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魏玉栋:美丽乡村的源起、建设与思考

招商引资 2019-07-20 07:0756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摘要:报告人通过反自然、反规律、反民本、反传统、反公平的非美丽乡村做法,与产业美、村庄美、人文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形成的强烈对比,围绕那些非美丽乡村的做法、美丽乡村应该是什么样、美丽乡村的源起、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要义等五个方面深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讲美丽乡村首先要讲哪些是非美丽乡村的做法。当前,很多地方美丽乡村的建设出现了偏颇,我总结了几个词。

  第一个词是“反自然”。我曾经去过一个西部的地级市,当地领导说他们市非常重视美丽乡村,通过各个方面筹集了不少钱,买了很多水泥,水泥进村以后美丽乡村就建成了。这种现象是广泛存在的。我也曾经去过一个村,他们带着我到村里去看美丽乡村建设的成绩,其中之一就是村里的一条山溪,他们把这条山溪做了“三面光”硬化处理。我跟他们说:“你们这不叫建设,完全是破坏,建议不要继续了。”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这个村子边上是溪,溪背后就是大山,这条山溪与村民之间有一种非常紧密或者说特殊的连接关系,村里边的每一个百姓,无论岁数的大小,都与这条溪有一系列的故事。现在把山溪用水泥砌成两米高直上直下的渠道,这一下子就把山溪和人之间距离拉远了,小孩再也不能到溪水里玩耍,而且还很危险。这是第一个现象,我称为“水泥思维”。

  第二个现象是环境污染,这已经非常多了。第三个现象是过度使地。在云贵地区,老百姓在山上耕地的地方土层非常薄,可能一块地只能种很少的玉米,这样的耕作对土壤的流失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当然有气候的原因,有没有人为的原因?答案是肯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比较大的农牧交替。本来是牧区,中原农耕文明传进去以后,开垦森林和草原来种庄稼,开始有了耕作层,这样就造成了一系列的土地变化,进而影响了气候,气候反过来再影响整个环境。

  还有就是塑料大棚,这样高密度、高强度的对土地的使用,造成了大量的问题。另外,在极度湿热的环境下,害虫病虫的繁殖力非常强,这就要使劲打药,打药对农产品的安全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对打药的老百姓影响更大。我的很多同学现在都在家种植大棚,一家种了四五个大棚,他们在我这个年龄身体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关节炎以及内脏方面的问题。因此,保护地栽培的发展,这也是美丽乡村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个词是“反规律”。我曾经去过一个村庄,当地政府给了这个村500万去建美丽乡村,结果他们拿300万建了一个牌坊。很多地方都这么干,不管是传统村落还是普通村落。美丽乡村建设绝对不是简单地在农村地区复制一个城市的小区。“乡愁”不仅体现在建筑当中,也体现在村庄的结构当中,体现在各个方面,是全方位的。

  第三词是“反民本”。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什么、是为谁去建美丽乡村,这一点必须明确。为什么建设美丽乡村?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为了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第四个词是“反传统”。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上图三张照片是我在西安的一个村的十字路口往三个方向拍的,这是非常好的案例。我问当地,你们建的这个古建筑在当地历史上有没有,他说没有。这完全是徽派建筑,在西安的乡村出现了徽派建筑。

  最后一个词是“反公平”。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做“马太效应”,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赢者通吃。我发现,这种马太效应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也出现了。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推出了国家级试点,各省推出省级试点,各县推出县级的试点,而在选择试点的时候,很多地方都选择了强村名村。在选国家级试点乡村的时候,有那么两句话,叫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我看了之后加了一个词叫“不同发展阶段”。其实我更希望的是普通村庄在政府的辅导和帮助下去建设美丽乡村,这样的经验更有意义。同样500万,对一个富村来说,可能是小钱,但是对于一个普通村来说,能干很多事,甚至可以有很大改变,尤其是对他们自信心的提升。

  很多专家、媒体朋友经常问我,作为一个把美丽乡村推向全国的重要推动者或者说参与过顶层设计的人,你认为美丽乡村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今天就给大家报告一下我心目中的美丽乡村。

  第一个词是自然生态。这是我在安吉白茶的核心区拍的三张片子。喝茶前几年比较流行普洱,这几年白茶兴起来了,价格也越来越高,为什么?你到安吉白茶的核心区一看,答案就在这。除了白茶采摘的时间比较早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对环境的控制,绝对做到了生态和自然。品牌就是这么来的。

