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休闲农业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乡村旅游 2019-09-21 21:19176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乡村文化资源为依托,用地形地貌、产业设施、种植作物和畜牧、建筑、水系、绿化植物等多种人工元素和其他自然、人文要素等, 在一定经济基础和技术前提下,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产值,遵循科学原理、艺术规律,按照民族审美标准所创造的新型休闲娱乐环境。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一张新型交叉型产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

  在国内,休闲农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休闲农业可以使得农业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完善和优化了农业产业模式、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推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产值和高附加值。同时,增进了城市人群和农村人群的交流,加深了对农业和农村的了解,逐步形成了城市支撑农村,农业反馈城市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休闲农业专业则是在培养具备园艺植物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农业学科的基础上,结合休闲农业的人才需求,培养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的综合型学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城市人到乡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的游客越来越多,有力地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一是 1980年-1990年的萌芽和兴起阶段,在少数改革开放较早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首先发展观光采摘农业;

  二是1991-2000 年的初步发展和成长阶段,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

  三是 2001年至今的较快发展和规范经营阶段,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休闲农庄、乡村旅游均发展起来,而且制定评定标准,走向规范化经营。

  一是休闲农业已从初期自发发展,进入有组织的规范性发展;二是休闲农业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步向规模化发展;三是休闲农业产品从最早的采摘、农家乐发展到现在的休闲农庄、生态农园、体验农园;四是休闲农业功能从单纯观光,扩展到观光、休闲、体验、健身等多功能;五是经营理念从单纯的生产经营, 扩展到休闲与体验,增加了文化和生态内涵;六是休闲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七是休闲农业在布局上呈现从东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展,从城市近郊向中郊、远郊区发展,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等比较集中的休闲农业区,正在形成的休闲农业区有南京地区、武汉地区、西安地区、昆明地区、沈大地区、 郑州地区、济南地区、杭州地区、长沙地区、福厦地区、哈尔滨地区、乌鲁木齐地区,这些以城市为中心的休闲农业区将带动周围乡村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新格局。

  从休闲农业的类型、模式以及潜在的市场空间来看,其需求的相应的专业人 才空间巨大。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休闲农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渐明显,但是目前园艺专业教育还不能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2015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专业进行了调整,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设置了休闲农业专业,更是印证了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靠近东南亚,东临太平洋,气候适宜,交通发达,是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及台湾地区旅游网络的纽带。加之比邻港澳,与台湾隔海相望,兼受闽台农业合作和台湾观光农业发展的影响,因此,福建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福建休闲农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成立了福建乡村休闲发展协会,2016年12月22日,成立了福建省休闲农业协会,以推动乡村休闲产业的建设。据统计,目前福建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点有2600多家。尤其是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周边(如晋安、闽侯、同安、晋江等地),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由此形成的休闲产业也成为了提升农业竞争力、美化乡村、富裕农民的一种新兴产业。

  福建已建成了一批规划科学、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点,上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农业项目逐年增多,涌现出了诸如角美龙佳生态温泉山庄、福清天生农庄、三明月亮湾生态农庄、上杭五龙农家乐、沙县马岩生态山庄、永福高山农业旅游区等一批发展质量较高、整体实力较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闲农业点。2016年福建省就公布了30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0村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2016年下发《福建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根据规划,在“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将每年扶持500家省市县三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000家。

  各地在创办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已开始注重区位、资源、市场等因素,通过开发特色项目,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例如莆田香积国香草庄园、长泰格林美生态提子园、尤溪百桂山庄、晋安快乐园艺等休闲农庄在开发规划上就注重突出各自的特色。

  在发展方式上,休闲农业已经从原先的以自发式发展、低层次个体经营为主,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为主;在空间布局上,已从局限于景区周边和城市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延伸;在功能定位上,已从原先比较单一的观光、采摘、农家餐饮等活动向体验农事、展示教育、休闲度假、拓展健身等多类型、多业态发展,初步满足了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休闲消费需求。

  实践证明,发展休闲农业,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同时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休憩的新天地,成为我省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产业总体素质不高,接待人数、创汇水平的经济指标以 及旅游资源规划和市场、产品开发,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等,与西方发达国 家尚有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与产业要素“硬件”、“软件”的不协调发展、 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受人才制约有着重要的关系。

  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者以当地的农民为主,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缺乏基本的认识。可见,发展休闲农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树立新观念,对休闲农业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

  我国的休闲农业起源于20世纪 80 年代,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遍布34 个省(区)市,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发展模式,同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提高 行业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与蓬勃发展的产业现状相比,休闲农业人力资源的配套则显得十分薄弱。除农业人力资源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外,人力资源的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休闲农业属于边缘产业,既具有农业经济的特点,又具有旅游经济的特点,它可以促进为旅游业服务的各种配套服务和生产的发展。起初的休闲农业从业门槛低,从业人员基本是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来,而且休闲农业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当代中国农民“离土不离乡”或“既不离土,又不离乡”的心理需求,所以大多是当地农民就地就业,当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而且人数众多,造成休闲农业服务水平低,同时服务型人力过多

