东中西三个片区分别举行,刘家义、龚正、杨东奇等分别带队来到鄄城县、莘县、诸城市、淄博市临淄区、五莲县和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走村入户,开展现场调研。在交流总结环节,部分市、县、乡镇负责同志就当地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优势、短板和今后打算进行汇报发言。现将部分市、县汇报发言摘登,以供全省各地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参考。

  全省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议于8月17日至19日举行。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重要指示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以东中西分片现场观摩的方式,典型开路、解剖麻雀,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深入交流、谋划措施,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刘家义、龚正、付志方、杨东奇等分别参加三个片区的会议。与会人员来到鄄城县、莘县、诸城市、淄博市临淄区、五莲县和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走村入户,听民声、访民意,开展现场调研。大家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本地实际和工作职能,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探讨解决办法。在交流总结环节,部分市、县、乡镇负责同志谈了当地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优势、短板和今后打算,与会省领导讲了意见建议。

  会议强调,乡村振兴路还很长,脱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要认真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看清差距、补上短板,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一要真心实意、真抓实干。认真剖析每个村、每一户的实际情况,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用心、用情、用诚做好工作。二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结合起来,市级抓布局和指导,县级抓统筹,乡级为主体,村级抓落实,突出本地特色,用好用活现有政策。三要抓住重点、有序推进。既要着眼长远,又要抓住当前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四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不断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推动省市县乡融合发展,形成强大合力。五要落实责任、完善奖惩。坚持五级书记靠上抓,落实好省级领导联系县,县包乡、乡包村的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强化督查问责,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有关省领导,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各市、县(市、区)委书记,各市市委农工办、扶贫办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东营市共有103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到去年基本实现省、市标准脱贫,目前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7953户14345人。我市绝对贫困人口相对较少,但78%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非贫困村,因病因残致贫的占78%,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任务依然艰巨。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式扶贫并重,探索建立了“两建一推六保障”长效机制,推动扶贫工作高质量发展。

  “两建”,就是建立“扶贫基金”、 建设“扶贫关照中心”,实现贫困人口收入达标、特殊贫困群体关心照料、分散贫困人口脱贫解困三个全覆盖。扶贫基金,由县乡政府统筹整合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涉农统筹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等,组织实施扶贫产业项目,利用项目收益建立扶贫基金,主要用于解决项目区内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收入达标和特殊贫困群体救助。全市共建立扶贫基金118只,规模578万元,已支出101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152户2276人。其中扶贫任务最重的利津县,整合资金建设7处镇级光伏扶贫项目,建立镇级基金,年可收益60余万元。扶贫关照中心,主要针对贫困群众中的特殊群体,通过整合改建乡镇和社区的幸福院、文化大院等,为贫困人口提供膳食供应、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比如,垦利区大王社区扶贫关照中心辐射周边8个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阳光大姐”具体运营、政府指导监管的运作模式,实现了精神物质双照料。目前,全市已整合建设扶贫关照中心40处,关照困难群众1521人。

  “一推”,就是推进扶贫连片开发,实现扶贫开发的均衡性和持续性。坚持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等融合发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部门、企业、油田等各方资源力量,围绕扶贫工作重点村统筹实施乡村旅游、农业综合开发等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增强贫困村及其周边村整体发展能力。全市现已完成扶贫连片开发项目8个,总投资1.9亿元,覆盖83个村。比如,以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垦利区西隋村为中心,实施了总投资1300万元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辐射周边6个村,仅土地流转承包费就使群众每亩增收400元,受益群众2000余人。

  “六保障”,就是从低保、医疗、教育、住房、助残、慈善六个方面向贫困人口拓面提档,实现扶贫政策性兜底保障。围绕贫困人口基本需求,完善扶贫、民政、教育等部门的贫困救助衔接管理机制,建立救助兜底政策体系,有效解决返贫和新致贫。到今年上半年,贫困人口7596人纳入低保,19277人次享受各类医疗补贴救助697万元,1838人次获教育资助395万元,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65户,3167人次享受残疾人补贴299万元。同时着眼常态长效,制定出台了围绕“两建一推六保障”的具体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

  当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推进“两个转变”的新阶段。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着眼促进城乡协调均衡发展,着力完善长效机制、放大扶贫效应,确保高质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各项任务。一是统筹城乡困难人口动态管理。2017年在广饶县开展试点,把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人口、农村和城镇困难家庭全部纳入日常监测,共帮扶救助困难群众15527人次,发放救助金149万元。今年在全市推开,搭建城乡困难人口动态管理平台,各县区按照城乡人口3%—5%的比例,对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采集33项基本信息和12类帮扶需求,量化“贫困指数”,实行动态排序,让最需要帮扶的人优先得到帮扶。同时,把扶贫特惠保险连续两年扩大到城乡低保和部分困难家庭。二是实施扶贫工作重点村提升工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确定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等23项指标,推动扶贫工作重点村巩固脱贫成果,提升发展水平。目前,已有59%的贫困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对2014年以来脱贫享受政策贫困人口持续帮扶。三是夯实扶贫脱贫基层基础工作。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行动,抓实“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确保脱贫质量实效,努力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首当其冲的重要阶段性任务。日照市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生态优势,建设美丽乡村,着力走出一条统筹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的新实践。