  第二个词是文化创意。2014年的11月2日到11月8日,我们组织了一个参访团去台湾,去看它的农村再生。回来给领导写报告的时候我就提到,我认为台湾的农村再生核心就是三个词六个字:一是精致。它的产业和乡村的建设非常精致,包括它的管理都是精致的,制度也是精致的。二是创意,跟文化创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三是DIY,就是体验。我在他们镇上吃的农家菜,老百姓编的竹筐,用当地的蒲草编的名片夹,无一不精致。有了这些产业以后,农民就有了挣钱的渠道,也就有了收入。再比如他们的柿染。我们房山的磨盘柿很出名,也非常好吃,但是磨盘柿怎么卖的?我们开车去,100块钱一箱,扔到后备厢拉回来就结束了。但是人家的柿饼怎么卖的?老板先带着我们去二楼,用一个老式的放映机给我们讲柿子的基础知识,让我们了解柿子花长什么样,有什么营养,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接着让你体验手工柿染,在一个老粗布上用一个模板蘸着柿汁涂一遍,蘸着明矾再涂一遍,这就是非常好的文创作品,就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把钱给花出去。这就是把产业做到极致,这就是与文化创意紧密结合。

  第三个词是重视品牌。我到甘肃庆阳一个苹果合作社去参观,一盒苹果大家猜一下卖多少钱?500块钱,而且卖得比较火。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有了自己的品牌。

  第二,村庄美。村庄美我也用了几个词,第一个词叫自然肌理。中国乡村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一个村庄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是多少代人一砖一瓦建成的,所以它的这种肌理非常宝贵。比如八卦村,大家从百度地图上搜,至少有24个八卦村,但我要讲的这个八卦村布局非常有讲究,这就要讲到美丽乡村规划的问题。我们的乡村几千年来有规划吗?没有,我们的规划就靠两个字——风水。什么是风水?风水被称为“堪舆术”,就是专门处理人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这个村庄的发展就有根了,这就是一个规律的东西。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家都认识到对墙体的处理是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研究中心推出一个叫做“创意手绘艺术村”的行动,我们就是想提出一个口号——让中国的墙美起来。把每一个墙面变成一幅作品,而且是唯一的作品,这幅作品只能在这面墙上,放在其他的墙上就不能用,只能在这个村,放在其他的村也不能用,要打造这样的效果。

  村庄美的第二个词叫生态治理。举个例子,我称之为“一堵墙”的故事。在河北平山县有个村叫李家庄村,他们的领导带着我去看的时候,一进这个村我就有感觉了。这个村是与我理想中的美丽乡村比较接近的一个村,尤其是一堵墙吸引了我的眼光。这堵墙不是砖头,也不是山上的石料砌成的,而是村庄路面翻新之后就近垒到边上的檐墙。这属于生态治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个词是科学管理。美丽乡村建设不光是建设的问题,还有运营和管理的问题。在安吉的一个村,村支书给我们介绍了老百姓家里的三块屏。第一块是光速宽带,每家每户的电视全部上“高速”;第二块叫做平安网,通过电视屏幕能看到时时路况,安吉每个村至少有10个以上摄像头;最神奇的是第三块屏幕,叫村务公开网,老百姓在家里面通过电视可以看到村里面发生的每一张原始发票,哪怕这个发票只有一块钱,谁签的字、谁领的、干什么去了,清清楚楚,完全实现了阳光操作,完完全全地公开。

  第三,人文美。关于人文美,我也用了几个词:一是要秉承传统,二是村风文明,三是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举一个例子,河北馆陶县王桃园村,这个地方什么特点也没有,就是大平原,最普遍的村庄,村里就是种庄稼。怎么样把这样的村庄建成美丽乡村,这就有意义了。王桃园村是普通村里最普通的一个,房子都非常一般,甚至很少有两层的建筑,全是红砖房。但他们最后发现一个点,这个村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其他村有了钱就盖房子,比谁家的房子盖得好,比谁家买了什么牌子的汽车;这个村不比这些,就比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考的是不是名牌大学,这个村125户人出了121个大学生。以此作为村庄发展的一个点,他们把村庄当地的一个小学给恢复了,而且就在村里面专门设立了一个关于孩子教育的课堂,这个课堂成了一个产业。这就是一种人文。美丽乡村建设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建设。

  最后一个,生活美。美丽乡村的目标是生活美,就是整体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终身教授、德国巴伐利亚农村发展局前局长Holge Magel提出了“城乡等值化”。什么是城乡等值化?就是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实现“农村与城市生活不同但等值”的目标,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在农村地区生活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降低。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比如黑龙江省有“龙江第一村”美誉的兴十四村,完全生活在花园当中。这个村的的故事也非常传奇,是当年的老书记带着山东临沂44户人,在一片没有一亩地、没有一间房的环境下建起来的。

  生活美还有一点很重要:怎样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上图第一张照片是谌塝塝村,是四川成都的一个村,这个村把村名写在一根木头上,这根木头就成为了一个景点,很多游人都跟着这根木头照相。这也是把乡村建设得更好的一个例子。