  在休闲农业发达国家,技术型人力资源承担着休闲农业创新的任务。近年来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快速,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牧渔水利生产人员需求不断增加, 技术型人力资源短缺。

  休闲农业日趋规范化管理,原先的农业高校教育和培训的人才主要是农业技 术方面的人才,而休闲农业的发展时间较短,这方面管理人才培养教育储量少, 造成休闲农业管理人才极度短缺。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内涵逐步提升,产生持续的人才需求和培训教育需求。无论是企业经营、田间管理、规划设计,还是活动策划、市场营销和节庆会展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人才缺口。无论是重点农户、一线员工、休闲农庄主,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都存在着较强的人才培训潜在需求。

  为了促进休闲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各级政府出台政策和编制规划,对人才 培养提出具体要求,并提出了制度、经费等有效保障措施。农业部出台的《全国 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围绕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要求,依托职业 院校、行业协会和产业基地,分类、分层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 高从业人员素质。

  农业部将休闲农业人才培养纳入阳光工程培训体系,从师资、教材和经费等 多方面保障了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

  休闲农业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 3 个层次架构。普通高教是休闲农业高级人才的摇篮。其目标是培养规划、创业与科技人才,为休闲农业提供高质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适应新型休闲农业系统综合、技术密集、功能多重、经营外向、依托智力资源的产业特点,普通高教这一层次应由农 业院校和其他类型的高校共同组建,以涵盖生命科学、大农学、农业工学、管理 科学等多学科领域,为产业创新提供雄厚的人才基础。

  职业教育层次立足培养休闲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大量运作人才。它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侧重培养专业应用操作能力。鉴于目前市郊农业人员的弱质性,职业教育承担着极其繁重的任务。通过绿色证书、持证上岗、保证都市休闲农业人员的基本专业知识水平和运作效率,是休闲农业的生命力所在。

  继续教育承担休闲农业人才培训、知识更新和提高的任务。尽管普通高教、职业教育也有这一任务,但依目前情况,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电大、自考机构等成人教育系统,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继续教育层次要根据科技进步、市场环境变化和休闲农业组建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供人才培训、提高服务。

  休闲农业教育网络要形成相互贯通、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其中之一是要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为市郊农业转型,构建真正的现代农业产业培养人才。在人才类型上,要克服传统的重生产、轻经营管理,重经验、轻科技的倾向,突出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在网络结构上,要鼓励每一层次的教育机构多样化、特色化,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福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区,休闲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发展很快, 在全国处于先进地位,因而对休闲农业人才的需求更为明显。中国进入WTO后, 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处于探索和创新的时期,园艺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也是如此,在这样承前启后的阶段如何培养有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如何才能使专业的发展 和人才的供求达到社会的需求,已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对于休闲农业专业而言,机遇和挑战也是并存的。

  目前福建省没有院校设置休闲农业这一专业,与福建对休闲农业人才的需求极度不符,人才缺口巨大。为满足休闲农业对人才需求,在专业方向现有人才奇缺,能人转业,青壮年劳力断层,科技、管理人才知识老化的情况下,对于我们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高职高专学校,恰好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特点,适应新型农业发展的要求,增设休闲农业教育专业,培养懂科技、有技能、善经营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福建省唯一的农业类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秉承百年优良办学传统,砥砺出学以致用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奉献,和谐发展的农院精神,打造了前校后场、产学结合的办学格局,形成了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实训就业相关联等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在一代又一代“农院”人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曾荣获“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国家鲜食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福州)”、“国家叶菜型甘薯原原种扩繁基地(福州)”、 “福建首批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先行先试高校”、“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首批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农业休闲示范点”等多项荣誉,并于2011年12月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采取“引凤筑巢”的方式,先后引进省农科院和6家企业,吸纳外来资金4000多万元,共建“现代农业科教基地”、“新世景花卉”、“风光园林苗圃”等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拥有生物技术应用(园艺)、畜牧兽医、物流管理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级财政支持的4个专业实训基地,4个省级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初步形成了“前校后场”产学结合的办学新格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博雅教育为切入点,依托“相思岭讲坛”、“博雅试验班”、“海西创业学院”等平台,开展博雅教育、创业教育、国学教育,大力提升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基本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8人,其中教授7人、农推研究员1人、副教授63人,博士4人、硕士138人,“双师型”教师158人,聘请校外兼职(课)教师159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畜牧兽医)1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兼职教师”等教师分类培养工程,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聘请校外兼职教师154人,形成了由本校教师、省农科院客座教授、企业技术骨干和台湾高校教师组成的“1+3”教学团队。就学历和实际能力而言,能胜任以后的教学任务。具有专业实训室所需的教具、仪器、标本等现已具备能满足实验、实训课所需的基本设备。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