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貓洞村:借力紅色旅游圓夢富美鄉村

乡村旅游 2019-04-27 15:4358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沿著新修的龍泉大道向息烽城南行六公裡,走進群山環繞的陽郎壩,就是息烽縣永靖鎮貓洞村了。小巧玲瓏的村庄裡,別致的民居依山而建,和煦的春風拂面,花紅柳綠,溪流潺潺,美不勝收。

  4月24日上午,在緊鄰貓洞村的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旅游大巴往來穿梭,一批批游客紛至沓來。“近幾年,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年接待人數超過70萬人次,比之前增加了三倍多。”景區辦公室主任穆念說,這裡已成為黔北紅色旅游線上的熱門景點,帶火了貓洞村的鄉村旅游。

  依托得天獨厚的紅色旅游資源、涼爽的氣候、優美的山水風光,貓洞村村民們傳承紅色基因,奮力拼搏,自強不息,深耕旅游市場,發展現代農業,把一個貧困山村變成了“綠富美”,全村365戶、1472名村民2018年人均純收入達8600元。

  “這是從重慶過來參觀紅色的游客。”貓洞村村支書陳孟菊說,紅色景區旅游火爆,村裡的人氣也旺了。

  事實上,眼下還不是貓洞村的旅游旺季。每年盛夏,不少重慶游客會像候鳥一樣進村避暑,全村1100多張床位常常被訂購一空。

  趁著旺季未到,貓洞村三佳客棧的老板吳佳奇正抓緊完善基礎設施、種花補草,讓客棧更美觀舒適。“游客來避暑,一個月每位收1000多元,包吃包住。” 吳佳奇說,游客白天可摘葡萄、逛田野,晚上可到河邊散步、跳壩壩舞,“口口相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重慶等地的客人。”

  在吳佳奇看來,貓洞村對游客的吸引力,除了源於優越的自然條件,也離不開美麗鄉村建設和村容村貌改善。

  近年來,息烽縣結合富美鄉村建設,著力打好鄉村休閑避暑旅游牌,出台政策、投入資金,建設了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點,貓洞村就是其中之一。

  過去,貓洞村裡的道路是泥巴路,生活垃圾沒有得到及時清運,路燈等基礎設施也不完善,雖然背靠知名紅色旅游景區,卻基本沒有游客光顧。隨著富美鄉村建設推進,貓洞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修建了800平方米的廣場,硬化道路1500米,安裝60盞路燈,種下若干行道樹,清理40噸垃圾,清理河道、溝渠1000多米……面貌一新,游客自來,村民們看到了村子的發展希望,紛紛開始投身餐飲業、住宿業,鄉村旅社、鄉村客棧、農家樂等如雨后春筍涌現出來。

  為了讓游客住得更“巴適”,貓洞村還成立了息烽農惠旅游開發公司,把全村的近50家農家飯店、客棧納入統一管理。

  4月25日,在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的紅色旅游餐飲接待中心,劉運龍、劉遠麗、劉遠萍三位“80后老板”正在灶台邊忙碌,辣子雞在炒鍋裡“滋滋”作響。再過一天,這裡要接待上千名游客,大家正在為此做准備。

  村子舊貌換新顏,帶來了新的希望,讓許多外出務工的村民返鄉創業,劉運龍、劉遠麗、劉遠萍就是這些返鄉創業者中的代表。“我們很看好家鄉的紅色旅游資源。” 劉運龍說,他們多年在外打零工,厭倦了漂泊的生活。一年前,看到家鄉大發展,他們帶著積蓄和先進的經營理念,毅然回來承辦了餐飲接待中心。

  去年10月份,餐飲接待中心一次接待2700余名游客,擺了250多桌,至今還讓三人激動不已。

  以前,貓洞村大部分村民都在貧困線下掙扎,種地、外出打工,是村民養家糊口的方式。隨著1997年5月息烽集中營舊址一期工程修復對外開放﹔2005年8月二期工程對外開放﹔2008年,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免費開放,紀念館旁還建起“陽朗風情小鎮”,村民們爭相加入經營農家飯店、客棧的行列。

  中午時分,“陽朗風情小鎮”熱鬧非凡,主打當地特色美食陽朗辣子雞的農家飯店家家客滿。“小鎮上貓洞村村民經營的飯店超過10家,佔了一大半。”陳孟菊說,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讓貓洞人並不甘願受窮,大家依托紅色旅游,開發餐飲、住宿、果園、花圃等多元化產業,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明媚的春日裡,貓洞村村民劉開陽正在村裡的經果產業採摘園精心打理新栽種的樹苗。果園寄托了他的致富夢,因此他格外盡心盡力。

  以前,貓洞村沒有規模化的產業,村民們以種植自給自足的糧食和蔬菜為主,缺少致富門路。身體受傷不能干重活的劉開陽,更是增收無門。

  2017年,貓洞村成立“息烽農惠富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引進專業果品種植企業,採取“合作社+企業+貧困戶”的模式,打造高標准經果產業採摘園,鼓勵村民們轉變觀念,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村民們按照科學方法種起了果樹。

  除了採摘園,貓洞村還和花卉企業合作,發展起花卉培植基地,目前基地已經陸續培植薔薇、牡丹、玫瑰等數十種花卉和多種樹木、盆景、綠植。

  採摘園和花卉培植基地建設過程中,貓洞村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帶動130多戶村民增收。“我們家拿出3畝地入股了採摘園,年固定收入1800元,我在果園打工每月收入超過1000元,果園有收益后,還有更多的分成,收入還會增加。”劉開陽樂呵呵地算了一筆賬。

  年過七旬的村民的劉文碧,也積極以土地入股花卉培植基地,並在基地務工。“我們都很願意學著種植花卉,這些花就是我們致富的希望。”劉文碧說。(劉輝 羅婧)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