  有一个章程非常重要,这个章程就是晚清政府出台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这个章程被公认为我国城镇化的起点,也是现代意义上乡村建设的起点。什么是城?这个章程里规定,“凡府厅州县官府所在地为城”。什么是镇?“其余市镇村屯集等地人口满五万人以上者为镇”,“不满五万者为乡”。还有城市设区,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也是从这来的。当然,当时的一些法条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像不识文字者不能成为选民。我查了一下,当时农村不识字率是85%,所以这把很多人的权利给剥夺了。但是它后面还有一个规定,就是如果你在“失财产之信用,被人控实尚未清结者”,借钱不还的,不能为选民。与这一系列法条的影响相比,更重要的是它确定了一些理念或者说是确立了一些精神。尽管这个章程没有实施,但是它确立的这些理念对我们现在仍有影响。

  民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有思想有作为的仁人志士,他们对积贫积弱的中国怎么样去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设想,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乡村建设的探索,大家比较公认的是“民国乡建三杰”(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晏阳初认为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解决乡村的问题。他们三个都认为,只要把乡村的问题解决了,就能够让中国富强起来。这也是他们共同的理想。他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乡建的探索。

  晏阳初提出“平民教育”。他的平民教育首先是大众的教育;第二,他推崇适合国情的中外结合的现代化教育,他曾经说过,我们原来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仅仅是老学究,与我们的生活是根本不相关的,而西方的教育与我们的生活也是不相连的,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些外国货的消费者。他说,我们原来的教育是培养一只胳膊一条腿,而现在需要培养整个人,所以他推出了平民教育。梁漱溟提出了“政教合一”。卢作孚当时被称为“中国船王”,他通过产业的角度进行乡建的探索。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对乡建充满理想和情怀。

  我把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的三农政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50年代中后期到改革开放,这个阶段在“三农”问题当中,我认为中央更重视农业、产业,所以当时提出以粮为纲。

  第二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到2004年前后,这个阶段更加重视的是农民。2016年5月17日,我去小岗村参加培训,我提前半天去看了我的老朋友,这个老朋友叫严宏昌。他就是1978年11月24日带领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生死手印的带头人,当时小岗生产小队的小队长。我说咱就聊聊11月24号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跟我说,当时小岗村有1000亩耕地,种了粮食的只有100亩,只在村子的周边和道路的两边种了粮食,粮食产量是多少?当时小岗村小麦的产量只有85斤。全村20户人,除了这18户还有两户是光棍户,一年365天全在外面要饭。他为了凑齐这些村民,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在临近过年大家都往回赶的时候,回来一个扣一个,好不容易把大家凑齐了。小岗村是中间一条街,南边几排房子,北边几排房子,从东边开始,各有一个村干部从东往西挨家挨户去通知。到了以后,大家面面相觑,谁都知道是来干什么的,但谁都不开口说一句话。然后严宏昌说,我们今天来讨论这个事情,大家同意不同意?有的村民就说了,同意,万一村干部被抓起来,他的孩子怎么办?其他村民说,没有关系,我们就写一个保证书,大家签字画押,我们把这个孩子养到18岁。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个阶段,2004年前后,中央政策有方向性的调整,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我认为,从第三阶段开始,关于“三农”问题更加重视整个农村,更加重视农村怎样和谐发展,怎样与城市共同进步。这个阶段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陆续有了“美丽乡村”的提法。譬如,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随后,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市县从2011年开始也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海南提出推出“美丽乡村”工程。我们仔细的分析了一下这些地方,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从这些定位我们也看到,当时这些地方提出的“美丽乡村”,与后面农业部提的“美丽乡村”在概念上略微有所区别。

  2013年年初,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设立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正式把“美丽乡村”由个别地方推向全国。

  一是政策支持架构,明确提出多向美丽乡村倾斜;二是科技支撑架构,提出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科院、中国社科院,以及各省农科院、农业院校等,都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都要参与进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重要力量;三是组织管理架构,各省相应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牵头部门。我们提出了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就是解决什么是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有哪些等基本问题的。

  2013年的2月21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的发布,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起点。通过各省推荐的形式,我们确立了1100个国家级的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并提出四项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强化主体;二是生态优先,科学发展;三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四是典型引路,整体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以农民为主,主体也应该是农民,绝对不能是政府,更不能是企业。我们在搞试点的同时,不要忘记整体推进,照顾普通的村,让更多地老百姓参与进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利益。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落脚在它得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它是能力的建设。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几个特征:第一特征是“政府主导”。我想用了三个“几乎”来概括——几乎每个省都出台了本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几乎每个省都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牵头负责部门,几乎每个省都安排财政项目资金开展试点建设。

