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打好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开启幸福美满新生

精准扶贫 2019-07-23 16:47184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富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处云贵乌蒙山区,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7%,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事关精准脱贫攻坚战能否打好打赢、脱贫成果能否巩固。富源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紧扣“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坚持“安居、就业、产业、保障、管理”五个一步到位,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1327户5879人搬迁任务。

  打好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精准识别是前提。把精准识别搬迁对象作为扣好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颗纽扣”,坚持标准与程序并行,深入细致开展识别工作,做到对象精准。一是严格标准“初选”。根据动态管理识别最新结果,对标《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组建由驻村干部、包村干部、村组干部组成的工作小分队,分片分区开展普查筛选,对符合“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六类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进行识别登记。二是严密程序“精选”。在全面普查筛选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户申请、组评议、村初定公示、乡复核、县审定公告”方式,实行村民小组长、村委会(社区)主要负责人、驻村工作队长、乡镇(街道)挂片领导及党政主要领导、县级挂钩领导“五级”签字负责,确保搬迁对象精准识别无错漏。三是严厉监督“确选”。将搬迁对象详细信息在县电视台、县纪委阳光监督数字化平台上公示公告,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让群众把好对象识别最后一关。

  打好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精准安置是基础。“搬到哪里去”是搬迁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搬迁后能否实现脱贫的关键。坚持规划与民意并重,科学合理选择安置点。一是政策宣传到人。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引导群众克服“亲情难舍,故土难离”的情结。二是听取民意到户。入户走访调研全覆盖,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弄清楚群众“想不想搬、今后想做什么、想搬去哪儿、安置点怎么取名”,确保在选择安置点时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同时,成立以搬迁群众为主体、镇村干部参与的建设管理委员会,全程参与选址、规划设计等工作,确保安置环境、户型符合群众意愿,让群众更有归宿感。三是规划发展到点。充分考虑搬迁户教育、医疗和产业、就业等保障问题,在县城、集镇、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中心村规划实施1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确保搬迁户既能挪穷窝、也能换穷业,彻底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打好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安全放心是关键。拥有一套安全适用的房子,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手抓质量、一手抓进度,高质高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努力打造安全工程、放心工程。一是高位推进“强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由一名县级领导负责,同时各镇(街道)组建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办公室,确保了搬迁工作上下一盘棋,一个步调抓到底。二是严格管控“降成本”。涉及项目前期须经第三方开展的工作,由县直行业管理部门牵头,邀约省内实力较强、信誉较好的作业单位进行摸底询价,形成县级控制价,再由各镇(街道)自行按照招投标程序选定作业单位,所需费用严格控制在县级控制价以内。房建项目建设按照实用节俭进行规划设计,所需材料一律经各镇(街道)进行询价议价,保证质优价廉,从实施结果看,搬迁房实际造价低于市场价,降低了建设成本。三是高质高效“抓推进”。建立周一部署、周五总结的推进机制,制定搬迁任务清单,每周一下发到县直有关单位和镇(街道),实行24小时两班倒和早安排晚验收制度,抢抓工作进度,每周五总结分析、解决困难问题,确保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快速有效推进。

  打好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群众增收是根本。易地扶贫搬迁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房子有没有盖起来,贫困户有没有搬进去,更要看搬迁群众的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坚持在发展产业、扶持就业上下功夫,让搬迁群众稳定增收、逐步脱贫致富。一是就业帮扶全覆盖。围绕就业有平台、有岗位目标,组建8个劳务派遣公司,通过县内企业安排一批、外出务工就业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的方式,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充分就业,全县累计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41313人。去年以来,县内开发岗位1331个,县外对接各类企业27家、岗位9759个,组织多场次就业现场对接会帮助易地扶贫搬迁户中有劳动能力的2507人全部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6000元。二是“扶贫工厂”进家门。利用安置点一层管理服务用房开展招商,组织群众进行来料加工、来单加工,把贫困户的“家”变成“扶贫工厂”,让搬迁户“住在二楼以上,一楼上班”及在家就业,目前已建立16个“扶贫工厂”,帮助2000余名贫困户通过技术培训走上工作岗位,每人每月可增收1700—4000元,实现挣钱管家两不误,有效解决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三是产业扶持促增收。引进广东温氏食品集团,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搬迁户”模式,在每个安置点建设1个生猪养殖小区,每个养殖小区投资280万元,由温氏集团垫资80万元,县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万元,搬迁户贷款筹集180万元,建成后将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5000元。同时充分利用产业资金,采取集体流转土地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搬迁户发展软籽石榴、黄桃、猕猴桃、花椒、辣椒、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解决持续稳定增收难题。

  打好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党建引领是保障。建立基层党组织是易地扶贫搬迁最坚强、最有力的战斗堡垒,能进一步凝聚基层组织能量,为搬迁群众排忧解难,帮助易地搬迁群众扎根安家,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方位做好后续管理、服务和保障等工作,着力打造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稳定、精神充实的和谐社区,让搬迁户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一是党的支部“全覆盖”。坚持搬迁到哪里、党的支部就建到哪里,在每一搬迁安置点成立党支部,配齐活动室和活动场所,充分调动老党员,组织发展新党员,通过支部示范带头引领,不仅解决搬迁群众思想、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难题,而且通过党组织的凝聚力把从各地搬迁来的群众拧成一股绳、变成一个家,让搬迁群众在新家安心扎根。二是党员群众“结对子”。组织搬迁安置点所在地党员干部每人与2户搬迁户“结对子”“结亲戚”,组织邻里之间来往、沟通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传达党的脱贫政策,舒缓搬迁户心理压力,更好更快融入新的环境。三是强化管理“促和谐”。制定安置点社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疏导教育,培养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搬迁户参与当地管理和服务,增强主人翁意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按规定议事、办事、管事,让社区的大事由大家说了算,公益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四是教育引导“感党恩”。通过“脱贫攻坚乡村大讲堂”“送戏进社区”“家访暖心行动”等形式,全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致富带头人、模范家庭评选,激发内生动力,引导搬迁户“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真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作者系云南省曲靖市委常委、富源县委书记)

  云南:饮用水水质在线监测及预警系统项目启动近日,云南省卫监局召开云南省水质在线监测及预警系统建设项目启动会,标志着我省部分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在线监测及预警系统建设项目工程正式展开。该工程能实现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的实时监测、动态掌握水质变化情况,有效预警水污染事件,确保生活饮用水卫…【详细】

  云南大量野生食用菌上市 享用野生菌有学问购销两旺的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 美味干巴菌 新鲜牛肝菌记者季征/文李秋明/图 本期焦点 云南分布、蕴藏大型线%,素有“真菌王国”的美誉。进…【详细】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