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以高质量政务公开助推“五型”政府建设

政务公开 2019-06-09 18:0585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习总书记强调,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依法依规明确政务公开内容、标准、方式,注重公开实效,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通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助推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五型”政府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公开透明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新近修订并将于2019年5月15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务公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扩大主动公开范围及深度、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在线服务水平等方面,呈现出了很多亮点。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3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法治蓝皮书(2019)》。蓝皮书中《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报告》,对2018年机构改革之后有行政管理权限的49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9家较大的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评估,江西在省级政府中排名第13位。这表明我省在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说明政务公开质量还存在较大需要提升的空间。在推进“五型”政府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丰富政务公开形式、提升政务公开质量作为重点,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要更加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自我加压、负重前行,以敢于公开的底气彰显忠诚本色,以勇于公开的决心体现担当和过硬,以善于公开的举措推动服务和创新,有效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努力建设权力更受约束、权利更有保障的现代法治政府。

  全流程公开政务信息,在政府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公开透明。政务公开在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等行政权力行使各个环节中的实现,主要包括全面清理行政权力,编制公布职权目录和流程图,实行动态公开,逐步建立起行为规范、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监督有力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虽然政务公开工作在我国已经推行近30年,但基层群众对政务公开的获得感并不强烈。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的政务公开“水分”较多,没有在权力流程和政府核心信息中真正体现公开。实践中,有的政务信息虽然“上墙进栏入网”,看似该公开的都公开了,但是只见结果不见过程,公开的流程不规范;有的“说半句、留半句”,与群众所需大相径庭;有的把信息公开当成绩发布,领导活动很多,真正“干货”很少。群众难以了解相关政府有关信息,也无法有效监督政府工作,让政府的公信力打了折扣。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必须把政务公开融合在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权力流程,让群众关注的政府核心信息全过程“晒太阳”、受监督。决策公开是首要环节,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草案与依据要先向社会公布,对重点改革任务、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项目,要及时主动公开执行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监督方式。政务管理是关键环节,有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确认、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都要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权力运行实现全程网上留痕、网上公示。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精准扶贫、保障性住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工作,要实行重点监管,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服务公开方面,则要依托江西政务服务网和“赣服通”,实现各类公共服务网上查询、网上申请、网上办理。

  全方位解读政策措施,确保群众看得懂、听得懂、信得过、能监督。好政策不仅要符合实际,也要深入人心。许多重大政策往往着眼全局,且涉及较多专业领域。要让群众不仅能看得到政策,还要看得懂政策,会操作执行政策,就必须进行诠释解读。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解读政策能力有待加强。有的在政策解读时习惯“一篇通稿打天下”、习惯使用官方话语体系,解读形式单一,缺少群众语言,老百姓读不懂、不愿读,公开和解读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当前一个普遍问题是信息过剩、权威观点不足,在海量信息面前,群众不知道该听谁的、信谁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研究机构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解读机制,通过新闻发布会、在线访谈、政策宣讲等形式,深入解读政策背景、重点任务、工作安排、落实成效等,及时准确传达权威信息和政策意图,发出权威解读声音。要把政策措施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作为解读重点,对主要内容,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权利义务、切身利益及重大公共利益,需要社会公众知悉、执行、配合的条款,要说明其具体做法、制定依据及合法性、合理性。对文件中的关键词、专业术语,以及社会公众可能误解、疑问、质疑的内容,要进行诠释。特别是要善于以“接地气”的群众语言解读政策、用新媒体传播政策,制作便于公众知晓理解、便于移动端传播的解读产品,积极运用视频、直播、图解、问答、H5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通过政务新媒体进行发布,把政策背景、出台目的、政策内涵讲清楚,让群众听得懂、能认同,画出推进政策落实的最大同心圆,求取加强政策供给的最大公约数。

  全渠道回应社会关切,更加合理有效有序管理和引导社会预期。习总书记指出,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把握和合理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是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的新要求,也是政府从“社会管理”迈向“社会治理”亟须锤炼的新能力。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在一些公共事件和重大突发事件中,一些地方和部门草率应对,使政府公信受损,形象蒙尘。当网上出现负面热点舆情时,有的地方和部门仍然抱着拖、封、堵、删的思维,有的面对媒体不敢发声,有的发布信息或回避问题,或草下结论。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罔顾真相、乃至有辱民众智商的行为,遭遇社会质疑。从去年开始,省政府利用中国江西网“问政江西”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发动群众监督“五型”政府建设,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社会反响良好。做好舆情回应,首先应该考虑到“全民触网”的实际情况。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59.6%,网民规模8.29亿,其中手机网民8.17亿,占网民总数的98.6%。新的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及移动客户端组成的“两微一端”,受众群体就是网民。善用新媒体平台,善用网络语言,应该成为各级政府的标配。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必须使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主动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大力提升网络素养,不断提高处理政务信息、感知群众冷暖和应变社会舆情的能力。通过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密切关注政策文件及其解读信息公开发布后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方反映,积极与出台政策文件的相关部门及舆情反映方形成互动。在突发舆情处置中,准确把握信源,既要充分利用同一发酵和传播平台上积极回应,又要注重传播回应渠道多样化,切实提高信息的信任度;既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又要与自媒体相互连通,共同构筑回应关切的主阵地;既要发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政务新媒体强大的自组织功能,利用其在“圈子”里的威信,提高舆情应急响应能力,又要通过开展移动视频直播、入住新闻客户端等方式,让信息发散式、多渠道传播,克服政府在舆情回应中的“慢语”“错语”习惯,从点到面全面提升舆情响应力。

  全过程公开服务事项,全力打造便民利企、公开规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政务公开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政务公开在优化营商环境的系统工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政务只有公开透明,市场规则才能更加公平有效,营商环境也才能更加法治化、规范化。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均把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等事项的手续、时间、成本指标作为衡量营商难易程度排名的首要依据。政务服务的全过程公开,将会从根本上刹住“怕、慢、假、庸、散”等歪风,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兴趣。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必须以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化程度为根本,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让政务信息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用政务的“公开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让便民利企在高质量政务公开中真正落地生根。要推进服务标准化,全面梳理和公开服务事项,逐项编制发布办事指南,明确收费依据、办理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办理地点、办理时限、办理进度等要素,让各项权力流程和服务过程像扫二维码一样明明白白、一览无余。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的政务服务公开机制,加大涉及扶贫开发、社会救助、就业创业、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教育、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全面、高质量发布相关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造假、暗箱操作、贪污腐败、有损公义等行为。按照“一网通办”的要求,强化政务信息整合,以线下线上融合为重点,加快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集中设置信息数据公开、服务展示、网上办理、自助办理等功能,为企业群众提供权威性、一站式、便捷化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政务信息数据共享共用,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作者系江西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与信息化处处长)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通过演讲、座谈等方式与青年朋...详细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