  第二个特征是“生态植入”。上图是一个地方把一些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画成漫画,漫画非常直白,入口入心,比如“不沿马路搞建设”“不占良田”“不过度硬化”等,实际上就是生态的问题。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次乡建运动像美丽乡村这样如此的重视“生态”这个词。生态不仅成为乡村发展的目标,更成为乡村发展的动力。

  第三个特征是“百花齐放”。晏阳初曾经说过:“要把农民的智慧发展起来,培养起来,使他们有力量自动的起来改造,改造才能成功;自动的起来建设,建设才会生根。”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提出一定要尊重各地的探索,绝对不能搞一刀切,因为美丽乡村建设本身就是各地的创新做法,所以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很多非常好的模式。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念层面,美丽乡村建设让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乡村已不光成为一种理念,更成为一套理论。二是现实层面上,通过一些具体、务实、管用的政策和措施,树立了一批典型,通过典型带动一些村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引发了一场新乡村建设运动。

  这是四川蒲江县的明月村。一些城市白领、年轻人都非常看好明月村的环境,到这个村来居住甚至创业,这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这些年轻人来了以后,确实把明月村带活了,也带出名了。这样的例子很多。三是精神层面,我们提出三个“回来”:让鸟儿回来,生态的改变;让传统回来,对信仰方面的东西怎么挖掘和传承;让年轻人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村庄才能重新焕发它的活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农民看到了对未来的希望。

  我主张,把农村居民放在中心,与其他主体不是并列的关系,调动各个方面的资源与积极性,尤其是当地老百姓的积极性。另外,美丽乡村建设有两个核心的词:一个是农民,一个是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光考虑生态不考虑农民,行吗?显然是不行的。光考虑农民不考虑生态,行吗?显然也不行。所以,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就在于两者重叠,四少四多。

  少扶强、多扶弱。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应该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作锦上添花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更多的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少打扰、多尊重。首先,少打扰生态。也就是少砍树、不挖山、慎填湖,遵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体的道理,尊重世间万物的自然存在。与一些地方粗暴地给河道、沟渠做“三面光”防渗处理不同,我在四川蒲江看到一个茶园,这个茶园跟其他的茶园不太一样,它底下是茶树上面是松树,而且松树长得特别高大。我问茶园的园主,你种茶树的时候为什么不把松树砍掉?他说,茶树和松树是一对好兄弟,松树需要茶树给它提供养分,茶树需要松树给它遮荫。因为茶树不喜欢大太阳,稍微有点阴凉长得更好,更不容易有病虫害,这就是非常和谐的模式,就是纯生态。其次,少打扰村庄。村庄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自己的道理。要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动、“大手术”式的建设,否则很容易让村庄“失血过多”或“伤痕累累”。第三,少打扰农民。我们去帮助乡亲们发展,一定要懂得“客随主便”的道理,决不能反客为主、越俎代庖。世世代代生活在村子里的村民最知道他们缺什么、需要补什么,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群众。

  少媚外、多自爱。美丽乡村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当地老百姓的自信心给培育起来。我们到台湾去访问,每一个村都有一个给我们讲解的人,而且这个人特别有自信心、自豪感。我就问当地相关官员。他们说,他们专门有一个培根计划。培根计划的第一步,在村里找一个能拿话筒的人。怎么培育?就是让他要有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在北方的很多地方出现了徽派建筑,这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我们每个地方的房屋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元素,都有自己的历史脉络。当然,美丽乡村建设并不是简单地把房子按照原样建出来。在建设房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的实用性,考虑现代人的舒适性,甚至用新的工艺、新的建材、新的结构,但是那些传统元素要体现出来,要有地域的特色。所以美丽乡村建设怎么把自信心、自豪感给激发出来,是检验这个地方美丽乡村建设效果的重要指标。

  少统一、多差异。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很多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过多地采用了“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造成了“百户一面”“千村一面”的现象,实际上这是不对的,没有理解什么是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真谛是差异性,你的差异性越突出越好,一个省有一个省的特点,一个县有一个县的特点,一个村有一个村的特点,甚至每一户有每一户的特点。一个正常的村庄应有空间的完整性,不同年代的房子就应该有那个年代的痕迹,所以应避免整存刷白墙、做外立面的简单统一。把每栋建筑的个性做出来,才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老中青”的房子一个摸样的村庄不是美丽乡村。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梁漱溟曾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提出:“中国国家之新生命,必于乡村求之。”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复兴,一定首先是乡村的复兴。晏阳初也曾说过,乡村建设的使命之伟大,绝不是少数人干得了的,也绝不是多数人各干各的能成功的。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需要大家“农民化”参与。乡建因参与而美丽,这是我的感受。感谢大家!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