  一、大力实践“两山论”,坚持以生态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推动“五个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习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殷切期望。如何立足日照实际,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书写好乡村振兴的“日照答卷”,是我们一直在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总书记的“两山论”和浙江等地的成功实践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就是:要以生态振兴为引领,通过生态振兴促进产业振兴,进而为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为此,我们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坚持把生态振兴作为先导性工程,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深入开展林水会战,带动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2015年,启动实施了第一轮林水大会战。三年时间,共投入资金75.6亿元,植树造林31.9万亩,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312项。今年初,又按照“丰富内涵、提质增效”的理念,启动实施了新一轮林水会战,计划再干三年,投资148.6亿元,完成造林40万亩,建设重点水利工程305项,治理河道600公里。具体工作中,重点抓了“四个结合”:一是造林与治水结合。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造林治水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水治到哪里,林就造到哪里;树栽到哪里,水就跟到哪里,实现了以林护水、以水兴林、林水共治。二是陆地与海洋结合。把全市5359平方公里的陆域和6000平方公里的海域一体考虑、一体推动,启动实施了总投资67亿元的修岸护海、退渔还海、治污净海、绿色养海、文化兴海“五大碧海行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退渔还海5780亩,恢复湿地6000亩以上,使受损岸线%以上,自然岸线%以上。三是生态产品与生态产业结合。通过发展“新六产”,特别是“林水+旅游”,把生态产品与生态产业贯通起来,让“绿水青山”的颜值和“金山银山”价值统一起来,促进“生态生财”。林水会战实施以来,全市共打造蓝莓、绿茶、果桑、大樱桃等较大规模的林果采摘园、生态观光园200余处,培育林果特色基地40余个,让一个个造林治水工程成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钱袋子、聚宝盆。四是政府和市场相结合。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入造林治水。在林水会战中,全市造林投入的80%,治水投入的57%,都来自于社会资本。

  二、聚焦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持用“绣花”的功夫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就日照来说,脱贫攻坚主要有两块“硬骨头”:一是“老病残”特殊困难群体,占到全市贫困人口的85%;二是中部山丘区,包括莒县北部、五莲西部、东港西部、岚山西北部,这一区域交通不便、立地条件差,集中了全市90%的扶贫村、56%的贫困人口。为了攻克这两座“堡垒”,我们按照精准施策的要求,下了“绣花”功夫。针对“老病残”特殊困难群体,主要建立了四项机制:一是差异化收入分配机制。改变过去“均而匀之”的扶贫收益分配方法,将贫困户根据贫困程度、有无劳动能力等情况分成三个等级,重贫多发、轻贫少发,促进了稳定脱贫。二是互助化养老服务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聘请有劳动能力的居家贫困妇女,与“老困孤”贫困人口结对帮扶,同步解决贫困妇女“居家脱贫”与失能老人“脱贫”“解困”两个难题。目前,全市共照料贫困失能老人4200多名,实现了互助养老全覆盖。三是减免化医疗保障机制。推出了五重保障机制,将贫困人口在二级以上医院住院费用个人自负部分降至4%以内,在乡镇卫生院住院降至2%以内。今年以来,已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结算医疗费用6200多人次,减免贫困人口医疗支出658万元。四是全程化教育扶贫机制。建立了贫困学生每人一档,全学段资助、全过程帮扶、全方位关爱、全覆盖就业的“一档四全”教育扶贫机制。近两年,市县两级共投入专项教育扶贫资金64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万人次。

  针对莒北莲西等重点贫困区域,主要突出了“三抓”: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交通不便,是贫困区域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为尽快改变这一面貌,我们在这一区域规划了“四纵六横”路网,2016年以来已投资13.67亿元,完成道路23条、433.6公里。去年以来,又抓住全省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的机遇,大力推进“幸福公路”建设,计划三年投资342亿元,建设幸福公路4000公里。二是抓特色产业培育。着眼增强“造血”功能,立足贫困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79个,完成分配产业收益2570万元,带动1.7万户贫困家庭户均增收828元。三是抓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是组织实施了村集体经济“清零”“倍增”行动,年底前将基本消除村集体收入为零的“空壳村”;明年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收入将实现翻番倍增,全市60%的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